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Dune Pattern and Fluvial-aeolian Interaction in Horqin Sandy Land, Northeast Plain of China
1
作者 DU Huishi WANG Zongming MAO De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624-635,共12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luvial and aeolian processes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Earth. Taking the Horqin Sandy Land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using Landsat serie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luvial and aeolian processes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Earth. Taking the Horqin Sandy Land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using Landsat serie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is study utilizes geomorphology and landscape ecology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aeolian geo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rqin Sandy L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 dunes of the Horqin Sandy La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on alluvial plains along the banks of the mainstream and tributaries of the Western Liao River, and the sand dune types tend to simplify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aeolian geomorphology coverage tend to be decreasing in the past 40 years, with an average annual change rate of 0.31%. While the area of traveling dunes decreased, the area of fixed and semi-fixed dunes increased.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various types of sand dune have all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between 1.07 and 1.10, suggesting that they are experiencing a relatively stable evolutionary process. There is a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fluvial and aeolian processes of the Horqin Sandy Land, which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surface landscape molding. Sand dunes on both sides of different rivers on the Horqin Sandy Land present certain regularity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morphology, developmental scale, and spatial pattern. There are six fluvial-aeolian interaction modes in this area: supply of sand sources by rivers for sand dune development, complete obstruction of dune migration by rivers, partial obstruction of dune migration by rivers, influence of river valleys on dune developmental types on both sides, influence of river valleys on dune developmental scale on both sides, and river diversion due to obstruction and forcing by sand dunes. This study deep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rface process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luvial and aeolian processes in semi-arid regions,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researches on regional landscape respons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能 沙丘 特征 东北平原 土地 表面形态学 LANDSAT 中国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优势物种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美玉 陈秋华 +3 位作者 张优倩 宋振辉 王泽禹 李国栋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
植被恢复与重建在保护水土资源、防止生态退化和荒漠化扩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一定尺度内优势物种的格局反映了植被恢复的过程。通过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迎风坡底部建立了20 m×20 m样方,调查... 植被恢复与重建在保护水土资源、防止生态退化和荒漠化扩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一定尺度内优势物种的格局反映了植被恢复的过程。通过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迎风坡底部建立了20 m×20 m样方,调查了流动沙丘3种优势物种的位置和高度信息,采用点格局分析的方法,对优势物种格局、过程与尺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沙蓬在该样方内,r<5 cm尺度上均匀分布,5 cm<r<50 cm尺度上表现为均匀分布与聚集分布交替出现的格局;狗尾草和差巴嘎蒿在0<r<50 cm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但狗尾草在r=10 cm尺度上聚集分布和r=18 cm尺度上均匀分布。在r<5 cm尺度内,沙蓬和狗尾草表现为负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大,出现正相关,但整体尺度以正相关为主且随着尺度增加相关性减弱。同质性条件下种子扩散模型不能解释沙蓬与狗尾草的空间格局,由于流动沙丘异质性较强,推测环境异质性是导致优势物种格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迎风坡底部 格局、过程与尺度 种内相关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雾冰藜在沙漠—河岸过渡带白刺沙堆上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梁继业 王彦阁 杨晓晖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2-47,共6页
采用点格局和标记点格局的方法对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在唐古特白刺Tangutorum nitraria沙堆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雾冰藜在沙堆不同方向分布不均匀,以西北方向分布最多,占整个沙堆的61.49%,其次是西南方向,占26.87%,... 采用点格局和标记点格局的方法对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在唐古特白刺Tangutorum nitraria沙堆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雾冰藜在沙堆不同方向分布不均匀,以西北方向分布最多,占整个沙堆的61.49%,其次是西南方向,占26.87%,最少的是东北方向,只有2.09%,反映了雾冰藜对固定、半固定风沙土有较好的适应性,对流动风沙土适应性较差;2)雾冰藜聚集生长的距离范围小于沙堆的平均直径5.54 m,而且在小于这个尺度范围内雾冰藜与白刺沙堆表现为正相关,说明二者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共存关系;3)不同沙堆之间的雾冰藜数量彼此之间没有影响;4)雾冰藜在小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聚集分布,说明其种子的扩散一般是集中在植物周围,而不同沙堆间种子的扩散,风起到了重要的传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冰藜 白刺沙堆 点格局 标记点格局
下载PDF
科尔沁地区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衍青 张铜会 +3 位作者 刘新平 童勋章 唐霞 连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5,共5页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划分为3层:土壤水分剧变层(0—40cm),稳定层(41—130cm),活跃层(131—160cm)。在0—40cm土壤层,3种类型沙地土壤水分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41—130cm土壤层则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在131—160cm土壤层流动沙丘表现为继续减小,但其它两种沙地的土壤水分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时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表现为: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沙质草地。土壤水分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各月之间总体上差异性显著;各类型沙地土壤水分的年变化为:固定沙丘总体表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沙质草地有变化但差异不大,而流动沙丘则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土壤水分 变化格局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风沙与湖泊景观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会石 哈斯额尔敦 +2 位作者 李爽 赵艺源 孙小旭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09-2117,共9页
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基于1975~2015年中等分辨率卫星影像,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该区近40a来沙地与湖泊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a科尔沁沙地风沙地貌覆盖面积呈减少趋势,年... 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基于1975~2015年中等分辨率卫星影像,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该区近40a来沙地与湖泊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a科尔沁沙地风沙地貌覆盖面积呈减少趋势,年均变化率-0.31%,而灌草丛沙丘地、抛物线形沙丘等固定半固定型沙丘面积增加,沙地逆转化趋势明显。沙地景观蔓延度整体下降了2.13,优势度增加了16.55,说明科尔沁沙地斑块连通性与多样性降低。湖泊群面积净减61.24km^2,斑块数减少了66个,湖泊群质心朝ESE方向迁移了35.76km,湖泊景观分离度呈下降趋势,而集群性有所增加、景观演变趋于稳定。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是科尔沁沙地演化的驱动因素,尤其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可短时间内促进沙地景观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格局 景观演变 驱动因素 湖泊群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沙山地貌格局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克存 奥银焕 +3 位作者 屈建军 安志山 俎瑞平 韩庆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和沙山两测点不同气象要素的同期观测,对比分析了湖泊和沙漠区地表辐射特征、能量平衡、地表反照率、散度场和风沙环境等差异。结果表明,湖泊区的气压要比沙漠区高,在观测期内,平均高出约243hPa;沙山处摩阻...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和沙山两测点不同气象要素的同期观测,对比分析了湖泊和沙漠区地表辐射特征、能量平衡、地表反照率、散度场和风沙环境等差异。结果表明,湖泊区的气压要比沙漠区高,在观测期内,平均高出约243hPa;沙山处摩阻速度的平均值为0.31m/s,而同期湖泊处为0.24m/s;散度场(D)与湖泊中心的垂直速度场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夜晚,D>0时,湖泊中心有下沉气流,垂直风速为负值;而白天,D<0时,湖泊中心气流上升,垂直风速为正值,存在一定的局地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湖泊—沙山格局 辐射特征 能量平衡 局地环流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半固定沙丘上2种草本植物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3
7
作者 毕超 周玉喜 +1 位作者 赵云杰 杨晓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6期39-44,共6页
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库布齐沙漠中典型半固定沙丘的沙地旋覆花、沙米2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植物沙地旋覆花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分布数量变异较一年生植物沙米要大;沙丘上2种草本植物的总体分布格局基... 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库布齐沙漠中典型半固定沙丘的沙地旋覆花、沙米2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植物沙地旋覆花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分布数量变异较一年生植物沙米要大;沙丘上2种草本植物的总体分布格局基本上呈现群聚状态,并从沙丘上部到沙丘下部逐渐减弱,2种间相互关系从沙丘上部到沙丘下部基本表现为从相互促进转变为相互竞争的趋势。沙米作为流沙上的先锋植物,在沙丘从流动到固定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建议在人工促进流沙固定的措施中,可以结合其他工程措施(如沙障等)进行人工沙米种子的撒播,以加速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沙地旋覆花 空间点格局 半固定沙丘 库布齐沙漠
下载PDF
沙丘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贾风勤 白杨 任娟娟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7-44,共8页
土壤种子库作为植被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被更新、群落演替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植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在回顾国内外有关沙丘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沙丘土壤种子库大小和物种组成、时... 土壤种子库作为植被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被更新、群落演替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植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在回顾国内外有关沙丘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沙丘土壤种子库大小和物种组成、时空分布格局、与地上植被关系,以及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其影响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沙丘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1)持久种子库对干扰的响应及其在沙丘植被重建中的作用研究;(2)沙丘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3)不同群落交错带沙丘土壤种子库研究;(4)不同植物种群的土壤种子库、幼苗建成、成年植株及种子雨之间的关系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土壤种子库 时空格局 水分 地上植被
下载PDF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light on seed germination of ephemeral plant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被引量:4
9
作者 CHEN Yanfeng CAO Qiumei +2 位作者 LI Dexin LIU Huiliang ZHANG Daoyu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916-927,共12页
Seed germination is a key transitional stage in plant life cycle and is strongly regulated by temperature and light.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light on seed germination is extremely meaningf... Seed germination is a key transitional stage in plant life cycle and is strongly regulated by temperature and light.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light on seed germination is extremely meaningful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specially in desert ecosystems.Seeds of 28 ephemeral plants collected from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of China were incub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5℃/1℃, 15℃/5℃, 20℃/5℃, 25℃/10℃ and 30℃/15℃) in 12-h light/12-h darkness or continuous darkness regimes, and the responses of seed germination to temperature and light and the germination speed were studied in 2016.Results showed that se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the 28 ephemeral plant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to temperature and light.We classified the studied plants as the following groups based on their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1 low temperature responsed plants, 12 moderate temperature responsed plants, 7 high temperature responsed plants, 4 non-responsed plants and 5 plants of no germination.It should be noted that Corispermum lehmannianum Bunge is sensitive to both moderate and high temperatures.There were 4 groups of plant in response to light, i.e., 7 light responsed plants, 10 dark responsed plants, 6 light non-responsed plants and 5 plants of no germination.Based on seed germination speed of the 28 ephemeral plants, we divided them into 4 patterns of germination, i.e., very rapid, moderately rapid, moderate and slow.Combining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and dune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we suggested that very rapid and moderately rapid germinated plants could be used to moving sand dunes in early spring dur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rate germinated plants could be used to semi-fixed sand dunes in late autumn, and slow germinated plants could be used to sand plain in summer.Thus,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ould be improved by considering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phemeral plant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MANCY sand dune se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seed germination pattern sowing time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尺度上沙丘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左小安 赵哈林 +4 位作者 赵学勇 常学礼 郭轶瑞 张继平 李健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5-795,共11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过去30 a不同尺度上沙丘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尺度研究区(892.74km2)从1975—1995年流动沙丘面积、斑块数、景观面积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增加;1995—2005年流动和半流动沙丘面积减小,半固定沙丘和固...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过去30 a不同尺度上沙丘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尺度研究区(892.74km2)从1975—1995年流动沙丘面积、斑块数、景观面积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增加;1995—2005年流动和半流动沙丘面积减小,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面积增加。中尺度(110.42 km2)和小尺度(14.14 km2和14.10 km2)研究区从1975—1985年流动沙丘面积、斑块数增加,1985年后流沙面积减小。通过沙漠化过程指数计算表明,大尺度上沙漠化经历了发展(1975—1995年)—逆转(1995—2005年)的过程,中尺度和小尺度上,沙漠化经历了发展(1975—1985年)—逆转(1985—2005年)的过程。科尔沁沙地不同尺度上景观结构变化具有差异性,显示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存在尺度效应;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流动沙丘斑块变化的影响,而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尺度 沙丘 景观格局 沙漠化过程
原文传递
海岸沙丘植物群落分布、适应性和演替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艳云 陆兆华 +1 位作者 刘京涛 夏江宝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8,共8页
海岸沙丘植物分布在海陆交错带,在岸线防护和维持沙丘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水文、生态、美学和社会经济服务功能。在生境条件日益恶劣和人类活动干扰日趋频繁的情况下,海岸沙丘植物处在破坏压力大增、恢复困难的境地。掌握海岸沙丘... 海岸沙丘植物分布在海陆交错带,在岸线防护和维持沙丘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水文、生态、美学和社会经济服务功能。在生境条件日益恶劣和人类活动干扰日趋频繁的情况下,海岸沙丘植物处在破坏压力大增、恢复困难的境地。掌握海岸沙丘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适应机理和恢复机制,是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综述研究表明,海岸沙丘的气候特征是影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和演替的第一要素;沙质土壤粒径较粗,通透性较大,水分和养分持蓄能力较弱,白天受热快、日灼、水分蒸发强烈和夜间降温迅速等土壤环境特点,是决定沙质海岸植物存活的另一因素;海陆交接的特殊环境和沙丘发育过程,导致沙丘形状、面积、高度、起伏特性、移动特点、海岸地理位置和陆源生物流等的生境片段化,是限制沙丘基因物种流的重要因子;此外,经济浪潮推动下的人类活动更是深深影响着海陆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改变着海岸沙丘的原有生境、植被格局和演替模式。海岸沙丘天然植物种类相对匮乏,种群单一,优势种明显,层次结构简单,外貌季相变化明显,微生境差异导致植物群落斑块化突出。大多数海岸沙丘植被系统中,优势植物是一年生到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在热带海岸也有小范围的雨林植物分布。不同海岸生境中,沙丘植物衍生了相应的行为、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该地区不同植物群落受干扰的方式、强度、频率会影响演替的进程、速度以及方向,且逆向演替易于发生,并恢复困难。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沙丘植物的重要性日益引起关注的前提下,海岸沙丘植被格局及与环境因素关系、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更替的驱动力分析、植物适应机理探讨、适生物种的筛选和恢复效果等的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沙丘植物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维持沙丘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沙丘 植被格局 恢复机制 驱动力 演替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沙丘迎风坡面干沙层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宗芹 阿拉木萨 +3 位作者 骆永明 牛存洋 陈雪峰 汪海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5-880,共6页
对科尔沁沙地西部地区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迎风坡表层干沙层厚度进行观测,分析了沙丘坡面干沙层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丘迎风坡表层干沙层厚度主要在5~15cm,92.0%的流动沙丘区域和98.6%的固定沙丘区域的干沙层厚度分布在... 对科尔沁沙地西部地区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迎风坡表层干沙层厚度进行观测,分析了沙丘坡面干沙层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丘迎风坡表层干沙层厚度主要在5~15cm,92.0%的流动沙丘区域和98.6%的固定沙丘区域的干沙层厚度分布在此范围内;固沙植物影响沙丘表层干沙层的厚度变化和空间分布.流动沙丘表层干沙层厚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迎风坡上部西侧区域干沙层厚度较大,下部东侧区域相对较薄,其平均厚度为(9.58±3.95)cm,干沙层厚度在0~40cm范围内变化,变异系数为41%,干沙层空间分布的变异函数表现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固定沙丘的干沙层厚度表现为明显的均一性,空间差异性不明显,其平均厚度为(10.91±1.70)cm,干沙层厚度变化范围在0~20cm,变异系数仅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固定沙丘 干沙层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微地形变化对草本植物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风勤 任娟娟 张元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探究微地形对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垄状沙丘为研究区,从4—9月连续4次进行地上植被调查,研究了沙丘坡向和坡位对草本植物多样性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丘草本植物种以菊科为主,生活型多为短命植物;迎... 为探究微地形对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垄状沙丘为研究区,从4—9月连续4次进行地上植被调查,研究了沙丘坡向和坡位对草本植物多样性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丘草本植物种以菊科为主,生活型多为短命植物;迎风坡植物密度显著少于背风坡,且随调查期的后延,两坡向植物密度变化均呈"V"字型,共有种以背风坡相对较多;α多样性指数在迎风坡及背风坡均为坡上部最大,坡底最小且有显著差异;从4—9月,各坡位α多样性指数呈减少和"V"字型2种变化趋势;随坡位升高,迎风坡和背风坡物种替代性指数降低,相似性指数增加,两者在背风坡均表现为显著变化;随调查时间后延,两坡向上物种替代指数增加,相似性指数降低,但替代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沙丘坡向和坡位对草本植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时空格局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保护和恢复沙漠植物多样性,应考虑沙丘坡向和坡位生境异质性,并结合植物多样性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以制定科学的沙漠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坡位 Α多样性 β 多样性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3种常见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异速生长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贾美玉 李雪华 +3 位作者 吴忠铉 朴弘哲 苗纯萍 韩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53-2960,共8页
研究流动沙丘上物种小尺度分布格局和植物异速分配特点有助于理解植物在流动沙丘生境上的适应策略.调查了科尔沁沙地28个1 m×1 m样方内沙蓬、烛台虫实和狗尾草3个物种的位置、多度、高度以及生物量信息.采用最近邻体法与O-ring O(... 研究流动沙丘上物种小尺度分布格局和植物异速分配特点有助于理解植物在流动沙丘生境上的适应策略.调查了科尔沁沙地28个1 m×1 m样方内沙蓬、烛台虫实和狗尾草3个物种的位置、多度、高度以及生物量信息.采用最近邻体法与O-ring O(r)函数方法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在1 m×1 m样方内,群落水平上植物个体间以聚集分布为主,而在种群水平上物种大体以随机分布为主;个体间距离在0-50 cm范围内无论种内还是种间,它们以互助作用为主,在特定尺度上物种出现聚集分布并随1 m×1 m样方内植物多度增加而变化.在0-40 cm内,沙蓬和狗尾草聚集分布增加;在10-20 cm内,3个物种的种内和种间聚集均增加;在10-30 cm内,狗尾草与沙蓬、烛台虫实出现种间正相关的概率增加;在40-50 cm内,沙蓬与烛台虫实以及沙蓬与狗尾草出现正相关的概率增加.物种构件结果表明:3个物种地上部分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地下部分,狗尾草根冠比最大且营养器官的生物量比例居中,烛台虫实分配给生殖器官和茎的生物量比重较大,沙蓬分配给营养器官的比重较大.结合小尺度上的格局分析与构件分配特点,可以推断3种植物是典型的r对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物种格局 种间相关 异速生长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典型流域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6-1447,共12页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河谷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中迭置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两相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沙地貌。本文选择不同气候区克里雅河、毛布拉格孔兑、西拉木伦河3条河流作为研究区,分析其典型...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河谷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中迭置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两相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沙地貌。本文选择不同气候区克里雅河、毛布拉格孔兑、西拉木伦河3条河流作为研究区,分析其典型河段近30 a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论表明:自西向东3个流域空间格局分别为河道穿越流沙区、河道穿越流沙区与沙丘斑块镶嵌河道二者兼有、沙丘斑块镶嵌河道3种格局;同一气候区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河道穿越流沙区的格局为上中游河段不稳定型、中下游平衡型、尾闾段的稳定型三种类型;沙丘斑块镶嵌河道的空间格局均以支流入河口的动荡型以及主河道"短命沙丘"变化比较突出。气候因素影响风水交互作用的强弱和方式,从而形成不同河岸风沙地貌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交互作用 河道 沙丘 风沙地貌 空间格局 中国北方
原文传递
不同气候带的河道与沙丘分布格局及其类型划分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1 位作者 钱瑶 吴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1-829,共9页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尤其在地貌格局分类上多为定性描述。因此,自西向东选择位于3个气候带的中国西部克里雅河、中部毛不拉格孔兑以及东部西拉木伦河,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获取河道与沙丘信息,探讨近源沙丘的分布与河型之间的组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型、河流流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水文以及距离河道的远近影响河道与沙丘组合的地貌格局;在河道—沙丘尺度上,划分为弯曲河道—对称式边滩沙丘、顺直河道—边滩沙丘、分汊河道—心滩式沙丘、网状河道—格状镶嵌式沙丘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沙丘 风水交互作用 分布格局 类型划分
原文传递
窟野河流域河岸沙丘地貌格局及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钰 李小妹 +1 位作者 冯起 刘宇晴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1,共10页
风水交互作用是黄土高原北部风蚀水蚀交错带特殊的侵蚀营力,并致该区土壤侵蚀强度加重。以毛乌素沙地窟野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影像解译及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河道与沙丘交互地貌过程。结果表明:(1)窟野河"三河夹沙"区沙地以... 风水交互作用是黄土高原北部风蚀水蚀交错带特殊的侵蚀营力,并致该区土壤侵蚀强度加重。以毛乌素沙地窟野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影像解译及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河道与沙丘交互地貌过程。结果表明:(1)窟野河"三河夹沙"区沙地以河流为中心呈现出对称条带状格局分布,距离河流,依次呈现出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丘陵沟壑区的空间格局;(2)典型河段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呈现出河道穿越流动沙丘、河道两侧斑块状沙丘镶嵌分布、两河交汇处流动沙丘分布等3种格局;(3)河道弯曲系数与河道两侧沙丘活动性的变化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沙丘 地貌格局 风水交互作用 窟野河
原文传递
沙丘生境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珩 赵文智 +1 位作者 王志韬 赵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8,共10页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植物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采用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沙丘生境下斑块植被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沙鞭种群在...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植物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采用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沙丘生境下斑块植被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沙鞭种群在不同沙丘生境下均存在聚集分布格局,聚集尺度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2)沙鞭种群在半固定沙丘中2—37 cm尺度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95—168 cm尺度负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3)沙鞭种群在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在半流动沙丘0—50 cm尺度负向偏离嵌套双聚块模型,在半固定沙丘0—3、98—105、110—123 cm和130—168 cm尺度负向偏离嵌套双聚块模型。斑块状分布和种内种间竞争是沙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发生转变的关键,确保斑块内部个体高度聚集,牺牲斑块外围个体是沙鞭种群空间布局和资源占据的生态适应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空间分布格局 沙丘生境 繁殖策略 巴丹吉林沙漠
原文传递
等效沙厚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南 董治宝 +4 位作者 刘铮瑶 拓宇 冯淼彦 朱春鸣 石寰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风、沉积物和地表覆盖是控制沙丘地貌的三大要素。沉积物尤其是沙源供应对沙丘地貌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沙丘体积的研究促使了等效沙厚度(equivalent sand thickness,EST)概念的提出。EST研究经历了多个沙丘和亚沙丘尺度2个研究阶段... 风、沉积物和地表覆盖是控制沙丘地貌的三大要素。沉积物尤其是沙源供应对沙丘地貌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沙丘体积的研究促使了等效沙厚度(equivalent sand thickness,EST)概念的提出。EST研究经历了多个沙丘和亚沙丘尺度2个研究阶段。多个沙丘EST研究发现,EST与沙丘高度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与方向变率的组合可以很好地区分沙丘类型,且在宏观上可以表征沙源供应。亚沙丘尺度EST研究使得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沙丘(山)地貌及其形成过程成为可能。未来的研究应在像元尺度上对沙丘(山)地貌进行滤波,不同滤波窗口所得到的不同图层可以用来探究沙丘(山)地貌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沙厚度 沙源供应 沙山世代 沙丘类型 地貌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