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弯曲载荷下不同布孔形式筛管极限弯矩分析
1
作者 郭凯毅 付光明 +3 位作者 彭玉丹 李明亮 朱秉剑 庹宇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针对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防砂完井过程中筛管通过井眼弯曲段极易发生屈曲破坏的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弯曲载荷作用下平行布孔、交错布孔和螺旋布孔筛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弯曲载荷作用下筛管几何参数和布孔参数对平行布孔、交... 针对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防砂完井过程中筛管通过井眼弯曲段极易发生屈曲破坏的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弯曲载荷作用下平行布孔、交错布孔和螺旋布孔筛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弯曲载荷作用下筛管几何参数和布孔参数对平行布孔、交错布孔和螺旋布孔筛管极限弯矩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孔密较小时,随着孔密和孔径的增大,3种布孔形式筛管的极限弯矩近似相等;当孔密较大时,随孔径和孔密度增大,交错布孔筛管极限弯矩最大;当孔密极大时,随孔径和孔密度增大,螺旋布孔形式筛管的极限弯矩最大;此外,随着孔径或孔密的增大,交错布孔筛管的极限弯矩降低程度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现场筛管布孔形式的选择和参数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管 弯曲载荷 布孔形式 极限弯矩 防砂完井 有限元
下载PDF
济阳坳陷陡坡带断裂控砂模式 被引量:46
2
作者 肖焕钦 王宝言 +1 位作者 陈宝宁 孟宪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0-22,共3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陡坡带大量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的分析 ,研究了各种类型同生断裂对地层沉积、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结了多种断裂控砂模式 ,指出了不同类型。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陡坡带 断裂 控砂模式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歧口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洪香 董越崎 +2 位作者 王国华 董德国 王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2,151,共4页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具有凸少坡广的特点,斜坡区是岩性地层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根据湖盆结构特点,可将斜坡进一步划分为阶状断裂斜坡、多阶挠曲斜坡、旋转掀斜斜坡和简单斜坡4类。通过开展斜坡特征、控砂机制、...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具有凸少坡广的特点,斜坡区是岩性地层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根据湖盆结构特点,可将斜坡进一步划分为阶状断裂斜坡、多阶挠曲斜坡、旋转掀斜斜坡和简单斜坡4类。通过开展斜坡特征、控砂机制、油气输导体系等研究,建立了不同类型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提出了斜坡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高油低气、复式叠加连片成藏、优势相富集"的成藏规律,有效地指导了斜坡区油气勘探,并发现了埕海断坡、歧北斜坡等规模储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斜坡区 岩性地层油气藏 控砂模式 势相 富集规律
下载PDF
构造对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孔友 秦磊 +1 位作者 谭明友 王玥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3-900,共8页
充分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控制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断层和古沟槽。断层对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具关键控制作用,砂体主要沿二级以上断层的下降盘呈裙带状分布,且断层活动强度决定了砂体的沉积厚度,断... 充分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控制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断层和古沟槽。断层对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具关键控制作用,砂体主要沿二级以上断层的下降盘呈裙带状分布,且断层活动强度决定了砂体的沉积厚度,断层落差变化趋势线与砂体厚度变化趋势线相吻合。受北断南超的构造背景控制,东营凹陷深层断裂活动也表现为北强南弱,从而控制了砂体发育由北部的近岸水下扇到中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再到南部的扇三角洲演变。东营凹陷南部缓坡深大断层发育较少,古沟槽对深层砂体的发育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主要发育冲沟和断沟2种,以冲沟为主,且沟槽发育具有继承性,从而导致沙四至沙三段发育的扇体在垂向上叠置。最后,根据控砂要素,建立了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深层 断层控砂 沟槽控扇 控砂模式
下载PDF
泡沫体系注入方式优化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爱芬 陈凯 +1 位作者 赵琳 唐健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2,116,共4页
针对一些油田地层矿化度高的特点,使用抗盐起泡剂HY-6,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研究4种注入方式对泡沫调剖增油效果的影响,并研究泡沫在非均质可视化填砂模型中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前缘段塞有利于增大波及系数,... 针对一些油田地层矿化度高的特点,使用抗盐起泡剂HY-6,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研究4种注入方式对泡沫调剖增油效果的影响,并研究泡沫在非均质可视化填砂模型中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前缘段塞有利于增大波及系数,4种注入段塞组合方式中较好的组合方式"为质量分数为0.1%聚合物YG100前缘段塞(0.1 PV)+质量分数为0.3%起泡剂HY-6段塞(0.3 PV)+泡沫主段塞(0.5 PV)";泡沫驱主要利用贾敏效应封堵高渗区,增大低渗区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采收率.此外,泡沫前缘因遇油消泡,产生气驱和稀表面活性剂驱,可以明显改善高渗区的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调剖 填砂管实验 注入方式 驱油机理
下载PDF
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分布模式及编图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纪友亮 刘君龙 +2 位作者 王天云 刘大卫 程同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5-630,共16页
陆相湖盆与海洋环境不同,具有水体浅、能量弱、湖进湖退频繁等特点。综合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等关键技术,通过中国东部及中西部典型陆相湖盆的勘探实践、野外露头解剖和现代沉积考察,总结了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 陆相湖盆与海洋环境不同,具有水体浅、能量弱、湖进湖退频繁等特点。综合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等关键技术,通过中国东部及中西部典型陆相湖盆的勘探实践、野外露头解剖和现代沉积考察,总结了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的分布模式,并提出了复合砂体地质编图法。研究结果表明:(1)陆相湖盆的"湖—陆过渡沉积体系"不仅发育分流河道,还发育河口坝和沿岸砂坝,这些不同时期的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沿岸砂坝交织叠加在一起,在古代地层和现代沉积中得以保存;(2)地形平坦处,水体浅、波浪作用不强、河流作用为主,形成河道砂体;湖岸较陡处,波浪作用强,分流河道砂体被波浪改造,形成沿湖岸分布的滩坝砂体;(3)在高频湖平面变化背景下,岸线的迁移导致沉积坡折的迁移,形成了多期垂直于岸线分布的树枝状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多期平行于岸线呈带状分布的沿岸滩坝砂体相互交织的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的特殊结构;(4)复合砂体地质编图法基于传统单因素法,以复合砂体分布模式为指导,主要针对发育在水体较浅、地形平坦开阔背景下的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湖盆 三角洲 滩坝 砂体叠置模式 控制因素 编图方法
下载PDF
基于GIS与RS的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苏凯 孙小婷 +2 位作者 王茵然 陈龙 岳德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6-236,共11页
研究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对加强屏障带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方防沙屏障带为研究区,根据2005、2010、2015年MODIS遥感影像,将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森林、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和裸... 研究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对加强屏障带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方防沙屏障带为研究区,根据2005、2010、2015年MODIS遥感影像,将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森林、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和裸地7类。采用空间统计、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分析法、PNTIL模型等方法,对北方防沙屏障带2005—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系统整体呈稳定状态;从分屏障带看,内蒙古防沙屏障带荒漠面积明显减少,塔里木防沙屏障带森林面积迅速增加,而河西走廊防沙屏障带草地面积明显增加;从正/逆转换方向来看,屏障带内农田、城镇、荒漠及裸地生态系统正向转换率高于逆向转换率。10年间,在景观水平上,北方防沙屏障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呈减少趋势;在类型水平上荒漠景观整体呈现破碎化萎缩的趋势特征,森林、草地向形状简单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2005—2015年,北方防沙屏障带生态总体向好,治沙效果明显,但局部仍面临较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防沙屏障带 生态系统格局 时空演变 PNTIL模型 正/逆转换
下载PDF
高压充填工艺技术研究及矿场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常方瑞 游兴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7-79,共3页
高压充填工艺技术以PFS高压封隔充填工具密封筛套环形空间 ,采用压裂车组和合适携砂比实现地层填砂及绕丝管外充填一体化 ,在高压下形成了连续性好、高渗透、大半径的防砂体系。经孤东油田应用证明 ,该技术较好的解决了防砂与防堵塞的问... 高压充填工艺技术以PFS高压封隔充填工具密封筛套环形空间 ,采用压裂车组和合适携砂比实现地层填砂及绕丝管外充填一体化 ,在高压下形成了连续性好、高渗透、大半径的防砂体系。经孤东油田应用证明 ,该技术较好的解决了防砂与防堵塞的问题 ,防砂一次成功率高、有效期长 ,具有适合油井各个阶段防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充填工艺 研究 矿场应用 孤东油田 防砂 技术参数 充填模式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二次开发方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国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5,139,共4页
曙三区是曙光油田主力区块之一,出砂严重,实际注采井网极不完善,油藏开发效果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选择出砂最为严重的区块实施二次开发先导试验。通过重新规划注采井网,开展系列防砂工艺,2个先导试验井组的油层钻遇率及投产效果均达到... 曙三区是曙光油田主力区块之一,出砂严重,实际注采井网极不完善,油藏开发效果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选择出砂最为严重的区块实施二次开发先导试验。通过重新规划注采井网,开展系列防砂工艺,2个先导试验井组的油层钻遇率及投产效果均达到预期目的,防砂、治砂取得初步成果。该研究为疏松砂岩油藏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油藏 二次开发 井网调整 防砂工艺 曙三区
下载PDF
稀油出砂区块二次开发方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国民 王卫东 +2 位作者 高忠敏 白婷春 陈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7-90,共4页
曙三区是曙光稀油主力区块之一,由于出砂严重,造成实际注采井网不完善,影响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防砂治砂试验研究,为老区二次开发探索新途径。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注采井网,实施配套的钻井、完井、防砂、治砂技术... 曙三区是曙光稀油主力区块之一,由于出砂严重,造成实际注采井网不完善,影响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防砂治砂试验研究,为老区二次开发探索新途径。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注采井网,实施配套的钻井、完井、防砂、治砂技术。试验区共部署新井22口,注采井组6个,分批实施,第1批完钻新井12口,目前已全部投产。油井油层钻遇情况及投产效果均达到预期效果,防砂、治砂取得初步成果,为稀油出砂区块二次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曙三区 二次开发 井网调整 新井防砂 杜21块
下载PDF
Haynesville深层高温高压页岩气藏开发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荣泽 常程 +7 位作者 张晓伟 胡志明 孙玉平 郭为 端祥刚 王玫珠 李俏静 刘钰洋 《矿产勘查》 2022年第5期700-710,共11页
四川盆地埋深3500 m以浅五峰组—龙马溪组超压页岩气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目前正在探索埋深3500~4000 m深层高温高压页岩气藏有效开发技术。Haynesville为北美典型高温高压深层页岩气藏,与国内中浅层开发区和深层探索区具备一定对比性,... 四川盆地埋深3500 m以浅五峰组—龙马溪组超压页岩气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目前正在探索埋深3500~4000 m深层高温高压页岩气藏有效开发技术。Haynesville为北美典型高温高压深层页岩气藏,与国内中浅层开发区和深层探索区具备一定对比性,其开发技术政策可供参考借鉴。针对Haynesville页岩气藏2009—2019年4800口完钻气井的钻井、压裂、生产和成本参数进行系统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埋深范围气井水平段长、用液强度、加砂强度逐年上升,段间距逐年缩小,百米段长EUR保持稳定。2019年,埋深3000~3500 m气井平均测深6306 m、水平段长2804 m、钻井周期35 d、段间距42 m、用液强度57.2 m^(3)/m、加砂强度6.12 t/m、百米段长首年平均日产气1.01×10^(4)m^(3)/d、百米段长EUR为1038×10^(4)m^(3)、单井总成本893×10^(4)USD、建井周期159 d,单位钻压成本产气量30.7 m^(3)/USD。埋深3500~4000 m气井平均测深6257 m,水平段长2385 m、钻井周期28 d、段间距42 m、用液强度51.1 m^(3)/m、加砂强度5.77 t/m、百米段长首年平均日产气1.15×10^(4)m^(3)/d、百米段长EUR为1324×10^(4)m^(3)、单井总成本906×10^(4)USD、建井周期201 d,单位钻压成本产气量34.8 m^(3)/USD。随水平段长增加,百米段长EUR稳定在1000×10^(4)m^(3)~1300×10^(4)m^(3),单位钻压成本产气量呈上升趋势,水平段长具备继续增加空间,第二年产量递减率由70.6%下降至目前50.6%。借鉴Haynesville页岩气藏开发实践,四川盆地埋深2000~3500 m以浅规模开发区可继续探索长水平段气井高产模式。3500 m以浅规模开发区和3500~4000 m深层探索区均可借鉴“控压”减缓产量递减方式提高气井最终可采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ynesville页岩 水平段长 段间距 用液强度 加砂强度 EUR 单井成本 控压生产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丽娟 刘钧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53,共11页
油气不均一分布是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分布的普遍规律,这在复杂断块油田尤为明显:同一复杂断块油田不同断块之间或不同层段之间的原油物性及油气富集程度差异较大;同一断块内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及成岩作用不同,断块内部油气分布也存在不均一... 油气不均一分布是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分布的普遍规律,这在复杂断块油田尤为明显:同一复杂断块油田不同断块之间或不同层段之间的原油物性及油气富集程度差异较大;同一断块内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及成岩作用不同,断块内部油气分布也存在不均一性;复杂断块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变,且多与断层相关。断-砂配置和断层性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同一复杂断块油田的不同断块油气富集差异性的关键因素;断层规模、产状、力学性质以及断层的平面或剖面组合样式等,均对油气富集有着重要影响。运用"断块区控制油气富集区"的思想来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田 油气不均一分布 主控因素 断砂配置 断层性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15
13
作者 卓勤功 蒋有录 隋风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0-629,共10页
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在东营凹陷油气大规模成藏期古地温、古压力和古应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动态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成藏动力贯穿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原始动力是烃源岩内的流体异常高压;油气... 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在东营凹陷油气大规模成藏期古地温、古压力和古应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动态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成藏动力贯穿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原始动力是烃源岩内的流体异常高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输导体系和成藏动力;成藏动力学模式为应压双控、复合输导、幕式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成藏动力学模式 应压双控 复合输导 幕式置换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黑河中游张掖城区段水生态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小波 吕生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95-102,共8页
黑河为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属"祁连山-河西走廊"水生态二级区。针对其河道基本生态需水不足、河湖面积萎缩、河流地貌及生境形态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加剧等问题,采用"Qp法"和"Tennant法"分析了河道最... 黑河为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属"祁连山-河西走廊"水生态二级区。针对其河道基本生态需水不足、河湖面积萎缩、河流地貌及生境形态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加剧等问题,采用"Qp法"和"Tennant法"分析了河道最小生态基流和年内不同时期生态流量,确定了全年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了黑河张掖市城区段水生态的治理实施方案,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河风沙危害严重区段的河(湖)水-生态河岸-滨岸带-防风固沙林带组成横向生态系统结构的治河模式和内陆河筑湖造境的生态治理模式。研究和实施效果表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适应黑河流域水文特征,提出的治河模式和筑湖造境治理方案对内陆河风沙危害区河道的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效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水生态治理 防风固沙 治河模式 生态基流 黑河中游
下载PDF
泰来县庄园式治沙做法及效益浅析
15
作者 李春华 刘莎 刘钟媛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1年第1期19-20,共2页
黑龙江省西部泰来县在典型风沙干旱区,环境极其恶劣的沙带上,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创建了庄园式生态经济型治沙的有效成功模式,明显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存、生态环境,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治沙模式 庄园式 做法 效益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军 王禹诺 +3 位作者 赵靖舟 李磊 郑杰 胡维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特征等的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气源、盖层和储层条件三元耦合关系控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特征等的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气源、盖层和储层条件三元耦合关系控制。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直接盖层条件共同控制区域上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区域上生烃强度高,山西组1段泥岩盖层厚度大于35 m的区域为山西组1段气藏有利成藏区,山西组1段泥岩盖层厚度小于35 m的区域则主要为石盒子组8段气藏有利成藏区。储层条件控制天然气的局部富集,其中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盖层条件相似时储层"甜点"控气,即储层质量越好天然气越富集;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盖层条件均有利时,相对较差储层亦可成藏。值得注意的是,气源、盖层和储层条件三元耦合关系控制的天然气最佳成藏富集区并非三者均为最优的地区,而是三者最佳配置、相互补偿形成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耦合控藏 天然气富集规律 致密砂岩气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青海高寒干旱区三种治沙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占武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针对我省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分高寒流沙区、共和盆地半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旱戈壁区,总结整理出了3种治理模式,提出了其适宜范围。在具体的治理措施中,从解决其主要限制因素入手,遵循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前提下,将工程措... 针对我省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分高寒流沙区、共和盆地半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旱戈壁区,总结整理出了3种治理模式,提出了其适宜范围。在具体的治理措施中,从解决其主要限制因素入手,遵循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前提下,将工程措施和其它措施组装配套,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思路、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高寒干旱区 治沙模式 生物措施
下载PDF
北方防沙带典型县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佳雪 刘春芳 张世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89-3997,共9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防风固沙能力提升的关键。北方防沙带是我国主要的风沙策源区,也是防治沙化的核心区,具有干燥少雨、植被稀疏、沙漠广布等生态特征,针对如何在北方防沙带构建适宜的生态安全格局做了研究探讨。以...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防风固沙能力提升的关键。北方防沙带是我国主要的风沙策源区,也是防治沙化的核心区,具有干燥少雨、植被稀疏、沙漠广布等生态特征,针对如何在北方防沙带构建适宜的生态安全格局做了研究探讨。以位于北方防沙带中部的民勤县为研究案例,基于“基质脆弱、廊道稀疏、斑块零碎”的景观基底和风沙源扩散机制,提出面向北方防沙带防风固沙能力提升的“控风源-堵风口-筑风廊-优网络”风沙阻隔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范式。结果表明该范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北方防沙带生态安全问题与生态安全维持机制,可为其他干旱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防沙治沙 沙源扩散 北方防沙带 民勤县
下载PDF
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及其在干旱半干旱区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文斌 王涛 +2 位作者 冯伟 姚冬梅 李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低覆盖度治沙理论是以疏林或稀疏灌丛植被格局的演变为内涵,外延出优化格局的风沙物理和生态水文原理与过程;组合了林学边行优势与生态学界面效益理论,形成的一套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的生态修复理论。该理论开创了植被在低覆盖度... 低覆盖度治沙理论是以疏林或稀疏灌丛植被格局的演变为内涵,外延出优化格局的风沙物理和生态水文原理与过程;组合了林学边行优势与生态学界面效益理论,形成的一套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的生态修复理论。该理论开创了植被在低覆盖度(15%-25%)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显著提高了稀疏植被的阻风固沙和水分利用效率,提出了不同生物气候区低覆盖度治沙的控制密度和基本原则,支撑了2015年《国家造林技术规程》(旱区部分)的修订。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已成为指导我国防沙治沙工程的重要理论,引领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有力地推进了防沙治沙事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沙 低覆盖度 格局 理论 干旱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沙漠化治理模式分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颖 杨秀春 +1 位作者 金云翔 徐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4,共9页
中国深受荒漠化危害,长期以来把防沙治沙作为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发展战略。北方沙漠化地区现已形成一些成功的治理模式,但是对于具有共性特征的模式类型,缺少系统地分类归纳与特征提炼,研究多关注点上的治理,缺乏从宏观战略层面上... 中国深受荒漠化危害,长期以来把防沙治沙作为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发展战略。北方沙漠化地区现已形成一些成功的治理模式,但是对于具有共性特征的模式类型,缺少系统地分类归纳与特征提炼,研究多关注点上的治理,缺乏从宏观战略层面上的整合与梳理,导致分类结果对实践应用的指导性不强。我们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基于国家防沙治沙战略重点及沙产业发展目标,将中国北方沙漠化治理模式划分为草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固沙措施与节水农业技术结合型模式、特色沙产业与林果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农-林-牧-草多元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生态经济与生态庄园开发模式等五大类型,详细阐明不同模式的技术要点、基本特征、产业结构及实施效果,指出传统研究方法及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未来应理清不同模式分类研究视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细化防沙治沙治理模式的定量化分类的研究方法、凝练与总结区域适宜的沙漠化治理模式类型与路径特征,为完善防沙治沙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治沙 治理模式 模式分类 技术途径 沙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