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of Clania miniscula (Lepidoptera: Psychidae) and garden spider (Araneae: Araneidae) in sasanqua orchard
1
作者 CAO Chuan-wang BI Shou-dong +1 位作者 FANG Guo-fei DING Yu-zho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年第1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时空关系 蜘蛛目 花园 果园 茶梅 鳞翅目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油茶皂素不育剂对鼠类抗生育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剑锋 何晓玲 +3 位作者 李锋 陈浩 吴锦忠 郭养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油茶皂素不育剂对鼠类的抗生育功能。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油茶皂素不育剂对雄性小鼠的体外杀精效果和体内抗生育能力。结果油茶皂素不育剂对雄性小鼠呈现出较优的剂量依赖性体外杀精活性,3 min时的最低杀精浓度为0.05 mg/ml,与人... 目的研究油茶皂素不育剂对鼠类的抗生育功能。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油茶皂素不育剂对雄性小鼠的体外杀精效果和体内抗生育能力。结果油茶皂素不育剂对雄性小鼠呈现出较优的剂量依赖性体外杀精活性,3 min时的最低杀精浓度为0.05 mg/ml,与人用杀精剂壬苯醇醚相当,比扁桃酸(0.1 mg/ml)和柠檬酸(0.25 mg/ml)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125 mg/(kg.d)油茶皂素不育剂灌胃给药4周后,可以明显降低雄性小鼠的活精子数(92.1%)和精子活力(52.6%),可以显著减少雌性小鼠的妊娠率(64.0%)和活胎数(67.4%)。结论油茶皂素不育剂具有较强的体外杀精活性和体内抗生育功能,可进一步开发成体外杀精避孕药和环境友好型鼠类抗生育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素 不育剂 鼠类 杀精作用 抗生育功能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茶梅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栋 潘远智 +3 位作者 邓仕槐 尚鹤 王芳 陈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191-319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茶梅主要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4种不同pH(2.0、3.0、4.0、5.6)的模拟酸雨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叶片膜损伤、MDA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Chl)含量以及气体交换参数... 【目的】探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茶梅主要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4种不同pH(2.0、3.0、4.0、5.6)的模拟酸雨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叶片膜损伤、MDA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Chl)含量以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在不同pH酸雨胁迫下,茶梅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SOD、CAT和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其中,pH4.0的酸雨处理SOD及CAT活性最大;pH3.0处理的POD活性最大;Chl含量随酸雨pH的降低而降低,但降到pH2.0时突然增加,恢复到与对照相近的水平;Pn、Gs及Tr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i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Ls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茶梅对酸雨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pH3.0大致可以认为是酸雨对茶梅造成隐形伤害的阀值,因此,可以作为酸雨灾害严重地区园林绿化及植被构建的物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茶梅 抗性 抗氧化物酶 生理生态
下载PDF
茶梅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田 李天菲 +3 位作者 杨华 李寿国 葛国军 罗利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茶梅品种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工作,其中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自2002年起,共收集国内外茶梅品种80余种,建立品种资源基地并对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3个适于上海地区的品种,并登录新品种1个。
关键词 种质资源 茶梅 收集保存 鉴定评价 种质创新 基因库
下载PDF
茶梅品种‘冬玫瑰’不同花期及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洁 李辛雷 +2 位作者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分析茶梅品种‘冬玫瑰’(Camellia sasanqua‘Dongmeigui’)不同花期和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香气组成成分分别有30、49、42...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分析茶梅品种‘冬玫瑰’(Camellia sasanqua‘Dongmeigui’)不同花期和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香气组成成分分别有30、49、42和48种,共有成分13种;随花朵开放,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的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二者相对含量的总和均最高,分别为20.08%、44.92%和62.02%;随花朵开放,烷烃类和酚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醛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醇类和烯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芳香烃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盛花期,外轮花瓣、内轮花瓣、雄蕊和雌蕊香气的组成成分分别有31、48、34和24种,共有成分12种;其中,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在内轮花瓣和雄蕊中的相对含量总和分别高达74.29%和76.32%。从成分类型看,外轮花瓣的香气以烯类和醛酮类成分为主,内轮花瓣和雄蕊的香气以醛酮类和醇类成分为主,雌蕊的香气以醇类、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成分为主。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茶梅品种‘冬玫瑰’花朵香气的组成成分在不同花期和花器官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看,醛酮类和醇类成分是影响其香气浓郁程度的关键成分,其中主体成分是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而内轮花瓣和雄蕊是其香气释放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品种'冬玫瑰’ 花期 花器官 挥发性成分 GC-MS技术
下载PDF
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洁 李辛雷 +2 位作者 范正琪 殷恒福 李纪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34-942,共9页
为了探明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6个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冬星’挥发性成分为29种,‘小玫瑰’24种,‘冬玫瑰’42种,‘昭和之荣’25种,‘新... 为了探明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6个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冬星’挥发性成分为29种,‘小玫瑰’24种,‘冬玫瑰’42种,‘昭和之荣’25种,‘新乙女’31种;5种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但其主体特征成分均为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及芳樟醇;成分分类以醛酮类和醇类为主。完全重瓣型茶梅‘富士之峰’挥发性成分为21种;主体特征成分分别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丁香醇、环己酮和十四烷;成分分类以醇类为主,其次为烷烃类。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雄蕊、花瓣是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花朵 挥发性成分 主体特征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西安地区茶梅露地栽培试验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祁云枝 李思锋 +2 位作者 李汝娟 刘奇峰 张宇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26-230,共5页
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在西安地区露地引种栽培的立地环境、栽培基质和土壤pH值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性研究,通过对其物候观察和生物学习性的掌握,初步确定茶梅在西安的抗寒等级在Ⅱ级以上,生活力在Ⅲ级以上,适应西安地区的气候... 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在西安地区露地引种栽培的立地环境、栽培基质和土壤pH值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性研究,通过对其物候观察和生物学习性的掌握,初步确定茶梅在西安的抗寒等级在Ⅱ级以上,生活力在Ⅲ级以上,适应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为茶梅在西安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露地栽培 茶梅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3种生长调节剂对茶梅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永艳 宋妍 汪琼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2,共6页
分别使用不同浓度(600 mg/L、800 mg/L、1 000 mg/L、1 200 mg/L、1 400 mg/L)的3种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茶梅嫩枝穗条处理后进行单因素扦插试验,经过150天的生长后,调查其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等生长指标,... 分别使用不同浓度(600 mg/L、800 mg/L、1 000 mg/L、1 200 mg/L、1 400 mg/L)的3种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茶梅嫩枝穗条处理后进行单因素扦插试验,经过150天的生长后,调查其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等生长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探究最适合茶梅扦插繁殖的方法。结果表明,同种条件下,3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茶梅嫩枝穗条的生根具有显著的影响,萘乙酸及吲哚乙酸效果较好,吲哚丁酸效果相对较差。其中以1 200 mg/L吲哚丁酸处理穗条后的扦插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为66.7%,平均根长为0.83 cm,平均生根数为5.8条;1 000 mg/L的萘乙酸处理穗条的效果次之,生根率为53.4%,平均根长为1.34 cm,平均生根数为7.1条,均显著好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扦插 生长调节剂 生根率 根长 生根数量
下载PDF
茶梅冬星不同花期及花器官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洁 李辛雷 +2 位作者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4-910,共7页
【目的】明确茶梅品种冬星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为茶梅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梅冬星花朵不同花期、不同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苯乙酮、... 【目的】明确茶梅品种冬星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为茶梅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梅冬星花朵不同花期、不同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是冬星开花进程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乙酮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逐渐升高,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花朵开放过程中,醛酮类、烯类和脂类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酚类、烷烃类和芳香烃类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醇类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冬星花瓣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其次为醛酮类、烯类和烷烃类,主要成分为2,6-二(1,1-二甲基乙基)-4-(1-甲基丙基)苯酚;雄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和醛酮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6-乙烯基二氢-2,2,6-三甲基-2H-吡喃-3-(4H)酮和苯乙酮;雌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其次为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酮和芳樟醇。【结论】冬星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花器官是花瓣或雄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花期 花器官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陶瓷膜纯化油茶皂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敬娟 杜先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92,97,共5页
目前市售油茶皂苷多为乙醇提取物,这些提取物多为粗提物,色泽比较深,纯度相对低,并且杂质成分复杂。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陶瓷膜对油茶皂苷进行分离纯化研究。选取不同的膜孔径、不同的操作压力以及不同的料液浓度为粗油茶皂苷精制的工艺... 目前市售油茶皂苷多为乙醇提取物,这些提取物多为粗提物,色泽比较深,纯度相对低,并且杂质成分复杂。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陶瓷膜对油茶皂苷进行分离纯化研究。选取不同的膜孔径、不同的操作压力以及不同的料液浓度为粗油茶皂苷精制的工艺条件,以膜通量、总皂苷转移率和除杂率为标准对陶瓷膜精制油茶皂苷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0.05μm的膜孔径、0.15 MPa的操作压力和1%的料液浓度为最佳精制工艺条件,得到的滤液经过浓缩并喷雾干燥。同时对过滤后的产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测定产品纯度由50%提高到81%,得率为66.4%,并且颜色也从黄色变为淡黄色。具有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苷 陶瓷膜 总皂苷转移率 除杂率 膜通量
下载PDF
山茶亚属品种黄海内宝珠的初步分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方 傅承新 +1 位作者 夏宜平 徐碧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以油茶、普通茶梅品种“樱花”、冬茶梅品种“小玫瑰”、山茶花品种“秋牡丹”、“花牡丹”及待分类品种“黄海内宝珠”为材料 ,通过形态特征比较 ,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酯酶 (EST)和过氧化物酶 (POX)同工酶谱分析等方法 ,经比较分析 ,结... 以油茶、普通茶梅品种“樱花”、冬茶梅品种“小玫瑰”、山茶花品种“秋牡丹”、“花牡丹”及待分类品种“黄海内宝珠”为材料 ,通过形态特征比较 ,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酯酶 (EST)和过氧化物酶 (POX)同工酶谱分析等方法 ,经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黄海内宝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内宝珠 分类 山茶亚属 油茶组 普通茶梅群 品种
下载PDF
鲜茶梅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迪迪 朱启航 +3 位作者 蒋加树 胡新 吴国琴 赵秀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开发茶梅花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茶梅花挥发油,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味酰基(1,1-diphenyl-2-picrylhydrs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从鲜茶梅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0.917 25,... 为开发茶梅花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茶梅花挥发油,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味酰基(1,1-diphenyl-2-picrylhydrs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从鲜茶梅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0.917 25,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在茶梅花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344 88,下同以质量分数计)、二十烷(0.119 09)、二十四烷(0.078 82)、棕榈酸(0.076 54)、芳樟醇(0.054 30)。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花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DPPH自由基
下载PDF
广西油茶传粉昆虫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辑 赵程劼 +1 位作者 黄华艳 蒋学建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广西境内设5个油茶传粉昆虫观察标准地,在油茶开花期,定期对油茶传粉昆虫观察,采集与鉴定。共采集到有传粉作用的昆虫54种,主要为蜜蜂科、胡蜂科和食蚜蝇科的昆虫。经多样性分析发现,桂林油茶传粉昆虫群落与其它地区相似度低,桂林地... 在广西境内设5个油茶传粉昆虫观察标准地,在油茶开花期,定期对油茶传粉昆虫观察,采集与鉴定。共采集到有传粉作用的昆虫54种,主要为蜜蜂科、胡蜂科和食蚜蝇科的昆虫。经多样性分析发现,桂林油茶传粉昆虫群落与其它地区相似度低,桂林地区油茶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较低,桂中南较高。通过观察发现,墨胸胡蜂、油茶地蜂和羽芒宽盾食蚜蝇是较好的油茶传粉昆虫,建议适量保留油茶林下开花植物和保护林区胡蜂,从而增加油茶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油茶花期的授粉率,为油茶增产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传粉昆虫 多样性
下载PDF
两种山茶属植物化学成分的HPLC-MS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俊蓉 薛春迎 李永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4-981,共8页
采用HPLC-MS技术,对2种山茶属(Camellia Linn.)植物华东山茶(C.japonica)、茶梅(C.sasanqua Thunb)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质荷比及质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推测华东山茶19个色谱峰中的12个峰、茶梅20个色谱峰中的12个峰的成分。... 采用HPLC-MS技术,对2种山茶属(Camellia Linn.)植物华东山茶(C.japonica)、茶梅(C.sasanqua Thunb)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质荷比及质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推测华东山茶19个色谱峰中的12个峰、茶梅20个色谱峰中的12个峰的成分。结果表明:这两种山茶属植物含有酚酸类、儿茶素类、黄酮醇及糖苷类物质。为科学开发利用山茶及茶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山茶 茶梅 化学成分 HPLC—MS
下载PDF
有机地表覆盖物对城市园林植物茶梅土壤三参数、养分、微生物的影响及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阚丽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4-91,共8页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5种有机地表覆盖物(木屑、松针、核鳞、树皮、枯叶)对城市园林植物茶梅土壤三参数(温度、含水量、电导率)、养分、微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其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灌木茶梅地表覆盖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后,土壤...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5种有机地表覆盖物(木屑、松针、核鳞、树皮、枯叶)对城市园林植物茶梅土壤三参数(温度、含水量、电导率)、养分、微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其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灌木茶梅地表覆盖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后,土壤温度和水分都呈升高趋势,土壤电导率除了覆盖木屑处理略高于对照(不覆盖)之外,其他覆盖处理都低于对照;土壤速效磷、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都明显增加,速效氮含量变化则各有差异,土壤的pH值都呈下降趋势;土壤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都高于对照。灌木茶梅覆盖地表有机物处理后,通过对其土壤的三参数、养分及微生物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温度与电导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速效磷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硝态氮与真菌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铵态氮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有机覆盖物处理后茶梅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排名为:核鳞>枯叶>树皮>松针>木屑>对照。由综合得分排列顺序可知,覆盖核鳞和枯叶的茶梅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均处于平均线以上,覆盖树皮、松针、木屑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虽然低于平均线,但是它们的综合得分却都高于对照处理,表明有机地表覆盖物对茶梅土壤肥力改善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覆盖物 茶梅 土壤三参数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肥力综合评价
下载PDF
茶梅对马蹄金等几种植物的他感效应初步研究
16
作者 申亚梅 贝清华 +2 位作者 张建国 张江 盛东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15,共3页
在室内用离体测定方法研究了茶梅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马蹄金、黑麦草、高羊茅、翦股颖、早熟禾、白三叶、狗牙根、萝卜的他感效应。结果表明:在茶梅根、茎、叶、花浸提液相同处理时,8种植物种子萌发不同。经综合评价得出,8种植物萌发强... 在室内用离体测定方法研究了茶梅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马蹄金、黑麦草、高羊茅、翦股颖、早熟禾、白三叶、狗牙根、萝卜的他感效应。结果表明:在茶梅根、茎、叶、花浸提液相同处理时,8种植物种子萌发不同。经综合评价得出,8种植物萌发强弱依次为:萝卜>白三叶>黑麦草=高羊茅>马蹄金>翦股颖=早熟禾>狗牙根;且茶梅的根、茎、花浸提液对这8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叶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种子萌发 他感作用
下载PDF
油茶芽砧嫁接苗木的繁育试验
17
作者 张显波 田大清 刘凡值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0,共3页
为了提高油茶苗木的嫁接成活率和降低其育苗成本,给良种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以接穗不同留叶量、不同枝段和不同芽砧类型为嫁接材料研究其对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绿枝2~3叶段,留0.5~1叶,带籽砧嫁接方... 为了提高油茶苗木的嫁接成活率和降低其育苗成本,给良种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以接穗不同留叶量、不同枝段和不同芽砧类型为嫁接材料研究其对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绿枝2~3叶段,留0.5~1叶,带籽砧嫁接方法的效果最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芽砧 嫁接 繁育
下载PDF
仙客来和茶梅育苗基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传佳 林建军 +5 位作者 顾志康 毛斌 徐顺桃 郑守坤 宋小友 余启国 《广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对参试的不同基质配方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比较各育苗基质对仙客来和茶梅苗木的生长影响,并从成本分析结果,筛选出仙客来和茶梅较适宜的育苗基质配方为,(1)仙客来∶进口泥炭3∶椰糠4∶蛭石2∶珍珠岩1;国产泥炭3∶进口泥炭3∶蛭石3∶珍珠... 对参试的不同基质配方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比较各育苗基质对仙客来和茶梅苗木的生长影响,并从成本分析结果,筛选出仙客来和茶梅较适宜的育苗基质配方为,(1)仙客来∶进口泥炭3∶椰糠4∶蛭石2∶珍珠岩1;国产泥炭3∶进口泥炭3∶蛭石3∶珍珠岩1;(2)茶梅∶国产泥炭4∶椰糠3∶蛭石1∶黄心土2;国产泥炭6∶蛭石2∶珍珠岩1∶黄心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客来 茶梅 基质性质 基质配方
下载PDF
应用27%皂素烟碱可溶性浓剂植物质杀虫剂防治菜蚜的效果
19
作者 胡绍海 胡卫军 王孔双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63-67,共5页
27%皂素烟碱可溶性浓剂是分别从油茶籽饼和烟草中分离得到的油茶皂素(25%)和烟碱(2%)与增效剂配制成的一种植物质杀虫剂,它对蔬菜蚜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经室内毒力测定:24h后,致死中浓度LC50为13.16μ... 27%皂素烟碱可溶性浓剂是分别从油茶籽饼和烟草中分离得到的油茶皂素(25%)和烟碱(2%)与增效剂配制成的一种植物质杀虫剂,它对蔬菜蚜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经室内毒力测定:24h后,致死中浓度LC50为13.16μg/ml,LC90为65.25μg/ml;LC90的95%置信区间为68.57~62.09μg/ml.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药以2000~3000倍药液喷雾,14d后对菜蚜(桃蚜和菜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可保持在84%以上,最高可达100%,在田间有较长的残效期.该植物质杀虫剂对人、畜无毒,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油茶皂素 菜蚜 防治 植物性杀虫剂
下载PDF
山茶属3种植物花药超低温保存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常维霞 姚小华 龙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有效保存山茶属植物的花粉,以茶梅(Camellia sasanqua)、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和多齿红山茶(Camellia polyodonta How)成熟花药为试材,对不同干燥处理的花药进行超低温(液氮,-196℃)保存和水浴解冻的研究。结... 为有效保存山茶属植物的花粉,以茶梅(Camellia sasanqua)、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和多齿红山茶(Camellia polyodonta How)成熟花药为试材,对不同干燥处理的花药进行超低温(液氮,-196℃)保存和水浴解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时间及不同预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3种山茶属花粉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茶梅花药经30℃干燥处理4h,含水量为26.92%时,超低温保存后花粉活力最高;攸县油茶花药经30℃干燥处理2~4h,含水量为27.52%~33.71%时,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最高;多齿红山茶花药经30℃干燥处理1~3h,含水量为20.98%~37.95%时,超低温保存效果最佳。3种花药经-26℃预冻处理,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4℃处理和不预冻处理的对照;超低温保存后38℃(2min)水浴解冻效果最好。3种植物新鲜花药在室温下干燥保存20~40d,花粉活力基本丧失。而经超低温保存半年,3种花药花粉仍具较高的活力,甚至超过保存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攸县油茶 多齿红山茶 花药 花粉 超低温保存 花粉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