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NdCoO_3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1
作者 陈伟凡 刘磊力 +2 位作者 李凤生 李永绣 李慧泉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21-26,共6页
Highly dispersed perovskite NdCoO3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process. The effects of NaCl content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 Highly dispersed perovskite NdCoO3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process. The effects of NaCl content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BET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The facile introduction of NaCl in the conventional combustion synthesis process was found to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well-dispersed perovskite nanoparticles and increase specific surface areas of the resultants from 1.7 to 43.2 m2·g-1.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typical NdCoO3 samples for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a perchlorate (AP)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NdCoO3 micro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DSC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the amorphous NdCoO3 nanoparticles to AP incorporates two small exothermic peaks of AP into a strong exothermic peak, decrease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P exothermic peak to 314.0 ℃ by reduction of 138.3 ℃ and increases the apparent decomposition heat from 515 J·g-1 to over 1441 J·g-1, showing the intens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 It is also clear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resultant NdCoO3 is related to their microstructure. According to Kissinger′s method, the kinetics parameters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 catalyzed by the as-prepared NdCoO3 samples were calculated to account for the order of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synthesis NdCoO_3 nanoparticles microstructure ammonium perchlorate thermal decomposition catalytic properties rare earths
下载PDF
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盐浴渗氮处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伟 王均 +3 位作者 闫静 熊计 张太平 胡泽晶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7-110,115,共5页
采用430℃低温盐浴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氮处理,研究了渗氮时间对渗氮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表面显微硬度计和带能谱仪(EDS)的扫描电镜(SEM)分别分析渗氮层的相组成、厚度、表面硬度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采用430℃低温盐浴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氮处理,研究了渗氮时间对渗氮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表面显微硬度计和带能谱仪(EDS)的扫描电镜(SEM)分别分析渗氮层的相组成、厚度、表面硬度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304奥氏体不锈钢在430℃渗氮不同时间后,渗氮层厚度和表面硬度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氮时间为1 h时,渗氮层仅为单一的S相,随着渗氮时间的增加,渗氮8 h时开始有少量CrN生成,渗氮16 h时,渗氮层由大量CrN+S相两相混合。用电化学极化的方法评价耐蚀性能的结果表明:盐浴渗氮处理后耐Cl-点蚀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430℃渗氮4 h,其耐蚀性能是最好的,优于没经过渗氮的试样,而在所有的渗氮试样中,渗氮8 h、16 h的试样耐点蚀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低温盐浴渗氮 显微组织 腐蚀性能
下载PDF
盐浴等温淬火对高合金白口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燕 张云鹏 +1 位作者 马建平 雷宏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05-1308,共4页
研究了盐浴等温淬火对高合金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浴淬火,高合金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形态及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基体组织是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变产物;盐浴等温淬火可提高高合金白口铸铁的冲击韧性及耐磨... 研究了盐浴等温淬火对高合金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浴淬火,高合金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形态及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基体组织是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变产物;盐浴等温淬火可提高高合金白口铸铁的冲击韧性及耐磨损性能。随着盐浴等温淬火温度的提高,高合金白口铸铁冲击韧性、硬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口铸铁 盐浴等温淬火 组织及性能
下载PDF
Cr12钢稀土盐浴渗铬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爱农 雍伟凡 +1 位作者 路鹏程 王华昌 《模具工业》 2011年第3期64-67,共4页
在选定供铬剂、还原剂的条件下,对影响盐浴渗铬效果的基盐配比、稀土和活化剂加入量进行配方正交试验,通过对Cr12钢试样盐浴渗铬工艺及渗层厚度的分析比较,筛选出900℃×4 h盐浴渗铬时的最优配方;采用光学金相观察、显微硬度测试、... 在选定供铬剂、还原剂的条件下,对影响盐浴渗铬效果的基盐配比、稀土和活化剂加入量进行配方正交试验,通过对Cr12钢试样盐浴渗铬工艺及渗层厚度的分析比较,筛选出900℃×4 h盐浴渗铬时的最优配方;采用光学金相观察、显微硬度测试、砂浆磨损试验等方法,分析比较了Cr12钢样品加稀土前后渗层厚度、硬度分布及相对耐磨性等性能。研究表明,添加稀土对盐浴渗铬有明显催渗作用,渗铬样品在渗层厚度、硬度梯度分布及耐磨性方面均优于未加稀土的渗铬样品和Cr12钢900℃加热油冷样品;添加适量NaCl和NaF以改造硼砂基盐配方,对改善熔盐流动性、降低挥发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钢 稀土盐浴渗铬 工艺性 渗层组织性能
下载PDF
Cr12钢中性盐浴渗铬组织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爱农 程丰伟 +1 位作者 王秋领 王华昌 《模具工业》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仪分析研究了Cr12经中性盐浴TD渗铬后渗层的显微组织及元素线分布,并进行了硬度、磨损和抗氧化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形成的铬的碳化物覆层连续、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强,有很高的硬度,表现出优... 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仪分析研究了Cr12经中性盐浴TD渗铬后渗层的显微组织及元素线分布,并进行了硬度、磨损和抗氧化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形成的铬的碳化物覆层连续、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强,有很高的硬度,表现出优异的耐磨及抗高温氧化性能,覆层与Cr12钢(900℃油冷+低温回火)基体之间的硬度过渡较为平缓,有利于在工模具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钢 中性盐浴渗铬 碳化物覆层 组织性能
下载PDF
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确定
6
作者 王敏莉 郑之旺 《精密成形工程》 2010年第6期39-42,共4页
为了确定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以工业生产的加磷高强IF钢热轧钢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冷轧试验和盐浴退火试验,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钢冷轧压下率为50%~80%,... 为了确定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以工业生产的加磷高强IF钢热轧钢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冷轧试验和盐浴退火试验,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钢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20~850℃时,再结晶完成;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均匀;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50℃时,屈服强度为160 MPa左右,抗拉强度为345 MPa左右,延伸率为35.0%左右,塑性应变比r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都较高,r值为1.5左右,n值为0.30左右。最终确定工业生产中最优冷轧压下率为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磷高强IF钢 冷轧压下率 盐浴退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e对熔盐电解制备Al-Si-Sc-Ce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浩 刘轩 +3 位作者 王曾洁 李想 曹战民 薛济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3,共8页
采用熔盐电解法制备Al-Si-(Sc,Ce)合金,研究Ce对该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Ce具有显著改性细化作用,使树枝状初生α-Al成为圆形或椭圆形,共晶AlSi_(2)Sc_(2)相由长形层片状变为网状(长度由1000μm减至200~500μm)。共晶Si相形貌... 采用熔盐电解法制备Al-Si-(Sc,Ce)合金,研究Ce对该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Ce具有显著改性细化作用,使树枝状初生α-Al成为圆形或椭圆形,共晶AlSi_(2)Sc_(2)相由长形层片状变为网状(长度由1000μm减至200~500μm)。共晶Si相形貌由针片状转变为纤维状,降低了颗粒平均面积、圆度比和平均长度,并经共晶反应生成三元CeAl_(2)Si_(2)相。Al-7Si-0.79Sc-0.62Ce合金显微硬度比Al-7Si-0.82Sc增大,共晶Si、含Sc和含Ce区域硬度值分别提升8.5%、49.7%和99%,其强化机制与Ce细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法 铝合金 稀土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增强体表面镀钛对SiCP/Al2014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品回 王小锋 +2 位作者 董翠鸽 彭超群 王日初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6-160,共5页
为了提高SiCP/Al2014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分别采用盐浴法和真空微蒸发法对SiCP进行表面镀钛处理,并通过热压烧结+热挤压工艺制备了SiCP增强Al2014复合材料(10%SiCP/Al2014),研究了SiCP表面镀钛对SiCP/Al2014复合材料微观组织、抗拉... 为了提高SiCP/Al2014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分别采用盐浴法和真空微蒸发法对SiCP进行表面镀钛处理,并通过热压烧结+热挤压工艺制备了SiCP增强Al2014复合材料(10%SiCP/Al2014),研究了SiCP表面镀钛对SiCP/Al2014复合材料微观组织、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表面镀钛处理后,SiCP表面均形成了TiC+Ti5Si3的化合物层,使复合材料中SiCP与铝基体的界面结合由物理缩合转化为化学结合,故改善了SiCP与铝基体的润湿性,减少了界面缺陷,从而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盐浴镀钛和微蒸发镀钛10%SiCP/Al2014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407 MPa和394 MPa)相比未镀钛10%SiCP/Al2014复合材料分别提升了12.1%和8.0%,磨损量分别降低了58.3%和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增强体 碳化硅 SiCP/Al2014 铝基复合材料 盐浴镀钛 真空微蒸发镀钛 组织性能
下载PDF
32Cr2Mo2NiVNb钢盐浴氮化工艺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志恒 付扬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8-73,共6页
目的将盐浴氮化工艺用于32Cr2Mo2NiVNb钢的表面处理。方法采用盐浴氮化工艺处理32Cr2Mo2NiVNb钢,通过对金相组织、力学性能、断口形貌、耐蚀性能、高温耐磨性能等的测试分析,研究该工艺对32Cr2Mo2NiVN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验证该工艺对3... 目的将盐浴氮化工艺用于32Cr2Mo2NiVNb钢的表面处理。方法采用盐浴氮化工艺处理32Cr2Mo2NiVNb钢,通过对金相组织、力学性能、断口形貌、耐蚀性能、高温耐磨性能等的测试分析,研究该工艺对32Cr2Mo2NiVN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验证该工艺对32Cr2Mo2NiVNb钢的适用性。结果32Cr2Mo2NiVNb钢盐浴氮化后,基体组织为均匀的细针状索氏体+少量游离铁素体,渗氮层深度约为0.23 mm,化合物层深度均匀,约为17μm,渗氮层疏松度、氮化物、脆性评级均达到1级;表面硬度为1011HV0.3,较氮化前提高153.4%;抗拉强度、拉伸断口形貌均无明显变化,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吸收能量仅小幅降低;耐中性盐雾时间为镀硬铬试样的6.3倍;经190 s高温磨损的表面磨痕细小均匀,磨损失重较镀硬铬试样降低62.8%。结论盐浴氮化工艺不损害32Cr2Mo2NiVNb钢组织、强度等,仅使塑性、韧性指标小幅降低,相较于镀硬铬工艺,可显著提高32Cr2Mo2NiVNb钢的耐蚀性、高温耐磨性,对32Cr2Mo2NiVNb钢的工艺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Cr2Mo2NiVNb钢 盐浴氮化 金相组织 力学性能 耐蚀性 高温耐磨性
下载PDF
模具盐浴稀土钒硼共渗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磊 林玲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5,共5页
研究了Cr12MoV、Cr12、9CrSi和T8等钢的盐浴稀土钒硼共渗工艺、渗层组织与性能;讨论了共渗工艺参数、共渗剂成分配比及稀土元素添加量等因素对共渗层的影响。冷作模具的使用寿命经RE-V-B共渗处理后比常规工艺处理的提高3~7倍。
关键词 盐浴 稀土 钒硼共渗 组织 模具
下载PDF
稀土钒共渗工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磊 林玲 赵生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34,共3页
研究了盐浴稀土钒共渗工艺(温度、时间)、稀土添加量以及不同钢种(Cr12MoV、Cr12、T12、GCr15)对共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经稀土钒共渗后的冷作模具比常规热处理的相对耐磨性提高了2.81倍,模具使用寿命可... 研究了盐浴稀土钒共渗工艺(温度、时间)、稀土添加量以及不同钢种(Cr12MoV、Cr12、T12、GCr15)对共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经稀土钒共渗后的冷作模具比常规热处理的相对耐磨性提高了2.81倍,模具使用寿命可提高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浴 稀土 共渗 性能
下载PDF
稀土对模具钢钒硼共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磊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研究了模具钢盐浴钒硼共渗工艺中,添加适量稀土对共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稀土元素对共渗层催渗作用机理,以及盐浴稀土钒硼共渗工艺在模具表面强化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冷作模具经盐浴稀土钒硼共渗处理后比... 本文研究了模具钢盐浴钒硼共渗工艺中,添加适量稀土对共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稀土元素对共渗层催渗作用机理,以及盐浴稀土钒硼共渗工艺在模具表面强化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冷作模具经盐浴稀土钒硼共渗处理后比常规热处理的模具使用寿命提高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盐浴 钒硼共渗 表面强化 模具钢 催渗
下载PDF
石墨鳞片表面镀铬对石墨鳞片/铜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忍 王旭磊 何新波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8-254,共7页
通过盐浴镀覆在石墨鳞片表面镀铬,随后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镀铬石墨鳞片/铜复合材料,研究了铬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并分析了铬镀层对石墨鳞片/铜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浴镀铬层主要由Cr3C2和Cr7C3组成... 通过盐浴镀覆在石墨鳞片表面镀铬,随后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镀铬石墨鳞片/铜复合材料,研究了铬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并分析了铬镀层对石墨鳞片/铜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浴镀铬层主要由Cr3C2和Cr7C3组成,经热压烧结后Cr7C3与石墨反应生成了Cr3C2;石墨鳞片表面镀铬可以明显减少石墨鳞片/铜复合材料界面处的孔隙,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抗弯强度,与未镀覆的复合材料相比,当镀铬石墨鳞片的体积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平面热导率相从594 W·m-1·K-1提高至625 W·m-1·K-1,抗弯强度提升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浴镀 石墨鳞片 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240 MPa级高强IF钢的冷轧压下率和退火温度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国伟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以工业生产的240MPa级高强IF钢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冷轧压下率和退火温度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不同退火温度下,冷轧压下率在75%~85%时,试验钢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卷取温度较高在710℃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 以工业生产的240MPa级高强IF钢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冷轧压下率和退火温度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不同退火温度下,冷轧压下率在75%~85%时,试验钢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卷取温度较高在710℃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伸长率、塑性应变比及应变硬化指数分别在260MPa,445MPa,37.5%,2.14%,0.25,2.0左右;卷取温度较低在670℃的试验钢的上述参数分别为235MPa,369MPa,38.8%,1.73%,0.26,2.1左右。最终提出了试验钢工业生产中退火温度为840℃左右,冷轧压下率为75%左右,为获得高强度和优良成型性能的最佳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IF钢 盐浴退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及C、Mn配分增塑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亚强 张宏军 +2 位作者 陈连生 宋进英 魏英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90,共5页
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时C、Mn配分对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和残留奥氏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组织都为马氏体,其中DQ工艺处理后马氏体部分呈块状形态,Q-P工艺得到的马氏体板条较I-P-Q工艺更细长,I-Q-P工艺得到&qu... 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时C、Mn配分对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和残留奥氏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组织都为马氏体,其中DQ工艺处理后马氏体部分呈块状形态,Q-P工艺得到的马氏体板条较I-P-Q工艺更细长,I-Q-P工艺得到"板条束"马氏体形貌;钢经I-P-Q工艺处理后伸长率较DQ工艺提高了5.7%,残留奥氏体量为3.7%;钢经Q-P工艺处理后伸长率达到22.8%,残留奥氏体量提高到6.8%;经I-Q-P工艺处理钢具有最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31 800 MPa·%,残留奥氏体量达到最大的10.6%;Mn配分是在奥氏体化之前提高奥氏体稳定性,C配分增塑效果高于Mn配分,C、Mn配分综合作用使钢具有最优的组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 组织性能 残留奥氏体 增塑机制 直接奥氏体化淬火(DQ) 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 双相区奥氏体化淬火(I-P-Q) 双相区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