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狼城地区长2辫状河砂体叠置样式与沉积特征
1
作者 宁涛 白惠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0-737,共8页
为研究白狼城地区延长组长2砂体叠置样式及沉积特征,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相分析辫状河沉积相、砂体连通模式、砂体叠置和沉积模式等。结果表明:白狼城地区长2辫状河主要为河道、泛滥平原亚相,河道亚相可细分为心滩、水道2种沉积微... 为研究白狼城地区延长组长2砂体叠置样式及沉积特征,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相分析辫状河沉积相、砂体连通模式、砂体叠置和沉积模式等。结果表明:白狼城地区长2辫状河主要为河道、泛滥平原亚相,河道亚相可细分为心滩、水道2种沉积微相,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等;辫状河砂体为叠覆泛砂体,分布范围广、厚度大、连续性强、物性好、非均质性强,心滩与水道相间分布,具有“滩道相间、宽滩窄道”的特征;辫状河河道亚相是辫状河沉积砂体主要区域,水道砂体与心滩砂体相互叠置,两侧泛滥平原亚相为良好的隔夹层,为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盖层。研究结果对白狼城地区辫状河沉积特征及砂体构型具有指导意义,对不同盆地的辫状河沉积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沉积 河道亚相 砂体叠置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密井网砂质辫状河厚砂层单砂体识别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钰铭 李园园 +3 位作者 张友 苏爱芹 陈世泽 张厚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559,共4页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2_3小层(PⅠ2_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2_3小层(PⅠ2_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原细粒夹层垂向上对厚砂层进行期次划分对比,然后分别对每期辫状河连片砂体采用"单井识别、侧向划界、平面组合"的方法识别出单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单砂体 心滩坝 构型模式 喇嘛甸油田
下载PDF
一种厘定复合辫状河道砂体期次的新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单敬福 李占东 +7 位作者 李浮萍 王一 胡光明 张彬 闫海利 陈欣欣 崔连可 葛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4,共7页
在对辫状河发育的地层进行小层划分对比研究过程中,常常遇到某些单井钻遇的厚层辫状河道砂体无法分期的情况,给辫状河道的平面组合和识别带来很大困难。为此,通过分析研究岩心、测井录井、野外露头剖面和现代卫星图片等资料,总结出了一... 在对辫状河发育的地层进行小层划分对比研究过程中,常常遇到某些单井钻遇的厚层辫状河道砂体无法分期的情况,给辫状河道的平面组合和识别带来很大困难。为此,通过分析研究岩心、测井录井、野外露头剖面和现代卫星图片等资料,总结出了一套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标志层顶拉平的基础上,呆用"去压实效应邻井单期河道标定法",用邻井的期次可明显划分的单期河道去标定复合河道,最终完成复合河道的分期。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2小层为研究对象,基于连续取心的岩心标定法验证结果表明:①该方法分期精度较高,有助于揭示砂体空间叠置与局部砂体富集规律,提高砂体的钻遇率;②在消除压实效应过程中,采用了"松弛回弹技术"对因泥岩段的大量压实造成的河道上拉进行了拉伸复位,从而提高了同期河道对比的准确性,避免了误判。结论认为:该方法能够对切叠较严重、分期难度较大的复合辫状河道进行准确分期,可为后续小层地层精确对比和同期河道砂体的平面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复合辫状河道砂体 期次 标志层 压实校正 单期河道 连续取心验证法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下载PDF
辫状河心滩特征及其与河道充填的识别——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勇 国景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29,165,共5页
心滩是辫状河所特有的沉积类型,与河道充填共同构成了辫状河河道亚相最主要的两种微相类型。由于辫状河河道极易改道迁移导致砂体叠置切割形成复合砂体,因此仅依靠传统识别方法难以对这两种微相进行区分。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从岩... 心滩是辫状河所特有的沉积类型,与河道充填共同构成了辫状河河道亚相最主要的两种微相类型。由于辫状河河道极易改道迁移导致砂体叠置切割形成复合砂体,因此仅依靠传统识别方法难以对这两种微相进行区分。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从岩心观察分析着手,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并且与其他相似的现今露头沉积学类比,分析心滩岩性、测井响应特征、"落淤层"以及底部滞留沉积等单因素与河道充填的差异,探讨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划分心滩与河道充填微相的方法,从而为研究辫状河沉积微相提供了有力依据,提高了微相划分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河道亚相 心滩 河道充填 馆三段 大芦家地区
下载PDF
辫状沉积砂体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剖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仁贵 余达淦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2-96,104,共6页
砂岩型铀矿是后生的铀矿类型之一, 其成矿受盆地盖层结构和砂体的发育状况、以及盆地形成后由构造翻转形成的渗入型水动力系统的双重控制。这两者耦合的优劣, 完全取决于砂体的沉积特征。本文运用沉积体系理论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沉积砂体,... 砂岩型铀矿是后生的铀矿类型之一, 其成矿受盆地盖层结构和砂体的发育状况、以及盆地形成后由构造翻转形成的渗入型水动力系统的双重控制。这两者耦合的优劣, 完全取决于砂体的沉积特征。本文运用沉积体系理论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沉积砂体, 得出辫状沉积砂体对铀成矿最为有利的认识。该类砂体可产于冲积扇、河流和辫状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沉积体系 辫状沉积砂体
下载PDF
钱家店铀矿床含矿地层——姚家组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蔡煜琦 李胜祥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6-72,共7页
钱家店铀矿床是发现于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床。文章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砂岩-泥岩厚度比值、沉积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研究了矿区含矿地层姚家组的沉积环境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该区姚家组的砂岩-泥岩厚度比... 钱家店铀矿床是发现于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床。文章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砂岩-泥岩厚度比值、沉积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研究了矿区含矿地层姚家组的沉积环境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该区姚家组的砂岩-泥岩厚度比值平均为5.0,板状交错层理及槽状交错层理发育,显示其辫状河流相沉积特征。姚家组地层岩性总体上以中细粒砂岩及泥岩为主,砾岩很少,其沉积物碎屑颗粒的分选及磨圆度中等,表明其物源较远,沉积物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才沉积下来。因此,本区姚家组沉积环境应为统一的松辽盆地环境下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性质。该矿床铀矿化主要受辫状河流相的心滩及边滩亚相砂体控制,其矿化规律与砂体规模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家组 沉积环境 辫状河流相砂体 钱家店铀矿床
下载PDF
三角洲分流河道形成及演变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忠保 施冬 谢锐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8,共6页
本文再现了三角洲分流河道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定量剖析了分流河道形态特征及三角洲朵体展布特征 ,研究了分流河道、边滩及决口扇粒度变化 ,对比分析了水上、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席状砂的宽厚比变化趋势 。
关键词 三角洲朵体 分流河道 决口扇 宽厚比 沉积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林 陈旭 +2 位作者 董玉文 陈红汉 王家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2-652,682+517,共11页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油气勘探目标。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本文认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在宽浅型拗陷湖盆背景下发育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台盆区总体处于沉积坡度较缓、水体较浅...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油气勘探目标。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本文认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在宽浅型拗陷湖盆背景下发育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台盆区总体处于沉积坡度较缓、水体较浅的沉积环境,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持续地由盆地周缘向盆地中央方向远距离推进,沉积了砂砾质的、具大型交错层理、粗粒间断正韵律和典型下切谷或前积地震反射特征的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且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砂体;文章还探讨了该类型三角洲亚相和微相沉积特征;最后划分并评价了塔里木盆地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台盆区 地震反射特征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北部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砂体成因及展布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建坤 杨国涛 +2 位作者 吴吉忠 吴鑫 王方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60,共13页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井、三维高分辨率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砂体成因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前期发育2条规模大、延伸较远,呈近NS、NNW—SSE展布的沟槽,指示物源主要来源于...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井、三维高分辨率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砂体成因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前期发育2条规模大、延伸较远,呈近NS、NNW—SSE展布的沟槽,指示物源主要来源于北部燕山褶皱带。馆陶组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序列;馆三下段为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和河道间漫流相,发育扇中辫状河道成因砂体;馆三上段为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相,发育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成因砂体;馆二段和馆一段为曲流河沉积,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决口扇和天然堤是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馆陶组可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7个中期旋回,16~19个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了馆二段等时地层对比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控制着砂体的分布模式,馆二段短期旋回的下部砂岩发育,是主要的储集层。层控测井约束反演提高了馆二段薄互层河道砂体预测的精度,馆二段各砂层组反演预测平面砂地比反映河道砂体呈NE—SW向的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薄互层河道砂体 馆陶组 马头营凸起 黄骅坳陷北部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单砂体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唐金荣 何宇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2,共5页
为了寻找和挖掘厚油层河道砂体剩余潜力,针对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地质因素开展了河流相储层成因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研究,形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辫状河心滩坝等主要成因单砂体密井网精细刻画技术,加深了河流相储层平面及层内非均质特征... 为了寻找和挖掘厚油层河道砂体剩余潜力,针对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地质因素开展了河流相储层成因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研究,形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辫状河心滩坝等主要成因单砂体密井网精细刻画技术,加深了河流相储层平面及层内非均质特征的认识程度,搞清了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河流相储层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在水平井挖潜、措施调整开发实践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 曲流点坝砂体 辫状河心滩坝砂体 非均质性 剩余油 挖潜实践
下载PDF
基于储层精细描述的水平井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继平 任战利 +2 位作者 李跃刚 李进步 张志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2-648,648,共7页
目的分析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辫状河道砂体的发育特点,完善该类储层水平井设计方法。方法在现代辫状河沉积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心、岩屑观察,以及密井网区测井曲线形态的分析与对比,剖析储层的内部结构及发育规模。结果辫状河道主... 目的分析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辫状河道砂体的发育特点,完善该类储层水平井设计方法。方法在现代辫状河沉积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心、岩屑观察,以及密井网区测井曲线形态的分析与对比,剖析储层的内部结构及发育规模。结果辫状河道主要由心滩、河道充填、废弃河道及落淤层等4个微相构成。心滩微相粒度粗、物性好,河道充填微相粒度细,废弃河道及落淤层以泥岩沉积为主。结论心滩为辫状河道内有利的沉积微相,水平井设计中应考虑其规模与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盒8段 辫状河河道内部结构 水平井设计
下载PDF
塔北隆起牙哈地区第三系储层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时晓章 金振奎 +2 位作者 朱斗银 徐颖晶 杨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38-144,共7页
用地震振幅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对牙哈地区康村组和库车组河道砂体的展布进行刻画,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第三系砂体进行储层预测。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下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最有利,建议加深YH16井探测岩性体... 用地震振幅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对牙哈地区康村组和库车组河道砂体的展布进行刻画,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第三系砂体进行储层预测。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下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最有利,建议加深YH16井探测岩性体的含油气性;吉迪克组上砂岩段和下第三系内幕砂岩段是现实的勘探目标;康村组和库车组底部的河道砂体是良好的前景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哈地区 第三系 辫状河三角洲 曲河流 砂体展布 储层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河流相储集层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琦 高宏印 袁淑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53,共3页
萨尔图油田葡Ⅰ给河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复杂,在高合水后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质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大量剩余油的根本原因。高弯曲河道剩余油分布与侧积作变化一致,呈侧积层和废弃河道遮... 萨尔图油田葡Ⅰ给河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复杂,在高合水后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质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大量剩余油的根本原因。高弯曲河道剩余油分布与侧积作变化一致,呈侧积层和废弃河道遮挡的环形条带状。最外线的废弃河道和点坝下游处剩余油富集;与注水砂体连通不好的点坝存在较多的剩余油;低弯曲河道与顺在河道水淹沿主流线快速推进,河道边部形成断续分布的剩余油富集区。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葡Ⅰ1-4油层河流相储层精细地质模型研究,199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地质模型 剩余油分布 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阿尔钦沟剖面八道湾组河道砂体构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康 双棋 +3 位作者 王兵 黄云飞 王鑫 董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0-536,共7页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阿尔钦沟剖面八道湾组辫状河道砂体沉积特征和构型划分,以沉积学与储集层构型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野外露头进行观察与实测。该剖面八道湾组砂体主要发育11种岩石相,划分出6级层级界面,识别出4种构型要素类型,并...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阿尔钦沟剖面八道湾组辫状河道砂体沉积特征和构型划分,以沉积学与储集层构型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野外露头进行观察与实测。该剖面八道湾组砂体主要发育11种岩石相,划分出6级层级界面,识别出4种构型要素类型,并建立了此露头储集层构型发育模式以及分布样式。研究发现,此剖面八道湾组砂体为2期辫状河道沉积叠置,砂体内部3级—6级层级界面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储集层砂体的连通性,并加大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加强露头研究,运用构型的方法解剖储集层,可以更好地分析储集层内部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阿尔钦沟剖面 八道湾组 辫状河道砂体 露头解剖 砂体构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近源砂砾质辫状河砂体构型与含气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齐荣 李良 秦雪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2-69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一带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处于公卡汉古陆的南坡,形成了一套近物源的砂砾质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的物性与含气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河道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很强,造成含气性差异也大。对该...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一带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处于公卡汉古陆的南坡,形成了一套近物源的砂砾质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的物性与含气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河道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很强,造成含气性差异也大。对该区盒1段砂砾质辫状河砂体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其岩相特征和主要构型单元。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在盒1段划分出6种典型岩相,心滩和水道充填为主要构型单元。心滩砂体在纵向上一般具有Gm-Sgt-Sm、Gm-Sm-Sp、Sgt-Sm、Sm-Sp等4种岩相组合,水道充填砂体一般具有Gm-Sp、Gm-St、Sgt-Sp、Sgt-St等4种岩相组合,砂体内部这种岩相变化是形成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利用直井、水平井和地震资料统计心滩长度为230~1050m,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心滩宽度为43~386m。心滩砂体与水道充填砂体侧向共生,但其物性和含气性有明显差异。统计资料表明,心滩砂体的物性和含气性优于水道充填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砂砾质辫状河 砂体构型 心滩 含气性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堡凹陷南堡1-5区东一段储层层次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伟 赵峰 +3 位作者 李晓革 李姗姗 赵崇志 何雄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39,44,共5页
南堡凹陷南堡1-5区主力开发层系东一段为浅水环境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发育砂体的层数多、接触关系复杂.根据层次结构分析的原理,将研究区东一段储层划分为9级层次,研究重点为第5至第7级层次储层,即单砂层—单成因砂体—单河道砂... 南堡凹陷南堡1-5区主力开发层系东一段为浅水环境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发育砂体的层数多、接触关系复杂.根据层次结构分析的原理,将研究区东一段储层划分为9级层次,研究重点为第5至第7级层次储层,即单砂层—单成因砂体—单河道砂体.在小层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夹层特征完成沉积时间单元的细分(单砂层划分);根据单砂层的沉积微相特征,识别出单成因砂体;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高程和厚度差异特征,在最主要的单成因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识别出单河道砂体.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5区东一段单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砂体厚度为3~5m,最大宽度为400 m,且多条单河道砂体交切形成广泛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受波浪作用的改造和后期水下分流河道的破坏,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边缘砂体呈席状化展布;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仅在水下分流河道间和河道边缘部位局部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层次结构分析 单砂层 单成因砂体 单河道砂体 东一段 南堡凹陷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道迁移特征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兴官 刘雪玲 +3 位作者 霍俊洲 陈龙 王金成 费世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0-338,共9页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河道迁移特征,有效指导水平井开发,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召41井区为例,通过观察大量野外露头和岩芯资料,结合区域沉积环境,深入分析测井相类型,描述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重点在密井网区域引入大量水...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河道迁移特征,有效指导水平井开发,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召41井区为例,通过观察大量野外露头和岩芯资料,结合区域沉积环境,深入分析测井相类型,描述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重点在密井网区域引入大量水平井实钻资料进行砂体精细解剖,参考前人研究河道沉积砂体宽厚比成果,建立了区块河道砂体宽厚比经验公式,分析认为盒8段砂体横向叠置模式分别为水平搭接、错位叠置、垂向叠置、孤立分布等4种,盒82下、盒81下、盒82上河道的继承性较好,到盒81上时,沉积环境从强辫状河分流河道变化成弱辫状分流河道,河道的继承性变差,从盒82下到盒81上河道整体呈现逐渐萎缩。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局部的迁移性,继承性表现在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在分流河道的具体位置局部重合,有两条主河道汇聚、分叉,有一条主河道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工程 辫状河迁移特征 盒8段 河道宽度 定量化描述 单砂体 叠置关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河流相砂体构型要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东烨 陈宇航 +3 位作者 赵靖舟 吴伟涛 宋平 陈梦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3,共11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河流相沉积露头的岩相特征进行描述,明确了其砂体构型要素类型、空间展布及组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识别出块状层理砂砾岩相(Gm),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砂岩相(Gs...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河流相沉积露头的岩相特征进行描述,明确了其砂体构型要素类型、空间展布及组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识别出块状层理砂砾岩相(Gm),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砂岩相(Gst),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平行层理砂岩相(Sh),上攀波纹层理砂岩相(Sc),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h)和块状层理泥岩相(M)等8种岩相。(2)研究区发育河道、心滩、废弃河道、边滩和漫溢沉积5种构型要素,垂向沉积序列差异明显,河道为Gm—Gst—St—M—St,心滩为Gm—Gst—St—Sp,边滩为St—Sp—Sc—Sh—M或St—Sp—Sc—M,废弃河道为Gm—St—Sp—M且与河道相似,但粒度更小、泥质含量更高,漫溢沉积为Sp—Fh—M。(3)研究区构型要素组合有河道-漫溢沉积、河道-废弃河道、河道-心滩(垂向、侧向)叠加、多期河道砂体(垂向、侧向)叠加、心滩-漫溢沉积、多期心滩砂体(垂向、侧向)叠加、多期边滩砂体侧向叠加、边滩-废弃河道、边滩-漫溢沉积等9种类型。(4)研究区砂体构型要素类型、组合样式及其分布都受物源距离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距离物源越近,水动力条件越好,砂体规模越大,连通性越好;近物源区辫状河底部砂体发育优于顶部,心滩砂体储集性能最佳;远物源区曲流河底部边滩砂体横向上多期叠置,连通性较好,发育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 边滩 辫状河 曲流河 砂体构型要素 下石盒子组8段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长江马鞍山河段洲滩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婕妤 方娟娟 +1 位作者 李会云 杨光荣 《水利水电快报》 2020年第2期17-21,39,共6页
马鞍山河段是长江下游典型的顺直分汊河段,河段内洲滩众多,消长频繁,是长江下游重点研究治理河段之一。基于历年实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马鞍山河段滩群演变特征及其联动效应,进而揭示了影响马鞍山河段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马鞍山河段... 马鞍山河段是长江下游典型的顺直分汊河段,河段内洲滩众多,消长频繁,是长江下游重点研究治理河段之一。基于历年实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马鞍山河段滩群演变特征及其联动效应,进而揭示了影响马鞍山河段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马鞍山河段内滩群以此消彼长的形式发生着局部格局的调整,随着江心洲左缘冲刷后退、心滩和下何家洲冲刷下移,牛屯河边滩淤积展宽、下延。上游河势调整以及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是马鞍山河段洲滩演变的外驱动力,河道宽而顺直的平面形态、滩群演变的互馈机制则是其内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洲滩演变 影响因素 顺直分汊河段 马鞍山河段 长江下游
下载PDF
扒楼沟剖面二叠系辫状河砂体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越 陈世悦 +2 位作者 李天宝 梁绘媛 王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通过露头实测、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等方法,结合岩石薄片与物性资料,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山西组辫状河砂体的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2种成因砂体,河道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t,心... 通过露头实测、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等方法,结合岩石薄片与物性资料,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山西组辫状河砂体的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2种成因砂体,河道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t,心滩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m-M-Sm-Sp-M-Sp或Ge-Sm-St-Sm-St-Sp-M-Sp;辫状河砂体可划分为5级构型单元,由小到大分别是层系、层系组、心滩/河道增生单元、心滩/辫状河道、单期河道,河道砂体由多个增生单元在垂向上加积构成,心滩砂体由多个增生单元与串沟砂体在垂向上加积构成,内部发育泥质夹层;心滩砂体物性优于河道砂体,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整体可以作为优质储层,而河道砂体仅在靠近河心的部位物性较好,可作为优质储层;心滩砂体内规模较大的泥质夹层附近和河道砂体的边部及中上部可聚集剩余油,且心滩砂体内剩余油储量相对河道砂体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扒楼沟剖面 辫状河 河道 心滩 砂体构型 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