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cond Group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s Established
1
作者 STAFF REPORTER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4年第5期6-7,共2页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n July 22 announced the second group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s, in- cluding the Human Rights Research Center at Renmin U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n July 22 announced the second group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s, in- cluding the Human Rights Research Center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Human Rights Research Center at Fudan University, the Human Rights Research Academy at Wuhan University, the Human Rights Research Center at Shandong University and the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at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 Science arid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Group of national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s Established
下载PDF
从陶行知“教育救国”到新时代教育强国:教育的时代使命与担当
2
作者 朱桂琴 胡琪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8-35,F0003,共9页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不同时代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与使命。近代中国,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们开启了“教育救国”运动。新时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因时而生,应运而变。陶行知通过改革乡村教育、建立生活教育体系、推动科学...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不同时代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与使命。近代中国,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们开启了“教育救国”运动。新时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因时而生,应运而变。陶行知通过改革乡村教育、建立生活教育体系、推动科学教育下嫁,希望以教育改变社会,挽救国家。在新时代,要以教兴国、以教化人、以教育才、以教立世,建立教育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分析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救国”思想对于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 教育强国 陶行知
下载PDF
从“随军译员”看西南联大精神的融通与实践——以外语系被征调的卢绍华及其家属为例
3
作者 李金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西南联大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教育青年们继承爱国主义的传统,发扬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在抗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政府响亮地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鼓励广大知识青年踊跃参军作战。在昆明这个抗战的大后方,以卢... 西南联大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教育青年们继承爱国主义的传统,发扬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在抗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政府响亮地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鼓励广大知识青年踊跃参军作战。在昆明这个抗战的大后方,以卢绍华为代表的大批青年学生继承了西南联大“教育救国、读书报国”的时代精神,他们积极响应盟军中缅印战区征调翻译人员的号召,不畏艰险勇敢地奔赴抗战前线。通译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沟通声气、增进盟国军事上的通力合作,为高等教育史、抗日战争史和青年运动史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此同时,避寇到昆明的著名作家卢葆华为鼓励从军的长子卢绍华创作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诗词作品,为解读抗战精神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教育救国 读书报国 抗战前线 卢绍华 卢葆华
下载PDF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志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和人才作出新的科学定位,提出新的战略安排,为高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实用型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抢抓战略机遇,全...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和人才作出新的科学定位,提出新的战略安排,为高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实用型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抢抓战略机遇,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新征程;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心怀“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要中彰显担当;夯实党建基础,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应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生成逻辑、政策响应及问题前瞻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华 孟祥旭 蒋炎益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2,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生成了由价值引领、目标生成、重点突破、综合改革到行动纲领的发展逻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既是这一发展逻辑的反应,也为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起到深刻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生成了由价值引领、目标生成、重点突破、综合改革到行动纲领的发展逻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既是这一发展逻辑的反应,也为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起到深刻的指导作用。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亟待国家制度规范和地方政府的行动支撑相结合。从实践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和教育系统给予积极的政策响应,集中表现为“地方政策强化系统集成,改革协同推进;强调统筹兼顾,分类设计”等两个主要方面。伴随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加快评价改革步伐,提高实际成效,从立足根本、破例并举、引导分流以及主体协同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高等教育评价改革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玉琴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2-94,共13页
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实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 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实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同步,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政治性、学理性与生活性相统一等原则,重点在以“四个共同”为核心的事实性内容、“四个与共”为核心的原理性内容、“五个认同”为核心的价值性内容等为主要融入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三位一体”的具体融入路径,以奠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框架、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判断和理性选择以及塑造家国情怀的价值态度和政治信仰,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政课 高等教育 立德树人 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百年发展史回眸:历史演进、变革逻辑与未来趋向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德鑫 逄丹丹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3,共14页
肇始于晚清洋务运动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有15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教育与国家的深刻互动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历程。基于关键事件法,通过文献梳理研究发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可划分为萌芽与创立、探索与曲折、恢复与跨越、巩固... 肇始于晚清洋务运动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有15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教育与国家的深刻互动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历程。基于关键事件法,通过文献梳理研究发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可划分为萌芽与创立、探索与曲折、恢复与跨越、巩固与强化、创新与引领五个发展阶段。国家政策、产业变革与学科自身演化是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的关键因素,三种力量协调互补、复杂交织,共同构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的驱动逻辑。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变革,我国要以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为重点,从培养目标、利益主体、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文化重构五个方面,培养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以产教融合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以项目为核心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构建全链条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引领高校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关键事件法 新工科 国家政策 产业变革 学科演化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杜景瀚 王铁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11期194-198,共5页
党的二十大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立德树人的科学理念。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发展这一课题开始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进... 党的二十大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立德树人的科学理念。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发展这一课题开始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进行阐述,研究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融合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对当下难点的分析,提出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和德育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即定期组织校内培训,提升教师德育认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手段;明确德育教学目的,加强家校共育成果;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科学评价教学成果;加强顶层设计工作,建构双重关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体育教学 德育教学 立德树人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鹏 汤建荣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与精神指南,理应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注重厘清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彰... 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与精神指南,理应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注重厘清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彰显其铸魂育人的价值逻辑,并在教授过程中解决课程融入的困境与难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推动作用、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实践教学的生动翔实作用,初步构建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机制,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课程实效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一批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 思政教学 立德树人 实践探析
下载PDF
李光炯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10
作者 漆帆 李海涛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李光炯在革命教育、职业教育和战时教育方面提出了诸多进步教育思想。从助创桐城学堂、创立安徽公学、赴滇主持教育到兴办职业学校,李光炯一直都在践行他的教育理念。李光炯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具有鲜明的时... 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李光炯在革命教育、职业教育和战时教育方面提出了诸多进步教育思想。从助创桐城学堂、创立安徽公学、赴滇主持教育到兴办职业学校,李光炯一直都在践行他的教育理念。李光炯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对近代安徽乃至中国教育事业产生过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炯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教育救国
下载PDF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及实现路径探析
11
作者 吴静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0-84,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投射与应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产生于西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投射与应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产生于西方,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存在根本区别。明晰价值旨归是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纲与领、根与魂,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紧密结合,统筹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通过构建主体间平等交互式教育实践关系,采取丰富有效的教育互动方式,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情境,切实增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国家社会发展需要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彬 李更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4-131,共8页
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国 ,农村问题和农民教育的问题依然是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2 0世纪 2 0年代至 3 0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 ,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国 ,农村问题和农民教育的问题依然是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2 0世纪 2 0年代至 3 0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 ,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改造 教育救国 晏阳初 梁漱溟 陶行知 黄炎培
下载PDF
“德育万能论”:历史留下的一面“镜子” 被引量:3
13
作者 喻学林 杜时忠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5-138,共4页
中国教育史上的“道德教育万能论”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封建儒家的“道德教育万能论”,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和建国后的“政治思想教育无限夸大论”。它留给我们现代德育的启示是:既不能过高地期望于德育的作用,也不能无限夸大德育的... 中国教育史上的“道德教育万能论”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封建儒家的“道德教育万能论”,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和建国后的“政治思想教育无限夸大论”。它留给我们现代德育的启示是:既不能过高地期望于德育的作用,也不能无限夸大德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至上 教育救国 思想教育
下载PDF
“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推展——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会议”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卫明 黄仁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101,共5页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中华职业教育社办职业教育的新思路,起始于1926年初的"专家会议",为该社基于总结以往办职业教育之得失、展望其未来走向之需要,特邀社内外专家深入研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而...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中华职业教育社办职业教育的新思路,起始于1926年初的"专家会议",为该社基于总结以往办职业教育之得失、展望其未来走向之需要,特邀社内外专家深入研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而创设。二者之间并非仅为时间上的先后关联,"专家会议"可谓推展"大职业教育主义"的重要平台,见证了该社对于"职教救国"认知的渐趋理性进程,折射着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职业教育主义 专家会议 职教救国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反思与构建 被引量:17
15
作者 边和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89,共4页
全球化进程使我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高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全球化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反思与构建
下载PDF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被引量:430
16
作者 季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0,共18页
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于21世纪初,迄今为止已经走过15年多的历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高中课程改革一路前行,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取得的成绩成就有目共睹。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于21世纪初,迄今为止已经走过15年多的历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高中课程改革一路前行,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取得的成绩成就有目共睹。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更好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部于2014年底同时启动了普通高中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其他所有学科课程标准一样经过历时3年多的修订,最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本文首先介绍《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背景,主要从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国际课程和体育课程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我国十多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经验等方面来阐述;其次对《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实施建议等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也是集中在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程度和水平方面;非常重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通过创设复杂的情境、学练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进行多样化的体能练习等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立德树人 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 高中
下载PDF
我国德育研究的基本状况、特点与趋势——基于2010—201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德育课题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侯怀银 宋美霞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视角探究我国德育研究的基本状况、特点和趋势,发现我国德育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德育课题立项级别整体偏低,青年群体研究力量薄弱;立项省域分布不均且集中,德育研究地区间差异大;立项单位... 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视角探究我国德育研究的基本状况、特点和趋势,发现我国德育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德育课题立项级别整体偏低,青年群体研究力量薄弱;立项省域分布不均且集中,德育研究地区间差异大;立项单位分化明显,研究主体中"双一流"师范高校突出;研究内容偏向社会热点,基本理论研究亟待重视的问题。针对课题立项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德育研究应朝着统筹规划课题立项,加大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双一流"师范高校牵头,开展跨单位、跨组织合作;拓展德育课题立项空间,均衡地区省份差异;回归德育基本理论研究,推动德育研究的科学化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研究 基本理论 研究趋势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立项课题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梁漱溟的教育观念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红亮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1,共6页
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漱溟用情志教育和知的教育、生活本身和生活工具等说法来说明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偏好情志教育(即生命教育)。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他在思考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过程中,受到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响,认识到"教育即生命... 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漱溟用情志教育和知的教育、生活本身和生活工具等说法来说明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偏好情志教育(即生命教育)。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他在思考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过程中,受到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响,认识到"教育即生命",把生命的教养看作乡村建设的意义之一。把梁漱溟的教育观念放在现当代中国思想史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可以发现他对教育观念的思考走的是一条生命教养的道路,预示着超越"启蒙与救亡"范式的可能性,当然,这不是说他已经完成了这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命 启蒙 救亡
下载PDF
从“造材”到“立人”: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转换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金木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9,共7页
无论是教育的启蒙任务还是教育的救亡任务,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兴学校"以"育人才",但所育之"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则有着不同的理解。救亡范式下的教育变革把人理解为器物之材,仅仅关注人作为手段的工具性价值... 无论是教育的启蒙任务还是教育的救亡任务,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兴学校"以"育人才",但所育之"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则有着不同的理解。救亡范式下的教育变革把人理解为器物之材,仅仅关注人作为手段的工具性价值,把人培育成为民族救亡之"材"料。随着启蒙精神的深化,教育变革开始关注到人本身作为一种自足性的目的而存在。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也逐渐从培养"器物技艺"层面上的救亡"造材"转换到"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觉醒"立人"。教育要以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为己任,要"使人成人",而不能"使其成为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混乱与专制统治的影响,近代中国教育的启蒙立人之理想一次又一次停留于观念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 救亡造材 启蒙立人 觉醒国民
下载PDF
卢作孚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洪成 张文超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7期80-86,共7页
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卢作孚同时也是一位现代教育家。在早期的教育改革活动与后期乡村建设实验及民生公司职工训练过程中,都将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探索置于首要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其广博的教育思想,其中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增添了现代教育史... 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卢作孚同时也是一位现代教育家。在早期的教育改革活动与后期乡村建设实验及民生公司职工训练过程中,都将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探索置于首要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其广博的教育思想,其中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增添了现代教育史的光彩,且具有较强的现实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作孚 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家 教育救国 乡村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