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阳明的圣人观与致良知学说
1
作者 吴婧伊 史少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84-87,共4页
该文围绕王阳明的圣人观和致良知学说展开。从圣人观的核心谈起,王阳明认为良知即天理,是成圣的前提和内在依据,由此主张“满街都是圣人”这一观点,让圣人这一概念平民化。关于成圣的实践,王阳明认为良知的发用流行是成圣的重要实践过程... 该文围绕王阳明的圣人观和致良知学说展开。从圣人观的核心谈起,王阳明认为良知即天理,是成圣的前提和内在依据,由此主张“满街都是圣人”这一观点,让圣人这一概念平民化。关于成圣的实践,王阳明认为良知的发用流行是成圣的重要实践过程,停留在知良知是不够的,而要做到致良知,在生活中不断追求天理,摒弃私欲,将纯乎天理的良知显露。王阳明从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出发,从“成己”和“成物”两个角度,阐明了万物一体的圣人境界。而如今,王阳明的圣人观对个人和社会仍有很大价值,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对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圣人观 天理
下载PDF
朱子、阳明圣人观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淑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6-61,共6页
朱熹道(理)学和王阳明心学之所以被统称为理学,二者在理论实质上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问题上又不乏诸多歧见,其圣人观亦是如此。对朱子、阳明的圣人观进行分析、厘定、考辨,既有利于朱子学与阴阳学的比较研究,也有益于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 朱熹 王阳明 理学 圣人观
下载PDF
从儒家的圣人观看其现代价值
3
作者 宋野草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9-73,共5页
从儒家圣人观出发,通过对儒家圣人观内容的简要概述,进而阐发了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简要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关键词 儒家 圣人观 价值
下载PDF
论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
4
作者 邱忠堂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S1期162-165,178,共5页
南朝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从先秦圣人观发展而来,经过两汉及魏晋学术的熏陶涤荡,吸收融合佛道思想而成型。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从内涵、人性论基础和价值启示等个方面都凸显出儒为宗、融合佛道的特征。
关键词 《论语义疏》 圣人观 人性 三教融合
下载PDF
“衰世”观与“圣人中心”论——“无为”视野下《淮南子》的历史观
5
作者 王效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围绕"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理想,《淮南子》的历史观表现为两大特征,其一是"道散而为德"的"衰世"说,指认社会发展是不断式微的线性过程;其二是"执后无为"的"圣人中心"论,表现出内向... 围绕"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理想,《淮南子》的历史观表现为两大特征,其一是"道散而为德"的"衰世"说,指认社会发展是不断式微的线性过程;其二是"执后无为"的"圣人中心"论,表现出内向的精神转化。这种特征虽然道家色彩明显,但也表现出向儒、法历史观的暗中转变。这与其"务于治"的功利倾向不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历史观 无为 圣人
下载PDF
人皆可以为尧舜:论颜元的“偏圣”观——兼谈明清圣人普遍化思潮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9-24,共6页
颜元承孟子性善之旨,认为"人无有不善",但他亦不得不承认人的气禀有偏正之分。在"偏亦为善"的基础上,颜元认为,气质偏驳之人能够通过后天的学习有所作为,最终成为伯夷、伊尹、柳下惠等这样的"偏圣"。颜... 颜元承孟子性善之旨,认为"人无有不善",但他亦不得不承认人的气禀有偏正之分。在"偏亦为善"的基础上,颜元认为,气质偏驳之人能够通过后天的学习有所作为,最终成为伯夷、伊尹、柳下惠等这样的"偏圣"。颜元继承了孟子、朱熹关于"偏圣"的说法,却一改孟、朱对其"虽为圣但吾不取"的态度,对"偏圣"给予正面的认可。对于气质偏驳之人如何成圣,颜元亦提供了"就其质性之近而学,近夷学夷,近惠学惠"的方案。颜元的"圣人观"受到明代以来圣人普遍化思潮的影响,他吸收了王阳明"以才力论偏圣"之思想,进而发展为"以气质论偏圣",极大地扩充了"圣人"的范畴,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成圣道路,较诸王阳明,走得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偏圣 圣人观 朱熹 王阳明
下载PDF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观
7
作者 陈颜琳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2-15,共4页
圣人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道家、儒家、佛家都极为重视圣人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中的圣人观作进一步的梳理,重新发掘圣人传统在今天的现实价值。本文简单追溯了"圣人"观念及其历史演变,分析了... 圣人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道家、儒家、佛家都极为重视圣人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中的圣人观作进一步的梳理,重新发掘圣人传统在今天的现实价值。本文简单追溯了"圣人"观念及其历史演变,分析了朱熹、王阳明的成圣观点,并总结了圣人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 圣人观
下载PDF
拉斐尔的观看方式:圣凯瑟琳的“面容之光”
8
作者 关家敏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在文艺复兴时期,圣凯瑟琳的艺术形象有一般范式,但拉斐尔并未按照惯例来设计这一形象。在作品《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中,拉斐尔使用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沉思凝视”的观看方式——仰首远眺,这或许是他对“光照”的新柏拉图式阐释。文章通... 在文艺复兴时期,圣凯瑟琳的艺术形象有一般范式,但拉斐尔并未按照惯例来设计这一形象。在作品《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中,拉斐尔使用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沉思凝视”的观看方式——仰首远眺,这或许是他对“光照”的新柏拉图式阐释。文章通过色彩、构图、面容和光线四个要素分析了圣凯瑟林的肖像和光照,认为作品中的圣凯瑟琳形象通过仰首远眺完成了圣光沐浴和灵魂沉思的连接,而拉斐尔的“看”正是基于上述思想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斐尔 圣凯瑟琳 新柏拉图思想 观看 沉思 光照
下载PDF
王阳明圣人观的三重突破
9
作者 邵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2-95,共4页
王阳明针砭时弊,突破以往观念,构建了心学圣人观。通过对何谓圣人、人是否具有成圣的能力、人们如何成圣这三重维度的突破,王阳明反思了传统圣人理论的不足,又高度概括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一个完善的圣人观体系。
关键词 圣人观 圣人本质 能否成圣 希圣之方
下载PDF
圣以道体示人:焦竑的圣人观探析
10
作者 冯前林 赵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28-32,共5页
晚明儒者焦竑在三教会通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三教一贯的主张,并以佛道义理为儒家心性学之助翼,借此确立了深具特色的圣人观念。焦竑的圣人观以天道心性合一为形上前提,进而生发出圣人合天尊道与人性本一的命题。焦竑以孔子为理想人格,主... 晚明儒者焦竑在三教会通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三教一贯的主张,并以佛道义理为儒家心性学之助翼,借此确立了深具特色的圣人观念。焦竑的圣人观以天道心性合一为形上前提,进而生发出圣人合天尊道与人性本一的命题。焦竑以孔子为理想人格,主张圣人境界要兼具儒释道三教之德,并肯定常人能够学以至圣。学人即可沿着伐意涤情尽心知性复性的路径,发挥博文反约的修养方法,由解悟至顿悟,最终发挥内在自明自足的圣人本性从而同于天道。其修养工夫在重直觉体认的基础上强调智识的重要性,为阳明心学开辟了一条智识化的新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圣人观 三教一贯
下载PDF
论福克纳小说时间主题与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契合
11
作者 王钢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44,共8页
对时间问题的高度重视构成了福克纳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辨福克纳小说时间主题及其艺术呈现方式,其中不乏与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契合之处:一方面,福克纳将奥古斯丁的主观时间观与自己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技法融合,借助记忆这一心理纽... 对时间问题的高度重视构成了福克纳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辨福克纳小说时间主题及其艺术呈现方式,其中不乏与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契合之处:一方面,福克纳将奥古斯丁的主观时间观与自己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技法融合,借助记忆这一心理纽带,在小说时空跳跃等叙事策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另一方面,福克纳通过发掘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内在结构形式特征,探索其时间向度变化和内在心灵时间的体悟方式,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属性赋予其小说情节结构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从而传达出美国南方独特的"固恋过去"的历史观念,表达了强烈的救赎意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福克纳对永恒时间观念的理解与奥古斯丁如出一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小说 时间主题 奥古斯丁 时间观
原文传递
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恩·怀特 刘清江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通过与奥尔德斯·赫胥黎会谈的回顾,引出了论文的主题:生态危机源于人类对自然的非自然方式。造成环境巨大变化的生态危机主要在于具有西方传统的科学和技术。而科学和技术起初并不具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而是对其他文明的科学和技术... 通过与奥尔德斯·赫胥黎会谈的回顾,引出了论文的主题:生态危机源于人类对自然的非自然方式。造成环境巨大变化的生态危机主要在于具有西方传统的科学和技术。而科学和技术起初并不具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而是对其他文明的科学和技术的吸收和借鉴,故而科学和技术的西方传统追溯到基督教文化,正是基督教教义中显示出人类对自然支配和控制的合理性,才是目前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因为生态危机的宗教根源,所以解决生态危机也只能从宗教方面入手,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具有基督教文化特色的圣方济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西方传统 基督教视角 圣方济各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医学圣人观探赜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慈航 商庆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63-4966,共4页
自春秋战国始,“圣人”逐渐成为中华核心文化的承载者和宣扬者,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有着独特的政治意义、文化功用。文章运用语言学和文献学研究方法界定辨析《黄帝内经》中“圣人”概念的内涵,试梳理“圣人”的含义与职能在巫史时期... 自春秋战国始,“圣人”逐渐成为中华核心文化的承载者和宣扬者,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有着独特的政治意义、文化功用。文章运用语言学和文献学研究方法界定辨析《黄帝内经》中“圣人”概念的内涵,试梳理“圣人”的含义与职能在巫史时期至诸子百家时期的繁衍脉络。通观“圣人”一词的阐释在古典医学文献中的特殊性,可见《黄帝内经》医学圣人观内涵深刻,圣人既是身心健康与养生实践的绝对标准,又是医学道德伦理观念下完美人格的寄托。同时,圣人作为医道文化的缔造者,体现出了医道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圣人观 黄帝内经 中医学 中华传统文化 医道
原文传递
哈耶克的“无知观”探析——兼与中国的圣人观作比较
14
作者 罗松乔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1-33,共3页
哈耶克认为,人对于诸多有助于实现其目标的力量往往处于无知状态之中,基于此认识而推崇自发生成的社会秩序,并认为该自由秩序条理井然。与此相反,理性主义至上所认同的社会秩序,则偏重于人为的构建,容易异化衍生出独裁专制。
关键词 无知观 圣人观 自由秩序 理性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