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张协状元》与《两地书》的“添”
1
作者 崔山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8-89,共12页
南戏《张协状元》与鲁迅的《两地书》中有“V添”,这“添”是实义动词,还是后置副词,学界有不同看法。其实,《张协状元》第18出“宛转些添”的“添”不是后置副词,此句前面还有“钱谁与添?”两个“添”都是动词,义为“增加;增补”,在句... 南戏《张协状元》与鲁迅的《两地书》中有“V添”,这“添”是实义动词,还是后置副词,学界有不同看法。其实,《张协状元》第18出“宛转些添”的“添”不是后置副词,此句前面还有“钱谁与添?”两个“添”都是动词,义为“增加;增补”,在句中义为“借(钱)”。据目前收集的材料可知,“添”作后置副词在清末传教士的文献中才有。根据宋、明、清、民国等一些用例来看,《两地书》中的“添”应是“添置”义,与“买(购买)”组成并列式合成词“买添”,与之同义的还有“添买”一词,古代文献也较为常见。“买添”与作为后置状语的“V添”有区别:形式上,后置状语“V添”中的“V”后面一般不能直接加“添”,而是中间要加量词或数量词;语义上,“V添”表示“动作继续进行或动作行为的重复,数量继续追加”,“买添”无此形式,也无此语义。因此,《两地书》中的“添”也是动词,不是后置副词。同时,绍兴山区仍有“V添”的说法,至于市区,“新派”不说了,但“老派”仍有一些人在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张协状元》 鲁迅作品 《两地书》 词性
下载PDF
晚明以降戏曲活动中士人与伶人的思想抵牾与精神离合
2
作者 杨金柱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3-150,F0003,共9页
明中后期,以文人化传奇为主导的戏曲体制日益兴盛,与这一时期的主情思潮彼此呼应。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戏曲家均为有过科举或仕进经历的士人群体,他们从剧本创作到排练指导,从参与“登场客串”到“以曲谋生”,与伶人群体产生诸多叠加交... 明中后期,以文人化传奇为主导的戏曲体制日益兴盛,与这一时期的主情思潮彼此呼应。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戏曲家均为有过科举或仕进经历的士人群体,他们从剧本创作到排练指导,从参与“登场客串”到“以曲谋生”,与伶人群体产生诸多叠加交集并在价值取向、理想意志上呈现彼此靠拢、相互趋同、有机融合的态势;与此同时,伶人群体自然也相向而行,不断从艺术修养、价值理想、品格担当等维度向士人靠拢。但在这一融合与嬗变的背后,二者又出于不同的道德定位、理想声望、情感立场仍存在较大的思想抵牾与精神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 士人 伶人 价值理想 精神意志 离合
下载PDF
文人剧和南杂剧——明代杂剧艺术论系列之一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子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1,共4页
没有早期文人剧作家在观念上的突破 ,也就没有后来南杂剧的兴起和成熟。同样 ,没有南杂剧 ,文人剧也就始终只能在北杂剧的阴影里徘徊 ,无从在艺术体制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难以在戏曲史上占据一个方面 。
关键词 明代 文人剧 南杂剧 联系 区别
下载PDF
徐调孚戏曲活动述论——民国时期戏曲研究学谱之二十一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兴勤 赵韡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3-52,共10页
徐调孚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均有着深厚的情谊。他的戏曲研究,曾引起赵景深、叶德均、浦江清等著名学者的关注。文章就其与昆曲的结缘、与戏曲研究名家赵景深的交往及其在戏曲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论述。徐调孚戏曲研究成... 徐调孚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均有着深厚的情谊。他的戏曲研究,曾引起赵景深、叶德均、浦江清等著名学者的关注。文章就其与昆曲的结缘、与戏曲研究名家赵景深的交往及其在戏曲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论述。徐调孚戏曲研究成果的数量,相较同时期的研究大家可谓有限,然其学术分量却值得一书。首先,是对近代学术研究文献的补苴与梳理。其次,是对戏曲目录之学的探究。再次,是对戏曲研究中若干重要学术问题如戏曲之概念、戏剧体制、戏曲生成等的探讨。《民国时期戏曲研究学谱》系列论文致力于发掘学界往事、回顾大家治学经历与为学途径,是为了捡拾学术前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不断汲取前贤治学的精髓,学习他们为人的无私坦荡和为学的深根固本,从而恢复"研究"二字的重量,并彻底摈弃某些"去中国化"的不良倾向,以赓续道统,守护学术之正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戏曲研究 学谱 徐调孚
下载PDF
论文人参与对庐剧艺术审美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莫军梅 周凤武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8-60,共3页
庐剧从乡间田野走进城市,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其表演形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品味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仅凭文化层次不高的草根艺术家是较难达到的,正是有了文化艺人的参与才促使了庐剧艺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庐剧 文人 审美 贡献
下载PDF
庐剧文献研究与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莫军梅 周凤武 《铜陵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8-90,共3页
庐剧文献资料是庐剧发展历史的见证和缩影。从唱腔、剧本以及论著等方面对庐剧出版物进行梳理与总结,再现庐剧研究成果,是探究庐剧唱腔、学习庐剧剧本一个难得的契机。
关键词 庐剧 文人 文献
下载PDF
元代艺术与中国艺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子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元曲和文人画通常被认为是元代艺术的突出代表,这样理解并不全面。文人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显示了造型艺术主体由尚实转向尚意,元曲则决定了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建立在世俗化和多元化基础上的元代艺术宣告了中国近古艺术... 元曲和文人画通常被认为是元代艺术的突出代表,这样理解并不全面。文人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显示了造型艺术主体由尚实转向尚意,元曲则决定了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建立在世俗化和多元化基础上的元代艺术宣告了中国近古艺术时代的到来。长期以来,元代艺术的成就和意义被孤立了。科学意义在于把握主流,艺术在元代完成了根本性的转型。毫无疑问,如此地位的确定已远远超出了元代各门类艺术个人及流派的成就,甚至亦非一个时代艺术高峰所能涵盖,它涉及的是艺术史上的一座真正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 文人画 元朝 近古艺术 中国艺术史 转型 意义
下载PDF
论戏曲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恒夫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7-95,共9页
《儒林外史》描写戏曲演出活动的目的 ,或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或是由此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优伶鲍文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是将他与一些儒士作对比 ,从而突出读书人的行己无耻。“虽云长篇 ,颇... 《儒林外史》描写戏曲演出活动的目的 ,或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或是由此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优伶鲍文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是将他与一些儒士作对比 ,从而突出读书人的行己无耻。“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儒林外史》最有特色的结构 ,然而此结构并非独创 ,是对《四声猿》之类的明清杂剧的仿照。《儒林外史》常以人物命运与行为的突转来增强讽刺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儒林外史》 影响
下载PDF
南戏《张协状元》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振贵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南戏《张协状元》成于元代,其主旨则是根据宋元理学的"名利观",通过"求名"与"守己"观念对立与统一的婚变故事,揭露"伪儒"的忘恩负义。
关键词 南戏 《张协状元》 戏曲艺术 创作
下载PDF
清代南北园林演剧消长与南北戏曲嬗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清代南北园林分别以士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为代表。清康乾以降,士人由园林退回书斋,由艺术转而专注学术,江南园林声伎渐趋衰落,士阶层引领戏曲发展的主导作用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北方皇家园林演剧却蔚为兴盛,清宫帝后大臣雅俗共赏的审美趣... 清代南北园林分别以士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为代表。清康乾以降,士人由园林退回书斋,由艺术转而专注学术,江南园林声伎渐趋衰落,士阶层引领戏曲发展的主导作用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北方皇家园林演剧却蔚为兴盛,清宫帝后大臣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引导了戏曲发展的主旋律。在南北园林演剧此消彼长以及戏曲审美雅俗嬗变的背景下,北方京剧逐渐取代江南昆曲占据了剧坛的主导地位。从士人园林到皇家园林,从昆曲到京剧,园林不仅在清代戏曲的发展中持续参与着戏曲艺术的构建,而且南北园林中各自形成的戏曲生态与接受主体,对清代南北戏曲的嬗递演进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士人园林 皇家园林 昆曲 京剧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剧作家的“佳人”情结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永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佳人形象呈现出了明显的共性特征,均是集色、才、情、德于一身的美好女性。在这样完美的佳人身上既寄托着中国文人的婚姻理想,也包含着文人潜在的攀附心理。在明末清初剧作家的潜意识里,佳人存在的意义正在于为男... 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佳人形象呈现出了明显的共性特征,均是集色、才、情、德于一身的美好女性。在这样完美的佳人身上既寄托着中国文人的婚姻理想,也包含着文人潜在的攀附心理。在明末清初剧作家的潜意识里,佳人存在的意义正在于为男性服务,因此,佳人越是被塑造得完美,就愈加巩固了男性的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佳人 才子佳人剧 男性
下载PDF
南戏《张协状元》的编剧时代——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的商榷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雪冈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5-44,共10页
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认为《张协状元》剧编写于元代杭州。针对杨文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逐一解读剖析,可以推断《张协状元》为南宋中期戏文且只能产生在南戏故乡温州。
关键词 南戏 《张协状元》 编剧时代 温州
下载PDF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张协状元》作者小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雁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3-15,共3页
南戏作者现今大都已不可考 ,《永乐大典》所收《张协状元》为今可见南戏之最早者。据该戏第二十六出李小二所唱小曲可以考知 ,其作者应该是九山书会的双老哥。
关键词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 作者 考证 南戏 戏曲
下载PDF
试论明代作家林章的两部文人剧
14
作者 潘培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208-212,共5页
明代作家林章性格豪宕,一生坎坷却又充满传奇色彩。在人生的两次低谷中,林章写就了戏曲作品《观灯记》与《青虬记》。前者是落第文士的"寄兴宣情",后者则表达了"蒙冤在狱"的困厄之感。这两部文人剧共同描摹了一幅... 明代作家林章性格豪宕,一生坎坷却又充满传奇色彩。在人生的两次低谷中,林章写就了戏曲作品《观灯记》与《青虬记》。前者是落第文士的"寄兴宣情",后者则表达了"蒙冤在狱"的困厄之感。这两部文人剧共同描摹了一幅明中叶文人士子群像,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非常有特点,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与气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章 文人剧 《观灯记》 《青虬记》
下载PDF
从文人日记看近代上海昆曲的传播接受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山林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3期109-114,共6页
近代上海是昆剧艺人的重要集中地,又是昆剧演出进一步市场化的窗口。对于近代上海昆曲传播接受的状况,文人日记作了翔实的记录。从文人日记可以看出,上海戏馆的兴盛,为昆剧演出提供了场所,特别是三雅园这样专演昆剧的戏园发挥了重要作... 近代上海是昆剧艺人的重要集中地,又是昆剧演出进一步市场化的窗口。对于近代上海昆曲传播接受的状况,文人日记作了翔实的记录。从文人日记可以看出,上海戏馆的兴盛,为昆剧演出提供了场所,特别是三雅园这样专演昆剧的戏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上海或寓居上海的文人,看起或谈起昆剧,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充分表现出昆剧对文人浸染之深。昆剧的衰落恰逢京剧的兴盛,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昆剧、京剧的审美特质又有什么不同,这也是喜爱戏曲的文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孙宝王宣和张聊公在日记中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近代上海昆剧的传播接受,还有一条特殊的途径,那就是将昆剧剧目改编为京剧剧目上演。汪笑侬改编上演《党人碑》《桃花扇》《马前泼水》,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对此,文人日记也有所记述和评论,足以启发人们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日记 近代上海 昆曲 传播接受
下载PDF
《六十种曲》与明代文人心态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衍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5-158,142,共5页
戏曲作品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六十种曲》是明传奇的经典选本之一,明传奇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悉入其中。《六十种曲》的作者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编织传递出明代文人的心态,即追求富贵以证明自己,重视个人... 戏曲作品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六十种曲》是明传奇的经典选本之一,明传奇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悉入其中。《六十种曲》的作者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编织传递出明代文人的心态,即追求富贵以证明自己,重视个人的感情要求从而享受生活,归隐山水信佛入道为了做个真实的自己,等等。总之,明代文人的心态表现了他们重感官享受轻精神追求的特点,这与传统意义上文人的理想人格有些距离,但更具有真实性。这是明代文人顺从自己的内心要求的结果,也是他们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得以立足与扬名的明智而无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人 重物质 轻精神 心态 戏曲艺术
下载PDF
论男性文士对于女性优伶的文学描述及其文化阐述
17
作者 厉震林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2期14-20,共7页
由于男性文士在中国文化结构中的特定身份及其处境,女性优伶颇为容易成为男性文士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幻想对象。男性文士通过对女性优伶的文学描写,以实现一种性缺憾甚至性饥饿的想象性解决。而且,与权力系统所崇尚和推行... 由于男性文士在中国文化结构中的特定身份及其处境,女性优伶颇为容易成为男性文士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幻想对象。男性文士通过对女性优伶的文学描写,以实现一种性缺憾甚至性饥饿的想象性解决。而且,与权力系统所崇尚和推行的女体美色存在一种疏离关系,甚至构成两种女体范式。唐宋以后,男性文士与权力阶层在现实社会中的裂痕得到相对修补,两者在女体观念上的缝隙也逐渐产生弥合,流露出一种复杂和微妙的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文士 女性优伶 文学描述 文化阐述
下载PDF
《张协状元》的现代改编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浦晗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9期1304-1307,共4页
《张协状元》作为现今最早存有全本的南戏剧目,被众多戏曲观众所熟知,并具有较高的受欢迎度,也被当代许多地方剧种如莆仙戏、京剧、永嘉昆剧等加以改编排演,而各个剧种的版本也在剧本改编加工和舞台艺术特征上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 张协状元 当代改编 莆仙戏 京剧 永嘉昆剧
下载PDF
南戏《张协状元》文献价值简论
19
作者 郭作飞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9-63,共5页
《张协状元》作为南戏早期成熟戏曲的代表,是如今仅存不多的能真实反映早期南戏真实面貌的剧本,具有重要的戏曲学、语言学及文化学价值,值得加以关注和加大研究的力度。
关键词 张协状元 南戏 文献价值 戏曲学 语言学 文化学
下载PDF
莆仙戏《魂断鳌头》的悲剧观探究
20
作者 温彩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6-59,112,共5页
与西方戏剧理论及创作相比,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创作并不丰富,悲剧观念与西方也有差别。五四时期之后,西方悲剧理论传入中国,对中国戏剧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融入中国现代悲剧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在悲剧的起源论、悲剧冲突论和... 与西方戏剧理论及创作相比,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创作并不丰富,悲剧观念与西方也有差别。五四时期之后,西方悲剧理论传入中国,对中国戏剧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融入中国现代悲剧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在悲剧的起源论、悲剧冲突论和悲剧人物性格论等方面有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特点。从上述三方面来探究莆仙戏《魂断鳌头》,发现其外在形式上沿袭了地方戏的传统样式,内在悲剧观更具现代戏剧悲剧观的特点,但是由于作者观念的限制,现代悲剧观中又残留了部分传统戏剧的观念,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二者之间的交织矛盾的状态。可以说,《魂断鳌头》中所体现的这种现代悲剧观为主体,其间又杂糅了传统悲剧观的特点也是新编传统地方剧种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生存困境和编剧悲剧意识生长土壤的一个微妙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魂断鳌头》 悲剧观 地方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