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are Tumor of the Scalp: Papilliferous Cystadenoma
1
作者 Alexis do Santos Zounon Bidossessi Ulrich Vodouhe +3 位作者 Wilfrid Akpo Sonia Lawson Afouda François Avakoudjo Wassi Adjibab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23年第6期390-396,共7页
Introduction: Papilliferous cystadenoma is a rare adnexal tumor of early childhood. Case Report: We report a case of papilliferous cystadenoma of the scalp in a 22-year-old adult with no previous history of the diseas... Introduction: Papilliferous cystadenoma is a rare adnexal tumor of early childhood. Case Report: We report a case of papilliferous cystadenoma of the scalp in a 22-year-old adult with no previous history of the disease. She had been presenting with a slowly progressing scalp mass for about 10 years. The mass was mildly pruritic and painless, but the patient reported several painful episodes treated with local herbal applications and unspecified antibiotics. On inspection, the lesion was raised, granular, sessile and vegetated, greyish in color, with an irregular surface, nippled and hemispherical in shape. On palpation, the lesion was painless, fleshy and surrounded by crusts that were easily removed by applying a saline-moistened compress. The patient underwent excision with at least 4-mm margin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operative specimen revealed a papilliferous syringocystadenoma. There was no tumor recurrence after three years. Conclusion: Papilliferous cystadenoma is a rare benign tumor of the scalp requiring clinical analysis and surgical excision to confirm its histological natur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is necessary due to frequent recur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p tumor Papilliferous Cystadenoma
下载PDF
Giant Cerebriform Nevus Cell Nevus of the Scalp: A Case Report
2
作者 Mohamed El Hassimi Cissé N’daraw Ndoye +6 位作者 Anne Aurore Sankale Pauline Diousse Abdoulaye Diop Alvine Nah Doe Sagar Diop Momar Codé Ba Seydou Boubakar Badiane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Giant cerebriform nevus cell nevus of the scalp is an extremely rare form of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 Giant cerebriform nevus of the scalp has a major psychosocial impact because of its unsightly appearance with ... Giant cerebriform nevus cell nevus of the scalp is an extremely rare form of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 Giant cerebriform nevus of the scalp has a major psychosocial impact because of its unsightly appearance with fetid maceration.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35-year-old woman who had a painless, malodorous swelling of the cerebriform scalp measuring 20 × 17 cm in diameter with a wide base of insertion at the occipital level adhering to the deep planes. The excision associated with a skin plasty was carried out. Histology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a giant cerebriform naevo-cellular nevus of the sca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Nevus tumor of the scalp RESECTION
下载PDF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of the Scalp: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3
作者 Touria Bouhafa Abderahmann Elmazghi +3 位作者 Hayat Baissel Hind El Fatmi Afaf Amarti Khalid Hassou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4年第15期916-920,共5页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of the scalp are rare lesions of the nervous system. ?Only 16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date.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a case of a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of the scalp are rare lesions of the nervous system. ?Only 16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date.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a case of a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MPNST) of the scalp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imaging findings,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es of these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The scalp Treatment
下载PDF
高级别胎儿型肺腺癌并头皮转移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德吉央宗 边玛措 +1 位作者 王玺 王寒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胎儿型肺腺癌(fe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FLA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FLAC分为低级别FLAC(low-grade FLAC,L-FLAC)和高级别FLAC(high-grade FLAC,H-FLAC),两者在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结局方面有所不同。大多数H-FLA... 胎儿型肺腺癌(fe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FLA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FLAC分为低级别FLAC(low-grade FLAC,L-FLAC)和高级别FLAC(high-grade FLAC,H-FLAC),两者在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结局方面有所不同。大多数H-FLAC患者是重度吸烟的中年人。本研究描述了1例罕见的非吸烟年轻男性患者,其最初表现为头顶肿块,最终被诊断为H-FLAC。本文旨在增进对FLAC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以防止该疾病漏诊与误诊,加强早期识别、精准诊断,从而推进后续的有效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胎儿型肺腺癌 头皮肿瘤 转移
下载PDF
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11例分析
5
作者 胡晋云 李关芳 +2 位作者 张宁宁 谢彤阳 卫艳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1-84,101,共5页
目的探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应用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并完成随访的1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患者年龄30~91岁,男4例,女7例,基底细... 目的探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应用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并完成随访的1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患者年龄30~91岁,男4例,女7例,基底细胞癌6例,鳞状细胞癌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结果11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完成,所有转移皮瓣和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无复发,创面修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是头皮恶性肿瘤术后创面修复的理想方法,具有手术一期完成、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片易于成活、肿瘤复发率低、恢复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皮肤 恶性 头皮 创面修复 局部皮瓣 皮片移植
下载PDF
改良电场贴片操作方法对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电场治疗患者头皮不良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刘竞辉 王樑 +3 位作者 徐晶 王元 翟玉龙 赵彬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电场贴片操作方法对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头皮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9年5月—2022年7月接受TTFields的73例GB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前的36例采用常规电场贴片操... 目的 探讨改良电场贴片操作方法对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头皮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9年5月—2022年7月接受TTFields的73例GB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前的36例采用常规电场贴片操作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5月后的37例在电场贴片粘贴、移除、高温环境维护等环节进行改进的患者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TTFields头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佩戴电场治疗的依从性等指标。结果 改良组患者发生头皮瘙痒(P=0.024 6)、接触性皮炎(P=0.025 3)、皮肤溃疡(P=0.029 9)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佩戴电场治疗依从性≥90%的几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分别为81.1%和52.8%,P=0.010 1)。针对两组患者头皮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夏季患者头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56.16%),冬季则最低(8.22%),采用改良电场贴片操作方法后,可以显著降低在夏季(P=0.000 2)、秋季(P=0.041 1)和春季(P=0.034 2)的头皮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TTFields患者采用改良电场贴片的操作方法可有效预防头皮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电场治疗的中断,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电场治疗 头皮不良反应 治疗中断 依从性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南玲 刘苏 +4 位作者 王瑶琳 季涛 苏高伟 李响 陈秀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5-1021,共7页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头皮神经阻滞组(SNB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头皮神...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头皮神经阻滞组(SNB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组(SNB+Dex组),每组40例。记录术前1 d(D0)、术后1 d(D1)、3 d(D3)、7 d(D7)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 R-40)评分;D0与D1时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浓度;记录术后24 h、48 h NRS评分,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管时呛咳及躁动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长。结果 D1、D3时SNB与Dex对QoR-40量表总评分的主效应及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P <0.05);D7时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P> 0.05),SNB与Dex的主效应均显著(P <0.05)。血清S100β和GFAP浓度,D1时Dex主效应均显著(P <0.05),SNB主效应和两因素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 0.05)。SNB是术中高血压事件的保护因素(P <0.05),SNB与Dex是术中心动过速和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术后24 h与48 h NRS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事件保护因素(P <0.05),Dex是术后呛咳和躁动事件的保护因素(P <0.05)。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NB联合Dex泵注可以提高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QoR-40评分,降低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浓度,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使用率,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幕上肿瘤切除术 术后恢复质量 析因设计
下载PDF
头皮恶性肿瘤外科切除后的修复 被引量:12
8
作者 卿勇 岑瑛 +1 位作者 王怀胜 刘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方法修复与重建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1月-2004年9月,对70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30~85岁,平均50.3岁。病程2周~3年,平均3.5个月。基底细胞癌31例,鳞状细胞...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方法修复与重建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1月-2004年9月,对70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30~85岁,平均50.3岁。病程2周~3年,平均3.5个月。基底细胞癌31例,鳞状细胞癌24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纤维肉瘤4例,脂肪肉瘤2例,血管肉瘤1例。病变范围1.0cm×0.5cm~10.0cm×8.0cm。根治性切除肿瘤后缺损3cm×3cm~12cm×11cm,采用中厚皮片移植51例,邻近头皮瓣移位12例,颈肩随意皮瓣移位2例,斜方肌肌皮瓣移位3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切取范围5cm×4cm~18cm×12cm。结果67例皮片及皮瓣成活,伤口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坏死,经过换药后Ⅱ期愈合;1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感染,对症处理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55例患者获随访1~5年,5例复发。植皮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患者和纤维肉瘤患者各1例,分别于术后1年及2年半复发,均再次行根治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创面;皮瓣移位患者中血管肉瘤患者及鳞状细胞癌患者各1例于术后6个月及3个月复发放弃治疗,1例纤维肉瘤患者术后2年复发,再次根治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创面。余患者均存活良好。结论头皮恶性肿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广泛彻底切除并进行合理的创面修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恶性肿瘤 皮瓣 植皮 修复
下载PDF
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皮瓣修复 被引量:8
9
作者 曾纪章 黄晓元 +3 位作者 雷少榕 张明华 张丕红 肖目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皮瓣转移修复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对38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鳞状细胞癌25例、基底细胞癌9例、黑色素瘤2例、疣状癌2例)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术(切口距肿瘤边缘3~5cm,其中17例切除局部颅骨,10例切除局部硬脑膜,5... 目的探讨利用皮瓣转移修复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对38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鳞状细胞癌25例、基底细胞癌9例、黑色素瘤2例、疣状癌2例)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术(切口距肿瘤边缘3~5cm,其中17例切除局部颅骨,10例切除局部硬脑膜,5例行同侧颈部淋巴清扫)。肿瘤切除后创面采用皮瓣转移修复(24例采用一个单蒂头皮瓣,6例采用多个单蒂头皮瓣,3例采用双蒂头皮瓣,3例采用下斜方肌皮瓣,2例采用背阔肌皮瓣)。硬脑膜缺损采用阔筋膜修补,颅骨缺损暂不修补。供瓣区直接缝合或中厚植皮修复结果其中31例患者皮瓣血运完全正常,另7例患者共8个皮瓣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经高压氧治疗后皮瓣最终存活。所有患者供瓣区愈合好或植皮全部存活。患者对疗效均感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利用皮瓣转移修复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基本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头皮 创面 皮瓣
下载PDF
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继发创面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晋 乌兰哈斯 宋建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785-786,共2页
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5~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自1996年6月~2006年10月共修复5... 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5~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自1996年6月~2006年10月共修复5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49例获随访1~6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结论: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旋转皮瓣 头皮肿物 创面
下载PDF
人工真皮在头皮恶性肿瘤颅骨外露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虎 史高峰 +2 位作者 蒋朝龙 钱心炜 高凤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皮耐克)在修复头皮恶性肿瘤颅骨外露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行头部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30例,术中按无瘤原则切除后颅骨外露,于颅骨外板均匀分布、间隔1.0cm钻孔至板障层,至新鲜出血,...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皮耐克)在修复头皮恶性肿瘤颅骨外露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行头部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30例,术中按无瘤原则切除后颅骨外露,于颅骨外板均匀分布、间隔1.0cm钻孔至板障层,至新鲜出血,人工真皮(皮耐克)覆盖创面,待2~4周后人工真皮与创面结合生长良好,于人工真皮(皮耐克)表面行自体刃厚皮植皮。结果:30例患者移植刃厚皮片存活率100%,生长良好;3个月后随访愈合良好,皮肤弹性好,无局部皮肤破溃、肿瘤复发等。结论:人工真皮(皮耐克)在无血供颅骨表面能形成类似人真皮的组织结构,从而为创面修复提供可靠的支撑,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处理头皮恶性肿瘤颅骨外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皮耐克 头皮恶性肿瘤 颅骨外露
下载PDF
改进的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洪源 王明刚 +2 位作者 杜晓扬 汪凯 魏祥品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2期1432-1434,F0003,共4页
目的为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探索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美观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应用在游离背阔肌皮瓣的基础上,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形状和组织量设计和切取以胸背血管主干、外侧分... 目的为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探索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美观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应用在游离背阔肌皮瓣的基础上,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形状和组织量设计和切取以胸背血管主干、外侧分支及其穿支供血的,保留胸背神经的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缺损的创面共9例,头皮瘢痕癌6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状细胞癌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8 cm~20 cm×11 cm,病程3~18个月。切取皮瓣范围15 cm×9 cm~23 cm×12 cm。结果 9例移植肌皮瓣全部成活,8例创面I期愈合,1例II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术后3个月颅内复发,再次切除,其余8例均无复发。修复后不臃肿、平整美观,放疗后均无溃疡。供区愈合后瘢痕隐蔽,供区上肢功能良好。结论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损伤小、组织量切取灵活、血供丰富、修复后形态美观,是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肌皮瓣 移植 头皮恶性肿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局部皮瓣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洋 姚远 +1 位作者 朱祖俊 左宗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皮瓣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4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鳞癌7例、基底细胞癌15例、黑色素瘤2例)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后创面面积3cm×4cm~9cm×11cm,肿瘤切除后创面用旋转皮瓣修复,供瓣区直... 目的:探讨旋转皮瓣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4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鳞癌7例、基底细胞癌15例、黑色素瘤2例)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后创面面积3cm×4cm~9cm×11cm,肿瘤切除后创面用旋转皮瓣修复,供瓣区直接缝合或中厚植皮修复。结果:24例患者皮瓣血运正常,所有患者供瓣区愈合良好或植皮全部存活,16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利用旋转皮瓣转移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头皮创面 皮瓣
下载PDF
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炜 王丽平 +1 位作者 刘泓 边垠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观察头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的 TNF的血清测定及依上田敏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血清 TNF均有下... 目的 观察头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的 TNF的血清测定及依上田敏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血清 TNF均有下降 ,但针刺组下降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肢体功能评定显示 ,针刺组 15 d后肢体功能明显提高 ,针刺前后有明显差异 ( P<0 .0 5 )。而对照组经一般治疗 15 d后肢体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塞早期进行头针治疗能降低血清 TNF含量 ,促进脑组织的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脑梗塞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继发创面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晋 乌兰哈斯 宋建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5cm~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 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5cm~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49例获随访1年~6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结论: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旋转皮瓣 头皮肿物 创面
下载PDF
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郭壮丽 裴海涛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观察头穴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及HE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TNF αmRNA的变化及缺血脑... 目的 :观察头穴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及HE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TNF αmRNA的变化及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 ,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TNF αmRNA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 ,脑缺血再灌注后12hrTNF αmRNA表达增强 (P <0 .0 5) ,针刺可明显抑制皮层、纹状体内TNF αmRNA的表达(P <0 .0 5) ,组织学中其神经组织变性、坏死及血管炎性反应也明显减轻。结论 :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抑制脑内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急性脑缺血 再灌注 大鼠 脑内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表达 TNF-ΑMRNA
下载PDF
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术前动态脑电图与术中皮层脑电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但炜 唐文渊 刘福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58-1463,共6页
目的:通过与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对比分析,探讨头皮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中的表现特点及对致痫灶的定位意义。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124例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 目的:通过与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对比分析,探讨头皮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中的表现特点及对致痫灶的定位意义。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124例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术前均行至少1次头皮AEEG检查,术中作ECOG监测。将发作间期ECOG异常放电分为Ⅰ型:无棘波。Ⅱ型:偶发棘波或棘慢波。Ⅲ型:频发棘波散在出现。Ⅳ型:多棘波或多棘慢波间隙暴发出现。Ⅴ型:广泛高幅棘尖波连续出现。以A、B、C、D、E分别表示与上述分类相对应的头皮AEEG异常放电类型,将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24例幕上肿瘤的癫痫患者,头皮AEEG有104例监测到异常放电,其阳性率为83.87%。其中ECOGⅡ型,Ⅲ型在头皮AEEG上易缺失(P<0.05)。(2)ECOG异常放电Ⅳ型最多,77例(62.96%),在头皮AEEG上有47例(61.04%)表现为D型,少数为C型。Ⅳ型与D型一致性高(P<0.01)。(3)额叶病变异常放电率及部位在头皮AEEG与ECOG上一致性较高,颞叶及顶病变头皮AEEG与ECOG均显示病灶前方异常放电较其它部位多,P<0.05;并分别有82.35%、80.88%异常放电在额及前颞出现。(4)头皮AEEG显示有19.35%病例在病灶对侧可见独立的异常放电,ECOG上显示该部分病例异常放电位于病灶的近中线侧。结论:(1)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头皮AEEG异常放电阳性率低于ECOG。(2)头皮AEEG异常放电中C型、D型的定性及定位价值较大,与ECOG符合率较高。(3)头皮AEEG异常放电范围较ECOG广泛,但其出现的部位可提示ECOG中异常放电传导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癫痫 头皮动态脑电图 皮层脑电图
下载PDF
头穴透刺对脑性瘫痪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权弋 尚清 +3 位作者 马彩云 宋敏 韩雪 朱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70-1771,1777,共3页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脑性瘫痪(CP)患儿血清IL-6、TNF-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P患儿160例,随机分为透刺组和西药组。透刺组80例,采用头部腧穴透刺治疗,百会透太阳穴;西药组80例,采用静脉滴注神经营养药物;另选门诊正常体检儿童50例为健康...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脑性瘫痪(CP)患儿血清IL-6、TNF-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P患儿160例,随机分为透刺组和西药组。透刺组80例,采用头部腧穴透刺治疗,百会透太阳穴;西药组80例,采用静脉滴注神经营养药物;另选门诊正常体检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L-6、TNF-α水平。用Gesell发育量表对CP患儿进行治疗前后发育龄各能区(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水平进行动态评估。结果透刺组治疗后显效4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西药组显效25例,有效3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1.25%,二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7.276P<0.05)。透刺组治疗后发育商DQ值为(68.04±15.54)分,西药组为(57.94±12.84)分,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透刺组治疗后IL-6水平为(91.26±32.19)ng/L,西药组为(130.53±31.24)ng/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透刺组治疗后TNF-α水平为(0.93±0.33)ng/L,西药组为(1.20±0.40)ng/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穴透刺是促进CP患儿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可调节CP患儿的神经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头穴透刺 百会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头皮巨大肿瘤的外科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明刚 汪洪源 +3 位作者 水庆付 褚燕军 赵李平 汪凯 《安徽医学》 2008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索外科修复治疗头皮巨大肿瘤的理想方法。方法根据头皮肿瘤的病理性质选择不同的手术修复方法。结果26例头皮巨大肿瘤均完整切除病变,采用头皮扩张皮瓣、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6年,23例痊愈。2例... 目的探索外科修复治疗头皮巨大肿瘤的理想方法。方法根据头皮肿瘤的病理性质选择不同的手术修复方法。结果26例头皮巨大肿瘤均完整切除病变,采用头皮扩张皮瓣、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6年,23例痊愈。2例复发再次手术,1例死亡。结论根据头皮肿瘤病理性质选择正确的术式是提高治疗头皮巨大肿瘤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巨大肿瘤 外科修复重建 皮瓣
下载PDF
特殊老年患者头皮巨大肿瘤切除后的缺损修复 被引量:3
20
作者 邱柏程 于海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老年患者头皮巨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经验。方法本组老年患者共26例,22例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代谢疾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4例患有恶性肿瘤。对26例头皮巨大肿瘤进行切除,切除后创面大小10 cm×18 ...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老年患者头皮巨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经验。方法本组老年患者共26例,22例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代谢疾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4例患有恶性肿瘤。对26例头皮巨大肿瘤进行切除,切除后创面大小10 cm×18 cm^16 cm×24 cm,根据不同的创面特点釆用皮片、轴型皮瓣、扩张皮瓣及游离皮瓣4种不同的方法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5例植皮修复创面,2例皮片小部分坏死,随访3例放疗后皮片部分坏死,最终用皮片封闭创面;3例游离皮瓣,2例边缘小部分坏死。1例大部分坏死,创面予皮片修复;5例扩张皮瓣修复创面,3例切口瘢痕较宽,所有老年患者都抱怨治疗的过程太长,扩张器膨胀的过程让其产生不适感;13例轴型皮瓣中1例皮瓣的远端坏死,1例皮瓣切口裂开,移植皮瓣术后放疗未出现坏死。随访3个月~2年,1例肿瘤复发,1例肺癌晚期死亡。结论对于具有合并症或患恶性肿瘤的特殊老年患者,头皮巨大肿瘤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以轴型皮瓣修复为佳,因其手术瘢痕不明显,皮瓣外观和功能均较满意且治疗时间相对短,可为合并症或者肿瘤的治疗做好准备并赢得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老年患者 头皮巨大肿瘤 皮瓣 头皮创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