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鉴定及抑菌有机酸筛选
1
作者 黄勋 丰加文 +6 位作者 何文睿 徐亚锦 邓琳梅 周昆燕 张潇方 杨艳丽 刘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25-13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鉴定微型薯连作基质中疮痂病原菌的种类,筛选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有机酸以利于控制疮痂病发生。研究从病薯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用薯片法、萝卜片法及温室盆栽接种法检测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 本研究旨在鉴定微型薯连作基质中疮痂病原菌的种类,筛选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有机酸以利于控制疮痂病发生。研究从病薯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用薯片法、萝卜片法及温室盆栽接种法检测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种类,对其耐盐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纸碟法测定甲酸等有机酸对疮痂链霉菌生长的影响。链霉菌19311具有致病性,其致病岛毒力相关基因型为txtAB+/tomA+/necI+,根据19311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酸性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甲酸、乙酸、丙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可显著抑制S.acidiscabies的生长,甲酸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45.43 mm,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可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抑制S.acidiscabies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微型薯生产基质中疮痂链霉菌19311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未来可考虑使用1%甲酸进行疮痂病的控制试验,并评估其对原原种生产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微型薯 种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有机酸 细胞膜通透性 甲酸 抑制活性 连作基质
下载PDF
水杨酸诱导马铃薯疮痂病抗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汤晓莉 薛红芬 +3 位作者 邓国宾 杨明挚 王燕云 陈小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51-1854,共4页
以感病品种夏波蒂为材料,研究外源水杨酸(SA)在温室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对种薯疮痂病的感病指数和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PAL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多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探索诱导抗性的生理基础。结果... 以感病品种夏波蒂为材料,研究外源水杨酸(SA)在温室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对种薯疮痂病的感病指数和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PAL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多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探索诱导抗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外源SA能显著降低种薯感病率;同时矮化植株,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增强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过诱导抗氧化酶系活力的提高,SA能有效降低叶片中超氧自由基和MDA的含量,增强植株对疮痂病的系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水杨酸 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抗坏血酸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利锋 叶茂炳 +2 位作者 陈永幸 徐朗莱 徐雍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对不同程度抗感赤霉病的4个冬小麦品种用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JF-12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2~22天测定寄主组织内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量、... 对不同程度抗感赤霉病的4个冬小麦品种用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JF-12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2~22天测定寄主组织内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量、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同时观察AsA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的感病或中感品种穗组织内较不接种的对照有明显的AsA积累,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低,而抗病品种接种前后AsA量无明显差异,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强。另外,适当浓度的AsA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对病菌菌丝的生长及病菌体内的AsA水平无明显影响。作者对AsA与小麦抗/感赤霉病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坏血酸 抗病性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最适诱抗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宏虬 缪福俊 +2 位作者 李彪 万红 刘绍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研究植物病害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诱抗效应,以期为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选用康壮素、烯丙苯噻唑(PBZ)、有效霉素A(VMA)、苯丙噻重氮(BTH)和水杨酸(SA)5种植物病害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进行诱抗试验,... 【目的】研究植物病害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诱抗效应,以期为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选用康壮素、烯丙苯噻唑(PBZ)、有效霉素A(VMA)、苯丙噻重氮(BTH)和水杨酸(SA)5种植物病害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进行诱抗试验,通过测定发病率、发病指数和相对防效确定马铃薯疮痂病的最适诱抗剂及最佳使用浓度,并在最佳使用浓度下测定马铃薯叶片的生理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结果】5种植物病害诱抗剂中康壮素和PBZ对马铃薯的诱抗效果不明显,其余3种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均具有一定的诱抗效果,发病率与发病指数均显著下降,其中以SA的诱抗效果最佳。最佳使用浓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SA在浓度为1.00mmol/L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相对防效最高,达67.6%;在此浓度下马铃薯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色素、可溶性蛋白、相关酶系活力指标均显著增加。【结论】SA为马铃薯疮痂病的最适诱抗剂。规模化生产中可在马铃薯结薯期叶面喷洒浓度为1.00mmol/L的SA,间隔7d/次,至马铃薯成熟期停止喷洒,可提高马铃薯对疮痂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诱抗剂 水杨酸(SA)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绿原酸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40
5
作者 叶茂炳 徐朗莱 +1 位作者 徐雍皋 朱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对小麦赤霉病不同抗性的苏麦三号(R)、扬麦四号(MR)和南农824(S)三个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u·hr^(-1)·mg^(-1)protein),在拔节期的顶叶中分别测得6.26,12.28和25.12;在孕穗期的麦穗中分别测得140.1,143.3和167.7... 对小麦赤霉病不同抗性的苏麦三号(R)、扬麦四号(MR)和南农824(S)三个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u·hr^(-1)·mg^(-1)protein),在拔节期的顶叶中分别测得6.26,12.28和25.12;在孕穗期的麦穗中分别测得140.1,143.3和167.7。滴注接种后8天,苏麦三号、扬麦四号和南农824的病穗中 PAL 比活力与健康穗中的比值分别为0.53,0.67和1.34。用 HPLC 法测定麦穗中绿原酸含量(μg·g^(-1)dry WT),在接种4、8和12天后的苏麦三号穗中分别为32.4,52.4和27.7;扬麦四号穗中分别为60.0,68.0和94.4;南农824穗中分别为123.8,142.2和158.9。绿原酸含量在苏麦三号接种穗中均最低,在南农824接种穗中均最高。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在0.05%、0.1%和0.2%的绿原酸溶液中萌发数比对照分别增加214%,614%和970%。上述结果表明,小麦麦穗接种后的 PAL 比活力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与其抗赤霉病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病性 赤霉病 PAL 绿原酸
下载PDF
疮痂病对甘薯叶片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艾育芳 潘廷国 +3 位作者 柯玉琴 阮妙鸿 余文英 陈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47,共4页
利用具有不同抗病性的甘薯品种研究了接种疮痂病菌前后甘薯叶片氮代谢生理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疮痂病菌后,感病品种叶片中的核酸总量及RNA含量降低,核糖核酸酶(RNase)活性增强,游离氨基酸(FAA)总量增加,蛋白酶活性升高,而抗病... 利用具有不同抗病性的甘薯品种研究了接种疮痂病菌前后甘薯叶片氮代谢生理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疮痂病菌后,感病品种叶片中的核酸总量及RNA含量降低,核糖核酸酶(RNase)活性增强,游离氨基酸(FAA)总量增加,蛋白酶活性升高,而抗病品种则相反.另外,抗、感病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都降低,且感病品种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品种.上述结果可作为鉴别品种抗性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病品种 疮痂病 叶片蛋白质 生理指标 抗病品种 甘薯叶 核酸代谢 升高 感染 活性
下载PDF
四肢深二度烧伤创面削痂术后应用rh-aFGF的前瞻性、平行随机对照组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孙瑞朋 赵连魁 孙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979-983,共5页
目的:观察四肢深二度烧伤创面削痂术后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四肢深二度创面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22例)和对照组B(16例)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四肢深二度烧伤创面削痂术后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四肢深二度创面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22例)和对照组B(16例)和对照组C(8例),治疗组A:患者削痂术后应用rh-aFGF,对照组B:患者削痂术后不用rh-aFGF,对照组C:患者削痂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观察3组创面术后第10、14、18天的愈合率及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的不良反应,随访愈合创面瘢痕增生的程度。结果:治疗组A、对照组B、C术后第10天愈合率分别为39.85%±12.01%,22.16%±8.86%,30.12%±8.87%。第14天愈合率分别为81.03%±16.81%,54.62±11.15%,66.21%±12.43%,3组比较显示治疗组A愈合速度更快,优于对照组B(P<0.05)及对照组C(P<0.05)。3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4.41±2.28)d、(20.32±1.15)d、(17.76±2.14)d,因此治疗组愈合时间最短。治疗组A、对照组B、C术后中重度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2.5%,37.5%。治疗组A水肿、渗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C(P<0.05),脓液评分3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A瘢痕量表评分、瘢痕面积、平均瘢痕高度分别为5.86±2.05,17.3±10.3,0.6±0.1,对照组B分别为8.12±1.86,33.7±19.5,1.7±0.4;对照组C分别为7.72±2.56,23.4±14.7,0.9±0.3。治疗组A与对照组B、对照组C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肢深二度烧伤创面削痂术后应用rh-aFGF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深二度 削痂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愈合 瘢痕
下载PDF
梨黑星病侵染过程中叶片相关病程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海娥 乐文全 +3 位作者 徐金涛 刘金利 冉辛拓 李永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了探明梨黑星病生理抗病机制,以白梨和秋子梨种间杂交后代中抗病优系03-04-034为试材,高感姊妹系03-19-136为对照,测定了其接种前后叶片病程相关物质水杨酸、多酚和木质素的含量,并对抗病材料接种前后相关病程物质的特殊变化过程进行... 为了探明梨黑星病生理抗病机制,以白梨和秋子梨种间杂交后代中抗病优系03-04-034为试材,高感姊妹系03-19-136为对照,测定了其接种前后叶片病程相关物质水杨酸、多酚和木质素的含量,并对抗病材料接种前后相关病程物质的特殊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优系03-04-034接种后3 h叶片水杨酸含量显著增加;接种后15 h根皮苷开始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18 h持续增加;接种后18 h儿茶酚、槲皮素和芦丁苷含量也开始显著增加,接种后45 h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叶片接种后出现水杨酸含量激增、多酚含量提前显著增加、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现象,都是抗病材料明显的抗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 病程相关物质 水杨酸 多酚 木质素
下载PDF
小麦穗腐镰刀菌的蛋白质和酸性磷酸酯酶凝胶电泳分析及其分类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万永芳 叶华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331-339,共9页
对引致小麦赤霉病穗腐镰刀菌(Fusarium)的10个种或变种及30个不同地理来源的禾谷镰刀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酸性磷酸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电泳图谱在大多数穗腐镰刀菌种或变种间存在着很大相似性;在禾谷镰刀... 对引致小麦赤霉病穗腐镰刀菌(Fusarium)的10个种或变种及30个不同地理来源的禾谷镰刀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酸性磷酸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电泳图谱在大多数穗腐镰刀菌种或变种间存在着很大相似性;在禾谷镰刀菌种内,30个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电泳图型也基本相同,因此很难将这一生化指标用于穗腐镰刀菌的分类。十个穗腐镰刀菌种或变种间的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均为二条带,由于带数少,提供的分类信息少、加之彼此间有很大相似性,因此该酶在分类上没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菌 蛋白 电泳
下载PDF
酸度介导连作基质下马铃薯原原种产量及疮痂病防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凌云 包丽仙 +2 位作者 卢丽丽 尹自友 杨琼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14-2820,共7页
【目的】在马铃薯原原种连作繁育模式中,为使薯块获得稳定产量同时降低疮痂病发生,【方法】采用4个酸度介导处理,研究其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薯块重量≥2 g)、薯块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薯块产量... 【目的】在马铃薯原原种连作繁育模式中,为使薯块获得稳定产量同时降低疮痂病发生,【方法】采用4个酸度介导处理,研究其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薯块重量≥2 g)、薯块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薯块产量和疮痂病对酸度介导处理的敏感时期。【结果】结果表明,连作基质繁育马铃薯原原种时,酸度介导处理对原原种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影响极显著,但对单株结薯数和单株有效结薯数影响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显示,11月2日(生育期78 d)时酸度介导处理与马铃薯原原种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4020、0.3549;11月25日(生育期101 d)时酸度介导处理与马铃薯疮痂病感病率、病情指数的关联系数分别是0.1551、0.1513。【结论】pH值6.0处理的单株有效结薯数平均达到3.32粒,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8.41%和3.41,是酸度介导试验中的最优处理,生育期78和101 d左右则是本研究中酸度介导处理对原原种产量和疮痂病影响最大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介导处理 马铃薯原原种 结薯数 疮痂病
下载PDF
削痂术后应用rh-aFGF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永健 甄电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7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48 h内削痂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在15%-40%,以深Ⅱ度为主的住院患者69例在伤后48 h内削痂...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48 h内削痂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在15%-40%,以深Ⅱ度为主的住院患者69例在伤后48 h内削痂,治疗组39例削痂后给予rhaFGF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bFGF治疗,观察创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rh-aFGF治疗后,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12 d愈合率、15 d愈合率分别为(14.7±4.3)d、84.6%、94.8%;对照组分别为(18.6±3.7)d、56.6%、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水肿评分,感染评分分别为(1.4±0.3)分,(1.2±0.4)分。皮片边缘坏死发生率为5.2%,皮片存活面积为(98.4±2.3)%。对照组则分别为(2.8±0.7)分,(2.7±0.8)分,26.7%,(91.4±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aFGF促进创面愈合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程度方面相比于bFGF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削痂术 深II度烧伤
下载PDF
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杨春 李帅 +5 位作者 孟泽洪 张小琴 梁思慧 李燕 席亚楠 沈强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2,共7页
为明确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及病害程度与茶树生化成分的相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鲜叶和茶白星病不同危害程度叶片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碱、茶氨酸、EGC、C、EC... 为明确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及病害程度与茶树生化成分的相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鲜叶和茶白星病不同危害程度叶片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碱、茶氨酸、EGC、C、EC、EGCG、GCG和ECG含量,分析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与茶白星病危害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茶白星病侵染后茶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升高,增加幅度分别在12%~54%和42%~83%之间,咖啡碱含量降低,降幅在10%左右。从健康鲜叶到重度受害鲜叶,可可碱、没食子酸、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ECG和GCG含量变化一致,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中度受害叶片中含量最高;非酯型儿茶素、EGC和EC含量变化则截然相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中度受害叶片中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没食子酸和C含量与茶白星病病情指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和0.831),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与茶白星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和-0.91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茶氨酸和没食子酸是影响茶白星病危害严重度的主要决定性生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白星病 生化成分 没食子酸 茶氨酸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赤霉酸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阙好新 聂志奎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11期46-47,共2页
据研究,赤霉酸对于葡萄果实的生长具有关键意义。赤霉酸不仅能够促进其成熟,也能促进培育无核果实的生成。赤霉酸(GA3)是生物活性很强的一种赤霉素,也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赤霉素。农业生产上应用的GA3是通过赤霉菌发酵后提取获得的... 据研究,赤霉酸对于葡萄果实的生长具有关键意义。赤霉酸不仅能够促进其成熟,也能促进培育无核果实的生成。赤霉酸(GA3)是生物活性很强的一种赤霉素,也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赤霉素。农业生产上应用的GA3是通过赤霉菌发酵后提取获得的,属微生物自身代谢的天然产物,且其结构与植物体内的内源赤霉素结构一致,对人体安全,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葡萄生产中的赤霉酸应用进行了总结探讨,以期提高葡萄生产行业的赤霉酸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酸 葡萄生产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