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failure process of expanded polystyrene particle lightweight soil under cyclic loading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1
作者 Zhou Wei Hou Tianshun +3 位作者 Chen Ye Wang Qi Luo Yasheng Zhang Yafe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2024年第4期815-828,共14页
Expanded polystyrene(EPS)particle-based lightweight soil,which is a type of lightweight filler,is mainly used in road engineering.The stability of subgrades under dynamic loading is attracting increased research atten... Expanded polystyrene(EPS)particle-based lightweight soil,which is a type of lightweight filler,is mainly used in road engineering.The stability of subgrades under dynamic loading is attracting increased research attention.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oils is dynamic triaxial testing,and the discre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lightweight soils under cyclic load has rarely been considered.To study the meso-mechanisms of the dynamic failure processes of EPS particle lightweight soils,a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particle flow code(PFC)software.The contact force,displacement field,and velocity field of lightweight soil under different cumulative compressive strain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steresis curves of lightweight soil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accumulation,which reflect the cyclic effects of the dynamic load.When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the contact force of the particles also increases.The confining pressure can restrain the motion of the particle system and increase the dynamic strength of the sample.When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s held constant,an increase in compressive strain causes minimal change in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soil particles.However,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EPS particles decreases,and their displacement direction points vertically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sample.Under an increase in compressive strain,the velocity direction of the particle system changes from a random distribution and points vertically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sample.When the compressive strain is 5%,the number of particles deflected in the particle velocity direc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and the cumulative rate of deformation in the lightweight soil accelerates.Therefore,it is feasible to use 5%compressive strain as the dynamic strength standard for lightweight soil.Discrete element methods provide a new approach towar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ghtweight soil subgr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weight soil cyclic loading dynamic triaxial tes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hysteresis curve
下载PDF
土壤对军用越野车辆机动性能影响分析
2
作者 肖万港 周云波 +3 位作者 傅耀宇 张明 周军 葛纪桃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8-298,共11页
在软地面上的机动性能是军用高机动性越野车辆的主要性能之一,对于其野外作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松软土壤地面路况对越野车辆机动性能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法对土壤进行建模,通过土壤堆积角测试试验以及土壤圆锥指数试验... 在软地面上的机动性能是军用高机动性越野车辆的主要性能之一,对于其野外作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松软土壤地面路况对越野车辆机动性能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法对土壤进行建模,通过土壤堆积角测试试验以及土壤圆锥指数试验进行土壤刚度对标测试。通过DEM-MBD联合仿真方法,利用精确的土壤模型,对不可压缩干燥土壤、不可压缩湿润土壤、可压缩干燥土壤、可压缩湿润土壤4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越野车辆平均速度、牵引力、驱动扭矩、轮胎沉陷量,探究土壤类型对越野车辆机动性能的影响。越野车在湿润土壤上比在干燥土壤上牵引力减少了6.98%,在不可压缩土壤上的稳定行驶速度比在可压缩土壤上稳定行驶速度高34.2%,在湿润的土壤路面上速度更加稳定。研究成果弥补了国内车辆地面力学领域土壤对整车机动性影响的空白,可为军车野外复杂地形(如沙地、雪地、泥泞等)作战时选择最优的行驶路面,提高作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越野车辆 土壤圆锥指数 离散元法 多体动力学 牵引力试验 机动性
下载PDF
大面积盐渍土地基处理措施
3
作者 王渊 崔建明 +1 位作者 曹海良 赵鹏瑞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盐渍土广泛分布于在西北干旱地区,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盐渍土的盐溶、盐胀、腐蚀等不良工程特性有时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及建设成本。换填法和强夯法处理盐渍土的盐溶、盐胀、腐蚀等不良工程特性效果显著,以兰州中川国际... 盐渍土广泛分布于在西北干旱地区,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盐渍土的盐溶、盐胀、腐蚀等不良工程特性有时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及建设成本。换填法和强夯法处理盐渍土的盐溶、盐胀、腐蚀等不良工程特性效果显著,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盐渍土地基做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数据证明该处理措施效果良好,满足机场基础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换填法 强夯法
下载PDF
粉喷桩与强夯处理技术在软土路基加固中的应用
4
作者 潘爱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160-163,共4页
该文以某公路工程为例,探究粉喷桩法和强夯法在软土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方法。粉喷桩法采用高压喷射水泥的方式,让水泥和岩土在搅拌中均匀混合并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柱状体,达到加固软土路基的效果,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等... 该文以某公路工程为例,探究粉喷桩法和强夯法在软土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方法。粉喷桩法采用高压喷射水泥的方式,让水泥和岩土在搅拌中均匀混合并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柱状体,达到加固软土路基的效果,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等特点,但是施工成本较高;强夯法利用夯锤自由下落夯击软土,达到密实、加固的效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是效率不高,且存在噪音污染。经过多方面的综合对比后,最终选择粉喷桩法进行该公路工程的软土路基加固,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升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路基加固 粉喷桩 强夯法 静载试验 工程建设
下载PDF
模块式加筋土挡墙震后健康状态识别研究
5
作者 李思汉 蔡晓光 +3 位作者 景立平 蔡博渊 黄鑫 徐洪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6-121,共6页
采用时域识别方法分析了加筋土挡墙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不同工况下动力特性(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分布规律,介绍了加筋土挡墙不同位置处动力特性的变化特征,阐述了不同损伤程度下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分布规律,探究了动力特性变化幅值与加... 采用时域识别方法分析了加筋土挡墙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不同工况下动力特性(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分布规律,介绍了加筋土挡墙不同位置处动力特性的变化特征,阐述了不同损伤程度下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分布规律,探究了动力特性变化幅值与加筋土挡墙损伤程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加载阶段前期,加筋土挡墙各位置处的自振频率基本相同,阻尼比随着墙高的上升而减小;加载后期,挡墙自振频率明显下降、阻尼比大幅上升。采用数理方法获得了单级挡墙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的分布曲线,得出了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和毁坏4个阶段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变化幅度;当自振频率下降幅度为6.75%~16.43%,阻尼比上升幅度106.14%~243.09%时,可认为加筋土挡墙处于中等破坏阶段;当自振频率下降幅度为16.43%~31.59%、阻尼比上升幅度243.09%~462.04%时,可认为加筋土挡墙处于毁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模块式加筋土挡墙 时域识别方法 健康状态识别 动力特性
下载PDF
25000 kN·m超高能级强夯处理大厚度填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6
作者 史光富 雷渊 +1 位作者 贺建虎 郭志强 《地基处理》 2023年第S02期12-18,共7页
超高能级强夯是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大厚度非均匀碎石回填地基的有效方法,但缺乏工程应用经验的积累。为评估25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大厚度新近素填土地基的效果,依托榆林某工业园区场平工程,开展了现场试夯试验,通过平板载... 超高能级强夯是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大厚度非均匀碎石回填地基的有效方法,但缺乏工程应用经验的积累。为评估25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大厚度新近素填土地基的效果,依托榆林某工业园区场平工程,开展了现场试夯试验,通过平板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夯后地基的承载力和密实度。试验结果表明:夯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260 kPa,夯后是夯前的2.6倍以上;在地基22 m深度范围内,夯后地基土的标贯击数是夯前的1.8~8.8倍,根据承载力指标判断的有效加固深度约为20 m。相关成果可为超高能级强夯处理类似大厚度素填土地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法 填土 超高能级 强夯试验 砂土
下载PDF
地铁车站的振动台试验与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51
7
作者 杨林德 杨超 +1 位作者 季倩倩 郑永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35-1140,共6页
介绍了对上海市区的典型软土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及根据试验数据建立的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的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 .内容包括模型试验的种类及其目的、模型土动力特性的确定及其模拟方法、模型箱构... 介绍了对上海市区的典型软土地铁车站结构进行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及根据试验数据建立的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的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 .内容包括模型试验的种类及其目的、模型土动力特性的确定及其模拟方法、模型箱构造的特点及其模拟技术、动力分析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以及对试验数据进行的拟合分析及其结果 .采用拉格朗日差分法对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拟合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土体和结构模型的加速度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铁车站 振动台模型试验 地震响应 动力数值方法
下载PDF
一种测定土壤崩解动态的方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东 王道杰 +1 位作者 陈晓艳 陈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土壤崩解性是土壤抗侵蚀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蒋定生设计的土壤崩解仪,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崩解研究进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浮筒校正难、不能完全反映土壤崩解的动态过程等问题。针对原有测试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在北川震裂带土壤抗... 土壤崩解性是土壤抗侵蚀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蒋定生设计的土壤崩解仪,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崩解研究进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浮筒校正难、不能完全反映土壤崩解的动态过程等问题。针对原有测试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在北川震裂带土壤抗侵蚀能力测试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土壤崩解性测试方法,改进后的测试方法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整个崩解动态过程,崩解系数计算物理意义明确,并且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相应的测试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崩解仪 测试改进 动态过程
下载PDF
不同灌水方式对盐碱地苜蓿生长及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昌爱 辛淑荣 +2 位作者 王国良 王成章 盛亦兵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为了优化盐碱地苜蓿栽培的灌水方式,采用自然降雨、滴灌、漫灌3处理3重复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盐碱地苜蓿株高、株密度、产量及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降雨条件相比,漫灌及滴灌均能显著增加苜蓿的株... 为了优化盐碱地苜蓿栽培的灌水方式,采用自然降雨、滴灌、漫灌3处理3重复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盐碱地苜蓿株高、株密度、产量及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降雨条件相比,漫灌及滴灌均能显著增加苜蓿的株高和产量;滴灌与漫灌相比,在节约用水60%条件下产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因而滴灌是苜蓿栽培中值得推荐的节水灌溉方式;漫灌主要影响到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而对更深土层的水分含量影响较小;而滴灌主要影响到0~20 cm土层含水率,对20~60 cm土层含水率影响略小.随着土层的加深,灌溉对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差异逐渐减小.在试验条件下,灌溉措施主要影响到上层土壤的盐分含量(0~60 cm土层).就2种灌溉措施而言,漫灌能增加表层(0~20 cm)土壤的盐分含量,而滴灌对上层(0~60 cm)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较为平均.漫灌和滴灌对土壤p H值及土壤EC值均具有一定的扰动作用,且其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0~60 cm深度的土层内;相对漫灌而言,滴灌对土壤0~60 cm各土层土壤pH值及土壤EC值的影响作用较为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灌水方式 盐碱地 水盐动态
下载PDF
可液化地层中地铁隧道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39
10
作者 刘光磊 宋二祥 刘华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15-1822,共8页
饱和砂土地层中的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因地基液化而发生破坏。采用动力固结两相体有限元程序DIANA SWANDYNE-II对可液化地层中地铁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模拟,并与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效果。选用广义塑性模型Pasto... 饱和砂土地层中的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因地基液化而发生破坏。采用动力固结两相体有限元程序DIANA SWANDYNE-II对可液化地层中地铁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模拟,并与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效果。选用广义塑性模型Pastor-Zienkiewicz III模拟可液化土的动力特性,基于Biot方程的u–p形式建立有限元方程,进行饱和土动力固结的耦合计算。计算表明,该数值模型可较合理地模拟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基本相符。地基液化引起的结构附加内力及隧道上浮主要受地基液化时土水压力变化的影响,截断墙的设置可有效减轻隧道结构的上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有限元 砂土液化 地下结构 离心机试验 截断墙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桩-土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 被引量:26
11
作者 唐亮 凌贤长 +3 位作者 徐鹏举 苏雷 张效禹 张勇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2-306,311,共6页
基于动力Biot理论将饱和砂土模拟为两相介质,正确考虑水和土颗粒之间变形关系,采用完全耦合u-p有限元公式模拟土体位移和孔压,选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黏土、砂土,砂层划分为20-8节点六面体单元,桩处理为梁-柱单元,建立三维有... 基于动力Biot理论将饱和砂土模拟为两相介质,正确考虑水和土颗粒之间变形关系,采用完全耦合u-p有限元公式模拟土体位移和孔压,选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黏土、砂土,砂层划分为20-8节点六面体单元,桩处理为梁-柱单元,建立三维有效应力振动台试验分析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可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用的重要特征,这对于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动力耦合有限元方法 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可液化场地
下载PDF
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参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跃庆 吕西林 +1 位作者 李培振 陈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7,共7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计算结构 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的简化方法,并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讨论了各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简化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主要改进是合理考虑了桩基对体系刚度的贡献。
关键词 结构-地基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参数 桩基 刚度 抗震设计
下载PDF
重复荷载作用下粉性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董城 冷伍明 +1 位作者 李志勇 邹静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37-3442,共6页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应力水平下路基压实粉性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开展了系列动三轴试验。根据累积塑性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压实度下粉土的临界动应力。研究表明,粉性路基土临界动应...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应力水平下路基压实粉性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开展了系列动三轴试验。根据累积塑性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压实度下粉土的临界动应力。研究表明,粉性路基土临界动应力随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为避免路面结构的破坏,路基土应力状态应控制在临界应力界限范围内。鉴于此,针对路基土临界应力范围内的试验数据,建立了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预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应力和加载次数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即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为基于力学经验法的路基累积塑性变形计算提供了参数。最后以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例,获得了不同轴载、轴型作用下粉土路基累积塑性变形,为进一步研究路基累积塑性变形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性路基土 动三轴试验 累积塑性变形 临界动应力 预估模型 路基工作区 分层总和法
下载PDF
粘性土的动力特性实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4
作者 戴文亭 陈星 张弘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1-836,共6页
使用产自日本的DTC-306型多功能电液伺服动态三轴仪,对粉质粘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在试验提供的各种参数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动三轴试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粉质粘土的动力变形特性;并通过与动三... 使用产自日本的DTC-306型多功能电液伺服动态三轴仪,对粉质粘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在试验提供的各种参数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动三轴试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粉质粘土的动力变形特性;并通过与动三轴试验相关数据的大量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在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土体动力变形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初始弹性模量、阻尼系数、受荷形式对土的塑性变形影响最大,应力幅值、围压、频率、加荷周数次之,加载波形的影响最小,不同波形对塑性变形的影响取决于荷载最大值时历时的长短。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动三轴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三轴 循环荷载 动力特性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粘性土
下载PDF
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大面积深厚淤泥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5
作者 刘勇健 李彰明 张丽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4000-4007,共8页
结合广州南沙泰山石化成品油库区大面积深厚淤泥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探讨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高含水率、大孔隙比淤泥地基的基本原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对不同区域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分层沉降进行监测,利用标准贯入试验、十字... 结合广州南沙泰山石化成品油库区大面积深厚淤泥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探讨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高含水率、大孔隙比淤泥地基的基本原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对不同区域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分层沉降进行监测,利用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对施工过程和加固效果进行检测。根据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动荷载作用下淤泥质土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土体沉降的发展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土压力变化、土体沉降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土的抗剪强度不断提高,工后沉降大大降低,土体达到超固结状态。研究表明,"动静结合,先轻后重,逐级加能,少击多遍,逐层加固"的施工工艺,结合空间网状排水体系(由水平排水体+竖向塑料排水板+土体微裂隙排水系统组成),对处理大面积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加固效果明显,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大大改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该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动力排水固结法 软土地基处理 监测与检测 施工工艺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动力反应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亮 凌贤长 +3 位作者 苏雷 刘春辉 张效禹 李青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01-407,共7页
针对大型振动台试验,基于u-p有限元控制方程考虑饱和砂土中水和土颗粒的动力耦合作用,选用砂土的动力Nishi本构模型、土的莫尔-库仑本构模型,建立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计算方法。模型中,桩、... 针对大型振动台试验,基于u-p有限元控制方程考虑饱和砂土中水和土颗粒的动力耦合作用,选用砂土的动力Nishi本构模型、土的莫尔-库仑本构模型,建立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计算方法。模型中,桩、柱墩采用基于Mindlin-Reissner理论的三维梁单元模拟,土、承台采用20节点的六面体单元划分网格,饱和砂土采用考虑孔压效应的20-8节点的六面体单元剖分。桩与土、承台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采用三维线接触单元、接触面单元模拟。使用一致边界模拟振动台试验计算域的人工边界。采用瑞利阻尼考虑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阻尼效应。自重作用下,土的静力弹塑性分析采用欧拉向后积分方法求解体系响应;随后,地震激励下采用Wilson-?逐步积分法求解体系的非线性动力方程组。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表明该模拟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用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液化场地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桥梁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效禹 唐亮 +3 位作者 凌贤长 苏雷 刘春辉 高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9-625,共7页
针对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基于OpenSees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此数值模型,进行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的参数分析,研究了砂... 针对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基于OpenSees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此数值模型,进行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的参数分析,研究了砂土的渗透系数、内摩擦角和相对密度、上覆粘土层厚度及桩径对曲线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砂土液化后,动力p-y曲线的滞回圈面积较液化前有明显增大;砂土的渗透系数控制着砂土超孔压的增长趋势;砂土的内摩擦角、相对密度的增大及粘土层厚度的增加使动力p-y曲线滞回圈的面积趋于减小,而桩径的增大使动力p-y曲线滞回圈面积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P-Y曲线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有限元法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强夯法处理黄土路基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吉利 刘怡林 +1 位作者 栾茂田 沈兴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562-4567,共6页
在黄土地区某高速公路强夯法处理前、后的路基试验场地进行现场原位测试试验(载荷试验及触探试验),并在探井中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强夯法处理黄土路基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获得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对黄土地区路基处... 在黄土地区某高速公路强夯法处理前、后的路基试验场地进行现场原位测试试验(载荷试验及触探试验),并在探井中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强夯法处理黄土路基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获得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对黄土地区路基处理的质量检测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黄土路基 强夯法 载荷试验 触探试验 土工试验 质量检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重塑饱和砂土模型的现场液化试验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付海清 袁晓铭 陈龙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33,共6页
基于现场开展土体液化问题研究势必成为今后土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人工激振下的现场液化试验方法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本文从试验设备组成、场地地震动激励、试坑布置、饱和砂土模型制备、数据测量与采集等5... 基于现场开展土体液化问题研究势必成为今后土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人工激振下的现场液化试验方法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本文从试验设备组成、场地地震动激励、试坑布置、饱和砂土模型制备、数据测量与采集等5个方面论述该方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研究表明:动力加载系统激励产生的地震动在0~7m/s2;系统工作频率13~15Hz,饱和砂土模型与基础边缘的距离在0.5~2.5m范围内,更适合进行液化试验;应用水沉法现场制备饱和砂土模型,要重点注意试坑防水和尺寸定位的问题;数据测量与采集中要充分考虑对现场液化问题认识不够这一因素的影响,需对数据测量与采集提出附加要求;试验实例初步表明,该方法可行,适合开展液化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人工激振 现场试验 方法
下载PDF
土与结构界面接触问题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立云 杜修力 李亮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8-597,共10页
针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土-结构界面接触问题,本文从界面接触力学特性及界面接触模拟两个方面的研究展开评述。分析了接触面(带)的力学特性和变形分布规律方面的试验方法和取得的成果,讨论了现有试验方法的不足;随后,对土-结构界... 针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土-结构界面接触问题,本文从界面接触力学特性及界面接触模拟两个方面的研究展开评述。分析了接触面(带)的力学特性和变形分布规律方面的试验方法和取得的成果,讨论了现有试验方法的不足;随后,对土-结构界面接触行为的两类模拟方法-接触面单元方法和接触力学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界面接触问题 试验技术 本构关系 数值模拟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