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Dilemma Zone Protection on High-Speed Arterials with Signal Coordination
1
作者 Bhaven Naik J.Appiah L.R.Rilett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23年第1期15-28,共14页
In the U.S.and worldwide,driver behavior within an area close to high-speed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the dilemma zone,can be a major safety concern especially for heavy trucks.A variety of mechanisms are available as ... In the U.S.and worldwide,driver behavior within an area close to high-speed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the dilemma zone,can be a major safety concern especially for heavy trucks.A variety of mechanisms are available a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lemma zone problem.In Nebraska,the Department of Roads ha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an Actuated Advance Warning dilemma zone protection system.The system has been effective at improving traffic safety in isolated applications.However,the system is yet to be used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operating in the coordinated mode.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imulation study that assessed the potential deployment of the system on arterials where the signals are closely spaced and operate in a coordinated mode.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on average,there were 30%,7%and 30%reductions in the number of rear-end,lane change and crossing conflicts.The system also improved relative productivity by processing more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lemma zone advance warning SIMULATION safety
下载PDF
基于Topsis改进因子分析的公路隧道入口段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波 秦灿 +2 位作者 牛佳安 肖靖航 文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表数据验证构建负荷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敏感度分析探究视觉指标对视觉负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驾驶者位于距洞口-13~55 m(12:00)、-10~49 m(15:00)时,视觉负荷超过临界值(0.906),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极低;洞口驾驶者的视觉负荷值和接近度远大于洞内和洞外;18:00的视觉负荷和接近度远低于12:00和15:00。视觉指标的敏感度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注视时间、瞳孔面积、注视次数、扫视幅度、扫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改进因子分析 公路隧道入口段 视觉负荷 行车安全 视觉指标
下载PDF
基于速度特征的内河LNG船舶三维动态安全区建模方法
3
作者 陈立家 王冰 +1 位作者 吴小红 李胜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0,共9页
为提高LNG船舶安全区设置的科学性,保障内河水域LNG船舶的通航安全,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特征的内河LNG船舶三维动态安全区建模方法。基于LNG船舶航行方向和速度变化的特点,将传统速度的线性分布模型改进为随机分布模型;利用区域分解法,... 为提高LNG船舶安全区设置的科学性,保障内河水域LNG船舶的通航安全,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特征的内河LNG船舶三维动态安全区建模方法。基于LNG船舶航行方向和速度变化的特点,将传统速度的线性分布模型改进为随机分布模型;利用区域分解法,将复杂的三维几何区域分解成若干个子区域,建立相应的边界方程;基于船舶间极限通过设定约束条件,根据其几何形状,运用停船视距理论、船舶漂移计算方法和富余水深计算方法对安全区内部结构不同方位的安全距离进行数值求解。针对某内河LNG船舶,通过设置不同速度条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真实反映船舶安全区在速度影响下的差异变化,为内河LNG船舶航路规划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工程 内河水域 LNG船舶 动态安全区 速度特征
下载PDF
船舶采用LNG加注与装卸货同步作业风险评估研究
4
作者 吴顺平 刘铁英 +3 位作者 李坤 张达 冯雨翔 曹蛟龙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为了有效评估沿海港口船舶采用LNG加注与装卸货同步作业的潜在风险和相应缓解措施,本文选定上海洋山港二期码头为作业地点,以一艘20 000m3LNG加注船为14 8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实施LNG加注并同时进行装卸货作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广... 为了有效评估沿海港口船舶采用LNG加注与装卸货同步作业的潜在风险和相应缓解措施,本文选定上海洋山港二期码头为作业地点,以一艘20 000m3LNG加注船为14 8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实施LNG加注并同时进行装卸货作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广泛认可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失效概率分析,拟定了4个LNG泄漏场景,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ACS分析了LNG泄漏后的可燃气体对两船的波及范围,同时考虑到集装箱装卸货对LNG加注船及作业的影响,提出了LNG加注与装卸货同步作业的限制区域、警戒区域及安全保障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加注 同步作业 风险评估 限制区域 警戒区域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新进展
5
作者 王光付 李阳 +2 位作者 王锐 周银邦 贾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8-1179,共12页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技术条件。CO_(2)封存与利用研究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①CO_(2)地质封存体表征和建模采用表征体元(REV)技术,将微观尺度的属性应用于宏观尺度的地质模型,用应变张量数据进行封存体动态表征和监测。综合应用地球化学成像、微地震、地温以及大气监测技术方法进行封存体泄漏监测。建立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模拟技术,模拟封存体内不同CO_(2)羽流迁移情景和封存潜力。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CCUS。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和耦合地质力学的CO_(2)封存风险快速评估代理模型。用机器学习预测或评估剩余油区CO_(2)提高采收率和封存效率。③CO_(2)驱油新技术及应用新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CO_(2)驱与低矿化度水驱交替注入、CO_(2)微纳米气泡驱油、CO_(2)加增黏剂驱油和CO_(2)泡沫驱油等技术,应用于矿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CO_(2)驱油领域从中-低渗透砂岩油藏、致密砂岩油藏拓展到残余油带、页岩油藏及天然气藏。CCUS也面临长期封存安全性、经济性、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开展多学科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新技术,保障CO_(2)长期封存安全性,提高商业运营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评价 表征体元(REV) 微纳米气泡 残余油带(ROZ) 地质封存体 CO_(2)驱油 CO_(2)捕集与封存(CCS) CO_(2)捕集、利用与 封存(CCUS)
下载PDF
基于3DS Max的驾驶盲区内非机动车运行安全研究
6
作者 邱美华 林淦 曾静宜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23-329,共7页
驾驶盲区的存在致使驾驶员无法准确感知周边路况信息,这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车辆自身空间结构的布置及尺寸影响,产生了许多驾驶盲区,驾驶员应对车辆的各个盲区区域保持高度警觉,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分析机动车驾驶盲区内非... 驾驶盲区的存在致使驾驶员无法准确感知周边路况信息,这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车辆自身空间结构的布置及尺寸影响,产生了许多驾驶盲区,驾驶员应对车辆的各个盲区区域保持高度警觉,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分析机动车驾驶盲区内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盲区类型,建立典型盲区事故场景模型,分析其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并采用3DS Max模拟驾驶盲区事故发生的全过程,通过FTA模型进一步分析驾驶盲区内发生非机动车事故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盲区防治对策,以减少驾驶盲区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 Max 驾驶盲区 非机动车 三维重建 FTA 运行安全
下载PDF
公路隧道入口区域驾驶人吸睛效应综合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磊 杜志刚 +1 位作者 马傲君 焦方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2,共10页
为全面和系统评价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视觉吸引对驾驶人吸睛效应视觉表现的影响,本文招募30名被试开展自然驾驶实验,采集驾驶人在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不同视觉吸引条件下的眼动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选取驾驶人吸睛效应敏感评价指标,并分别构建... 为全面和系统评价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视觉吸引对驾驶人吸睛效应视觉表现的影响,本文招募30名被试开展自然驾驶实验,采集驾驶人在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不同视觉吸引条件下的眼动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选取驾驶人吸睛效应敏感评价指标,并分别构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识别和探究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视觉吸引对驾驶人吸睛效应视觉表现的影响特征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驾驶人吸睛效应敏感视觉指标为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扫视持续时间和扫视幅度;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不同视觉吸引条件对驾驶人吸睛效应的视觉表现和综合效率有显著影响,且受驾驶人年龄和驾驶经验的个体特质因素影响显著,而性别因素对其没有显著性影响;视觉吸引的存在均会不同程度地损害驾驶人的正常视觉绩效,降低其合理有效性;提示标语视觉吸引条件下,驾驶人的视觉注意水平最差,视觉认知负荷程度最高,吸睛效应的负面影响最大,广告牌条件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吸睛效应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隧道入口区域 交通安全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单阳 钱晓瑾 +8 位作者 姜晟 王甜甜 张悦 余悠然 纪轩禹 郭金金 魏玉强 王茹 李旭文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利用2021—2022年Sentinel-2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MSI)遥感数据,通过SNAP遥感软件提供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处理模块(Biophysical Processor),反演了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5种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包括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FAP... 利用2021—2022年Sentinel-2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MSI)遥感数据,通过SNAP遥感软件提供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处理模块(Biophysical Processor),反演了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5种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包括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FAPAR)、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叶绿素含量(CCC)和冠层含水量(CWC),开展植被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生态安全缓冲区202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有所增加,区域植被冠层结构有所改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发挥了生态涵养成效。该研究方法能在大尺度上快捷、高效地反演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可为通过植被遥感动态监测评估生态安全缓冲区的生态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缓冲区 Sentinel-2 植被生物物理量 遥感反演 苏州消夏湾
下载PDF
瓦斯隧道多工作面施工通风死区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树磊 叶爱军 +2 位作者 李冰 崔鹏杰 郭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针对瓦斯隧道多工作面作业时,易形成施工通风死区这一安全问题,以阳宗公路瓦斯隧道为依托工程,对压入式通风方案中风管最优布设方式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射流风机的最佳布设距离,进而探究多作业面通风系统中的射流风机最佳布设方... 针对瓦斯隧道多工作面作业时,易形成施工通风死区这一安全问题,以阳宗公路瓦斯隧道为依托工程,对压入式通风方案中风管最优布设方式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射流风机的最佳布设距离,进而探究多作业面通风系统中的射流风机最佳布设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在满足最低需风量的压入式通风方案中,不同的风管布设方案会使隧道内通风死区体积变化较大,为控制并消除通风死区,风管出口应尽可能靠近掌子面且风管直径不宜过大;随着隧道掘进距离的增加,在掌子面前方会形成固定范围的非通风死区,此时为布设射流风机的最佳距离;射流风机的布设能有效地消除通风死区,但其作用范围有限,当隧道距离过长时,应有序间隔布设射流风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瓦斯隧道 通风死区 数值模拟 瓦斯分布
下载PDF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Ⅲ Ⅳ期混合痔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邓兵 徐永强 +2 位作者 李海军 杜勇军 胡泽柳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834-837,共4页
目的:研究自痔痤疮套扎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Ⅲ、Ⅳ期混合痔患者116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剥内扎术(M-M)治疗,观察组患者接... 目的:研究自痔痤疮套扎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Ⅲ、Ⅳ期混合痔患者116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剥内扎术(M-M)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9%,P<0.00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6.89%)明显低于对照组(32.75%,P<0.001)结论:RPH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创面的愈合,降低术后疼痛感,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痔疮套扎术 、Ⅳ期混合痔 近期手术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包气带土壤对Eu(Ⅲ)的吸附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期凤 廖家莉 +5 位作者 张东 康厚军 杨远友 金建南 朱海军 刘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0-215,共6页
为了解废物填埋坑包气带土壤对241 Am等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以Eu代替化学性质相似的Am,研究了吸附时间、液固比、pH、温度、Eu(Ⅲ)浓度、土壤量以及腐殖酸等对包气带土壤吸附Eu(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Eu(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 为了解废物填埋坑包气带土壤对241 Am等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以Eu代替化学性质相似的Am,研究了吸附时间、液固比、pH、温度、Eu(Ⅲ)浓度、土壤量以及腐殖酸等对包气带土壤吸附Eu(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Eu(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液固比为30:1(V/m),pH为7~8,吸附时间5 h,土壤量为500 mg时,土壤对Eu(Ⅲ)的吸附率在99%以上;Eu(Ⅲ)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经验公式;腐殖酸的存在,使土壤对Eu(Ⅲ)的吸附率增加,而C2 O2-4和柠檬酸根离子使吸附率显著降低,PO3-4和SO2-4对吸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铕(Eu) 吸附 腐殖酸
下载PDF
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动物实验在体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蒙恩 罗建超 +7 位作者 卢林鹤 任雨超 金屏 刘振华 杨剑 金振晓 刘金成 刘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447-45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在大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计10只健康小尾寒羊通过颈动脉-颈静脉插管方式进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以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在大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计10只健康小尾寒羊通过颈动脉-颈静脉插管方式进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以评价JC-Ⅲ型ECMO系统的性能。通过持续输注肝素实现全身抗凝,转机过程中每2 h记录1次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ACT在200~250 s之间;离心泵转速设定在3000~3500 r/min。分别于ECMO启动前和启动后24 h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凝血、肝肾功能、心肌损伤等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解剖泵头和氧合器,探查血栓形成情况。结果VA-ECMO手术成功率为100%,ECMO转机24 h,流量波动于1.9~2.5 L/min,未发生溶血、泵头血栓、膜肺血栓。ECMO转机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高敏肌钙蛋白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在体动物实验证实了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Ⅲ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 西京高级生命支持系统JC- 大动物实验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CEREC Ⅲ高嵌体在复杂残冠保存治疗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毅慧 郭家平 +2 位作者 王虎中 黄实华 高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描述并探索CERECⅢ修复体制作系统的细节与操作,对临床上难以常规全冠修复的后牙残冠进行高嵌体修复,评价和分析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使用CEREC Blocs系列瓷块共制作修复体37颗,根据咬合主功能区分布情况使用软件对... 目的:本研究描述并探索CERECⅢ修复体制作系统的细节与操作,对临床上难以常规全冠修复的后牙残冠进行高嵌体修复,评价和分析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使用CEREC Blocs系列瓷块共制作修复体37颗,根据咬合主功能区分布情况使用软件对咬合分布进行调整,修复体使用Relyx Unicem树脂粘接系统粘接,半年后参照改良型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在全部37颗修复体中除颜色匹配性外,所有USPHS标准均达到89%,患者满意度总体在90%以上,仅有1例因余留牙体折裂造成失败。结论:通过临床医生合理的选择,CERECⅢ系统可以很好的使用全瓷修复体对临床残冠进行高质量的保存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C 高嵌体 残冠 全瓷修复体 主功能区
下载PDF
Ⅲ型裂纹弹塑性场在裂纹线附近匹配方程的一般形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易志坚 赵朝华 +2 位作者 杨庆国 彭凯 黄宗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24,共10页
针对理想弹塑性Ⅲ型裂纹问题,对线场分析方法的步骤和匹配过程进行了凝练和归纳,给出了裂纹线附近塑性场、弹塑性边界、弹塑性匹配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一般求解步骤,将不同条件下的Ⅲ型裂纹问题归结为由4个匹配方程确定4个待定常数,并通... 针对理想弹塑性Ⅲ型裂纹问题,对线场分析方法的步骤和匹配过程进行了凝练和归纳,给出了裂纹线附近塑性场、弹塑性边界、弹塑性匹配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一般求解步骤,将不同条件下的Ⅲ型裂纹问题归结为由4个匹配方程确定4个待定常数,并通过一个具体问题,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正确性、简明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裂纹 理想弹塑性 线场分析方法 裂纹线 塑性区
下载PDF
基于优化DeepLabv3+的智能化高速铁路安全区域划分算法研究
15
作者 王勇达 王硕禾 +3 位作者 朱钰 常宇健 蔡承才 赵瑞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针对目前电气化铁路沿线复杂背景下铁路安全区域划分均需采用实际固定标准件为参照物且区域划分范围小等问题,提出一种无需参照物的高速铁路安全区域划分算法.首先基于无人机所采集图像中的相关参数计算出相应的GSD(地面采样间距)参数,... 针对目前电气化铁路沿线复杂背景下铁路安全区域划分均需采用实际固定标准件为参照物且区域划分范围小等问题,提出一种无需参照物的高速铁路安全区域划分算法.首先基于无人机所采集图像中的相关参数计算出相应的GSD(地面采样间距)参数,然后利用加入ECA-Net模块的DeepLabv3+模型对图像中的轨道进行精确分割.通过边缘检测、开运算、概率霍夫变换等一系列图像处理操作,提取出构成轨道的关键像素点,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轨道拟合,得出轨道数学表达式.最后,结合数学算法和GSD参数以及轨道数学表达式,完成安全区域的划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测量精度高达90%以上,无需选取固定参照物,适应性强、鲁棒性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地面采样间距 DeepLabv3+ ECA-Net 安全区域
下载PDF
岩石Ⅲ型裂纹尖端应力场及塑性区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晓军 鲜学福 尹光志 《西部探矿工程》 CAS 1997年第4期38-40,共3页
依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分析了岩石Ⅲ型裂纹尖端的主应力和主应变场,并且探讨了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形状及大小,给出了求解岩石Ⅲ型裂纹应力场及塑性区的表达式。
关键词 岩石 裂纹尖端 应力场 塑性区 岩石力学
下载PDF
不同视线诱导系统下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减速行为试验研究
17
作者 强伟杰 陈国俊 +3 位作者 杜志刚 陈伟锋 余亮 贝润钊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3-1873,共11页
为分析驾驶人在隧道入口区域的减速行为特征,并定量评价不同视线诱导设施的调节作用,开展模拟试验,基于日间自由流状态构建场景1(行业标准、对照组)、场景2(2.5 m立面标记)、场景3(环形立面标记)、场景4(多层次视线诱导系统)4组试验场景... 为分析驾驶人在隧道入口区域的减速行为特征,并定量评价不同视线诱导设施的调节作用,开展模拟试验,基于日间自由流状态构建场景1(行业标准、对照组)、场景2(2.5 m立面标记)、场景3(环形立面标记)、场景4(多层次视线诱导系统)4组试验场景,采用开始减速位置、减速度变化率、油门开度变化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驾驶人速度变化呈现“平稳—下降—较平稳”趋势;2)在行业标准下开始减速位置较近,导致需采取较大减速度、较少减速阶段实现车速下降,行车舒适度低于、操纵危险度大于其他场景;3)2.5 m立面标记与环形立面标记均能使驾驶人提前辨识洞门,行车舒适区间占比有所提升;4)多层视线诱导系统表现最优,开始减速位置提前65%,行车舒适区间提升最大(13.1%),且其采用的控制油门减速策略,平均油门开度最大(0.095)、油门操纵危险度最小(0.13),是入口区域较适宜的减速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入口洞门采用环形立面标记、增设多层次视线诱导系统有利于驾驶人早发现、早减速、缓减速,能显著提升隧道入口区域行驶安全性与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交通安全 隧道入口区域 减速行为 视线诱导系统
下载PDF
福建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高产的精细气候适宜性区划
18
作者 苏荣瑞 林瑞坤 +3 位作者 孙朝锋 陈家金 吴志源 杨凯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利用福建省6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以及地理信息资料、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调查资料,构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育性转换敏感期气候风险模型与风险等级指标、扬花授粉期天气综合危害指数模型与等级指标两个安全期气候区划指标... 利用福建省6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以及地理信息资料、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调查资料,构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育性转换敏感期气候风险模型与风险等级指标、扬花授粉期天气综合危害指数模型与等级指标两个安全期气候区划指标,选择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开展研究,基于两系杂交稻制种气候适宜性分区等级标准,采用多层复合方法,开展基于GIS的福建省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高产精细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上旬-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扬花授粉期安排在8月上旬-中旬,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300m以下的区域,次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300-500m的区域;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上旬-下旬,扬花授粉期8月下旬-9月上旬,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400m以下的区域,次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400-500m的区域;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上旬-8月下旬,扬花授粉期安排在8月上旬-9月上旬,低适宜区分布在海拔500-1000m的区域,不适宜区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制种 安全高产 气候适宜性 区划
下载PDF
临界计算程序CHMCK-Ⅲ的临界安全基准检验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录成 徐家云 +1 位作者 白立新 张一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8-550,共3页
利用4个快中子基准实验数据和MCNP 4B程序的计算结果,对临界计算程序CHMCK Ⅲ进行了检验计算。从两个程序的计算结果与基准实验测量结果的比较可看出:计算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符合较好,因此,认为CHMCK Ⅲ可用于核系统临界计算问题。
关键词 临界安全 核系统 多群截面库 核素 核密度
下载PDF
整合生态系统服务与驱动因素阈值效应的生态安全分区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温婉琴 王强 陈田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2-3156,共15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权衡/协同关系已被广泛用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分区研究中。但现有分区研究多侧重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或权衡/协同关系的某一方面,且在分区过程中较少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对驱动因素的非线性响应。基于此,以西南...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权衡/协同关系已被广泛用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分区研究中。但现有分区研究多侧重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或权衡/协同关系的某一方面,且在分区过程中较少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对驱动因素的非线性响应。基于此,以西南地区为例,在对区域土壤保持、产水、净初级生产力(NPP)及粮食供应四类服务供给量和权衡/协同关系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数、关系指数和综合指数。在对三类指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剖析的同时,重点探讨主要驱动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间的约束关系,识别临界阈值,进而明确区域生态安全分区及优化方案。结果显示:(1)2000—2020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数呈上升趋势,体现了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同时,在追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最大化输出的过程中,造成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增强。因此,有必要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权衡/协同关系同时纳入生态安全分区中。(2)空间上,三类指数的低值区高度重合,均位于川西高原;但高值区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供给指数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西南角,而关系指数和综合指数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东部。(3)自然⁃社会条件、植被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三者与综合指数间呈倒“U”型约束关系,即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且随时间推移,自然⁃社会条件和植被环境条件对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的约束效应略有收紧。(4)研究区以相对修复区为主,其次是重点修复区和相对安全区,生态安全区面积最小。未来可以对不同分区上的限制因素进行调整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最大和关系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综合指数 阈值效应 生态安全分区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