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er influence
1
作者 Lin Cai Yu Yao +4 位作者 Deng-Hui Lu Jia-Xin He Yu-Ying Zeng Bing-Yan Hu Yao-Fang Lei 《Psychosomatic Medicine Research》 2022年第2期21-26,共6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psychological resilience,and peer influ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then build a model of moderated mediation.Methods:Physical Activity Rating,Connor Davisi...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psychological resilience,and peer influ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then build a model of moderated mediation.Methods:Physical Activity Rating,Connor Davision Resilience Scale,Peer Influence Scale,and Index of Well-Being were used.This paper investigated 790 undergraduates.Results:(1)Physical exercis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β=0.43,P<0.001);(2)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lays a part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mediating effect value is 0.18;(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moderated by the peer influence.Compared with the low peer influence(β simple=0.01,t=0.06,P>0.05),physical exercise has a stronger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peer influence(β simple=0.87,t=2.07,P<0.05).Conclusion:Physical exercise affects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and peer influence moderat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exercis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eer influence
下载PDF
Influence of a Program Combining Amusement and Exercis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Six-Month Intervention Study with a Complex-Type Program for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Subjects
2
作者 Nami Kawabata Tadayuki Iida +5 位作者 Hideki Miyaguchi Masafumi Kunishige Chinami Ishizuki Hiroko Hashimoto Yasuhiro Ito Toshihide Harada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8年第8期266-281,共16页
Background: Health promotion for the elderly mainly targets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function, and a lack of strengthening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s well as the creation of interaction-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ac... Background: Health promotion for the elderly mainly targets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function, and a lack of strengthening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s well as the creation of interaction-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has been reported. Evaluation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are needed. Elderly subjects were intervened through a 6-month complex-type program combining amusement and exercise and its influence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Subjects in this survey were 37 healthy elderly females living in M city, Hiroshima Prefecture (age: 69.7 ± 5.9 years old), and the survey was performed between September 2016 and March 2017. The complex-type program comprised amusement and exercise programs. The survey was performed at 4 time points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1, 3, and 6 months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Japanese version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Inventory (SUBI): Mental health scores, Mental fatigue scores), salivary amylase levels, and the locomotive syndrome risk test (two-step test, stand-up test, and 25-question risk assessment) were surveyed at each time point. Regarding the dur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as a factor, changes in salivary amylase levels were analyzed using 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ANOVA and SUBI was tested using the Friedman test (EZR Ver 1.32).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omotive syndrome risk level and dur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was examined using Fisher’s test. Results: SUBI and the locomotive syndrome risk level significantly differed with time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Sligh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salivary amylase levels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plex-type program promoted interaction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subjects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d the maintenance of and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hese chang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influences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jective WELL-BEING SUBI the Elderly AMUSEMENT exercise
下载PDF
Diets of obese and non-obese older subjects
3
作者 Yukoh Yaegashi Atsuko Satoh +4 位作者 Hideaki Kudoh Sangun Lee Chiaki Kitamiy James P. Butler Hidetada Sasaki 《Health》 2013年第3期361-363,共3页
Aim: To compare diets between obese and non-obese in healthy older subjects. Methods: Forty-five obese and eighty-seven non-obese older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and their habitual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obesity... Aim: To compare diets between obese and non-obese in healthy older subjects. Methods: Forty-five obese and eighty-seven non-obese older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and their habitual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obesity were assessed. Intakes of food by food-group in the obesity and non-obesity groups were checked using a visual type presentation of model nutriational balance chart (MNBC). Results: Average intake ratio of food relative to ideal food intak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esity group than the non-obesity group. The relationship of obesity and exercise or habitual activities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od intake is a primary factor of obesity but regular exercise or habitual activities is not a key factor for obesity in older subjects. Since exercise hab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n older subjects, particularly those who are obese, food control using the present visualtype MNBC would be one strategy forthe management of obe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sity Food Intake exercise Model NUTRITIONAL Balance Chart OLDER subjectS
下载PDF
Effects of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on Antioxidant Capacity
4
作者 Ikuyo Orita Ikuhiro Morikita +2 位作者 Mayumi Watanabe Zaigen Oh Shigeyuki Kanai 《Health》 2021年第11期1171-1180,共10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is a static contraction of facial muscles without any visible movement in the angle of the joint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strong>Background:</strong>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is a static contraction of facial muscles without any visible movement in the angle of the joint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on subjective stress and oxidative stress/antioxidant capacity. <strong>Methods:</strong> In this study, we included 13 participants (6 males, 7 females;average age, 44.8 ± 19.6 years;age range: 20 - 74 years) who were exposed to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a room. Fifteen minutes after entering the room, the force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of the target muscles: upper lip levator, small zygomatic, large zygomatic, levator animus, laughing, buccal, muzzle, mental, temporal, masseter, and cervical muscles), and further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group and control (non-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group (crossover test). <strong>Results:</strong> Subjective stres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8.7 ± 16.3 in the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group,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xidative stress level was observed in both the groups. However,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26.8 ± 168.1 μmol/l in the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group. <strong>Conclusion:</stro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is an exercise therapy that can provide mental stability and antiaging effects due to improvement in subjective stress and biological antioxidant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al Isometric exercise subjective Stress Oxidative Stress Levels Antioxidant Capacity
下载PDF
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宝林 李鹤 刘如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认同量表》中的角色认同分量表,《因果控制点知觉量表》的内部动机分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以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对1091名青少年(45.28%男生)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的纵向问卷调查。结果:对于青少年,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的性别、学段差异显著(各指标男性皆高于女性,初中生皆高于高中生);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皆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内部动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锻炼行为和主观锻炼体验,锻炼行为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主观锻炼体验,主观锻炼体验能够单向预测12周后的角色认同。结论: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境中,角色认同、内部动机、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行为具有性别、学段的非一致性特征;角色认同与内部动机、角色认同与锻炼行为分别存在互促、互抑关系,且内部动机是锻炼行为、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锻炼行为是主观锻炼体验的原因变量,主观锻炼体验是角色认同的原因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角色认同 内部动机 主观锻炼体验 锻炼行为 交叉滞后研究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干预的范围综述
6
作者 李靖 李星 +3 位作者 刘维 王彦艳 赵琼 王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0-125,共6页
目的对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开展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JBI范围综述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和信息提取。结果共纳入13篇文... 目的对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开展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JBI范围综述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和信息提取。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10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类实验研究。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感觉运动训练、平衡训练、振动训练、神经舞蹈训练、自行设计的四肢锻炼操等;总干预时长4~12周或化疗时长,运动强度多为轻中度,运动频率多为2~5次/周,30~60 min/次。运动干预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依从性、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等。结论运动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运动干预策略和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有待更多证据以制订最佳运动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运动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感觉运动训练 平衡训练 范围综述
下载PDF
妇科癌症幸存者体力活动干预研究的范围综述
7
作者 王婷 冯宪凌 +2 位作者 白杨 崔婷 杨鑫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0期3768-3772,共5页
目的:对妇科癌症幸存者体力活动的相关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妇科癌症幸存者体力活动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以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发布的证据整合手册为方法学指导框架,检索PubMed、E... 目的:对妇科癌症幸存者体力活动的相关干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妇科癌症幸存者体力活动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以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发布的证据整合手册为方法学指导框架,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3年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妇科癌症幸存者体力活动的干预形式以家庭个性化、标准化运动干预结合远程运动指导为主。干预时长多为10~12周或6个月。干预内容以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为主。干预结局指标包括病人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病人肌肉力量或体质指数的变化、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病人步行距离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运动干预结合远程辅导,可消除地域限制,提供个性化指导,改善病人预后。未来制订运动方案时需延长干预后随访时间、评估干预效果是否持续以及病人对干预方案的依从性;同时注重增强病人自我效能,提高病人体力活动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癌症 幸存者 运动 范围综述 护理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人群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8
作者 宁香香 张丽华 +3 位作者 陈燕 高鑫欢 黄金银 朱晓春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27-29,共3页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指个体自身感知到的记忆和/或其他认知水平比之前有了降低,但是客观上的检测结果还没有达到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程度。本文对SCD人群的运动干预作用机制、组织形式、运动类型、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效果... 主观认知下降(SCD)是指个体自身感知到的记忆和/或其他认知水平比之前有了降低,但是客观上的检测结果还没有达到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程度。本文对SCD人群的运动干预作用机制、组织形式、运动类型、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现状和不足之处,以期为失智症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主观认知下降 运动干预 干预效果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0条(个人信息权利行使保障机制)评注
9
作者 郭旨龙 《中国应用法学》 2024年第4期179-190,共12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0条规定了个人信息权利行使的保障机制,其规范目的在于保障以知情同意为核心的信息自决权得以实现。个人信息权利行使保障机制存在双重结构:一重是以个人信息处理者为义务主体搭建的个人信息权利行使保障机制,包...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0条规定了个人信息权利行使的保障机制,其规范目的在于保障以知情同意为核心的信息自决权得以实现。个人信息权利行使保障机制存在双重结构:一重是以个人信息处理者为义务主体搭建的个人信息权利行使保障机制,包括权利行使申请的受理与处理机制,这一机制应当符合便捷性的要求;另一重是对保障机制的保障和兜底,以有关监管部门和法院等为救济主体,在保障机制失灵时借助国家强制力实现权利救济。为了实现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和避免过度加重信息处理者成本之间的平衡,第50条在对个人信息处理者保障个人信息权利行使的义务作出原则性规定的同时,也赋予其特殊情形下的拒绝权以豁免此种义务。权利行使保障机制需要从请求受理机制、身份核查机制、请求处理机制和衔接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构建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行使保障机制 司法救济 信息主体 个人信息处理者 豁免
下载PDF
体育锻炼参与的主观福利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华梅 许文鑫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5,共14页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仅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效应,更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福利效应。从降低消极情绪体验维度选取抑郁指数和提高积极感受与评价维度选取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作为居民主观福利衡量指...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仅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效应,更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福利效应。从降低消极情绪体验维度选取抑郁指数和提高积极感受与评价维度选取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作为居民主观福利衡量指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参与体育锻炼对参与者主观福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主观福利效应,显著降低了参与者的抑郁指数和提高了参与者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在影响机制方面,积累健康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参与体育锻炼改善参与者主观福利的重要作用机制,即参与体育锻炼是通过提高自评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扩展社会网络、增进社会信任和提高社会声望,进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福利状况;在异质性影响方面,参与体育锻炼降低女性、城市居民、老年群体及相对收入较高参与者抑制指数的作用更明显,提高老年参与者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更明显,提高女性参与者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主观福利 抑郁指数 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
下载PDF
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11
作者 张文静 李魁星 +3 位作者 刘淑芬 王书杰 张艳彬 陈文昆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1,共7页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24篇文献...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24篇文献,年龄、出血情况、治疗方式及关节损伤程度为运动康复前的主要筛选条件。运动康复类型多为温和性运动,包括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本体感觉训练、关节松动和筋膜松解,且多种方式联合应用。强度趋于个体化进行,多为低、中强度,呈渐进式递增,频率和时间多为4~12周,1~3次/周,30~60min/次,并呈间歇性训练。效果评价涉及疼痛、出血、关节肌肉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6个方面。结论: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有积极效果,目前研究主要针对早期关节病变及出血维持稳定的患者,采用相对温和的运动,关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 血友病性关节病 范围综述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完美主义和自我增强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佳卉 成欣 王玉秀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2,共11页
为探究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自我系统要素探讨了完美主义和自我增强在两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951名大学生(年龄=19.21±1.02岁,男=515人,女=436人)。结果表明:①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 为探究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自我系统要素探讨了完美主义和自我增强在两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951名大学生(年龄=19.21±1.02岁,男=515人,女=436人)。结果表明:①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2)。②在链式中介模型中,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总预测效应为0.0838,其中直接预测效应为0.0649,总的间接效应为0.0189,均达到了统计学意义。③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分别由完美主义的负向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0158;效应占比18.85%)、自我增强的正向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0326;效应占比38.90%)以及两者的正向交互效应(效应值为0.0021;效应占比2.50%)组成。④完美主义与自我增强的链式中介效应低于各自的独立中介效应,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效应,这种效应的机制包括体育锻炼的直接效应、完美主义的负向中介、自我增强的正向中介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自我增强对完美主义的负向中介效应产生“缓冲”作用。研究建议从大学生自我增强因素入手以削减完美主义的负面影响,为有效提升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主观幸福感 完美主义 自我增强 链式中介
下载PDF
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市场退出制度的完善——以《企业破产法》修改为线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良国 蔚泽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3-96,共14页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但我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表现之一就是有关市场退出法律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备,尤其是破产法。完善破产法规范,首要问题在于扩展破产法的适用主体范围。现行《企业破产法》适用于公司法人,应当在遵...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但我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表现之一就是有关市场退出法律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备,尤其是破产法。完善破产法规范,首要问题在于扩展破产法的适用主体范围。现行《企业破产法》适用于公司法人,应当在遵循《民法典》民事主体的分类逻辑下考虑扩展到法人、非法人组织,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金融机构等特殊主体进行特别规定。还应当制定适用于全体自然人的自然人破产法。逻辑上破产法适用范围的扩展会导致案件数量增多,需要破产法提供更多精细化的制度供给。但考虑到破产案件数量较少、分布不均,破产程序成本增加,审判效率的边际效益递减,因此没有必要设立专门化的破产法院和行政机构。破产法的适用扩张还需要考虑与市场退出制度中的非破产退出机制、债务清理法体系中的民事执行法以及其他商事部门法中的公司法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破产法 适用主体范围 专门化 法律协调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14
作者 孟庆润 张晓峰 孟庆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1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师范大学的8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师范大学的8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r=0.796,P<0.01)、自我效能感(r=0.443,P<0.01)和心理韧性(r=0.656,P<0.01)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r=0.396,P<0.01)、主观幸福感(r=0.391,P<0.01)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r=0.566,P<0.01)呈显著正相关。中介及链式中介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变量和心理韧性变量均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并且二者形成的链式中介也具有显著作用。结论: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能促进其主观幸福感,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有助于这一过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 心理韧性 大学生
下载PDF
乳腺癌超重/肥胖患者运动疗法的范围综述
15
作者 张梦媛 李秀川 +3 位作者 张静 郭琼 刘雪 刘春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3期1395-1401,共7页
目的对乳腺癌超重、肥胖患者运动疗法进行范围审查,归纳总结其运动疗法的方案以及应用效果。方法以Arksey等提出的范围综述框架为指导,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 目的对乳腺癌超重、肥胖患者运动疗法进行范围审查,归纳总结其运动疗法的方案以及应用效果。方法以Arksey等提出的范围综述框架为指导,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5日。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汇总及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分析了乳腺癌超重、肥胖患者运动疗法的干预措施,包括运动的方式、强度、频率、时间及运动的评估、监测、运动的依从性及安全性;结局指标包括活动能力、身体成分、体重、腰围、骨密度、肌肉强度、心肺适应性、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结论运动疗法对乳腺癌超重、肥胖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运动结合营养的跨学科合作具有更好的临床结局。乳腺癌超重、肥胖患者运动安全性及依从性水平有待提高,运动方案缺乏多样化及中国特色;今后临床工作者应注重运动前身体评估,重点制定出一套针对中国乳腺癌超重、肥胖人群的最佳运动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重 肥胖 运动疗法 范围综述 护理
下载PDF
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导师制在骨科实习生培养中的效果评价
16
作者 张月雷 章乐成 +1 位作者 严超 王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4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索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在骨科实习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2021和2022学年“5+3”一体化的60名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学年的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22学年的实习生作为研究组,每组30名。... 目的探索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在骨科实习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2021和2022学年“5+3”一体化的60名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学年的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22学年的实习生作为研究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标准教学模式培养,研究组采用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模式培养,培养时间为1个月。比较2组实习生的理论和临床考核成绩、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分、主观-客观-评价-计划(subject-objective-assessmentplan,SOAP)评分、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 elicit give understand end framework,SEGUE)评分。结果2组实习生的客观题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生的病例分析题成绩、Mini-CEX评分、SOAP评分和SEGUE评分([41.3±3.5)分、(47.9±7.0)分、(74.4±7.7)分、(20.5±3.2)分]高于对照组[(36.8±6.1)分、(36.0±7.0)分、(62.0±7.1)分、(18.1±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能够明显提高骨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水平,有助于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实习 导师制 临床执业能力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 主观-客观-评价-计划病例汇报评价表 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
下载PDF
中医传统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干预效果的范围综述
17
作者 林家玥 徐婷 +2 位作者 曹文婷 司唯 朱爱勇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3期1368-1374,共7页
目的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老年人应用中医传统运动干预进行范围审查,并评估其干预效果,总结适合MCI老年人的干预方案。方法基于Arksey和O'Malley的框架,系统检索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Web ... 目的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老年人应用中医传统运动干预进行范围审查,并评估其干预效果,总结适合MCI老年人的干预方案。方法基于Arksey和O'Malley的框架,系统检索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9个文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3年1月12日的原始文献。筛选出采取中医传统运动干预MCI老年人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详细描述了中医传统运动的基本内容,并确认其对于提高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的积极干预效果。其中,有11篇研究涉及太极拳干预,9篇研究使用八段锦干预,1篇研究使用六字诀干预,有1篇研究采用多种中医传统运动的组合干预。研究中的运动频率从每周3~7次不等,每次持续30 min以上,总干预时长为2~12个月。结论中医传统运动可作为MCI老年人的非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运动 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人 范围综述 中医护理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城市居民心理和谐的影响:身体自尊的中介效应与主观锻炼体验的调节效应
18
作者 王洪彪 宋光楠 王丽岩 《体育科研》 2024年第5期89-98,共10页
目的:探索体育锻炼对城市居民心理和谐的影响以及身体自尊与主观锻炼体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方法:选取长春市某区458名大于18周岁参与体育锻炼的成年居民为被试(男性258人,女性200人)。采用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 目的:探索体育锻炼对城市居民心理和谐的影响以及身体自尊与主观锻炼体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方法:选取长春市某区458名大于18周岁参与体育锻炼的成年居民为被试(男性258人,女性200人)。采用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身体自尊量表(PSPP)和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进行调查,使用SPSS22.0及宏程序PROCESS3.5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身体自尊、主观锻炼体验与心理和谐等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可以直接影响城市居民心理和谐(β_(1)=0.44,β_(2)=0.63,P<0.01;β=0.24,P<0.01),也可以通过身体自尊间接影响城市居民心理和谐(β_(1)=0.05,β_(2)=0.07,P<0.01),主观锻炼体验能够调节体育锻炼与心理和谐间的关系(β=-0.02,P<0.01),且能调节身体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β=0.01,P<0.01)。结论:体育锻炼能够通过提升身体自尊来促进城市居民心理和谐水平,降低心理烦恼和疲劳。主观锻炼体验能够调节体育锻炼与心理和谐的中介作用,在高主观锻炼体验水平下,中等运动量锻炼对心理和谐的直接效用与通过身体自尊对心理和谐的间接效用达到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城市居民 心理和谐 身体自尊 主观锻炼体验
下载PDF
政府自动化决策责任认定的法理逻辑与限度廓清
19
作者 苏稳 《行政与法》 2024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政府自动化决策是一种由人工智能参与,部分或者完全取代行政主体参与,实现行政行为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甚至智能化,从而产生对外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行政自动化决策在提升行政效率、坚守决策中立等方面意义凸出,但仍暴露出诸多不敷适... 政府自动化决策是一种由人工智能参与,部分或者完全取代行政主体参与,实现行政行为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甚至智能化,从而产生对外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行政自动化决策在提升行政效率、坚守决策中立等方面意义凸出,但仍暴露出诸多不敷适用之处,尤其表现在责任认定标准存疑、责任主体识别困难、责任范围划分模糊以及侵权赔偿标准混乱等。基于此,当前应依据实际参与原则与契约自由理念厘清政府自动化决策的责任主体,明确政府自动化决策的责任范围,健全政府自动化决策的监督评估机制,形塑以算法解释权、算法拒绝权、损害评估标准为核心的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自动化决策 行政效率 责任认定 责任主体 责任范围
下载PDF
十字路口上的日本动产担保法
20
作者 徐洁 燕颖川(译)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4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日本动产担保法的修改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担保的法律形式的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的选择以及动产担保标的物范围的规定最为棘手。关于法律形式,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元主义,还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多元主义实际都不是绝对的,日本担保法制... 日本动产担保法的修改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担保的法律形式的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的选择以及动产担保标的物范围的规定最为棘手。关于法律形式,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元主义,还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多元主义实际都不是绝对的,日本担保法制部会的两种法案也不是对立的。所以,或许在法律形式上采用多元主义,而对任何形式的担保交易都采用同样的规则是实现实质性的一元主义的最好路径。关于担保标的物范围的扩张,其核心问题是,集合动产概念扩张的范围,如何处理因缓和集合动产的特定性要件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以及企业营业资产成为担保客体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一般实体法与破产法关于动产担保制度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产担保法 担保的法律形式 担保标的物的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