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贺海升 王文杰 +5 位作者 朱虹 祖元刚 张衷华 关宇 许慧男 于兴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338-5346,共9页
我国是盐碱地大国,如何改良盐碱地一直是研究热点。选择17种盐碱地改良剂施加于重度盐碱土,以白菜种子萌发指标和改良土壤电导率及pH值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宜盐碱地改良的土壤改良剂及其比例配比,为盐碱地治理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 我国是盐碱地大国,如何改良盐碱地一直是研究热点。选择17种盐碱地改良剂施加于重度盐碱土,以白菜种子萌发指标和改良土壤电导率及pH值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宜盐碱地改良的土壤改良剂及其比例配比,为盐碱地治理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对照盐碱土相比,11种有效改良剂(聚马来酸酐、石膏、羟基乙叉二膦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多氨基多醚基甲叉膦酸、聚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氨基三甲叉膦酸、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多元共聚、聚丙烯酸、木炭、双1,6-亚己基三胺五甲叉膦酸)不仅使白菜种子发芽,对降低pH有显著作用,对电导率降低影响不明显;其中聚马来酸酐(HPMA)的改良效果最佳,种子发芽各项指标均较高,具有较强的种子生活力,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活力指标分别达到72.5%,36.2,1.2;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土壤pH值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土壤电导率无关(p>0.05),从而说明不同土壤改良剂的效果主要显现在调节pH的功能上。(2)在施加钙源石膏辅助下,9种改良剂(聚马来酸酐,聚丙烯酸,木炭,木醋液,乙二胺四乙酸,732型阳离子交换吸附树脂(H+型),柠檬酸,柠檬酸钙,氨三乙酸)改良效果有明显提升,改良剂改良后的盐碱土在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有所上升,说明外施钙源有助于其它改良剂效果的发挥。(3)不同浓度梯度筛选中,42.8L/m3聚马来酸酐、25kg/m3石膏改良效果最佳,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电导率和pH值,改良后盐碱土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接近壤土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各项指标,但二者单独施用改良盐碱土其发芽率高于二者混合施用的发芽率,不存在协同效应,故二者不宜混合施用。同时,野外进行改良应该考虑多次少量施用或增加改良剂浓度的方法来增强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改良 土壤改良剂 种子萌发相关指标 土壤PH值 土壤电导率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丁晨曦 李永强 +3 位作者 董智 尹若波 王雅楣 沈运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河口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槐林地土壤表层0~10 cm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最高,分别为17.30和1.04g/kg,0~20 cm平均土壤密度(1.33 g...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河口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槐林地土壤表层0~10 cm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最高,分别为17.30和1.04g/kg,0~20 cm平均土壤密度(1.33 g/cm3)和0~100 cm平均土壤电导率(290.25μs/cm)均小于柽柳林地和棉花地,0~20 cm平均土壤孔隙度(51.91%)和黏粒质量含量(3.99%)均大于柽柳林地和棉花地;2)柽柳林地0~100cm平均土壤pH值为6.77,极显著低于刺槐林地和棉花地(P<0.01),平均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104.47 mg/kg),极显著高于棉花地(P<0.01),而与刺槐林地差异不显著,0~100 cm平均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棉花地>柽柳林地>刺槐林地;3)人工栽植的刺槐林地土壤理化性状优于天然更新的柽柳林地和人工耕作的棉花地。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河口区盐碱地土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密度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盐碱地池塘4种养殖模式的鱼产量及负荷力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2 位作者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5,共6页
在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中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鲤、草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等 4种鱼类混养模式的鱼产量、负荷力和搭配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4种养殖模式中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都随其本身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 在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中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鲤、草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等 4种鱼类混养模式的鱼产量、负荷力和搭配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4种养殖模式中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都随其本身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鲢、鳙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则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以淡水白鲳最快 ,草鱼生长最慢 ;吃食性鱼类的净产量为鲤模式 (CC) >罗非鱼模式 (TH) >淡水白鲳模式 (FP) >草鱼模式 (GC) ,混养的鲢在各种模式中的产量顺序为CC >GC >TH >FP ,鳙为CC >GC >FP >TH。CC、GC、TH、FP模式的总净产量分别为 4 .0 2~ 6 .5 5、3.0 5~ 5 .2 6、3.4 5~ 5 .86、2 .99~ 5 .34g/ (m2 ·d) ;FP、CC、TH、GC模式的负荷力分别为 0 .6 0 4、0 .4 92、0 .4 37和 0 .4 30kg/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池塘 养殖模式 鱼产量 负荷力
下载PDF
白水滩土壤盐碱化分析及改良建议 被引量:5
4
作者 韩丽君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李晋川 崔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分析了白水滩盐碱地典型地段盐碱化成因及现状,气候和地形地貌是影响区域土壤盐碱化状况的主要因素,并在分析改善各种不利因素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分区改良意见:(1)植物修复具有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为其他植物的侵入和定居提供了必要条... 分析了白水滩盐碱地典型地段盐碱化成因及现状,气候和地形地貌是影响区域土壤盐碱化状况的主要因素,并在分析改善各种不利因素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分区改良意见:(1)植物修复具有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为其他植物的侵入和定居提供了必要条件;(2)研究区土壤质地较轻,保肥能力差,其盐分组成主要以硫酸盐为主,基本无地表径流;(3)灌溉养殖取水的最佳区位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地下水满足用水需求;(4)白水滩下游灌排结合,与农业措施相配套,加强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滩盐碱地 成因及现状 改良建议
下载PDF
新疆盐碱地生物改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121
5
作者 罗廷彬 任崴 谢春虹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盐碱地资源的利用、盐渍化耕地的改良 ,在有盐碱地的地区 ,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新疆盐碱地总面积 2 181.4× 10 4 hm2 ,占全国盐碱土 (9913× 10 4 hm2 )面积的 2 2 .0 1% ;在 40 7.84× 10 4 hm2 耕地面积中 ,... 盐碱地资源的利用、盐渍化耕地的改良 ,在有盐碱地的地区 ,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新疆盐碱地总面积 2 181.4× 10 4 hm2 ,占全国盐碱土 (9913× 10 4 hm2 )面积的 2 2 .0 1% ;在 40 7.84× 10 4 hm2 耕地面积中 ,受不同程度盐化危害的面积占 30 .12 %。生物改良盐碱地 ,指利用耐盐植物直接种植 ,通过常规灌溉 ,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和设施 ,将土壤盐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层以下的土体中。新疆漫灌式种植生产有利于这种生物改良。生物改良盐碱地 ,灌溉水利用率高 ,又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久性建设。种植根系较多、较深的耐盐植物 ,土壤盐分在灌水条件 ,向下移动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生物改良 新疆 可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