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1
作者 Ping YANG Mingchuan JI Xiangfeng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4期54-57,共4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ological functions of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paper pointed out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s of th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ological functions of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paper pointed out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s of the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implementing nine projects,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focusing on demonst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human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igh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研究
2
作者 刘金锋 李敬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84-92,共9页
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 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呈现“下游高上游低”的发展格局,且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省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提出了建立长效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良性互补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和鼓励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下载PDF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政策内涵及路径
3
作者 蔺洁 苏比汉·恩尼 王婷 《创新科技》 2024年第8期14-25,F0002,共13页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的提出与发展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和区域间科技创新合作缩小沿黄地区的地域差异。但是,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面临着地理空间跨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创新发展不均衡、创新网络不完善和民生发展滞后等挑战。在...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的提出与发展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和区域间科技创新合作缩小沿黄地区的地域差异。但是,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面临着地理空间跨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创新发展不均衡、创新网络不完善和民生发展滞后等挑战。在界定科技创新走廊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新发展理念,从推动沿黄地区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5个方面,阐述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政策内涵;并从强化重点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经济一体化、生态保护优先、拓展科技创新网络和提升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等5个方面,探讨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走廊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4
作者 龚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221-225,共5页
根据黄河流域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之后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该流域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指数均值为0.399,处于起步阶段,且在2011—2... 根据黄河流域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之后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该流域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指数均值为0.399,处于起步阶段,且在2011—2018年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在2018—2020年出现下降,这为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蒙上了阴影。各区域中,下游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指数均值明显大于中游和上游,其中上游的发展指数最低。各省、自治区中,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均值高于其余省(区),甘肃省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值最低。(2)农业科研资金投入规模对黄河流域整体及下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强度对黄河流域及上游、中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下游的影响显著为负;农业科研人力投入对黄河流域及上、中、下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熵权法 OLS模型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发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专利视角下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水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梅倩倩 张惠 《河南科技》 2023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相关评价指标,研究九省区科技创新水平情况,并给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议。【方法】基于专利的视角,通过构建专利质量、专利数量和专利转化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以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相关评价指标数据为例,...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相关评价指标,研究九省区科技创新水平情况,并给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议。【方法】基于专利的视角,通过构建专利质量、专利数量和专利转化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以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相关评价指标数据为例,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九省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各有侧重,如山东在专利质量和数量方面水平较高,但其在专利经济效益的发挥方面相对较弱,而宁夏虽然在专利质量和数量方面水平较弱,但其专利的经济效益发挥很强;综合来讲,山东、四川和宁夏的科技创新水平较高。【结论】九省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力点”,如持续提升专利转化水平、加大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力度等,以促进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科技创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科技创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的机制及路径研究
6
作者 王军 杨东凯 苏展波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36-145,共10页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是实现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基于黄河流域2010—2019年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了生态经济发展指数;然后主要通过动态面板模型,探究了科技创新对生态经济的影响作用及地区异...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是实现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基于黄河流域2010—2019年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了生态经济发展指数;然后主要通过动态面板模型,探究了科技创新对生态经济的影响作用及地区异质性;随后探讨了产业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的发展,且呈现出由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到上游地区逐级递减的态势,上游地区科技创新对于生态经济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机制研究分析表明,科技创新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绿色技术创新来间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的发展。环境规制能够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其能够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降低污染,从而增强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科技创新 生态经济 调节效应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雪薇 杜凤莲 +1 位作者 申晓燕 宗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45-2556,共12页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综合指数进行衡量,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05—2019年黄河流域地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借助...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综合指数进行衡量,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05—2019年黄河流域地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借助ArcGIS方法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黄河流域多数省份经济-能源-生态-科技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河南、四川综合发展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其他省份;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处于中高水平,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3)在空间权重下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目标层指标中生态和能源是影响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一级指标中经济质量、能源消费、环境治理、环境破坏和科技产出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黄河流域 经济-能源-生态-科技 耦合协调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31
8
作者 郜国明 田世民 +1 位作者 曹永涛 王司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6,共5页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目标要求,梳理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针对生态保护问题亟须开展的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黄河...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目标要求,梳理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针对生态保护问题亟须开展的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为:黄河源区生态退化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黄河上游农业面源污染仍未有效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程度亟待提高;黄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问题,亟须在生态保护配置格局、水源涵养能力、水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新兴污染物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技术研究,同时,加强战略层面研究、加快流域河湖岸线确权划界工作、实施生态水量统一调度、做好黄河文化支撑、推进黄河立法,多措并举,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科技问题 对策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关于中国塔里木河流域若干问题的辨识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让会 马英杰 卢新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7,共5页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量及水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 ,生态需水量的估算、整治目标的确定等问题 ,一直是该流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对其近 40年来水文观测资料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三源流区的水资源量逐年递增 2× 1 0 7...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量及水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 ,生态需水量的估算、整治目标的确定等问题 ,一直是该流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对其近 40年来水文观测资料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三源流区的水资源量逐年递增 2× 1 0 7m3,但干流上游阿拉尔来水量每年递减 3× 1 0 7m3。水质的劣变特征亦较明显。通过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 ,定量评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表明 ,干流下游已属于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区。用潜水蒸发和定额法的原理估算植被耗水 ,提出了维护干流区生态环境在不同目标年的生态需水量。认为应当在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阈限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 塔里木河流域 水文特征 生态需水 脆弱性 耦合 生态置换
下载PDF
引黄济青调水沿程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瑞丽 宋志文 +3 位作者 葛建华 闫超 吴裕德 周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2011年4—6月在引黄济青工程输水沿程11个采样点进行4次取样,分析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总氮在沿程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月份存在差别;硝酸盐氮是氮污染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总氮呈正相关;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较低,沿程有一... 2011年4—6月在引黄济青工程输水沿程11个采样点进行4次取样,分析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总氮在沿程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月份存在差别;硝酸盐氮是氮污染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总氮呈正相关;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较低,沿程有一定波动,但变化较小。沉砂池对硝酸盐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对总氮的作用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农业面源污染、植物残体分解、泥沙沉积作用、植物同化作用、微生物作用等因素会影响引黄济青沿程氮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引黄济青 跨流域调水 氮污染物 迁移转化
下载PDF
区域经济顶点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治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101,共5页
依据增长极理论及双核空间结构模式理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应以顶点城市选择建设为突破口。依据因子分析结果,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总体竞争力居于首位,因此,从绝对量和相对量综合分析,东营市成为黄河三角洲顶点城市... 依据增长极理论及双核空间结构模式理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应以顶点城市选择建设为突破口。依据因子分析结果,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总体竞争力居于首位,因此,从绝对量和相对量综合分析,东营市成为黄河三角洲顶点城市必然选择。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黄河三角洲顶点城市东营市的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于东营市的经济发展作用显著,但创新的各个因素差异显著。为此东营市要采取科技管理的差异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顶点城市 因子分析法 科技创新 灰色关联
下载PDF
黄河近期主要科技进展与需求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松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共1页
凝练了近期黄河水利科技的主要进展:①防洪减灾方面,主要包括基于卫星的黄河流域水监测和河流预报系统、游荡型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水下根石探测技术、移动式不抢险潜坝技术、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技术、宁蒙河段冰凌观测技术等;②水沙... 凝练了近期黄河水利科技的主要进展:①防洪减灾方面,主要包括基于卫星的黄河流域水监测和河流预报系统、游荡型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水下根石探测技术、移动式不抢险潜坝技术、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技术、宁蒙河段冰凌观测技术等;②水沙调控方面,主要包括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行方式、水沙调控体系联合调控技术等;③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方面,主要包括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水权转换理论与实践等;④水资源保护方面,主要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目标及生态需水、高含沙环境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预报技术等;⑤水土保持方面,主要包括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域界定及产输规律、黄河多沙粗沙区分布式土壤流失评价预测模拟技术、水保措施作用机理及其优化配置等。同时,在黄河健康生命指标体系、数学模拟系统建设、实体模型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剖析了未来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黄河健康生命维持和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科技需求,主要包括:①黄河水沙情势变化过程及趋势预测;②流域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③支撑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技术;④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⑤黄河下游河道改造与滩区治理;⑥黄土高原治理关键技术;⑦古贤水利枢纽和南水北调西线重大技术;⑧河流自然过程-生态环境过程-经济社会过程耦合的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科技需求 水沙变化预测 水资源配置 游荡型河道治理 水-生态-经济耦合
下载PDF
浅谈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刚 王祥峰 《农业科技管理》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如何依靠科技支撑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本质出发,立足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和发展需求,分析明确了农业科技支撑能...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如何依靠科技支撑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本质出发,立足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和发展需求,分析明确了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支撑的重点领域,并研究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探索出一条破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难题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生态农业 科技支撑 保障措施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基础支撑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国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46,共3页
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立足现状,展望未来,要使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更大发展,目前所拥有的基础条件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对黄河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足,一些重大治黄技术问题亟待突破和解... 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立足现状,展望未来,要使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更大发展,目前所拥有的基础条件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对黄河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足,一些重大治黄技术问题亟待突破和解决。为了黄河长治久安,提出了黄河十大自然规律、十大关键技术问题、十大经济生态问题及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关键技术 经济生态 科技创新 长治久安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家怡 夏江宝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6-31,共6页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该园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阐述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布局、功能与发展重点,以及园区建设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政策与保障等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总体规划 政策保障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
16
作者 李海波 王黔 +2 位作者 李星洲 陈娜 杨蕾 《科学与管理》 2013年第2期39-43,共5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实施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科技发展必须有体系完整的科技政策对策予以保障。通过科技政策环境建设、科技人才、科技平台、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和科技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结合实地调研访谈,深...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实施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科技发展必须有体系完整的科技政策对策予以保障。通过科技政策环境建设、科技人才、科技平台、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和科技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结合实地调研访谈,深入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中必要的科技政策对策,希望为黄河三角洲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科技发展 科技政策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打造沿黄省区强势高科技农业和生态系统
17
作者 杨承训 承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0,共6页
沿黄八省区在我国农业和生态中占有重要位置,横亘北方,地理地貌地质差别很大,发展极不平衡,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生态大农业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30年中,沿黄各省区科技支农取得可观成效,但农业滞后和生态问题仍然相当突出。需要重... 沿黄八省区在我国农业和生态中占有重要位置,横亘北方,地理地貌地质差别很大,发展极不平衡,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生态大农业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30年中,沿黄各省区科技支农取得可观成效,但农业滞后和生态问题仍然相当突出。需要重新认识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矛盾,廓清利用高科技特别是生物技术开发生态大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构建生态型大农业的巨型试验田。从现在起需要正视和克服沿黄地带的观念、体制、实力等方面一系列矛盾,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攻克发展生态型大农业的技术难关,使之成为具有多样化的生态富民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大农业 科学技术 沿黄八省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及科技发展思路
18
作者 柏跃勤 徐春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5,共3页
新世纪对水保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保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立若干个高标准的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 ,提出不同尺度、不同生态类型的综合治理模式、配套技术及管理机制 ;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 新世纪对水保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保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立若干个高标准的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 ,提出不同尺度、不同生态类型的综合治理模式、配套技术及管理机制 ;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立起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水土保持数据库和决策管理系统 ;探索并解决一批前瞻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理论和生产急需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科技对生态建设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发展 水土保持 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 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河与传统科技文明的思考
19
作者 张新斌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6-47,共2页
中国古代巨大的科技成就具有鲜明的黄河特色 ,与之相关的阴阳理论和三才理论也是古代先人们在与黄河长期的交流过程中而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模式 。
关键词 黄河 科技文明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空间极化效应演化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罗巍 杨玄酯 杨永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4-51,共8页
针对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发展中无序竞争、缺乏合作、强弱不均等现状,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流域科技创新集中度与极化度模型,分析其科技创新极化效应演化过程,并识别省际间“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结果表明,从流域整体层面看,黄... 针对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发展中无序竞争、缺乏合作、强弱不均等现状,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流域科技创新集中度与极化度模型,分析其科技创新极化效应演化过程,并识别省际间“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结果表明,从流域整体层面看,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处于极低极化水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强科技创新省区对弱科技创新省区形成弱“涓滴”效应;从上、中、下游分区域层面看,各区域科技创新均处于极低极化水平,并分别呈现持续上升、先升后降、持续下降趋势,强科技创新省区对弱科技创新省区依次表现为弱“虹吸”效应、先“虹吸”后“涓滴”、弱“涓滴”效应。最后,从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质量、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科技创新 极化效应 高质量发展 生态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