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QUEFAC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SATURATED SAND UNDER VERTICAL VIBRATION LOADING 被引量:4
1
作者 鲁晓兵 谈庆明 +2 位作者 郑哲敏 俞善炳 崔鹏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vertical vibration loading on the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sand,one dimensional model for the saturated sand with a vertical vibration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wo phase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vertical vibration loading on the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sand,one dimensional model for the saturated sand with a vertical vibration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wo phase continuous media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quefaction and the lique- faction region are analyzed.It is shown that the vertical vibration loading could induce liquefaction. The rate of the liquefa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limit strain or initial porosity or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loading,an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permeability or initial modulus.It is shown also that there is a phase lag in the sand column.When the sand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is non-uniform,the pore pressure and the strain will rise sharply where the permeability is the smallest,and fracture might be induce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quefaction,the strength of the soil foundation becomes smaller and smaller.In the limiting case,landslides or debris flows could oc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efaction vibration loading FRACTURE saturated sand
下载PDF
LABORATORY STUDY ON CRACKS IN SATURATED SANDS 被引量:3
2
作者 彭福骄 谈庆明 郑哲敏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8-54,共7页
It has been reported([1]) that when a loosely packed column of saturated sand in a vertical cylindrical container is shock loaded axially by dropping to the floor, large horizontal cracks initiate, grow and eventually... It has been reported([1]) that when a loosely packed column of saturated sand in a vertical cylindrical container is shock loaded axially by dropping to the floor, large horizontal cracks initiate, grow and eventually fade away in the sand as it settles under gravity. This paper shows that a similar phenomenon can also be observed when shock loading is replaced by forcing water to percolate upward through the sand column. It is believed that our result sheds further light on the physics of formation of these cr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sand impact steady drive CRACK liquefaction index
下载PD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loess liquefaction and pore pressure develop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ChenggangZhao ZhenmaoYang +1 位作者 FupingGao YunaZh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The liquefaction of loess under dynamic loading i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with a dynamic triaxial test system. The effects of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OCR), saturation degree and the frequency of dynamic loading upon... The liquefaction of loess under dynamic loading i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with a dynamic triaxial test system. The effects of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OCR), saturation degree and the frequency of dynamic loading upon loess liquefact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 pore pressure within loess samples is also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pressure ratio and loading cycle number ratio is established for normal consolidated saturated lo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liquefaction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loading frequency Saturation degree Pore pressure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yclic Preloading on the Resistance to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Loose Sand under Wave Loading
4
作者 张振东 栾茂田 +2 位作者 金丹 郭莹 聂影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9年第4期398-403,共6页
By using the soil static and dynamic universal triaxial and torsional shear apparatus, a series of combined cyclic shear tests are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rotation in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induced by ocean ... By using the soil static and dynamic universal triaxial and torsional shear apparatus, a series of combined cyclic shear tests are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rotation in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induced by ocean wave. The tests include the cyclic preloading tests and liquefaction tests in the second loading on saturated loose sand with a relative density of 30%. The all tests are consolidated under isotropic condition. The effect of the cyclic preloading on the resistance to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loose sand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rotation in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 void ratio of saturated sands has a negligible reduction after cyclic preload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nsity of cyclic preloading (in the amplitude and in the number of cycles), the resistance to liquefaction in the second loading i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liquefaction does not occur during the cyclic preloading.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stable structure due to the uniformity of the void and the better interlocking of the particles when the cyclic preloading is applied to the saturated s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sand liquefaction continuous rotation in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cyclic preloading second loading void ratio
原文传递
循环三轴试验加载频率和压实度对重塑砂土液化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THUY Do Van TIEP Pham Duc +1 位作者 HIEU Nguyen Van THANG Pham Cao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3-1823,共11页
通过对各向同性固结不排水试样进行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重塑砂土的液化行为。试验采用恒幅正弦载荷,通过测量剪切模量、阻尼比、轴向应变和超孔隙水压力比的变化,评估了加载频率(分别为0.1、0.5、1.0 Hz)和压实度(分别为0.95、0.90... 通过对各向同性固结不排水试样进行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重塑砂土的液化行为。试验采用恒幅正弦载荷,通过测量剪切模量、阻尼比、轴向应变和超孔隙水压力比的变化,评估了加载频率(分别为0.1、0.5、1.0 Hz)和压实度(分别为0.95、0.90和0.80)对砂土液化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压实度为0.95的砂样,在5000次加载循环中,0.1 Hz的加载频率对液化过程影响甚微;而对于压实度为0.90和0.80的砂样,此频率的影响显著。对于压实度为0.80的砂样,当频率增加到0.5 Hz时几乎一加载就直接发生液化。这表明增加加载频率会加快液化速度,而增加压实度则会减慢液化速度。因此,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可以模拟现场砂土在不同频率下的动荷载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砂土的液化行为由以下因素决定:(1)试样的压实度越低,液化越容易发生;(2)加载频率越高,液化越容易发生;(3)循环轴向应变越大,发生液化所需的循环次数越少;(4)超孔隙水压力随加载循环次数增加,直至试样完全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行为 加载频率 循环三轴试验 饱和 固结 不排水条件 重塑砂土 压实度
下载PDF
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试样的电阻率变化特性
6
作者 王炳辉 李松星 +3 位作者 李炎 张雷 金丹丹 袁志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5-30,共6页
为了研究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基于砂土的孔隙结构与其电阻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的基本认识,自主研发了动三轴液化电测试验设备,建立了变高度等体积试样的电阻率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相对密度和循环荷载幅值下饱和砂样的... 为了研究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基于砂土的孔隙结构与其电阻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的基本认识,自主研发了动三轴液化电测试验设备,建立了变高度等体积试样的电阻率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相对密度和循环荷载幅值下饱和砂样的液化电测试验。结果显示:循环荷载作用初期,电阻率波动不明显,在孔压比较高、动应变出现较大波动时,饱和砂土试样的电阻率才出现明显的波动响应;循环末时刻的电阻率变化量随动荷载振次的增多而下降,并可划分为3个阶段:平稳下降阶段、快速下降阶段和缓慢下降阶段,且受到试样相对密度和动荷载幅值的显著影响;循环末时刻的电阻率变化量与孔压比存在反比函数关系,并在初始液化后继续减小。基于上述测试结果,探讨了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存在孔隙结构变化的规律性,为砂土液化过程数值模拟获得的细观结构变化规律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循环液化 电阻率 相对密度 循环加载
下载PDF
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铮涛 秦悠 +1 位作者 吴琪 陈国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48-2656,共9页
人们对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石英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已进行大量的不排水循环试验研究,但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为探究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中密、均等固结的饱和珊瑚砂试样,开展了f=0.01~1.00... 人们对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石英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已进行大量的不排水循环试验研究,但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为探究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中密、均等固结的饱和珊瑚砂试样,开展了f=0.01~1.00 Hz、循环主应力路径90°跳转的系列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试验表明:孔压比ru和广义剪应变γg的增长速率随f增大而降低,到达初始液化所需的液化次数NL随f增大而增大;不同循环加载方式引起的广义剪应变幅值γga与峰值孔压比rumax存在事实上的唯一性关系,且γga可表示为以rumax为自变量的正切函数;f的增大会减弱试样的剪胀性。引入单元体循环应力比USR作为施加于试样的循环应力水平指标,USR-NL关系曲线随f的增大而移向右上侧,不同f的USR-NL关系曲线均服从相同形式的负幂函数。这意味着饱和珊瑚砂的抗液化强度随f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珊瑚砂 液化特性 加载频率 循环加载模式 抗液化强度
下载PDF
不同循环加载方式下饱和珊瑚砂的液化流动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悠 杨铮涛 +2 位作者 吴琪 赵凯 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5-1634,共10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超静孔压累积是导致土体液化的原因,将可液化砂土视为流体是一种较新的液化研究思路。通过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和连续旋转的均等固结、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探究了不同循环加载方式下饱和珊瑚砂的液化流动...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超静孔压累积是导致土体液化的原因,将可液化砂土视为流体是一种较新的液化研究思路。通过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和连续旋转的均等固结、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探究了不同循环加载方式下饱和珊瑚砂的液化流动特性,发现以初始表观黏度η0规准的表观黏度比η/η0与超静孔压比ru的关系受循环应力路径的影响显著,η/η0随ru的增大而渐进衰退;而平均流动系数k随r_(u)的增长呈指数函数形式增大。循环应力比CSR(CSR=0.25~0.40)和循环加载频率f(f=0.1~1 Hz)对η/η0-ru和k-r_(u)关系的影响均不敏感。不论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或连续旋转,发现表观黏度梯度和平均流动系数梯度均随ru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后减的特征,其反转点的ru≈0.9,可视为饱和珊瑚砂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相变孔压比ruth,以相应的相变平均流动系数k_(th)规准的k/k_(th)-r_(u)的所有试验数据点处于一个窄带内,且k/k_(th)随r_(u)增长服从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流动特性 饱和珊瑚砂 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 循环加载方式 应力主轴转动
下载PDF
爆炸荷载作用下三相饱和钙质砂的液化特性
9
作者 黎晓冬 王亚松 +4 位作者 邱艳宇 王明洋 岳松林 王建平 邓树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0-179,共10页
由于钙质砂内部含有大量孔隙,钙质砂通常处于三相饱和状态,其液化特性与完全饱和状态有明显不同。采用自主研制的装置开展三相饱和钙质砂的大尺寸爆炸模型试验,分析三相饱和状态下钙质砂的爆炸液化特性,建立三相饱和钙质砂的超孔隙水压... 由于钙质砂内部含有大量孔隙,钙质砂通常处于三相饱和状态,其液化特性与完全饱和状态有明显不同。采用自主研制的装置开展三相饱和钙质砂的大尺寸爆炸模型试验,分析三相饱和状态下钙质砂的爆炸液化特性,建立三相饱和钙质砂的超孔隙水压力的长期消散模型。针对三相饱和钙质砂自身特点建立其动力液化模型,通过对爆炸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有关研究结果为沿海岛屿的爆炸灾后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爆炸荷载 三相饱和 液化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深厚饱和砂土中桩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郝宇杰 郭竟语 +2 位作者 王玉珏 梁春明 马建林 《路基工程》 2023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以某工程为依托,进行1∶20比例缩尺2×1桩基模型振动台试验,输入与当地地震设计反应谱接近的3种地震波,研究深厚饱和砂土场地条件下砂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响应规律。试验再现液化宏观现象,研究表明:深厚饱和砂土场地对地震波... 以某工程为依托,进行1∶20比例缩尺2×1桩基模型振动台试验,输入与当地地震设计反应谱接近的3种地震波,研究深厚饱和砂土场地条件下砂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响应规律。试验再现液化宏观现象,研究表明:深厚饱和砂土场地对地震波高频部分过滤作用显著;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场地液化程度提高,结构水平运动由高频向低频移动,频带范围变宽。同时,上部结构水平运动放大系数由4.56降低至2.75,但该效应对承台不明显;上部结构及承台在加载过程中相互影响,上部结构对承台的影响较大;砂层中部(距土体表面8D处)桩身弯矩相对于桩顶弯矩对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敏感度更高,随砂层液化程度增大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饱和砂土层 桩基础桥梁 地震荷载作用 砂土液化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桩身弯矩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饱和砂土密实与排水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均锋 孟祥跃 +1 位作者 谈庆明 俞善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2-625,共4页
考虑液化后饱和砂土在重新固结时砂土骨架的压缩变形 ,对冲击造成液化的饱和砂土在排水与密实过程中砂面沉降速度、沉降量、超孔隙水压力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对液化后饱和砂土的渗透系数进行必要的修正后 。
关键词 饱和砂土 液化 固结 冲击载荷 排水 密实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饱和砂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及其与液化密实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孟祥跃 张均锋 +1 位作者 俞善炳 谈庆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267,共5页
介绍了实验装置与测压系统,实测了饱和砂柱自由落体撞击地面后前期快过程和后期慢过程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前期快过程中冲击压力波形的传播及其与落高、测点位置等的关系,并探讨了后期超孔隙水压力与落高、砂样、... 介绍了实验装置与测压系统,实测了饱和砂柱自由落体撞击地面后前期快过程和后期慢过程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前期快过程中冲击压力波形的传播及其与落高、测点位置等的关系,并探讨了后期超孔隙水压力与落高、砂样、测点位置以及饱和砂土的液化、密实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饱和砂土 (超)孔隙水压力 液化 密实
下载PDF
垂向动载下饱和砂土液化发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鲁晓兵 谈庆明 +1 位作者 俞善炳 郑哲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2-620,共9页
针对一维应变情况,建立了垂向荷载作用时饱和破土的一维应变动力学模型,然后进行 了分析.得到了在垂向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发展过程的特性.结果表明,渗透系数越小, 骨架强度越低,扰动强度越大,液化发展越快.
关键词 垂向动载 饱和砂土 液化 液化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饱和砂土动力液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明洋 国胜兵 +2 位作者 赵跃堂 杨海杰 赵毅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1期13-18,共6页
饱和砂土在动载 (如地震荷载、爆炸荷载、振动荷载等 )作用下液化问题是防灾减灾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目前国内外饱和砂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研究的最新进展 ,着重对在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问题的理论模型研究、试验验证研究和数... 饱和砂土在动载 (如地震荷载、爆炸荷载、振动荷载等 )作用下液化问题是防灾减灾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目前国内外饱和砂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研究的最新进展 ,着重对在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问题的理论模型研究、试验验证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评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动力液化 动荷载 模型
下载PDF
双向耦合剪切条件下饱和松砂的液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栾茂田 金丹 +2 位作者 许成顺 张其一 张振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0-794,共5页
为了模拟海床及海洋建筑物遭受波浪荷载时所引起的循环应力,进行了一系列均等固结条件下的应力控制式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循环剪切试验。加载路径在σd/2-τ应力空间内为椭圆。试验在保证椭圆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变化竖向和扭转向的荷... 为了模拟海床及海洋建筑物遭受波浪荷载时所引起的循环应力,进行了一系列均等固结条件下的应力控制式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循环剪切试验。加载路径在σd/2-τ应力空间内为椭圆。试验在保证椭圆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变化竖向和扭转向的荷载分量幅值,以此来探讨双向耦合剪切试验中各个分量的变化对饱和松砂的循环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土在双向耦合荷载作用下,其液化强度与加载椭圆路径的面积和两个荷载分量比值密切相关。当轴向应力与剪应力幅值的比值保持不变时,砂土液化强度随着椭圆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而在椭圆面积保持不变时,当竖向与扭转向荷载分量的比值小于某一临界值0.6~0.75时,砂土液化强度随着比值的增加而增大,当竖向与扭转向荷载分量的比值大于某一临界值0.6~0.75时,砂土的液化强度随着比值的增加而减小,在临界值0.6~0.75之间表现出最高的强度。另外,在一个周期内孔隙水压力的循环变化与轴向应力相位一致,与循环剪应力相位相差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松砂 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剪切试验 椭圆面积 液化强度 临界值 孔压
下载PDF
饱和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下的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孟庆山 汪稔 +1 位作者 雷学文 胡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通过对淤泥质饱和软粘土施加冲击荷载进行室内动力固结试验,研究了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孔隙水压力、轴向变形等动态响应特征,并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冲击荷载对淤泥质饱和软粘土的加固效应。试验结论对于动力固结理论... 通过对淤泥质饱和软粘土施加冲击荷载进行室内动力固结试验,研究了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孔隙水压力、轴向变形等动态响应特征,并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冲击荷载对淤泥质饱和软粘土的加固效应。试验结论对于动力固结理论的完善和现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粘土 冲击荷载 动力固结 三轴试验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饱和砂土中流动和破坏的X光观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祥跃 张均锋 +1 位作者 谈庆明 俞善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3-807,共5页
介绍脉冲X光机和医用X光机的特性,应用这两种设备进行一系列饱和砂土的冲击加载实验。利用医用X光机拍摄到了饱和砂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产生的横断裂缝、纵向排水通道以及密实沉降的照片,得到了横断裂缝和纵向排水通道的出现规律,从而为... 介绍脉冲X光机和医用X光机的特性,应用这两种设备进行一系列饱和砂土的冲击加载实验。利用医用X光机拍摄到了饱和砂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产生的横断裂缝、纵向排水通道以及密实沉降的照片,得到了横断裂缝和纵向排水通道的出现规律,从而为研究饱和砂土冲击液化后结构破坏与密实沉降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实验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饱和砂土 流动和破坏 沉降 X光
下载PDF
饱和砂土液化后强度与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艳丽 王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7-672,共6页
利用双向振动三轴试验装置,进行了饱和砂土液化后静力再加载试验。从砂土受振动荷载结束后所处的拉伸、压缩两种状态出发,对饱和砂土液化后的强度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液化程度和围压对饱和砂土液化后不排水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 利用双向振动三轴试验装置,进行了饱和砂土液化后静力再加载试验。从砂土受振动荷载结束后所处的拉伸、压缩两种状态出发,对饱和砂土液化后的强度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液化程度和围压对饱和砂土液化后不排水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后处于拉伸状态的试样,液化后的变形由低强度段、超线性强度恢复段和次线性强度恢复段三段组成;振后处于压缩状态的试样,液化后的变形则只有次线性强度恢复段。提出了统一描述两种状态下砂土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的三阶段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推导过程。与试验结果对比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该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液化后变形 应力应变关系 循环加载 单调加载 统一本构模型
下载PDF
非均等固结下饱和砂土孔压增量简化计算公式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锐 袁晓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21-1025,共5页
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非均等固结下饱和砂土孔压的增量型简化计算公式.首先,试验和分析表明,描述非均等固结对饱和砂土液化影响较为合适的方式是以kc-1的幂函数模式,建立非均等固结下孔压变化的相对增量△U/U0与固... 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非均等固结下饱和砂土孔压的增量型简化计算公式.首先,试验和分析表明,描述非均等固结对饱和砂土液化影响较为合适的方式是以kc-1的幂函数模式,建立非均等固结下孔压变化的相对增量△U/U0与固结比的增量kc-1之间的关系,即△U/U0=C1,a(kc-1)C1,b.系数C1,b是一个远小于1的数,表明孔压增量在kc接近1时降低速度较快,在kc继续增大时降低速度变慢并趋于平缓,而若采用kc幂函数,在1<kc<3则与孔压间近似成直线关系,不能很好描述这种变化;对本文中的两种砂,系数C1,a随密度增大而变小,变化在0.20~0.50之间,意味着kc=2时的孔压增量较kc=1时降低20%~50%.最后,试验与计算的对比表明,新公式不仅能描述等幅正弦荷载作用时不同固结比下饱和砂土的孔压增长,而且也能较好地描述随机地震荷载作用时非均等固结下饱和砂土的孔压增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非均等固结 随机地震荷载 孔压 增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PL-Finn模型的饱和砂土液化数值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向东 张晋 苏伟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4-728,共5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沉箱式码头的砂土液化特征,基于包含动孔压上升的PL-Finn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和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采用完全非线性的动力分析方法,同时考虑地震动载荷与渗流的耦合作用,对置换砂和回填砂土的超孔压比进行了分析,...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沉箱式码头的砂土液化特征,基于包含动孔压上升的PL-Finn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和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采用完全非线性的动力分析方法,同时考虑地震动载荷与渗流的耦合作用,对置换砂和回填砂土的超孔压比进行了分析,并将现场实测结果与有限差分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码头最大水平残余位移为3.47 m,最大残余沉降为1.86 m;回填砂土在地震动载荷施加第6~9 s时已经发生了液化,且超孔压比接近1;置换砂土基本没有发生液化现象,残余超孔压比稳定在0.25~0.30;模拟计算所得的沉箱沉降量比现场实测值低7%,即有限差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认为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地震砂土液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箱式码头 动载荷 饱和砂土液化 PL-Finn本构模型 超孔压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