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ghts into the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of the Ordos Basin Based on Core Data and Geomechanical Models 被引量:16
1
作者 JU Wei SUN Weifeng HOU Guit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986-1997,共12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tectonic fractures within geologic units are important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en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in the Or...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tectonic fractures within geologic units are important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en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in the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use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based on geomechanical model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frac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stones tend to generate tectonic fractures more easily than mudstones with the same layer thickness, and the highest degree of tectonic fractures will be developed when the sandstone-mudstone thickness ratio is about 5.0. A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tectonic frac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wo important factors of rock brittleness and mechanical layer thickness. Generally, larger rock brittleness and thinner layer thickness will generate more tectonic fractures. In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formations, the rock brittl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mechanical layer thickness, hence, these two factors will achieve a bal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fractures when the sandstone-mudstone thickness ratio reaches a specific value, and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tectonic fractures is the highest at this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fractures interbedded sandstone-mudstone formations sandstone-mudstonethickness ratio Yanchang Formation rock rupture value Ordos Basin
下载PDF
Genesis of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from Middle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 in the Dongsheng Uranium Orefield, Ordos Basin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uranium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20
2
作者 Ruo-shi Jin Xiao-xi Feng +9 位作者 Xue-ming Teng Feng-jun Nie Hai-yang Cao Hui-qun Hou Hong-xu Liu Pei-sen Miao Hua-lei Zhao Lu-lu Chen Qiang Zhu Xiao-xi Zhou 《China Geology》 2020年第1期52-66,共15页
The middle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 in the Dongsheng is comprised of a big set of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with most of uranium orebodies occurring in close proximity to its footwall.By synthesizing field observation... The middle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 in the Dongsheng is comprised of a big set of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with most of uranium orebodies occurring in close proximity to its footwall.By synthesizing field observations,region analysis,data collected from previous coal and uranium borehole,a regional north-south geological profile across the entire orefield is conducted.Experiments on sandstone/mudstone including rock mineral identification,clastic micromorphology and element geochemistry were carried out.Information from the geological profile indicates that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is widely present in a stable horizon with clear boundaries to the country rock.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and geochemical data on sandstone/mudstone exhibit similar mineral composition with almost identical slightly flat,minor Eu enriched,Ce depleted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Furthermore,the green clay membrane of the clasts has a complex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hlorite/smectite,green smectite,chlorite,and green kaolinite,with elements including Fe,Mg,Si,and Al.Thes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underwent resemble sedimentary diagenetic processes as the country rock without transformation by large-scale regional fluid,while the existence of Fe2+-rich membrane is the main factor to the green sandstone/mudstone.Further concentration of the pre-enrichment uranium during diagenetic process led to the final formation for uranium deposits.The above studies are conducive to enrich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 and coul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uranium exploration and de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Green sandstone/mudstone DIAGENESIS Zhiluo Formation Miner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Ordos Basin Inner Mongolia China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辉 王俊杰 +1 位作者 向蓉 宋少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和水温处置下的砂泥岩混合料,开展先干湿循环后加载、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单向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所得砂泥岩混合料压缩量均随... 为研究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和水温处置下的砂泥岩混合料,开展先干湿循环后加载、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单向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所得砂泥岩混合料压缩量均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浸水时间增长、水温增高而增大;压缩量与干湿循环次数呈对数关系、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与水温呈线性关系,并推导出相应的压缩量计算公式;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均得出先干湿循环后加载的压缩量大于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压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混合料 压缩特性 试验方法 干湿循环 浸水时间 水温
下载PDF
塔河油田T1-5H井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工艺
4
作者 谢进 刘述忍 +3 位作者 刘凯 王龙海 权吉忠 王明意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针对塔河油田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施工中存在泵送桥塞工具串易遇阻遇卡,缺乏相配的井下工具,含硫化氢、井控风险较高等问题,以T1-5H井为例,提出了井下工具泵送模拟技术,提高工具串在复合套管中的通过性;形成了人工井底地质深度回归结... 针对塔河油田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施工中存在泵送桥塞工具串易遇阻遇卡,缺乏相配的井下工具,含硫化氢、井控风险较高等问题,以T1-5H井为例,提出了井下工具泵送模拟技术,提高工具串在复合套管中的通过性;形成了人工井底地质深度回归结合连续油管探底的高精度校深方法,保证首段射孔位置精确;采用大通径全封堵桥塞,解决高压气井组下生产管柱的难题。应用表明,T1-5H井泵送桥塞分段加砂压裂完井工艺4段5簇,注入地层总液量3210.7 m^(3),累计产能提高2401.6 t,有效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该工艺为西北工区砂泥岩薄互储层改造提供经验借鉴,为实现超深石炭系储层大规模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泵送桥塞 分段加砂压裂 砂泥薄互储层 连续油管 封隔器 可溶桥塞
下载PDF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低阻成因、控制因素与地质意义
5
作者 侯中帅 梁钊 陈世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中低阻层发育,明确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以及地质意义,可以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对于相关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低阻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中低阻层发育,明确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以及地质意义,可以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对于相关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低阻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和测录井资料,围绕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地质意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低阻层主要发育在太1段和山2段,成因类型包括砂泥岩薄互层、高束缚水体积和发育导电矿物,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了低阻的形成;太1段低阻的成因为砂泥岩薄互层和高束缚水体积,潮汐作用导致的潮汐成因层理和微细孔隙发育促进了障壁海岸背景下太1段低阻的形成,山2段低阻的成因为菱铁矿的密集发育,稳定的覆水还原环境和沉积有机物的成岩演化共同控制了三角洲背景下山2段低阻的形成;太1段的低阻和高毛细管束缚水体积指示着潮坪沉积,说明太原组自下而上为一个海退的过程,是对早二叠世早期冈瓦纳冰川迅速扩张和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的响应,山2段的低阻和高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指示着三角洲前缘沉积,说明山西组由一期三角洲沉积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薄互层 高束缚水体积 导电矿物 低阻 煤系地层
下载PDF
重型绞吸挖泥船挖掘砂岩混泥岩施工工艺优化
6
作者 王曦巍 李军 +2 位作者 冯诗甲 张亚楠 杨正军 《水运工程》 2024年第3期184-188,193,共6页
针对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复杂工况,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为例,开展“天鲲号”绞吸船挖掘与输送砂岩混泥岩土质的施工工艺研究。通过7G与8G 6臂绞刀的对比试验,综合比较不同绞刀型号的生产效率及刀齿损耗,对挖泥机具进行比选;... 针对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复杂工况,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为例,开展“天鲲号”绞吸船挖掘与输送砂岩混泥岩土质的施工工艺研究。通过7G与8G 6臂绞刀的对比试验,综合比较不同绞刀型号的生产效率及刀齿损耗,对挖泥机具进行比选;通过对绞吸船施工时进尺、切厚等关键施工参数的分析优化,结合砂岩混泥岩的土质特性,确定了最佳挖掘施工工艺;通过对泥泵性能的分析计算,确定了绞吸船输送的最佳控制浓度;从挖掘、输送2方面进行施工工艺优化,总结了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况的绞吸船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工程 重型绞吸船 砂岩混泥岩 泥泵功率计算
下载PDF
海南福山油田流一段石英砂替代陶粒适应性评价及意义
7
作者 魏凯 邓校国 +4 位作者 付杰 刘植 羊成彪 张智勇 李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关键在于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文章阐明了海南近海福山油田流一段薄互层致密砂岩采用本地石英砂替代陶粒作为主流支撑剂的低成本和优化裂缝导流能力的适应性特征;提供了海南本地20/40目石英砂和20/4... 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关键在于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文章阐明了海南近海福山油田流一段薄互层致密砂岩采用本地石英砂替代陶粒作为主流支撑剂的低成本和优化裂缝导流能力的适应性特征;提供了海南本地20/40目石英砂和20/40目陶粒室内试验评价结果,在不同应力不同铺置浓度条件下, 20/40目石英砂和20/40目陶粒具有不同的导流能力;进一步揭示了地质参数相近两口开发井,在数值模拟优化试验基础上实施现场试验的结果:裂缝导流能力达到21D·cm,可满足流一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导流需求;在35Mpa应力条件下, 10kg·m-2铺置浓度的20/40目石英砂可获得21D·cm以上的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石英砂试验井压裂后前期基本可与陶粒试验井效果相同,随着开采时间延长,使用陶粒井的累计产油量和稳产有效期均超过使用本地石英砂开发井。因此,陶粒支撑剂经济效益更高,陶粒支撑剂值得继续长期和规模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砂岩 石英砂替代陶粒 导流能力 支撑剂
下载PDF
南宁地区红层泥岩膨胀性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付磊 王献明 梁戚丹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4期152-154,共3页
通过分析南宁地区红层泥岩在干湿交替环境下表现出的膨胀性,对比分析风化前后泥岩层膨胀性变化,依托南宁轨道交通工程,选取古近系、白垩系等不同时代的弱风化红层泥岩、风化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南宁地区红层泥岩及风化物膨胀性对基坑、边... 通过分析南宁地区红层泥岩在干湿交替环境下表现出的膨胀性,对比分析风化前后泥岩层膨胀性变化,依托南宁轨道交通工程,选取古近系、白垩系等不同时代的弱风化红层泥岩、风化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南宁地区红层泥岩及风化物膨胀性对基坑、边坡、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泥岩 砂岩 膨胀性
下载PDF
湖北省三峡库区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特征与劣化机理分析
9
作者 何钰铭 彭正华 +3 位作者 石长柏 谢迪 赵振洋 黄宁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受水位周期性变动影响,三峡库区地质环境产生复杂变化,尤其是对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的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成果,对比分析碎屑岩砂泥岩互层岩体两... 受水位周期性变动影响,三峡库区地质环境产生复杂变化,尤其是对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的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成果,对比分析碎屑岩砂泥岩互层岩体两种结构单元的劣化差异,结合岸坡互层岩体的劣化现状,分析砂泥岩互层结构的岸坡岩体劣化变形过程,揭示砂泥岩互层岩体的劣化机理及其对岸坡致灾发展的影响,为后期合理进行岸坡岩体劣化评价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碎屑岩库岸 砂泥岩互层 岩体劣化 劣化机理
下载PDF
井下灰岩泥岩互层段定向钻孔高效钻进工艺
10
作者 董海潮 孙阳 《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针对定向长钻孔在灰岩、泥岩互层段,极易出现塌孔、卡钻等孔内复杂情况,导致钻孔钻进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大量现场实践得出,通过控制开孔倾角,加强标志层把控,预防钻孔塌孔。综合采用螺纹钻杆透孔、带压注浆封隔和1.75°螺杆开分支相... 针对定向长钻孔在灰岩、泥岩互层段,极易出现塌孔、卡钻等孔内复杂情况,导致钻孔钻进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大量现场实践得出,通过控制开孔倾角,加强标志层把控,预防钻孔塌孔。综合采用螺纹钻杆透孔、带压注浆封隔和1.75°螺杆开分支相结合的工艺,处理钻孔塌孔。实际应用表明,该工艺可有效解决灰岩、泥岩互层段钻孔塌孔的问题,较大幅度提升了钻进效率,为淮南矿区等类似条件矿井的定向长钻孔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泥岩互层 塌孔处理 层位控制 钻进效率
下载PDF
泥岩夹砂岩地层隧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整治技术
11
作者 景岗山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某高铁隧道全长10649 m,洞身穿越白垩系下统泥岩、泥岩夹砂岩地层。2014年至2016年,隧道进口端泥岩夹砂岩局部段落隧底出现不同程度上拱、无砟轨道道床板与隧道仰拱填充之间离缝等问题,根据病害情况及工期要求,先后采取仰拱返工、钻孔... 某高铁隧道全长10649 m,洞身穿越白垩系下统泥岩、泥岩夹砂岩地层。2014年至2016年,隧道进口端泥岩夹砂岩局部段落隧底出现不同程度上拱、无砟轨道道床板与隧道仰拱填充之间离缝等问题,根据病害情况及工期要求,先后采取仰拱返工、钻孔灌注桩(锚杆)加固和离缝注浆封闭等措施进行了整治;2016年整治完成后,局部段落隧底上拱仍在缓慢持续发展。根据补充钻探、取样试验结果,分析为隧底长期积水使泥岩浸泡软化、吸水膨胀,层状软岩蠕变、水平构造应力和隧道结构薄弱等因素所致。结合前期整治情况,利用线路检修时机,采取拆换仰拱、调整仰拱曲率、底部增设钢架等措施进行了整治。2020年整治完成后,轨检小车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轨道几何状态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泥岩夹砂岩 隧底上拱 拆换仰拱 调整曲率 增设钢架
下载PDF
卸荷蠕变条件下软硬相接岩层非协调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星 李建林 +4 位作者 邓华锋 党莉 刘奇 王兴霞 王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316,共14页
软硬相接岩层在长时间跨度内的蠕变变形可能极为不协调,这对开挖工程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对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同一开挖断面内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两种软硬相差较大的岩石进行卸荷条件下的蠕变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卸围压条件下,... 软硬相接岩层在长时间跨度内的蠕变变形可能极为不协调,这对开挖工程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对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同一开挖断面内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两种软硬相差较大的岩石进行卸荷条件下的蠕变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卸围压条件下,试样侧向蠕变变形较轴向发展更为迅速,呈现出显著的侧向扩容;初始围压水平较高时,试样卸荷蠕变破坏的侧向扩容效应更加显著;泥质砂岩在稳态蠕变阶段变形速率比砂质泥岩更慢,蠕变破坏时的应变值均比砂质泥岩蠕变破坏时的应变值要小,征兆性更弱。基于Burgers模型,引入损伤变量,建立带损伤的蠕变本构模型,模型曲线较好地描述了岩石破坏偏应力水平之前的线性蠕变特征和破坏偏应力水平下的非线性加速蠕变特征;软硬相接岩层蠕变数值模拟表明,蠕变变形初期,软硬相接点变形差别幅度不大,随着时间增长,在交接面处发生层间错动,对围岩整体稳定十分不利,工程实践中应予以足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砂岩 砂质泥岩 卸荷 蠕变 力学特性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震拓频技术在涠洲6-12油气田薄储层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益 魏峰 +3 位作者 查玉强 袁丙龙 隋波 张宇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4,共10页
涠洲6-12油田涠二段储层含油层系多,单砂体厚度变化大,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难以识别该区薄砂岩储层。基于储层空间的相变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优选谱蓝化技术进行地震资料的拓频处理,拓展该区地震资料频带范围,进而... 涠洲6-12油田涠二段储层含油层系多,单砂体厚度变化大,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难以识别该区薄砂岩储层。基于储层空间的相变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优选谱蓝化技术进行地震资料的拓频处理,拓展该区地震资料频带范围,进而通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对同类样本井进行多尺度分析,对高频信息采用波形指示进行插值,使高频部分逐步确定。通过拓频技术的使用,将地震频带从原始数据的12~65 Hz扩展到5~70 Hz。对地震频带限制的突破,实现了对横向岩性变化点和尖灭点的精确刻画,实现了对大于4 m的薄层砂岩的有效刻画。通过岩性和阻抗分布的空间约束,清晰刻画了砂体空间变化。盲井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砂体吻合度高达85%。为涠洲油田薄互层砂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指示 薄互层砂岩储层 地震拓频技术 谱蓝化 空间约束
下载PDF
干湿作用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李辉 王杰 《工程建设》 2023年第8期9-14,共6页
砂泥岩混合料经干湿循环作用后,其力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为研究干湿作用对砂泥岩混合料的影响,本文开展不同泥岩质量分数(30%、50%、70%)、干湿循环次数(0、1、3、5和10次)和浸泡时间(2、4、12、24和48 h)下砂泥岩混合料的压缩试验。结... 砂泥岩混合料经干湿循环作用后,其力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为研究干湿作用对砂泥岩混合料的影响,本文开展不同泥岩质量分数(30%、50%、70%)、干湿循环次数(0、1、3、5和10次)和浸泡时间(2、4、12、24和48 h)下砂泥岩混合料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1)低泥岩掺量时,试样孔隙比较小,混合料抗变形能力更强;2)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合料轴向应变越大,孔隙比减少明显;3)长时间浸泡会导致泥岩泥化甚至崩解,增大混合料轴向变形。3种因素对应的e-p曲线和ε-p曲线的斜率都随着应力的增大逐渐减小,均呈现对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混合料 压缩特性 干湿循环 浸泡时间 孔隙比
下载PDF
考虑定压生产的陆相页岩气藏多层窜流产能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凯旋 李恒 +2 位作者 张丽霞 李东海 贾红娟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储层泥页岩层段普遍夹杂砂质薄互层。为了进一步研究砂质薄互层与页岩层之间的窜流对产能的影响,分别推导出单层和多层储层的产量解析公式,针对页岩-砂岩-页岩真实岩性组合特征形成定压条件下考虑层间窜流的解析... 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储层泥页岩层段普遍夹杂砂质薄互层。为了进一步研究砂质薄互层与页岩层之间的窜流对产能的影响,分别推导出单层和多层储层的产量解析公式,针对页岩-砂岩-页岩真实岩性组合特征形成定压条件下考虑层间窜流的解析计算流程,通过构造数值算例来验证解析计算流程的准确性,在考虑层间窜流情况下分别从孔隙度、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渗透率比值以及薄互层厚度3个角度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页岩层与砂岩层之间存在窜流,对页岩气产能有较大影响,砂岩层与页岩层的连通性越好,页岩气藏的初始产量越高;2)砂岩薄互层的厚度越大,对厚页岩层的开发效果越好,单井产量越高;3)砂岩薄互层的孔隙度以及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渗透率比值在较小范围内变化时对单井产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层间窜流 薄互层 定压生产 产能预测
下载PDF
含砂岩薄互层陆相页岩气藏生产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邱凯旋 李恒 +3 位作者 郝世彦 张丽霞 唐永槐 马玉珊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为了进一步加快对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开发,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页岩气储层普遍发育砂岩薄互层的情况,运用基于改进的电容电阻法推导出定产条件下考虑或不考虑层间窜流的生产预测模型。针对3种典型储层岩性组合(砂岩-页岩组合,页岩-砂岩... 为了进一步加快对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开发,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页岩气储层普遍发育砂岩薄互层的情况,运用基于改进的电容电阻法推导出定产条件下考虑或不考虑层间窜流的生产预测模型。针对3种典型储层岩性组合(砂岩-页岩组合,页岩-砂岩-页岩组合及砂岩-页岩-砂岩组合)构建数值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存在层间窜流时,砂岩薄互层与页岩气层相互沟通,气井初始产量提升约5~10倍;2)不存在层间窜流时,多层储层的开采过程表现出高渗层(砂岩薄互层)的早期递减特征,气井初始产量高,稳产时间较短;低渗层(页岩层)的后期递减类似于低渗基质中油气衰减的特征,气井以较低产量持续生产较长时间。该研究成果为陆相页岩气实际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藏 电容电阻法 砂岩薄互层 定产生产 生产预测
下载PDF
基于FL-XGBoost算法的砂泥岩识别方法——以胜利油田牛庄地区为例
17
作者 彭英 李克文 +3 位作者 朱应科 徐志峰 杨澎涛 孙秀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砂泥岩识别任务通常基于测井曲线,依据经验公式、实地岩心取样、交会图和聚类分析等传统方法实现,但这些方法难以充分利用测井曲线所包含的砂泥岩特征,且精度低、效率低,人为影响因素大。为此,以测井和录井资料为基础,综合砂泥岩识别的... 砂泥岩识别任务通常基于测井曲线,依据经验公式、实地岩心取样、交会图和聚类分析等传统方法实现,但这些方法难以充分利用测井曲线所包含的砂泥岩特征,且精度低、效率低,人为影响因素大。为此,以测井和录井资料为基础,综合砂泥岩识别的关键技术难点,对测井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选取适当的影响因素,通过多项预处理操作构建完整的训练数据集,并根据测井标签稀疏性的特点,引入Focal Loss函数,提出FL-XGBoost模型,进而开展胜利油田牛庄地区砂泥岩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FL-XGBoost算法的砂泥岩识别模型对研究区砂泥岩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0.827。通过5种公开分类数据集设计对比实验,证明FL-XGBoost算法在识别分类领域上具有强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XGBoost算法 迭代决策树 机器学习 砂泥岩识别 测井资料
下载PDF
某砂泥岩互层缓倾长大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剑伟 何勇 +2 位作者 杨堉果 田文丰 林锐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3-149,共7页
宜宾志诚港港区大道为长大顺层边坡,岩体为砂泥岩互层,岩层倾角16°,其稳定性问题和处治措施对于港区建设尤为重要。针对施工中发现的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结合地质调绘、钻探、孔内电视、室内试验、邻近工程经验等,对边坡破坏机理以... 宜宾志诚港港区大道为长大顺层边坡,岩体为砂泥岩互层,岩层倾角16°,其稳定性问题和处治措施对于港区建设尤为重要。针对施工中发现的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结合地质调绘、钻探、孔内电视、室内试验、邻近工程经验等,对边坡破坏机理以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软硬岩互层、不利的顺层地质结构、坡体自重应力、层间结构面性质差、坡脚开挖及降水等因素是诱发该砂泥岩互层缓倾长大顺层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采用抗滑支挡措施处理后,该边坡稳定性得以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边坡 砂泥岩互层 破坏机理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黄土梁峁地貌矿井水水质时空变异评估与关键控制因子水源识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施龙青 曲兴玥 韩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针对黄土梁峁地区砂岩−泥岩互层覆岩突水水源难以准确判别以及不同水源所占比例无法定量化问题,在系统采集了陕北朱家峁煤矿地表水、地下水水样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常规水化学特征比值法,揭示了不同含水系统水... 针对黄土梁峁地区砂岩−泥岩互层覆岩突水水源难以准确判别以及不同水源所占比例无法定量化问题,在系统采集了陕北朱家峁煤矿地表水、地下水水样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常规水化学特征比值法,揭示了不同含水系统水化学演化规律和水源补给关系。通过分析水体稳定同位素组成演变特征,明确了不同环境背景下各类水源水质时空变异性。在此基础上,以常规、同位素特征比因子作为判别指标,构建了基于T-球型模糊聚集算子TOPSIS法(T-TOPSIS)、粗糙集理论(RST)、D-S证据理论(DSET)与单指标未知测度函数(SIUMF)的突水水源混合比例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虽均以Na-SO_(4)·Cl为主,但两者受控因素有着明显差别,即地表水水化学成分受硅酸盐岩风化和蒸发结晶共同控制;地下水成分则主要受控于蒸发结晶作用。此外,经历了强烈蒸发作用的地表水对地下水存在一定程度的补给作用。T-TOPSISRST-DSET-SIUMF突水水源混合比例判别模型表明,陕北朱家峁煤矿50%以上的突水水源为顶板砂岩水和地表沙空沟水。三维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泥岩互层覆岩 水化学特征 同位素特征 水质时空变异性 混合水源比例 三维高密度电法
下载PDF
基于位移反演的中老铁路泥砂岩互层隧道支护时机研究
20
作者 许建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9-135,共7页
为探究大断面泥砂岩互层隧道合理的支护时机,依托中老铁路会排山隧道,开展大断面泥砂岩互层隧道支护时机以及全位移反演研究。首先,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对现场岩块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修正得到岩体力学参数;然... 为探究大断面泥砂岩互层隧道合理的支护时机,依托中老铁路会排山隧道,开展大断面泥砂岩互层隧道支护时机以及全位移反演研究。首先,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对现场岩块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修正得到岩体力学参数;然后,对全位移进行推导求解,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得到全位移与实测位移的关系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拱顶沉降与塑性区半径的关系,找出特征点确定初期支护以及加强支护的时机,并根据实测位移与全位移的关系式得到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最佳支护时机。研究结果表明:1)泥砂岩互层围岩条件差,力学指标参数较单一围岩降低了1/2左右;2)实测位移为全位移的60%~70%,得到了实测位移与全位移的关系式;3)隧道需要随挖随支,当现场监测拱顶沉降达到170 mm且无收敛趋势时或现场监测变形速率异常时,应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支护时机 泥砂岩地层 三轴压缩试验 数值模拟 位移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