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of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constituents from Hypericum sampsonii
1
作者 TAO Linlan XU Shuangyu +6 位作者 ZHANG Zizhen LI Yanan YANG Jue GU Wei YI Ping HAO Xiaojiang YUAN Chunmao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43-453,共11页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model as an anti-diabetic assay and implemented a bioactivity-guided isolation strategy to identify novel natural compounds with potential therapeutic propert...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model as an anti-diabetic assay and implemented a bioactivity-guided isolation strategy to identify novel natural compounds with potential therapeutic properties.Hypericum sampsonii was investigated,leading to the isolation of two highly modified seco-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PPAPs)(1 and 2),eight phenolic derivatives(3-10),and four terpene derivatives(11-14).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and 2,featuring an unprecedented octahydro-2H-chromen-2-one ring system,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using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data and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s.Six compounds(1,5-7,9,and 14)exhibited potential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α-glucosidase,with IC_(50) values ranging from 0.050±0.0016 to 366.70±11.08μg·mL^(-1).Notably,compound 5(0.050±0.0016μg·mL^(-1))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potential α-glucosidase inhibitor,with an inhibitory effect about 6900 times stronger than the positive control,acarbose(IC_(50)=346.63±15.65μg·mL^(-1)).A docking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edict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compounds(1 and 5)and α-glucosidase,and the hypothetical biosynthetic pathways of the two unprecedented seco-PPAPs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icum sampsonii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ucture elucidation Α-GLUCOSIDASE Molecular docking
原文传递
元宝草中一个新的间苯三酚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2
作者 高圆媛 邓青 +2 位作者 何清 李娜娜 何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0-1905,共6页
目的研究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元宝草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化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lman法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目的研究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元宝草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化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lman法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元宝草素A(1)、hyperbeanin A(2)、hyperpatulol I(3)、hyperhenone I(4)、hypercohone G(5)、hyperbeanol G(6)、hyperlagarin A(7)、hyperascyrone D(8)。化合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IC 50值均在1.16~5.15μmol/L之间。结论化合物1为间苯三酚类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潜在活性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二氯甲烷部位 间苯三酚 分离鉴定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QAMS多成分定量及PCA、OPLS-DA、EW-TOPSIS分析综合评价元宝草药材质量
3
作者 张建方 陈宗良 +3 位作者 董莹盈 孙皎 杨靖靖 王建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363-1376,共14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元宝草中12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entropy weight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EW-TOPSIS)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5...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元宝草中12个成分含量同步检测方法,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entropy weight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EW-TOPSIS)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以0.5%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和210 nm,以芒果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山柰酚、Ⅰ3,Ⅱ8-双芹菜苷元、1,7-二羟基呫吨酮、1,3-二羟基-5-甲氧基呫吨酮、1,3,6,7-四羟基呫吨酮、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贯叶金丝桃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含量,同时以外标法测定18批元宝草中12个成分的含量;采用化学识别模式和EWTOPSIS法建立元宝草质量优劣评价模型,对其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外标法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法与外标法所得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18批样品聚为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将18批样品显著分类,筛选出导致不同产地元宝草质量差异的5个差异标志物;EW-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四川、贵州和广西产地元宝草整体质量较好。[结论]元宝草中12种成分含量测定的QAMS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化学模式识别及EW-TOPSIS法客观全面,可用于元宝草的整体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 化学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元宝草的分泌结构与其次生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吕洪飞 刘文哲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11-115,T004,共6页
利用整体透明、石蜡制片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元宝草不同器官中分泌结构的类型和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其分泌结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及分泌道 3类 ,并指出了 3类分泌结构在各器官的分布位置和密度。组织化学试验... 利用整体透明、石蜡制片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元宝草不同器官中分泌结构的类型和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其分泌结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及分泌道 3类 ,并指出了 3类分泌结构在各器官的分布位置和密度。组织化学试验表明 ,前者含金丝桃素等 ,后二者含挥发油。为此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同时为该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一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分泌结构 次生产物 金丝桃素 组织化学
下载PDF
滇产元宝草中的元宝草酮及酮成分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祖强 罗蕾 +2 位作者 马国义 黄荣 胡志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 Hypericum sampsonii全株的化学成分 ,并通过药理试验寻找活性成分 (或组份 )。方法 在细胞毒筛选结果指导下 ,同步对元宝草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硅胶为吸附剂 ,多次柱色谱、重结晶 ;并通过理... 目的 研究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 Hypericum sampsonii全株的化学成分 ,并通过药理试验寻找活性成分 (或组份 )。方法 在细胞毒筛选结果指导下 ,同步对元宝草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硅胶为吸附剂 ,多次柱色谱、重结晶 ;并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 ,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6种成分 ,分别是 :1-苯甲酰基 - 3- (3-甲基 - 2 -丁烯基 ) - 6 ,6 ,13,13-四甲基 - 11-香叶基 - 5 -唑四环 [7.3.1.0 3,7.0 4 ,1 1 ]十三烷 - 2 ,12 -二酮 (元宝草酮 A, ) ;1-苯甲酰基 -5 - (1-羟基 -异丙基 ) - 6 ,6 ,13,13-四甲基 - 11-香叶基 -四环 [7.3.1.1.0 3,7]十四烷 - 2 ,12 ,14 -三酮 (元宝草酮 F, ) ;3- (1-羟基 - 5 -甲基 - 4 -己烯基 ) - 6 ,10 -二 (3-甲基 - 2 -丁烯基 ) - 8-苯甲酰基 - 9,9-二甲基 - 4 -唑三环 [6 .3.1.0 1 ,5]- 5 -十二碳烯 - 7,12 -二酮 (元宝草酮 K, ) ;1,2 -二氢 - 3,6 ,8-三羟基 - 1,1-双 (3-甲基 -丁 - 2 -烯基 ) - - 2 ,9-酮 (金丝梅酮 , ) ;1,7-二羟基 -4 -甲氧基酮 ( )及 1,3,6 ,7-四羟基 - 8- (3-甲基 -丁 - 2 -烯基 )酮 ( )。结论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 ,通过细胞毒试验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细胞毒性 元宝草酮 SAN酮
下载PDF
小连翘内生真菌种群分布及其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袁保红 杜青平 邓祖军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分析小连翘(Hyperioums sampsonii Hance)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内生菌分离法分离菌株,双培养法对峙试验测定其抗菌性。结果从小连翘的根、茎、叶等不同的器官中分离得到8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分属于4个... 目的分析小连翘(Hyperioums sampsonii Hance)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内生菌分离法分离菌株,双培养法对峙试验测定其抗菌性。结果从小连翘的根、茎、叶等不同的器官中分离得到8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分属于4个目,5个科,26个属,其中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为优势菌群。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根部有31株,分属于12属;茎部有12株,分属于10属;叶部有38株,分属于13属。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发现,从小连翘所分离的内生真菌中54.32%对某些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活性。结论小连翘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中具有潜在活性物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小连翘 拮抗活性
下载PDF
元宝草悬浮细胞培养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楠 王保军 +2 位作者 张秀清 张京声 孙君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0-122,共3页
研究了元宝草悬浮细胞生长及其金丝桃素类物质(金丝桃素和假金丝桃素)的代谢规律。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为18d,其中4~10d是对数期。金丝桃素类物质在10d达到46.06μg/g(DW),其含量增加与细胞鲜质量增长相偶联。可溶性糖的消... 研究了元宝草悬浮细胞生长及其金丝桃素类物质(金丝桃素和假金丝桃素)的代谢规律。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为18d,其中4~10d是对数期。金丝桃素类物质在10d达到46.06μg/g(DW),其含量增加与细胞鲜质量增长相偶联。可溶性糖的消耗与细胞的生长以及金丝桃素类物质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细胞鲜质量和金丝桃素类物质增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金丝桃素 假金丝桃素 悬浮细胞培养
下载PDF
元宝草培养物的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7
8
作者 曾虹燕 周朴华 裴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cultural materials and natural plant of 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with that in cultural materials of H. perforatum Lin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flav...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cultural materials and natural plant of 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with that in cultural materials of H. perforatum Lin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reached 5.416%-5.868% in H.sampsonii calli cultured for 30 d, which werehigher than that ofnatural plantof thisspecies (4.325%-4.527%) and approached to cultural materials of H. perforatu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培养物 黄酮 含量
下载PDF
元宝草抗抑郁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石金城 闫显光 +6 位作者 刘媛 夏超 张惠云 魏盛 李自发 祁超 张桂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筛选元宝草提取物抗抑郁活性部位并初步了解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元宝草提取物萃取分为5个不同的部位,应用4个抗抑郁药理模型筛选抗抑郁活性部位。结果:0804各剂量组均可以增加大鼠成功逃避次数,减少悬尾小鼠不动时间;0805中... 目的:筛选元宝草提取物抗抑郁活性部位并初步了解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元宝草提取物萃取分为5个不同的部位,应用4个抗抑郁药理模型筛选抗抑郁活性部位。结果:0804各剂量组均可以增加大鼠成功逃避次数,减少悬尾小鼠不动时间;0805中、小剂量组可以抑制利血平引起的小鼠体温降低;0801、0802、0805各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阿朴吗啡所致的小鼠体温降低。结论:元宝草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和水层部分均显示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初步机理探索提示元宝草提取物抗抑郁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受体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抗抑郁 药效学筛选
下载PDF
元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曾虹燕 周朴华 裴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 :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 ,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 :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 (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 ) ,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 目的 :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 ,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 :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 (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 ) ,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元宝草叶及果实中分别鉴定了 30和 44种成分 ,各占其挥发油的总量的85 13%和 6 3 2 6 %。叶与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挥发油 气质联用 化学成分 藤黄科 药用植物
下载PDF
桑氏链霉菌突变株的抑菌活性及对杨树紫纹羽病的盆栽防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2 位作者 余琴 谯天敏 韩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8,共8页
本文在平板对峙法测定桑氏链霉菌突变株MV-2和MV-4拮抗活性的基础上,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进行萃取,采用孔洞法测定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活性,并分析活性物质的热、酸碱、光稳定性,耐储藏性和对福美双的耐受性... 本文在平板对峙法测定桑氏链霉菌突变株MV-2和MV-4拮抗活性的基础上,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进行萃取,采用孔洞法测定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活性,并分析活性物质的热、酸碱、光稳定性,耐储藏性和对福美双的耐受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索突变株抑菌物质和福美双对杨树紫纹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株突变株和原始菌株KJ40对除终极腐霉外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对紫纹羽丝核菌作用最强。乙酸乙酯的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效果最明显;突变株MV-2的抑菌效果略好于MV-4和KJ40。在稳定性检测中,突变株比原始菌株具有更好的热、酸碱、光、储藏稳定性,对福美双耐受性更强。说明突变株更适宜于生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盆栽防效试验中,抑菌物质和福美双混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效果更好,其中MV-2和福美双混合施用预防杨树紫纹羽病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超过80%;原始菌株的抑菌物质无论和福美双混合还是单独施用,效果都不如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氏链霉菌 突变菌株 抑真菌作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元宝草黄酮类成分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澄 郑清明 郑汉臣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45-347,361,共4页
目的:研究元宝草中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利用拮抗利血平诱导体温下降实验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考察元宝草总黄酮等成分的抗抑郁活性。结果:元宝草总黄酮成分(总黄酮含量68.30%)能有效缩短小鼠的游泳不动时间,且存在剂量依赖关... 目的:研究元宝草中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利用拮抗利血平诱导体温下降实验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考察元宝草总黄酮等成分的抗抑郁活性。结果:元宝草总黄酮成分(总黄酮含量68.30%)能有效缩短小鼠的游泳不动时间,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总黄酮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为150mg/(kg·d),300mg/(kg·d),600mg/(kg·d)(灌胃),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不动时间分别减少了5.97%,41.85%和45.96%。拮抗利血平实验表明,总黄酮成分低中高三个剂量分别为150mg(kg·d),300mg/(kg·d),600mg/(kg·d)(灌胃)能一定程度拮抗低剂量利血平(5mg/kg,腹腔注射)诱导的小鼠体温下降。然而三个剂量组之间不具有量效关系。结论:黄酮成分是元宝草中主要的抗抑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总黄酮 抗抑郁
下载PDF
针对RXRα的元宝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亓建斌 王力 +2 位作者 陈超 曾锦章 胡昌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9-130,69,共3页
在核受体RXRα药理筛选模型指导下,对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进行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利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为槲皮素(1)、大黄素-6-甲醚(2)、叶绿素a(3)。大黄素-6-甲醚和叶绿素a针对RXRα有活性,有... 在核受体RXRα药理筛选模型指导下,对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进行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利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为槲皮素(1)、大黄素-6-甲醚(2)、叶绿素a(3)。大黄素-6-甲醚和叶绿素a针对RXRα有活性,有效浓度分别为0.1、20μg/mL,两者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也是首次以RXRα为靶点对中草药进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XRα 元宝草 抗肿瘤 大黄素-6-甲醚 叶绿素A
下载PDF
番茄果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对番茄的防腐保鲜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鸿雁 林国莉 +1 位作者 李如莲 纪晓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8,共10页
从储藏期间番茄果实中分离到1株果腐病病原菌,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寻找合适的生防菌菌株,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进行了拮抗链霉菌的筛选、鉴定和防腐保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番茄采后果腐病的病原菌Qyg16-2为葡萄座腔菌... 从储藏期间番茄果实中分离到1株果腐病病原菌,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寻找合适的生防菌菌株,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进行了拮抗链霉菌的筛选、鉴定和防腐保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番茄采后果腐病的病原菌Qyg16-2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从番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筛选获得对Qyg16-2有良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X1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为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X13能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显著提高番茄抗性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降低储藏番茄的腐烂指数,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的降低。桑氏链霉菌(S.sampsonii)X13对病原菌葡萄座腔菌(B.dothidea)抑菌效果显著,对储藏番茄具有良好的防腐保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采后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Streptomyces sampsonii 筛选 防腐保鲜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元宝草中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的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元宏 杨务彬 王启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元宝草中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含量进行测定。方法DiamonsilTM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加装Phenomenex保护柱。流动相分别是甲醇-乙腈-1.0%磷酸二氢钠溶液(340∶15∶5)和甲醇-0.025 mol...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元宝草中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含量进行测定。方法DiamonsilTM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加装Phenomenex保护柱。流动相分别是甲醇-乙腈-1.0%磷酸二氢钠溶液(340∶15∶5)和甲醇-0.025 mol.L-1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分别是588,360 nm。结果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分别在0.02~0.18μg(r=0.999 9,n=6)和0.05~0.80μg(r=0.999 7,n=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8.08%和97.58%,RSD分别为1.05%和0.89%。结论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元宝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金丝桃素 金丝桃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元宝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炳坤 杨建云 +1 位作者 黄荣清 董俊兴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2-24,27,共4页
目的分析元宝草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73个组分,鉴定了5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81.7%,其中含量较高的是棕榈酸乙酯7.49%,其次为苯甲醛6.32%、萘5.17%、壬... 目的分析元宝草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73个组分,鉴定了5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81.7%,其中含量较高的是棕榈酸乙酯7.49%,其次为苯甲醛6.32%、萘5.17%、壬烷4.70%、十一烷4.63%、苯乙酮4.56%。结论为有效控制元宝草药材质量、开发利用民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下载PDF
元宝草酮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澄 郑清明 郑汉臣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8-419,436,共3页
目的对元宝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大孔树脂柱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酮类成分:1-羟基-7-甲氧基酮(Ⅰ)、1,3,5-三羟基酮(Ⅱ)、1,3,6,7-四羟基... 目的对元宝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大孔树脂柱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酮类成分:1-羟基-7-甲氧基酮(Ⅰ)、1,3,5-三羟基酮(Ⅱ)、1,3,6,7-四羟基酮(Ⅲ)和芒果苷(Ⅳ)。结论除化合物Ⅳ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化学成分 [口山]酮
下载PDF
元宝草金丝桃素含量的分析
18
作者 曾虹燕 周朴华 侯团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了解元宝草中不同部位金丝桃素含量。方法 :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元宝草和贯叶连翘不同部位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方法。NovapakC1 8柱 ;流动相 :甲醇∶乙醇∶0 .1mmol·L - 1NaH2 SO4 (2 0 0∶30 0∶1 0 0 ) ;流速 1 .0mL·min-... 目的 :了解元宝草中不同部位金丝桃素含量。方法 :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元宝草和贯叶连翘不同部位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方法。NovapakC1 8柱 ;流动相 :甲醇∶乙醇∶0 .1mmol·L - 1NaH2 SO4 (2 0 0∶30 0∶1 0 0 ) ;流速 1 .0mL·min- 1 ;柱温 30°C ;检测波长 588nm。结果 :元宝草有花植株和花中金丝桃素的含量与贯叶连翘基本相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 元宝草 金丝桃素 HPLC 中药
下载PDF
元宝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东鸿鑫 夏超 +3 位作者 刘媛 樊明 吴婷 石金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 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系藤黄科( Guttiferae)金丝桃属( Hypericum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民间以全草入药,可用于治疗炎症、无名肿痛、腹泻及虫蛇咬伤。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桃属植物具有抗... ( 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系藤黄科( Guttiferae)金丝桃属( Hypericum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民间以全草入药,可用于治疗炎症、无名肿痛、腹泻及虫蛇咬伤。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桃属植物具有抗抑郁、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1]。目前,国内外对元宝草化学成分已有一定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蒽醌类化合物、间苯三酚类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萜类化合物等[2-4],其中元宝草全草的总黄酮含量达到3.68%[5],而元宝草结果植株的总黄酮含量则高达4.581%[6]。目前,元宝草仅作为民间草药使用,其药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开发这一药用植物资源,作者对元宝草全草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期为元宝草药源药效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元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佳敏 欧阳胜 +2 位作者 肖炳坤 杨建云 黄荣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41-2642,共2页
目的对元宝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酮①、1,3,5,6-四羟基酮②、5,7,4'-三羟... 目的对元宝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酮①、1,3,5,6-四羟基酮②、5,7,4'-三羟基-黄酮醇③、5,7,3',4'-四羟基-黄酮醇④、金丝桃苷⑤、山萘酚-3-0-葡萄糖苷⑥、对羟基苯甲酸⑦、3,4-二羟基苯甲酸⑧、白桦脂酸⑨。结论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