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pularising Chemistry in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1
作者 Jack Holbrook 《化学教育》 CAS 2002年第12期11-14,33,共5页
While chemistry is popular for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age, its popularity drops dramatic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 to recognise the need for greater relevance-relevance to t... While chemistry is popular for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age, its popularity drops dramatic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 to recognise the need for greater relevance-relevance to the curriculum,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in the eyes of the students. The paper tries to puts forward a rethink of the philosophy for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belief that chemistry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The target is labell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STL). STL rejects the notion that chemistry is taught solely to acquire the abilities to be a scientist and supports the vision of a single curriculum goal, applicable to all students. Besides being a philosophy, STL is also a teaching approach. This approach is to initiate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topics, starting from a carefully chosen society perspective an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ual learning on a need-to-know basis. A limitation i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uggestion for overcoming this involve workshop on materials development. A concern is expressed in cases where teachers make use of ready-made teaching materials (a common practice), without first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and an appreciation of the intended philosophy related to thes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问题研究
2
作者 王萍 刘晓岚 安立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共8页
推进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提高地震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反哺”地震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薄弱的问题,本文从“政策-投入-产出”的逻辑关系,界定地震科技资源科... 推进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提高地震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反哺”地震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薄弱的问题,本文从“政策-投入-产出”的逻辑关系,界定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其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对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现状进行探析,并提出当前存在的困境和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科技资源 科普化
下载PDF
融媒体背景下防震减灾新型科普模式探索与研究
3
作者 卢山 张鐘月 +2 位作者 邹博 滕藤 曾冠男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我国科普信息传播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融媒体时代为防震减灾科普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环境下,大众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我国科普信息传播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融媒体时代为防震减灾科普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环境下,大众对于地震科学普及的要求越来越高,防震减灾的科普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公众的需求分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地震科普传播的必然趋势,提高大众对防震减灾的认知,能够充分了解地震,具备避震和震后自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通过不断更新的传播媒介,探索与研究防震减灾新型科普宣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防震减灾 科普宣传 信息技术 科普模式
下载PDF
在信息社会中架好科技新闻与大众的“沟通之桥”
4
作者 佘惠敏 《科技智囊》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网络时代科技新闻的传播度和影响力。[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的现实窘境与应对目标,试析新闻记者提高科技报道专业技能的三种... [研究目的]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网络时代科技新闻的传播度和影响力。[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的现实窘境与应对目标,试析新闻记者提高科技报道专业技能的三种沟通范式,并从四个维度浅析媒体平台提高科技新闻影响力的公众沟通策略。[研究结论]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存在“一升两降”的现实窘境,即遏制谣言的难度提升、科技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下降、公众关注度和理解度下降。应对目标可以定位于对应的“一降两升”:降低遏制谣言的难度、提升科技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理解度。实现该应对目标,可从新闻记者和媒体平台两个层面来搭建与大众的沟通之桥、提升科技新闻影响力。在新闻记者层面,逻辑沟通之桥可以破除专业壁垒,互动沟通之桥可以消弭时空隔阂,共情沟通之桥可以拉近心理距离。而在媒体平台层面,从品牌维护、渠道拓展、技术进步、受众选择四大维度出发,采取相应的公众沟通策略,架好媒体平台与公众的沟通之桥,不断提升平台的美誉度和可信度,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才是提升科技新闻影响力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传播 科学素养 科普 网络谣言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企业与现代科技馆体系协同开展科普的对策研究
5
作者 唐罡 赵焕 闫卓远 《今日科苑》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现代科技馆体系是重要的科普载体和平台,企业科技创新为科普提供丰富的资源,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双方通过协同合作,将推动科普效能更好发挥,助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科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现代科技馆体系是重要的科普载体和平台,企业科技创新为科普提供丰富的资源,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双方通过协同合作,将推动科普效能更好发挥,助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本文基于协同学的系统理论和自组织原理,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分析企业与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对二者协同开展科普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发现,以科技馆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正成为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平台;企业不同程度参与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拓展科普服务方式,但科普责任意识有待提升、科普组织建设有待健全完善、科普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参与科普工作缺乏必要外部激励。现代科技馆体系与企业开展科普的模式主要包括:合作建设科普展厅、联合举办科普品牌活动、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扩大影响力三类。综上,提出企业与科技馆体系协同推进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企业 科技馆体系 协同
下载PDF
关于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研究
6
作者 周雨濛 李寅秋 马一杏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的科技创新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主要农作物的科学普及还有待加强。文章分析了当前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的科技创新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主要农作物的科学普及还有待加强。文章分析了当前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培养科普人才、设立科普专项经费、创新传播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主要农作物 水稻 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策略建议——以医学学术期刊为例
7
作者 杨美琴 张俊彦 +5 位作者 于笑天 孙晋枫 李锋 倪明 王朝晖 丁媛媛 《出版与印刷》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了解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举措,以强化学术期刊的科普责任,助力国家科普战略。文章以医学学术期刊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已经开展科普... 了解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举措,以强化学术期刊的科普责任,助力国家科普战略。文章以医学学术期刊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已经开展科普工作的期刊占比较低,且多为近几年开始;开展科普工作的路径单一,受众相对局限;科普作品的创作主体多样,审定流程不规范。进一步分析了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存在的不足,包括内容创作能力总体较弱、编辑投入科普工作的热情不高、科普工作传播范围有限等。提出搭建“医学学术期刊多学科多维度科普内容生产合作平台”,实现集期刊平台、新媒体、大众媒体的科普作品多途径协同传播,健全并完善医学学术期刊健康知识传播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等,使得医学学术期刊成为提升公众医学科学素养的主力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期刊 科普工作 学术期刊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学会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研究——以参与科普职称情况为例
8
作者 黄荣丽 曹晶 +2 位作者 闫进芳 沈丹 李红林 《今日科苑》 2024年第3期7-17,共11页
学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及发展期待关系到学会发展质量和发展持续性。通过对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的调查及访谈发现,学会工作人员职称发展通道不畅、以科普专业职称为代表的社会化职称评审未能有效解决学会工作人员发展现实等问题... 学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及发展期待关系到学会发展质量和发展持续性。通过对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的调查及访谈发现,学会工作人员职称发展通道不畅、以科普专业职称为代表的社会化职称评审未能有效解决学会工作人员发展现实等问题仍然存在。“合理的晋升途径”“职称评审评聘问题”“良好的工作待遇”及“获得科普工作支持”是学会工作人员的主要诉求。为此,建议主管部门、各学会及工作人员自身三个主体共同发力: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培训宣传;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健全激励培训机制;做好自身规划,积极提升个人能力,以有效助力学会工作人员的职业提升,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工作人员队伍,推动学会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会 职业发展 科普职称 科普培训
下载PDF
全域科普背景下乡村青少年科技活动供给模式优化研究
9
作者 刘通 夏莹莹 +1 位作者 杨佳欣 李维 《天津科技》 2024年第S01期55-58,共4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普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全域科普的理念逐渐形成,强调科普工作应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乡村地区。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提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普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全域科普的理念逐渐形成,强调科普工作应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乡村地区。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提高对青少年群体科学普及的认知程度、实现科普过程的连续化和系统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特色的“预制菜单”“点菜”“上菜”式远程乡村科普活动教育供给模式,以期精准科普助力乡村、打破地域限制、形成系统的全域科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科普 乡村科技活动 供给模式
下载PDF
科技馆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经验、困境和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琪 王迪鑫 王学旗 《今日科苑》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需求巨大,亟须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以提高全民的人工智能素养。本文分析了科技馆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价值意义,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基本经验... 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需求巨大,亟须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以提高全民的人工智能素养。本文分析了科技馆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价值意义,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基本经验,探讨了面临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亟需加强、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和硬件设施有限等问题。提出规范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开发,重构人工智能学习空间,多元主体协同培育人工智能师资三方面优化科技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推动科技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全民人工智能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普教育 科技馆 协同育人 人工智能素养
下载PDF
基于AR技术的智能制造科普教育互动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11
作者 张培 庄毅 彭帅波 《天津科技》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GF集团校企共建航空航天材料加工工艺技术中心双创平台智能制造生产线为依托,设计研发一款基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的智能制造科普教育互动平台。该AR平台使用Creo软件完成三维模... 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GF集团校企共建航空航天材料加工工艺技术中心双创平台智能制造生产线为依托,设计研发一款基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的智能制造科普教育互动平台。该AR平台使用Creo软件完成三维模型和交互设计,基于Vuforia平台的研发与制作,实现智能制造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提高体验者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推动AR技术与科普教育融合,促进科普教育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AR技术 科普教育 互动平台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文物传播设计研究——以淮安市博物馆高庄战国墓刻纹铜器为例
12
作者 杨荣 郭潇钰 +2 位作者 徐子荣 顾怡 张洪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92-194,共3页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迭,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物的储藏室,还是精神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本文旨在探讨淮安市博物馆在文物传播设计方面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分析高庄战国墓的刻纹铜器纹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普设计策略⸺...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迭,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物的储藏室,还是精神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本文旨在探讨淮安市博物馆在文物传播设计方面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分析高庄战国墓的刻纹铜器纹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普设计策略⸺新媒体传播。分析纹样的构成元素、构成形式和含义后,借助电脑辅助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视觉动态展示设计。通过动画、交互等方式,让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物上纹样的美感和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科普传播 动态展示 刻纹铜器纹样
下载PDF
产品安全科普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3
作者 姜肇财 张芳祯 +2 位作者 宋黎 蒋皓静 王雯 《标准科学》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产品安全科普不足已经成为抑制公民消费需求、阻碍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大实践难题,推动产品安全科普高质量发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科技引领新生活的潮流下,产品安全科普的高质量发展是在与公民的有效互动中形成的。通过对新技术... 产品安全科普不足已经成为抑制公民消费需求、阻碍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大实践难题,推动产品安全科普高质量发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科技引领新生活的潮流下,产品安全科普的高质量发展是在与公民的有效互动中形成的。通过对新技术的安全科学普及提高公民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的产品使用安全科普策略,以提高公民安全使用产品的能力;增强企业安全科普的积极性,以打造产品安全科普的社会氛围;构建多平台科学传播媒体矩阵,以提升产品安全科普的舆论引导力。同时,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也会作为企业生产的技术要素反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推动技术创新更加顺畅、持续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安全科普 新兴科技 技术应用 科学传播 生产企业
下载PDF
航空航天科技科普视频资源个性化推荐方法
14
作者 张晓帆 张传秋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针对当前航空航天科技科普视频个性化推荐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航空航天科技科普视频资源个性化推荐方法。构建二值函数结合用户科普视频行为数据,实现用户航空航天科技科普兴趣挖掘;利用Ffmpeg提取视频帧,使用关键帧算法,划分航... 针对当前航空航天科技科普视频个性化推荐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航空航天科技科普视频资源个性化推荐方法。构建二值函数结合用户科普视频行为数据,实现用户航空航天科技科普兴趣挖掘;利用Ffmpeg提取视频帧,使用关键帧算法,划分航空航天科技科普视频资源类别;应用协同过滤算法与优化矩阵分解模型,设计科普视频资源个性化推荐算法。构建实验环节,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视频类型划分准确性较高,且可对用户兴趣进行高精度分析,提升科技科普视频资源个性化推荐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科技科普视频 用户兴趣 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服务 聚类挖掘 关键帧提取
下载PDF
关于“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15
作者 致公党中央调研组 邵华胜 《中国发展》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新时代科普承担着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当前,科普内涵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强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科普理念由“教化式灌输”向“融入式服务”转变,旨在提高人的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 新时代科普承担着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当前,科普内涵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强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科普理念由“教化式灌输”向“融入式服务”转变,旨在提高人的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普手段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方式转变,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开展科技传播成为新常态;科普机制由单一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转变,着力构建“大科普”格局。调研发现科普高质量发展在观念和实践层面均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科普的价值引领功能、激发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普、构建中国式科学教育新体系大格局、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科技强国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公众认知特征的科技馆展品创新实践与思考——广西科技馆展品创新实践分析
16
作者 黄星华 李丹 韦文潮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基于传播学中的公众认知特征,公众参观科技馆展品时的认知可以分为注意过程、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考过程以及情感塑造过程。对应公众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科技馆通常通过强化感官刺激、强化公众自主探究和深化科技人文内涵等方式设计... 基于传播学中的公众认知特征,公众参观科技馆展品时的认知可以分为注意过程、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考过程以及情感塑造过程。对应公众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科技馆通常通过强化感官刺激、强化公众自主探究和深化科技人文内涵等方式设计展品。广西科技馆在展品创新中尝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一是增加刺激强度聚焦公众注意力,二是获取直接经验调动公众记忆和思维,三是弘扬科学精神引发公众情绪共鸣,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科技博物馆 科学教育 展品 公众认知
下载PDF
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建议
17
作者 任海宏 张文娟 张彩霞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本文阐述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的价值意蕴和主要进展,提炼其主要特点为“三性三化”,即政治性、引领性、普惠性、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 本文阐述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的价值意蕴和主要进展,提炼其主要特点为“三性三化”,即政治性、引领性、普惠性、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充分总结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照新时代的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不足,为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现代科技馆体系 科学传播 现代化
下载PDF
科技叙事的生成式变革: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互构与平衡
18
作者 周慎 房曼琳 陈蔚浩 《数字出版研究》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在科学传播领域,如何有效地将晦涩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形式,达成科学严谨性和艺术展现力的精妙平衡,始终是一个挑战。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使这种平衡不再只是一种创意追求,而是转化为... 在科学传播领域,如何有效地将晦涩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形式,达成科学严谨性和艺术展现力的精妙平衡,始终是一个挑战。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使这种平衡不再只是一种创意追求,而是转化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双向互动的技术工程问题。本文以大科学装置科普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前沿科技资源在科普化进程中如何运用生成式AI工具开展科学性保障和艺术性加工创作,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得以双重实现,并激发出更广泛、更深入的科学对话和理解。生成式科技叙事将在科学传播中扮演越来越多元及重要的角色,其未来将向交互沉浸化、专业垂类化、教育方法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科技叙事 科学传播 大科学装置 数字艺术 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 AIGC
下载PDF
博物馆数字科普何以创新?——基于对丝绸之路主题博物馆的叙事学考察
19
作者 秦莹 魏思宇 张琼文 《数字出版研究》 2024年第2期94-103,共10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探讨丝绸之路主题博物馆数字科普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叙事学逻辑和田野观察,可以从叙事主体、叙事情境和叙事文本三方面考察文博数字科普如何在不同符号系统交织所形塑的人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探讨丝绸之路主题博物馆数字科普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叙事学逻辑和田野观察,可以从叙事主体、叙事情境和叙事文本三方面考察文博数字科普如何在不同符号系统交织所形塑的人与文物的互动中叙事。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数字科普以数字叙事形式,使受众参与博物馆叙事体验而生成更深刻的科学认知。本文在原真内涵、表达方式、叙事层次和叙事感染力四方面提出博物馆数字科普创新策略,展示所阐述的理论视角如何可能落实于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科普 叙事 体验 数字博物馆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浅议科普信息化建设发展
20
作者 余菲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科普信息化实质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科普资源传播和共享,是数字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科普信息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切入,以陕西省科技馆科普信息化建设发展为例,研究了网络科普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 科普信息化实质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科普资源传播和共享,是数字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科普信息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切入,以陕西省科技馆科普信息化建设发展为例,研究了网络科普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并结合实际对陕西省科普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给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科技馆 数字资源 科普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