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SCOUR RATE IN CONSOLIDATED COHESIVE SEDIMENT 被引量:11
1
作者 TAN Guang-ming JIANG Lei +2 位作者 SHU Cai-wen LV Ping WANG Ju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1期51-57,共7页
The erosion process of a cohesive sediment after consolidation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a closed conduit system. The test sample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re mixtures of sand and clay with variable composition... The erosion process of a cohesive sediment after consolidation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a closed conduit system. The test sample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re mixtures of sand and clay with variable compositions and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times. The main concern of this study is the effects of the dry density of the consolidated sediment on scour rate. A scour rate formula is derived and further interpre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sive sediment CONSOLIDATION dry density scour rate scour rate formula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CONSOLIDATION TIME AND PARTICLE SIZE ON SCOUR RATES OF COHESIVE SEDIMENT 被引量:11
2
作者 TAN Guang-ming WANG Jun SHU Cai-wen LAI Yong-hui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By means of flumes,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consolidation time and particle size on scour rates of cohesive sedim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n dry unit weight increased and sc... By means of flumes,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consolidation time and particle size on scour rates of cohesive sedim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n dry unit weight increased and scour rates decreased during the course of consolidation, the resistance to scour was related to consolidation time, but it presented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properties that depended on particle size. For the finer particle, the consolidation process was longer, the range of dry unit weight altered was greater, the consolidated sediments moved in chunks. 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dry unit weight change with consolidation time, the simplified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dry unit weight and scour rates were derived, the results were check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same flow situation and good agreements were achieved. Sinc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were conside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olidation, the variations of consolidation properties were well reflected in these formul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sive sediment scour rates consolidation time dry unit weight
原文传递
Bed Load Transport Rate in Scouring and Armoring Process of Non-uniform Sediment River Bed
3
作者 LI Wenping CAO Shuyou LIU Xingnian(State Key Lab.of Hydraulics and Mountain River Eng.,Sichuan Univ.,Chengdu 610065,China)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86-88,共3页
Flum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bed load transport rate during rive bed scouring and ar- moring.A theoretic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linking the transport rate to the probability of incipient motion of non-... Flum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bed load transport rate during rive bed scouring and ar- moring.A theoretic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linking the transport rate to the probability of incipient motion of non-uniform sediment is solved.The transport rate is shown to decrease exponentially with time,according to the theory,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d-load scouring and armoring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下载PDF
砂土中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研究
4
作者 赵学亮 王鑫 +3 位作者 陈馨睿 隋淑环 沈侃敏 邓温妮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6,共13页
通过开展小比尺三筒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建立数值模型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与扩展,分析水平和弯矩荷载下,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三筒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冲刷修正系数dhe、... 通过开展小比尺三筒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建立数值模型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与扩展,分析水平和弯矩荷载下,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三筒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冲刷修正系数dhe、dme的计算方法;采用固定荷载比方法,通过数值模型计算M-H加载条件下三筒基础的破坏包络线,分析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复合加载特性的影响,提出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M-H破坏包络线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冲刷条件下的三筒基础受水平和弯矩作用直至破坏的过程,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失稳破坏3个阶段;三筒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冲刷率e的增大而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增大,相同长径比的三筒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相对筒间距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冲刷率e的提高,三筒基础的M-H破坏包络线向内移动,随着相对筒间距S/D增大,归一化破坏包络线呈上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筒基础 冲刷率 极限承载力 弯矩承载力 冲刷修正系数 包络线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hape and Depth of Local Scour Hole Downstream of the Release Structure
5
作者 Vouchleang Hong Genguang Zhang +1 位作者 Xinqiang Wang Anbin Li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1期104-120,共17页
Local scour downstream of the release structure is a critical problem to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hape and depth of the scour hole under... Local scour downstream of the release structure is a critical problem to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hape and depth of the scour hole under the equilibrium state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downstream of an apron, a group of 16 experiments from the hydraulic similarity model test of Dangka Hydropower Station?was conducted with the non-cohesive sediment of different median particle sizes under different flow rates in this study. The control variable method was?to?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flow rate and sediment size on the shape of the scour hole to defin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 times of each test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e shape of the scour hole was irregular ellipse or semi-ellipse. The depth and size of the scour hol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low rat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diment size;?the downstream longitudinal slope ratio of the scour hol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diment size.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lope ratio of the local scour hole were 1/2 to 1/6 and about 1/1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scour DOWNSTREAM Noncohesive SEDIMENT Bed SEDIMENT Size FLOW rate FLOW Pattern Dangka HYDROPOWER Station
下载PDF
平面射流冲刷初期的流场特性与输沙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爱泽 程年生 +1 位作者 卢叶盛 魏茂兴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3,31,共8页
平面射流冲刷是局部冲刷的典型案例,由于冲刷初期水沙相互作用剧烈、床面形态变化迅速等原因,相关研究在文献中鲜有报道。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详细观测了平面射流冲刷坑的形态演变和流场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刷坑的发展过程因输沙特... 平面射流冲刷是局部冲刷的典型案例,由于冲刷初期水沙相互作用剧烈、床面形态变化迅速等原因,相关研究在文献中鲜有报道。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详细观测了平面射流冲刷坑的形态演变和流场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刷坑的发展过程因输沙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的“剪切冲刷”和充分发展阶段的“涡体冲刷”。针对剪切冲刷,应用推移质输沙模型,分析了其输沙规律。研究结果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冲刷 涡体冲刷 平面射流 局部冲刷 输沙率
下载PDF
轴线倾斜海底管道冲刷速率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凯兵 娄晓帆 王菲菲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1,共12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水流作用下轴线倾斜海底管道的三维局部冲刷问题。利用超声波探头监测管道下部冲刷沿管轴线方向的扩展过程,分析海底管道三维局部冲刷的动态发展机理。由模型沙的冲蚀试验,建立沙床面剪切应力与泥沙表观侵蚀速率之...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水流作用下轴线倾斜海底管道的三维局部冲刷问题。利用超声波探头监测管道下部冲刷沿管轴线方向的扩展过程,分析海底管道三维局部冲刷的动态发展机理。由模型沙的冲蚀试验,建立沙床面剪切应力与泥沙表观侵蚀速率之间的关系式,并引入经验公式对沙床面剪切应力放大系数、泥沙表观侵蚀速率以及远场床面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由倾斜管道模型试验,在分析冲刷扩展位置随时间变化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上述经验公式以及沙床面剪切应力放大系数与管道埋深的关系,建立轴线倾斜海底管道冲刷扩展速率的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管道 局部冲刷 冲刷速率 模型试验 剪切应力放大系数 管道埋深
下载PDF
高含沙洪水冲刷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20
8
作者 梁志勇 匡尚富 +2 位作者 王兆印 徐永年 王会让 《泥沙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73,共6页
本文就低含沙洪水与高含沙洪水对河床的冲淤模式进行了描述,在对洪水冲刷河床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来水来沙与河床基本相互适应的条件下洪水冲刷深度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并用黄河干支流资料进行了讨论与验证。该公式... 本文就低含沙洪水与高含沙洪水对河床的冲淤模式进行了描述,在对洪水冲刷河床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来水来沙与河床基本相互适应的条件下洪水冲刷深度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并用黄河干支流资料进行了讨论与验证。该公式考虑因素简单,计算方便,同时适用于低含沙与高含沙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冲刷 高含沙洪水 涨冲落淤 断面冲淤模式
下载PDF
黏性非均匀沙的冲刷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志林 张翀超 +1 位作者 黄赛花 梁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8,共5页
黏性非均匀沙起动和冲刷研究对于河口海岸工程的设计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作者从概率论和力学角度所提出的黏性非均匀沙起动摩阻流速公式的基础上,建立起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和冲刷率公式。在钱塘江河口河床获取2个钻孔共28个岩... 黏性非均匀沙起动和冲刷研究对于河口海岸工程的设计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作者从概率论和力学角度所提出的黏性非均匀沙起动摩阻流速公式的基础上,建立起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和冲刷率公式。在钱塘江河口河床获取2个钻孔共28个岩芯,进行起动和冲刷水槽试验。起动流速公式计算值与沙样起动试验数据符合良好,表明该公式能较好反应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现象。进而根据冲刷试验资料确定了冲刷率公式的指数和冲刷常数,发现未充分固结的淤泥冲刷率与相对剩余切应力的二次方成正比,而固结已久的淤泥冲刷率与相对剩余切应力呈线性关系,冲刷常数分别为(2~3.5)×10-5 m/s和(1~2)×10-6 m/s,两者差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非均匀沙 水槽试验 冲刷率 起动
下载PDF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桥区河床抗冲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洪大林 谢瑞 +1 位作者 张思和 唐存本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96,共6页
针对交通、水利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用现场原状土取样,并通过封闭管道水力试验,得到原状土起动的临界切应力及冲刷率,并通过公式换算得到原状土的起动流速,这一方法可用来确定物理模型试验中动床模型设计参数,并可为设计部门提供科... 针对交通、水利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用现场原状土取样,并通过封闭管道水力试验,得到原状土起动的临界切应力及冲刷率,并通过公式换算得到原状土的起动流速,这一方法可用来确定物理模型试验中动床模型设计参数,并可为设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起动切应力 冲刷率 凝聚力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桥区河床 抗冲性能 封闭管道水力试验
下载PDF
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冲刷特性试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强 王寅 陈春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8,共4页
为了研究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和冲刷特性,采用资料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工填筑黏性土的起动冲刷特性。根据试验资料,结合力学特性确定影响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冲刷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切应力、冲刷率... 为了研究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和冲刷特性,采用资料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工填筑黏性土的起动冲刷特性。根据试验资料,结合力学特性确定影响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冲刷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人工填筑黏性土起动切应力、冲刷率分别与各自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量纲和谐的起动切应力和冲刷率的公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公式中的系数和指数,并分析比较了人工填筑黏性土和黏性泥沙起动和冲刷特性。结果表明:人工填筑黏性土的黏结力比自然淤积固结的黏性泥沙大得多,较难起动和冲刷,需要较大的水流切应力;干密度对自然淤积黏性泥沙冲刷率影响比对人工填筑黏性土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填筑黏性土 黏性泥沙 起动切应力 冲刷率 干密度
下载PDF
透水丁坝局部冲淤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银军 刘焕芳 +1 位作者 何春光 宗全利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试验研究了透水丁坝附近河床的冲淤特性,绘制了这一区域的等高线图,分别对不同透水率的透水丁坝附近河床冲淤后的纵向断面、横向断面以及坝轴断面各点高程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透水丁坝的最大冲刷深度小于不透水丁坝,但其下游侧有... 试验研究了透水丁坝附近河床的冲淤特性,绘制了这一区域的等高线图,分别对不同透水率的透水丁坝附近河床冲淤后的纵向断面、横向断面以及坝轴断面各点高程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透水丁坝的最大冲刷深度小于不透水丁坝,但其下游侧有冲刷槽,其深度从坝根到坝头差距不大,且该冲槽宽度随透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透水丁坝对河床的有效影响长度比同样坝长的不透水丁坝略长,最大淤积高程则更高,透水率为30%时的影响长度最大.说明透水丁坝在自身防护和保护范围两方面均优于不透水丁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丁坝 透水率 冲刷 淤积
下载PDF
长武王东试验区土壤抗冲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世清 周佩华 +1 位作者 刘宝元 武春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8,共3页
该文采用野外人工放水冲刷试验方法,对不同放水量,不同坡长,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壤冲刷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资料整理分析,得出下列关系式: Y=7.39X^(0.97) R=0.985 2 Y=7.82L^(1.01) R=0.958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冲刷 抗冲性 试验
下载PDF
京杭运河底泥起动和冲刷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万杰 韩龙喜 +2 位作者 孙玉龙 茅志兵 毛旭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0-32,35,共4页
京杭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减少底泥冲刷引起的污染对保护其水质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文献中的底泥起动流速公式和冲刷率公式,推导出起动摩阻流速与湿密度公式、摩阻流速与冲刷率公式。以京杭运河底泥在水槽内进行不同湿... 京杭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减少底泥冲刷引起的污染对保护其水质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文献中的底泥起动流速公式和冲刷率公式,推导出起动摩阻流速与湿密度公式、摩阻流速与冲刷率公式。以京杭运河底泥在水槽内进行不同湿密度的起动试验和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冲刷率试验。试验结果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底泥起动时临界起动摩阻流速与湿密度的相关关系,冲刷时摩阻流速与冲刷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关试验数据的相关性较好,对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起动流速 冲刷率 试验研究 京杭运河
下载PDF
稀土元素示踪坡面冲刷侵蚀过程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佰晓 王瑄 +1 位作者 李占斌 王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515,共6页
为确定坡面侵蚀产沙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沿坡面垂直分段和分层结合布设不同稀土元素,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系统,分析了各坡段侵蚀产沙量和侵蚀率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坡面侵蚀产沙可分为3个阶段:面蚀阶段、沟蚀阶段和沟蚀稳定阶段。试验... 为确定坡面侵蚀产沙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沿坡面垂直分段和分层结合布设不同稀土元素,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系统,分析了各坡段侵蚀产沙量和侵蚀率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坡面侵蚀产沙可分为3个阶段:面蚀阶段、沟蚀阶段和沟蚀稳定阶段。试验结束时,上坡段土壤总侵蚀量为17.527 kg,占坡面总侵蚀量的89.2%,其中La和Eu示踪区的侵蚀量各占坡面总侵蚀量的48.1%和23.8%。La,Eu,Yb,Tb,Ce,Nd和Sm 7个示踪区的累积侵蚀量之比为:1∶0.495∶0.184∶0.177∶0.146∶0.030∶0.074,坡面上段、中段和下段累积侵蚀量之比为:1∶0.095∶0.040。试验过程中,上坡段细沟蚀剧烈,中坡段主要以面蚀为主,伴有轻微沟蚀,而下坡段始终以面蚀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示踪法 坡面冲刷 侵蚀率 稀土
下载PDF
桩式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银军 陈立 +1 位作者 刘金 许文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5期750-758,共9页
针对桩式丁坝局部冲刷特性及其最大冲刷深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桩式丁坝清水冲刷动床试验.试验中挑角范围在30—135°之间,透水率范围在0—40%之间,通过试验分析了其冲刷坑形态,冲刷深度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桩式丁坝局部冲刷特性及其最大冲刷深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桩式丁坝清水冲刷动床试验.试验中挑角范围在30—135°之间,透水率范围在0—40%之间,通过试验分析了其冲刷坑形态,冲刷深度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桩式丁坝局部冲刷坑呈"V"形槽状,最低点位于桩根附近,整个冲刷槽最大冲刷深度位于坝头,由绕坝水流所导致.冲刷深度随河宽缩窄率增大而增大,随透水率增大而减小,正挑时丁坝的冲深最大,同时还与Fr和床沙级配有关.最后,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非淹没桩式丁坝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该式将桩式丁坝冲刷深度与其影响因素直接联系起来,能够定量反映其影响规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式丁坝 冲刷槽 冲刷深度 透水率
下载PDF
黄河下游黏性泥沙的冲刷速率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琳娟 赵万杰 +2 位作者 李军华 江恩慧 宋永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6,共6页
由于黄河下游河床中黏性泥沙与非黏性泥沙的抗冲性明显不同,导致黄河下游河势畸形、河岸坍塌等现象频发。选取黄河下游花园口附近河床中3种不同颗粒级配黏性泥沙进行抗冲刷试验,建立不同淤积固结状态下黏性泥沙冲刷速率与相对剩余切应... 由于黄河下游河床中黏性泥沙与非黏性泥沙的抗冲性明显不同,导致黄河下游河势畸形、河岸坍塌等现象频发。选取黄河下游花园口附近河床中3种不同颗粒级配黏性泥沙进行抗冲刷试验,建立不同淤积固结状态下黏性泥沙冲刷速率与相对剩余切应力的关系,分析黏性泥沙干密度、中值粒径对冲刷速率、冲刷系数、能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颗粒级配的黏性泥沙来说,其冲刷系数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能量指数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能量指数与相对剩余切应力近似成2次方关系;泥沙中值粒径在6.1~804.0μm范围内时,冲刷系数随中值粒径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能量指数随中值粒径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速率 相对剩余切应力 冲刷系数 能量指数 抗冲刷试验
下载PDF
双丁坝合理间距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先刚 刘焕芳 +1 位作者 华根福 王振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14-617,共4页
桩式透水丁坝群是一种新型结构丁坝,目前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大量运用。为探讨工程设计中前二座丁坝的间距布设问题,对前二座丁坝的设计间距、透水率、坝长等因素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运用Surfer8.0软件绘制河床地形图和三维效果图,分析结... 桩式透水丁坝群是一种新型结构丁坝,目前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大量运用。为探讨工程设计中前二座丁坝的间距布设问题,对前二座丁坝的设计间距、透水率、坝长等因素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运用Surfer8.0软件绘制河床地形图和三维效果图,分析结果表明:双丁坝比单个丁坝运用条件下能更好地控制河道整治线,同时第2座丁坝也会产生弱于第1座丁坝的横向和纵向冲刷槽;丁坝间距的确定原则为坝后不冲、主流不淤和坝体自身稳定。经试验观测和原型验证,推荐顺直河道的合理间距为1.5~2.5倍坝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式透水丁坝 透水率 冲淤特性 间距
下载PDF
花岗岩崩岗区不同土层的侵蚀水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秋霞 丁树文 +4 位作者 邓羽松 刘丹露 徐加盼 朱慧鑫 刘昌鑫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0-580,共11页
土壤剥蚀率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水流剥蚀土壤的质量,定量研究崩岗不同土层土壤剥蚀率对预测土壤剥蚀过程及建立崩岗侵蚀物理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湖北通城花岗岩崩岗区发育的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采用不同坡度(... 土壤剥蚀率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水流剥蚀土壤的质量,定量研究崩岗不同土层土壤剥蚀率对预测土壤剥蚀过程及建立崩岗侵蚀物理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湖北通城花岗岩崩岗区发育的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采用不同坡度(8.8%、17.6%、26.8%、36.4%、46.6%)和不同流量(0.2 Ls^(-1)、0.4 Ls^(-1)、0.6 Ls^(-1)、0.8 Ls^(-1)、1.0 Ls^(-1))相结合的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分析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土体土壤剥蚀率与水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花岗岩崩岗侵蚀的水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坡度条件下,土壤剥蚀率随径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各土层土壤剥蚀率存在很大差异,碎屑层土壤剥蚀率最大,砂土层次之,表土层最小;在相同流量条件下,各土层土壤剥蚀率均随冲刷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径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对崩岗各土层土壤剥蚀率的影响均可采用线性方程很好地描述(R^2>0.926),相比用单位水流功率拟合的多项式方程的相关性(R<0.830)要高,径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均可作为描述崩岗各土层土壤侵蚀的水动力学参数。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的临界径流剪切力依次减小,分别为0.28Pa、0.13Pa、0.10Pa、0.07Pa,各土层土壤细沟可蚀性参数差异明显,碎屑层的最大,砂土层次之,表土层最小。因此,在崩岗垂直结构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体抵抗径流剥蚀的能力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土壤剥蚀率 放水冲刷试验 水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坡面径流剪切力分布及其与土壤剥蚀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春霞 姚文艺 +2 位作者 肖培青 王玲玲 申震洲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径流剪切力是建立土壤侵蚀过程模型重要的水动力学参数,研究径流剪切力和土壤侵蚀产沙相关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径流冲刷模拟试验为研究手段,研究不同流量和不同坡度组合条件下坡面侵蚀过程中径流剪切力的分布特征,并对应分... 径流剪切力是建立土壤侵蚀过程模型重要的水动力学参数,研究径流剪切力和土壤侵蚀产沙相关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径流冲刷模拟试验为研究手段,研究不同流量和不同坡度组合条件下坡面侵蚀过程中径流剪切力的分布特征,并对应分析土壤剥蚀率与各阶段径流临界剪切力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条件下,坡面侵蚀发育各阶段径流剪切力和土壤剥蚀率随冲刷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小区坡度的变化受临界坡度影响;土壤剥蚀率与放水流量、坡度和径流剪切力等多因子呈线性相关,与流量或坡度的大小呈正比,与径流剪切力的大小呈反比;土壤剥蚀率与各径流剪切力单因子呈幂函数或指数函数相关,随径流剪切力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坡面产生跌坎时的临界剪切力和坡面径流平均剪切力均可以作为土壤侵蚀预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力 剥蚀率 径流冲刷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