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2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阳汉画所见汉代丧葬观念与宗教文化特征
1
作者 岳岭 金爱秀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的一系列虚幻的宗教意象,是一种“天国的幻想”。其具备的多神崇拜和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特征,既反映了汉代宗教对原始宗教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南阳汉画对于了解汉代宗教文化的时代特点和发展演变以及汉代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 民间信仰 丧葬文化 多元文化认同
下载PDF
孝道传承与危机分担: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中的民俗教育
2
作者 冯智明 庞雅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丧葬仪式体现了民众最传统的社会法则与文化逻辑,具有重要的民俗教育功能。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通过文本演述、“送灵安魂”、上祭守孝、集体互助、空间净化等环节,创造出一个民俗教育的濡化空间,对个体进行浸润与教育。一方面重视传... 丧葬仪式体现了民众最传统的社会法则与文化逻辑,具有重要的民俗教育功能。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通过文本演述、“送灵安魂”、上祭守孝、集体互助、空间净化等环节,创造出一个民俗教育的濡化空间,对个体进行浸润与教育。一方面重视传承孝道观念,进行悲伤纾解与情感疗愈;另一方面重建社会秩序,包括强化三界空间认知与象征秩序,以及经由集体分担死亡危机恢复社区公共秩序。对丧葬中多维民俗教育方式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究中华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如何在民众生活中融合共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民众乐观豁达面对死亡的生命智慧对于当今社会的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走廊 瑶族丧葬仪式 孝道传承 民俗教育 文化逻辑
下载PDF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3
作者 时国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认可后更受重视更为普及,促进了献赠挽歌作品的创作,激发了欣赏挽歌、演唱挽歌的兴趣,对名士风流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挽歌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4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丧葬用币初探
5
作者 戴昊鹏 齐溶青 李鹏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 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相同的做法。内蒙古中南部丧葬用币葬俗的发展,与当地孝文化的传播以及以往礼制的传承密不可分。墓葬中厌胜钱的发现则是当地先民追求财富、趋福避祸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墓葬丧葬用币情况的分析,对进一步了解当地钱币随葬葬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战国秦汉 丧葬用币 葬俗 厌胜钱
下载PDF
“兔毫”与五胡时代西北地区的丧葬文化传播
6
作者 赵晓芳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吐鲁番衣物疏及实物出土的“兔毫”(狐毛)既不是制笔原料,也不是当时人财富的象征。衣物疏中与“兔毫”经常同时出现的“黄桑棺”“弩机”等,也在同时代的河西等地存在,表明两地在丧葬文化上具有一脉相承性。放置于墓主人头部的兔毫与... 吐鲁番衣物疏及实物出土的“兔毫”(狐毛)既不是制笔原料,也不是当时人财富的象征。衣物疏中与“兔毫”经常同时出现的“黄桑棺”“弩机”等,也在同时代的河西等地存在,表明两地在丧葬文化上具有一脉相承性。放置于墓主人头部的兔毫与棺木档板或壁画中的北斗、神树、手爪囊等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墓葬逻辑。以千束、万束的兔毫等丝缕结成前往北斗、祈求长生的阶梯,从而达到灵魂升天的目的。又通过手脚指甲含血、被肉,完成复形,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是西汉以来北斗求道升仙原始信仰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毫 北斗 丧葬文化 传播
下载PDF
宿迁方言丧葬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探究
7
作者 于乐妍 陈禹洁 +1 位作者 耿禹豪 吉益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25-29,共5页
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各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更是历史沉淀、信仰传统、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方言词汇,作为民俗文化的产物和重要载体,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 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各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更是历史沉淀、信仰传统、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方言词汇,作为民俗文化的产物和重要载体,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为了更好地理解宿迁地域的民俗文化内涵,该文试图通过对方言词汇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该文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宿迁地区丧葬文化的方言词汇,以期能够更全面地呈现这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还考察分析了宿迁丧葬方言词汇的传承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迁方言 葬礼 丧葬词汇 民俗文化 历史渊源 人文内涵
下载PDF
民国时期五邑侨乡丧葬习俗革新探析
8
作者 钱源初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2,17,92,共7页
民国时期五邑侨乡社会针对以往丧葬习俗中的迷信色彩浓厚、坟山纠纷激烈、停棺久丧厚葬等陋习,积极进行丧葬习俗革新。移风易俗举措包括批判旧式丧礼、破除丧葬风水迷信以及建立新式公墓、义坟等,使五邑侨乡逐步形成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式... 民国时期五邑侨乡社会针对以往丧葬习俗中的迷信色彩浓厚、坟山纠纷激烈、停棺久丧厚葬等陋习,积极进行丧葬习俗革新。移风易俗举措包括批判旧式丧礼、破除丧葬风水迷信以及建立新式公墓、义坟等,使五邑侨乡逐步形成具有现代特征的新式丧葬习俗,有助于建设文明进步的侨乡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邑侨乡 丧葬革新 风水 公墓
下载PDF
吐蕃王室丧葬仪礼时序考论——兼P.t.1042葬仪时序与汉藏乌鸣占表时序之比较
9
作者 杨春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据《吐蕃大事纪年》、唐蕃告丧吊祭史料与P.t.1042所载可察吐蕃王室丧葬仪礼确存定制。P.t.1042内容为吐蕃王室大葬仪礼流程,未述厝匿与剖敛仪式。诸敦煌苯教丧葬仪轨先例相关写卷所述皆体现吐蕃丧葬仪礼受到苯教丧葬仪轨影响与规习。... 据《吐蕃大事纪年》、唐蕃告丧吊祭史料与P.t.1042所载可察吐蕃王室丧葬仪礼确存定制。P.t.1042内容为吐蕃王室大葬仪礼流程,未述厝匿与剖敛仪式。诸敦煌苯教丧葬仪轨先例相关写卷所述皆体现吐蕃丧葬仪礼受到苯教丧葬仪轨影响与规习。结合上述资料梳理吐蕃王室丧葬仪礼时序准则,要之,由丧及葬历时三年;葬礼于逝世三年后秋冬举行,以季秋月二十三日后至孟冬月三日前的十天内为吉;大葬历时三天,于第二天夜幕降临时棺椁下葬。另,P.t.1042葬仪时序与汉藏乌鸣占P.3988、P.t.1045等卷所载“十时”基本对应,由此大葬三日各流程时序可对照明晰至具体时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苯教写卷 吐蕃王室丧葬 时序准则 汉藏乌鸣占表
下载PDF
江西都昌县丧葬仪程及其文化探析
10
作者 邵尤凤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1期644-652,共9页
都昌县作为江西省九江市下属县之一,其丧葬文化是一种独特丰富的文化现象。其中,都昌的丧葬习俗在当地民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丧葬过程中包括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丧葬仪程,如“把信、参凶、买水、做夜斋、散花、引灵、关山、降乩”等,... 都昌县作为江西省九江市下属县之一,其丧葬文化是一种独特丰富的文化现象。其中,都昌的丧葬习俗在当地民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丧葬过程中包括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丧葬仪程,如“把信、参凶、买水、做夜斋、散花、引灵、关山、降乩”等,这些丧葬仪程不仅是都昌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更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风俗民情、价值观念、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底蕴。文章将介绍农村殡葬文化改革前传统的都昌丧葬习俗仪程,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希望在继续推进农村丧葬改革的过程中,对当地地方更好地推行中央对农村殡葬改革工作有所启示,处理农村丧葬仪程的存续与治理问题时需要考虑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昌 丧葬仪程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寻根、续接与皈向:布依族丧葬仪式功能研究
11
作者 邓婷婷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丧葬仪式是体现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布依族社会至今仍然延续着相对传统的丧葬仪式,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从回溯族源发展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充当了历史书写符号,展演了布依族远祖创世、定居的民族史诗,再现了布依族族人... 丧葬仪式是体现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布依族社会至今仍然延续着相对传统的丧葬仪式,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从回溯族源发展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充当了历史书写符号,展演了布依族远祖创世、定居的民族史诗,再现了布依族族人的集体记忆;从续接人生路径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作为中介,贯穿一生之余,还延续到“死亡”,叙说了从生到死,由死至生的发展路径,展现了布依族人线性的思维方式;从应和精神信仰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对“死亡”的想象暗合了族人的精神依托与原始旨归,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布依族的原始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丧葬仪式 集体记忆 精神信仰
下载PDF
近三年我国丧葬仪式音乐研究论文综述
12
作者 吴琰 《河北画报》 2024年第6期140-142,共3页
丧葬仪式音乐作为仪式音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2021至2023年我国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成果进行数据清洗并分类论述希望借此了解学界过去三年在丧葬仪式音乐研究中的整体情况,为... 丧葬仪式音乐作为仪式音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2021至2023年我国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成果进行数据清洗并分类论述希望借此了解学界过去三年在丧葬仪式音乐研究中的整体情况,为学子们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仪式音乐 综述 研究现状
下载PDF
酒泉魏晋墓壁画中蕴含的古代丧葬文化习俗
13
作者 马军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文章的目的在于揭示魏晋时期丧葬习俗与酒泉魏晋墓壁画的文化价值,并通过分析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来深入理解酒泉魏晋墓壁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这样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们对魏晋时期社会发展的认识,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文章的目的在于揭示魏晋时期丧葬习俗与酒泉魏晋墓壁画的文化价值,并通过分析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来深入理解酒泉魏晋墓壁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这样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们对魏晋时期社会发展的认识,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透过壁画中的丧葬习俗,我们能够窥探古人对死亡的思考和对亡者的尊敬,进一步折射出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丧葬习俗 酒泉魏晋壁画墓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明代黄河上游地区丧葬礼仪服饰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14
作者 樊春阳 李俞霏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18-21,共4页
黄河上游地区的丧葬礼仪服饰在明代已发展至成熟阶段,丧服是礼法秩序的外在表现形式,葬服是社会等级尊卑的具体呈现,丧葬礼仪服饰所体现出的地域性、礼仪性与文化性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明代黄河上游地区丧葬礼仪服饰文化... 黄河上游地区的丧葬礼仪服饰在明代已发展至成熟阶段,丧服是礼法秩序的外在表现形式,葬服是社会等级尊卑的具体呈现,丧葬礼仪服饰所体现出的地域性、礼仪性与文化性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明代黄河上游地区丧葬礼仪服饰文化内涵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丧葬礼仪服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对儒家孝道观念的延续,也是对富贵吉祥的美好生活的祈求。民间百姓寄情于服饰,希望死者能早登极乐之地,最终达到福佑子孙后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黄河上游地区 丧葬礼仪 服饰文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波两国丧葬文化的对话
15
作者 傅海峰 杨亚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2期161-165,共5页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也与人们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深度交织。丧葬制度,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为人们提供了一面独特的镜子,映射出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丧葬习惯,但无疑也承载了其特定的历史、宗教和哲学背景。在这方面,中国与...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也与人们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深度交织。丧葬制度,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为人们提供了一面独特的镜子,映射出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丧葬习惯,但无疑也承载了其特定的历史、宗教和哲学背景。在这方面,中国与波兰作为两个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丧葬制度有异有同,两国都高度重视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继承。通过比较和探究中国与波兰的丧葬制度,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国人民对生死的思考,以及文化、宗教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对比,不仅增进了对各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一种全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文化现象 丧葬礼仪 波兰 信仰 丧葬制度
下载PDF
慕梵而尊礼:隋唐时期汉传佛教僧众的丧葬制度
16
作者 王大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1,191,共11页
隋唐时期汉传佛教僧众的葬制,梵华嫁接的色彩非常明显。僧众丧葬模式主要有水葬、土葬、火葬、露尸葬等,但每种葬式的流行程度有别。土葬是此时最主流的僧尼丧葬模式,且最符合中华礼制的基本要求,是调和华梵之间文化矛盾的比较好的手段... 隋唐时期汉传佛教僧众的葬制,梵华嫁接的色彩非常明显。僧众丧葬模式主要有水葬、土葬、火葬、露尸葬等,但每种葬式的流行程度有别。土葬是此时最主流的僧尼丧葬模式,且最符合中华礼制的基本要求,是调和华梵之间文化矛盾的比较好的手段。颇有特色的露尸葬,因其最有印度佛教特色,在此时的僧众葬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选择水葬或火葬的僧众则相对较少。在汉传佛教历史上,只有隋唐时期才有如此多种类的僧众丧葬模式,这是隋唐这个绚烂时代赋予的特殊的文化特征。在佛教中国化的大背景下,这些僧众葬制既都无一例外地受印度佛教的影响,建构在佛教义理的基础上,又努力寻求着中华礼制的认同,佛教的信仰与儒家的五常在此时已经有了很好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制度 僧众葬制 隋唐时期 汉传佛教 土葬 露尸葬 水葬 火葬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尼僧养老与丧葬
17
作者 石小英 《佛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3-36,共14页
佛教中国化历程体现在尼僧养老和丧葬上,集中表现为其养老既依靠寺院弟子和上层统治者,又依赖世俗家人。丧葬虽出现尼礼,但丧葬规格高低不等,丧葬承办者、参与者多元化,既有寺院弟子,又有上层统治者和世俗家人。丧葬地点虽有固定区域,... 佛教中国化历程体现在尼僧养老和丧葬上,集中表现为其养老既依靠寺院弟子和上层统治者,又依赖世俗家人。丧葬虽出现尼礼,但丧葬规格高低不等,丧葬承办者、参与者多元化,既有寺院弟子,又有上层统治者和世俗家人。丧葬地点虽有固定区域,但又存在葬于寺内、县里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尼僧 养老 丧葬
下载PDF
平阳方志所载丧葬习俗及演剧考论——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为例
18
作者 杨谨瑜 《品位·经典》 2023年第8期1-3,共3页
平阳地区丧葬仪式主要包括设床、小殓、哭丧、报丧、设奠、大殓、成服、焚鸡鸣楮、吊丧、做七、辞灵、发引、下葬和虞祭等。丧葬仪式中的戏剧演出主要分为“仪式性戏剧”与“观赏性戏剧”两大类。仪式性戏剧主要包括延僧道作佛事、鼓吹... 平阳地区丧葬仪式主要包括设床、小殓、哭丧、报丧、设奠、大殓、成服、焚鸡鸣楮、吊丧、做七、辞灵、发引、下葬和虞祭等。丧葬仪式中的戏剧演出主要分为“仪式性戏剧”与“观赏性戏剧”两大类。仪式性戏剧主要包括延僧道作佛事、鼓吹乐和方相驱傩三类,观赏性戏剧即搬演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地区 丧葬仪式 演剧 方志
下载PDF
泉州地区传统丧葬仪式中的南音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丽芳 庄忠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0-64,共5页
丧葬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表演场域的仪式音乐保存着传统音声结构模式的原始形态。泉州丧葬仪式源于周礼,作为对生命终结状态的一种仪式化的呈现,仪式内核是“慎终追远”。泉州丧葬仪式包括收殓、守灵和出殡3个环节,... 丧葬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表演场域的仪式音乐保存着传统音声结构模式的原始形态。泉州丧葬仪式源于周礼,作为对生命终结状态的一种仪式化的呈现,仪式内核是“慎终追远”。泉州丧葬仪式包括收殓、守灵和出殡3个环节,期间通过南音将丧葬仪式的文化内核表达和仪式过程的外化,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丧葬流程,体现闽南地区信仰、文化与南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南音不仅能起到对亡灵的超度作用,更能给亡故者家属的悲痛心灵起到安抚作用。南音“三奠酒”仪式,体现闽南人对逝者的敬重,深化闽南的“孝”文化,令人感悟“爱”与“敬”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地区 丧葬仪式 南音文化
下载PDF
仪式音乐与民间音乐之双向互动--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丧葬仪式音乐为例
20
作者 张静 宁颖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8-153,共6页
仪式音乐与民间音乐向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但许多人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以至于割裂了仪式音乐与地域文化大背景的认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丧葬仪式音乐主要分为三类,即唢呐音乐、经文音乐以及祭文音乐。这三类音乐与庆... 仪式音乐与民间音乐向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但许多人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以至于割裂了仪式音乐与地域文化大背景的认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丧葬仪式音乐主要分为三类,即唢呐音乐、经文音乐以及祭文音乐。这三类音乐与庆阳当地的其它民间音乐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一方面,庆阳民歌、陇东秧歌(社火)、秦腔中的许多曲牌与对丧葬仪式中的唢呐曲牌互相通用,而且也对其唢呐音乐的的用乐规则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丧葬仪式中的经文、祭文音乐曲调与秦腔“苦音”音调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也可能是秦腔“苦音”音调所产生的一个源泉。可见,不仅民间音乐会影响仪式音乐,反过来,仪式音乐也会对民间音乐产生影响,二者之间具有“双向互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音乐 民间音乐 丧葬仪式音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