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Use Efficienc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 Case Study of Yangtze River Basin in China
1
作者 Guangming Yang Qingqing Gui +2 位作者 Junyue Liu Fengtai Zhang Siyi C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Earth Sciences》 2023年第2期15-35,共21页
The Yangtze River Basin’s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WUE)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STI)are closely connected,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se relationships will help to improve WUE a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s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WUE)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STI)are closely connected,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se relationships will help to improve WUE and promote local economic growth and conservation of water.This study uses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s mainstream from 2009 to 2019 as its research objects and uses a 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model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between the two subsystems of WUE and STI.The findings show that:(1)Both the WUE and STI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howed an upward tre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but the STI effectively lagged behind the WUE;(2)The CCD of the two subsystems generally showed an upward trend,and the CCD of each province was improved to varying degrees,but the majority of regions did not develop a high-quality coordination stage;(3)The CCD of the two systems displayed apparent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pattern,and there were only two types:high-high(H-H)urbanization areas and low-low(L-L)urbanization areas;(4)The STI showed no obvious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the WUE,while the WUE responded greatly to the STI,and both of them we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mselves.Optimizing thei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should be the primary focu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basin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future.These results give the government an empirical basis to enhance the WUE and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WU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STI)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teractive response Yangtze River Basin
下载PDF
Research on Coordinating relations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2
作者 ZHU Siwei DU Na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3期93-95,共3页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location entrop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ustrial agg...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location entrop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Firstly, the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novation input and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result.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outside the region is introduced as a variable influencing the correlation effect,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are divided into moderate disorder class, serious disorder class, extreme disorder clas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interregional knowledge accumulation w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spatial correla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下载PDF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与“路”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鹏 夏志鹏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的资源配置方式、“共同富裕”的分配关系。“两个毫不动摇”既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开发与人民的需要一致性,又优化了产业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配置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分配方式,激发了科技创新与新型生产要素的活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统一,整合了国家、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开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新型生产要素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平 孙晓敬 曹明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客观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TOPSIS法测算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关联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差异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整体还不强,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指数较高省份呈现“高-高”集聚特征,甘肃、海南、新疆、西藏等指数较低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域内差异较中部地区显著,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先增大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有所增大;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且区域间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投入不足,同时还受区域对外开放和技术需求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大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较大的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科技经费当年拨入、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当年拨入、信息化水平,且信息化水平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创新投入、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力 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泰尔指数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建议
5
作者 谈润方 彭莉 +2 位作者 杨娇 魏媛 杨虎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9期68-76,共9页
兰州市围绕“113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创新兰州”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企业创新4个维度对兰州市8个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区... 兰州市围绕“113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创新兰州”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企业创新4个维度对兰州市8个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区域科技能力发展不均衡,城关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安宁区、七里河区处于中间水平,西固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通过对各县区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各自优势、劣势和潜力指标,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科技发展水平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国有企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韩建雨 梁维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89,共15页
文章基于2005-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国有企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其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总体富裕程度上。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增... 文章基于2005-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国有企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其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总体富裕程度上。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增加地方税收和提升地方科技创新水平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且八大经济区中东部沿海经济区国有企业的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后,其对共同富裕具有更加明显的正向效应。此外,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对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不仅能促进总体富裕发展水平,还能提高共享富裕发展水平。研究对探索国有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路径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共同富裕 税收调节 科技创新水平
下载PDF
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城市经济科技耦合协调分析
7
作者 滕雅琼 张小宁 黄磊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研究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城市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文章构建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模型,并实证分析2014-2019年8个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节点城市间的经济科技综合... 为研究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城市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文章构建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模型,并实证分析2014-2019年8个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节点城市间的经济科技综合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8个节点城市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处于高强度耦合状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加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处于耦合协调的第1和第2等级,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节点城市两两之间经济科技综合耦合协调也不高,处于耦合协调的第1、第2、第3等级。文章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创新资源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4个方面提出推动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节点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走廊
下载PDF
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人才引培影响的调查研究
8
作者 贾清萍 黄星月 陈雅静 《科技广场》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是实现高端人才引培量质齐升和科技强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部A省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的调查,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职务职称晋升、个人地位和成长空间等都有显著影响。但高层次...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是实现高端人才引培量质齐升和科技强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部A省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的调查,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职务职称晋升、个人地位和成长空间等都有显著影响。但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实施中也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人才遴选程序、放宽人才遴选限制条件;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彰显价值的人才激励制度;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计划 科技创新 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培
下载PDF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大型央企科研机构科研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研究
9
作者 陈雷 司云波 +1 位作者 范向红 盛悦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对大型央企科研机构科研绩效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促进中央企业改善创新效率、提升创新效能、高标准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创新各项要求的一项重要科技管理工作。构建大型央企科研机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央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前提及关... 对大型央企科研机构科研绩效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促进中央企业改善创新效率、提升创新效能、高标准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创新各项要求的一项重要科技管理工作。构建大型央企科研机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央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前提及关键。比较国内外科研机构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提出大型央企科研机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原则、方法及总体框架。结合大型央企总部直属科研机构和所属企业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基于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及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工具,构建科研绩效评价关键绩效指标库。对大型央企绩效评价工作提出建议,包括将科研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其战略规划相结合,坚持任务完成的数量与质量并重,建立评价数据采集和核实等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
下载PDF
科技创新生态位、数字经济与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10
作者 曹路苹 郭韬 李盼盼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30,共10页
为揭示数字经济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跨层次影响机制,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与创新生态理论,构建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生态位对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跨层次影响理论模型,以我国内地35个城市478家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多... 为揭示数字经济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跨层次影响机制,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与创新生态理论,构建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生态位对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跨层次影响理论模型,以我国内地35个城市478家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生态位的“态”和“势”属性、市场生态位的“态”和“势”属性对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在资源生态位的“态”属性、市场生态位的“态”属性与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间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在资源生态位的“势”属性、市场生态位的“势”属性与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可丰富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生态位 数字经济 商业模式创新 跨层次研究
下载PDF
铸造新质生产力: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壹帆 孙嘉雯 陆岷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0,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激发新的生产力。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科技创新依赖于持续的资金投入,而科技金融为此提供了关键支持。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激发新的生产力。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科技创新依赖于持续的资金投入,而科技金融为此提供了关键支持。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均强调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论文分析了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存在资金匹配不足和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此,论文提出了加强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标准和重点,包括建立更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统和改善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对接机制。研究进一步构建了我国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模式,并提出了提升融合度的具体路径,如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科技项目评估机制、提升科技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和风险管理能力等。这些措施将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论文的研究为理解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实践指导,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深度融合 顶层设计
下载PDF
构建提升工作幸福感和创新活力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12
作者 方阳春 蔡宇辉 +1 位作者 刘永华 陈诺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101-105,共5页
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战略的首要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升科技人才工作幸福感和创新活力有巨大作用。现有科技人才评价指标存在重才能轻品德、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出轻人才培养、重个人评价轻... 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战略的首要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升科技人才工作幸福感和创新活力有巨大作用。现有科技人才评价指标存在重才能轻品德、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出轻人才培养、重个人评价轻团队评价和重当前评价轻发展型评价等问题。研究采用扎根分析法,构建了涵盖品德、知识、能力、绩效和贡献及影响力的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为评价指标赋权,最后检验了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与创新活力和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评价指标 熵值法 创新活力 工作幸福感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效应的机理与检验
13
作者 蔡湘杰 贺正楚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门限效应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差异性科技创新能力之下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非线性正“U型”关系,即促进作用来源于高水平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形成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区域层面,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特征。据此,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为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评价指标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14
作者 汪国钦 陈培雄 +1 位作者 王志文 赖瑛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0期20-25,共6页
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BCC模型静态分析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对非DEA有效省份进行原因分析,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2011—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从静态分... 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BCC模型静态分析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对非DEA有效省份进行原因分析,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2011—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从静态分析看,2021年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其中东部地区海洋经济圈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最高,南部地区海洋经济圈科技创新效率最弱;纯规模效率是影响沿海省份能否处于DEA有效状态重要因素;从动态分析看,评价期内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整体处上升状态,Malmquist指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循环变化;三大海洋经济圈从北往南依次为1.064、1.037、1.032,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布局,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是决定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研资源投入,提升科技市场活力、打破区域限制,实现沿海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省份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增加R&D投入一定会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吗?——来自中国280个地级城市的经验证据
15
作者 魏杰 《城市学刊》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如何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R&D投入和科技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利用2017—2019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R&D投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R&a... 如何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R&D投入和科技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利用2017—2019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R&D投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一定数量的R&D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R&D投入超过一定阈值后,更多数量的R&D投入则会给经济发展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科技创新是R&D投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在大中城市中,科技创新在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会更加明显;在小城市中,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更加显著。因此,通过加大R&D投入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但R&D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只有将R&D投入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产出,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投入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质量 地级城市
下载PDF
基于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科研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16
作者 蒋辉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是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科技企业作为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需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以适应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一种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定义及主要特征,分析实施这种科研管理模式... 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是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科技企业作为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需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以适应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一种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定义及主要特征,分析实施这种科研管理模式的意义与难点,并结合实际总结出加强科研顶层设计、强化重点项目牵引、优化科研组织管理3方面的实践经验。梳理实施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1年来的工作,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开放合作、必须坚持人才为先3方面的启示,为铁路科技企业创新科研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 科研管理 顶层设计 专业融合 协同创新 铁路科技企业
下载PDF
基于多层级指标清洗与聚合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17
作者 刘钰莹 王一峰 李伯泽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6期81-96,共16页
在科技评价和科技管理须融合应用多源异构数据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目前仍未形成普适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框架,且现有评估有关创新活动主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无法分析指标间复杂的关联性,有必要构建能够提高数据可信度、实现可迁移性、适... 在科技评价和科技管理须融合应用多源异构数据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目前仍未形成普适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框架,且现有评估有关创新活动主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无法分析指标间复杂的关联性,有必要构建能够提高数据可信度、实现可迁移性、适应多种算法的多级综合评价算法框架。鉴于此,提出基于多层级指标清洗与聚合的综合评价框架,包括数据处理层、指标聚合层和综合评价层三层算法,其中双流指标清洗算法根据指标相关性与指标数据间距离关系识别并修正数据中的异常点、极端值,可以提供高可信数据;而结合优劣解距离法的灰色关联法通过构建自适应评价算法,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特点实现智能的指标聚合,从而克服现有方法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局限性。基于此,依托深圳市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平台和载体专项项目(国际科技信息中心),通过政府官方渠道、调研访谈和次级数据形成研究数据资料,对2016—2021年珠三角地区214家主要科研事业单位,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基础环境、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投入程度和科技项目承接能力4个一级指标及其二级指标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14家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近5年稳步增长,于2021年达到峰值,但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科技创新投入程度提升显著,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项目承接能力也明显上升,但整体科技创新基础环境仍有待改善;此外,科技创新头部事业单位格局比较稳定,新兴头部事业单位的成长路径不同,宜根据自身特点强化优势补足劣势。可见,运用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框架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精确度和稳健性,可有效揭示珠三角地区不同创新主体的主要优势、发展态势、创新潜力以及薄弱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多层指标 数据清洗 指标聚合 双流指标清洗算法 灰色关联法 量化评价 科研事业单位
下载PDF
世界科技强国:内涵、特征、指标体系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劲 杨硕 陈钰芬 《创新科技》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百年科技创新强国梦”是引领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科学地建立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与世界科技强国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精准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百年科技创新强国梦”是引领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科学地建立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与世界科技强国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精准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科学强国、技术强国、创新强国和科技发展条件等4个维度构建世界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在近十年迈上了新台阶,已位列全球第六位,但与美国、瑞士和德国等科技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顶级国际科技大奖和研发人员占比方面的短板明显。基于此,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长期坚持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重,加快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以加速成为更为领先的世界科技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
下载PDF
科研反哺教学在《新能源技术》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青青 胡军成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149-151,共3页
高校优秀课堂应满足“两性一度”的评价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新能源技术》是高等院校能源、电子、化学化工、车辆工程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适应新能源技术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战略而设立的新兴课程。大量的科学研... 高校优秀课堂应满足“两性一度”的评价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新能源技术》是高等院校能源、电子、化学化工、车辆工程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适应新能源技术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战略而设立的新兴课程。大量的科学研究使得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教材为主线,科研反哺教学为辅线,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增加教学信息量,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更新,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研研究,增加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本论文以民族院校《新能源技术》课程为例,阐释高校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必要性,提出科研反哺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并提供了部分典型教学案例。经过5年实践证明,将具体的科研前沿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反哺教学 新能源技术 创新 高阶性 挑战度
下载PDF
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志强 薛臣 +2 位作者 谢双文 温建 雷丽娟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4期265-270,共6页
为研究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选取三个系统的多维度指标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然后将河南省与另30个... 为研究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选取三个系统的多维度指标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然后将河南省与另30个省份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落后普遍存在于中国各省份,相较于其他各省份,河南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非常落后;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两个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带动。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 综合发展指数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