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Scouring and Silting Deformation of Artificial Beach Under Storm Surge−Wave Coupling
1
作者 SUN Tian-ting HU Po +3 位作者 PAN Jun-ning HOU Yi-jun MO Dong-xue WANG Deng-ti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65-75,共11页
With the increasing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beach in coastal area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beach surface deformation of artificial beach profile. Previous studies only focus on a single wave 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beach in coastal area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beach surface deformation of artificial beach profile. Previous studies only focus on a single wave dynamic factor,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beach deformation of artificial beach profile under the storm surge-wave co-ac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cross-section physical model test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beach surface deformation of a typical artificial beach profile in Shuangdao Bay, Weihai, Shandong Province, after continuous wave actions till they stabi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ach surface deform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nstant water levels, laddershaped water level combined with corresponding wave elements and storm surge-wave co-actio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 beach profile model which satisfies the theory of Bruun model is propos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of beach under storm surge-wave co-action is smaller and the scour range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water levels or ladder-shaped water level.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by traditional model test tends to be conservative while the evaluation of the scour range is insufficient.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designing artificial be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beach scouring and silting deformation profile shape physical model tests storm surge-wave coupling
下载PDF
Evolution history and trend of the modern Huanghe River Delta 被引量:5
2
作者 MA Yanyan LI Guangxu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0-52,共13页
The evolvement history of modern Huanghe River Delta tidal flat, coastline and underwater terrain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water depth dat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afloor ter... The evolvement history of modern Huanghe River Delta tidal flat, coastline and underwater terrain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water depth dat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afloor terrain evolution o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 formula simulating th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evolvement model of subaqueous Huanghe River Delta slope was proposed, and the evolvement trend of the subaqueous delta terrain was predic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quilibrium transition zone is near the water depth of 12 m with seabed erosion in shallower water and accumulation in deeper water during the first 150 a after the river channel was deserted. In the meantime, the underwater slope became gentler and the coastal erosion rate became slow gradually. Then, the subaqueous delta slope changed to up concave from upper convex, and the shape of subaqueous delta disappeared. The coast type changed to silt-mud coast about 100-150 a after the river course was deserted. The erosion depth in the foot of the seawall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Huanghe River Delta coast evolvement scour depth in the foot of seawall
下载PDF
粉沙质海岸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研究
3
作者 刘璠 季则舟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5期14-18,共5页
黄骅港处于淤泥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的骤淤防治重现期为10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建成20余年来,其吞吐量逐年增加,作为煤炭枢纽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煤炭港区航道进入运维期后,疏浚维护力量得到加强,航道淤积特点也发生一定变化,泥沙淤积... 黄骅港处于淤泥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的骤淤防治重现期为10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建成20余年来,其吞吐量逐年增加,作为煤炭枢纽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煤炭港区航道进入运维期后,疏浚维护力量得到加强,航道淤积特点也发生一定变化,泥沙淤积资料进一步完善,航道骤淤防治标准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以加强航道抗风险能力。本文通过对泥沙淤积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除防治航道一次大风骤淤外,需关注连续多频次低重现期大风骤淤,其造成的累加骤淤量不可忽视。根据环境条件变化及淤积特点,提出了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可作为航道备淤深度确定依据,以及其他粉沙质海岸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确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沙质海岸 港口航道 骤淤防治标准 航道运维 多频次骤淤
下载PDF
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4
作者 赵元楷 李茂田 +8 位作者 曾剑威 陈静 刘晓强 姚慧锟 刘演 樊春 谭子杰 张雯彦 彭旦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落潮末期淤积-中间时段稳定的特征,涨潮初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冲刷4.05 mm,落潮末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淤积3.72 mm,中间时段动态稳定;大小潮周期内,呈现中潮到小潮平均淤积3.4 mm,小潮到大潮平均冲刷8.2 mm的特征。通过流速、紊动能、水深、悬沙浓度等因子与冲淤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潮周期内,流速和紊动能的增减决定涨潮初期冲刷和落潮末期淤积的变化;大小潮周期内,涨潮冲刷大于落潮淤积的特性决定了大潮到小潮阶段的冲刷,涨潮冲刷小于落潮淤积决定了小潮到大潮阶段的淤积。涨落潮周期和大小潮潮周期的冲淤机制为潮滩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湾 潮滩 潮周期 冲淤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河道2020年淤积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泽东 秦蕾蕾 董先勇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向家坝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变化对岸坡稳定及通航具有重要影响,向家坝水电站运行后坝下游河床一直呈冲刷状态,但2020年首次出现淤积。采用输沙法和断面法计算向家坝出库沙量和下游河段泥沙冲淤量,结合气象、水动力及实勘资料,分析向家坝下... 向家坝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变化对岸坡稳定及通航具有重要影响,向家坝水电站运行后坝下游河床一直呈冲刷状态,但2020年首次出现淤积。采用输沙法和断面法计算向家坝出库沙量和下游河段泥沙冲淤量,结合气象、水动力及实勘资料,分析向家坝下游2020年淤积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向家坝蓄水后出库年径流量变化不大,出库沙量受上游电站拦沙作用大幅减少,但2020年向家坝下游支流降雨偏丰,支流输沙量大幅增加,产生区域强输沙过程;该年下游各控制站最高水位较历史平均水位均偏高,汛期比降变化不大,水流挟沙能力不足以输送显著增多的泥沙;加上采砂减少和采砂造成的下切幅度较大部位发生回淤。这些原因导致2020年向家坝下游河道产生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电站 泥沙冲淤 水面比降 水动力条件 河道采砂
下载PDF
射流水平移动速度对冲刷粉沙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6
作者 倪雁 夏保琴 顾磊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针对在疏浚工程中射流冲刷如何提高产能和降低能耗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中值粒径为0.048 mm的粉沙沙床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泥沙冲刷模型建立了移动射流冲刷模型,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拟参数选取的可靠性。该模型成... 针对在疏浚工程中射流冲刷如何提高产能和降低能耗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中值粒径为0.048 mm的粉沙沙床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泥沙冲刷模型建立了移动射流冲刷模型,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拟参数选取的可靠性。该模型成功模拟了垂向淹没射流冲刷沙床现象,并分析了移动速度对射流冲刷深度、产能与比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动速度的增大,冲刷深度及冲沟截面积不断减小;存在最经济射流移动速度范围,使得冲刷产能保持良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能耗量。研究成果为射流冲刷提高产能和降低能耗提供了理论支撑,最经济射流移动速度范围可用于指导疏浚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射流 冲刷 粉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杭州湾滩涂回淤数值模拟预测研究
7
作者 李燃 巩明 +3 位作者 许雪峰 宋泽坤 杨万康 开丽琼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针对杭州湾滩涂区域的促淤和回淤问题,构建宁波湾南岸区域的水动力及冲淤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冲淤数据验证短期冲淤数值计算模型可靠性,得到该区域未来较长时间尺度下的自然回淤状况,同时对比人工筑堤择优选取促淤方案。研究结果... 针对杭州湾滩涂区域的促淤和回淤问题,构建宁波湾南岸区域的水动力及冲淤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冲淤数据验证短期冲淤数值计算模型可靠性,得到该区域未来较长时间尺度下的自然回淤状况,同时对比人工筑堤择优选取促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导流作用下的自然淤积滩涂恢复效果显著,而隔堤的修建对于沟槽的泥沙滞留淤积作用显著,修筑-2.22 m高程隔堤后原本低洼的区域平均促淤厚度达0.22 m,低洼区域内部海床高程可以达到2.5 m左右,因而采取以导流自然淤积为主辅以隔堤的滩涂促淤恢复手段,对于高含沙量海域低洼区域的泥沙淤积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人工促淤 冲淤计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与水沙调控指标
8
作者 陈翠霞 朱呈浩 +2 位作者 赵翔 高兴 罗秋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6,共11页
为科学指导黄河调水调沙调度实践,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对水沙调控指标进行优化。选取2011—2022年黄河下游实测121场不同含沙量级水沙过程,分析黄河下游水沙特点及其冲淤效率与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以黄河下游不淤积以... 为科学指导黄河调水调沙调度实践,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对水沙调控指标进行优化。选取2011—2022年黄河下游实测121场不同含沙量级水沙过程,分析黄河下游水沙特点及其冲淤效率与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以黄河下游不淤积以及主槽过流能力不降低为总体目标提出水沙调控指标。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水沙过程具有两极分化的调控作用,高含沙量水流(平均含沙量S av>10 kg/m^(3))的沙量全年占比为94%,清水水流(S av<1 kg/m^(3))的水量全年占比为85%。②高含沙量水流的淤积效率与平均含沙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③清水水流的冲刷效率与平均流量呈正相关对数关系。④对于高含沙量水流,丰水年调控水量为80亿m^(3),平均流量为2000~4600 m^(3)/s,平均含沙量为50 kg/m^(3);平水年调控水量为10亿m^(3),平均流量为2000~4600 m^(3)/s,平均含沙量为150 kg/m^(3);枯水年水库不排沙。对于清水水流,需要避免下泄平均流量在800~1800 m^(3)/s范围内的水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规律 水沙调控 水沙过程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及影响研究
9
作者 熊明 陈柯兵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0期52-58,73,共8页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库容安全和水质安全是“一泓清水北上”的两大重要保障。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同时关联库容长期有效维持与库区水环境安全,为掌握丹江口水库冲...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库容安全和水质安全是“一泓清水北上”的两大重要保障。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同时关联库容长期有效维持与库区水环境安全,为掌握丹江口水库冲淤状况及对坝下游河道的影响,基于水文、泥沙与河道等全序列原型观测资料,从水库冲淤量沿时程的变化、多维分布特征等方面着手,研究了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修建后,汉江、丹江的来沙大部分被拦截于水库中,1961—2020年共计淤积泥沙18.83亿m^(3),150 m以下水库库容减小明显。与此同时,汉江中下游河道发生了长距离的持续冲刷,1978—2020年平滩河床总体冲刷10.75亿m^(3),冲刷强度由上游至下游逐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口水库 水库淤积 河道冲淤 河床演变
下载PDF
盐城候鸟栖息地岸线变化特征及其对候鸟栖息地影响
10
作者 胡云健 丘仲锋 +4 位作者 石轩硕 赵冬至 赵爱博 林晖 詹雅婷 《海岸工程》 2024年第1期50-65,共16页
近年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侵蚀严重,岸线分布变化迅速,这对海岸带生态与经济带来了挑战。本文基于2013—2022年8期Sentinel-2及Landsat 8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利用人机交互方法解译提取候鸟栖息地岸线,通过ArcGIS平台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ig... 近年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侵蚀严重,岸线分布变化迅速,这对海岸带生态与经济带来了挑战。本文基于2013—2022年8期Sentinel-2及Landsat 8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利用人机交互方法解译提取候鸟栖息地岸线,通过ArcGIS平台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DSAS)将岸线数字化,计算得到年际与年内岸线变迁时空分布,并探讨了蚀淤变化的成因及影响。结果表明:2014—2022年候鸟栖息地侵蚀特征由原先的侵蚀范围广但侵蚀速率小,转变为侵蚀范围集中且侵蚀速率大幅增加,侵蚀危害严重加剧。侵蚀集中在春季及夏季。研究区域岸线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泥沙来源、近岸海流、沿岸地物类型、人工建筑及风暴潮等。明确近年候鸟栖息地重点侵蚀岸段动态变化并分析其成因,对当地海岸带的生态经济保护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海岸侵蚀 蚀淤演变 高分辨率遥感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嘉鱼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11
作者 朱子园 陈静 毛武蓉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7期24-28,45,共6页
嘉鱼河段是长江中游典型的碍航河段之一,需重点关注河床演变特性。根据1970~2021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该河段的冲淤、岸线、河床形态、洲滩深槽等变化,研究该河段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及2006年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以来河床演... 嘉鱼河段是长江中游典型的碍航河段之一,需重点关注河床演变特性。根据1970~2021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该河段的冲淤、岸线、河床形态、洲滩深槽等变化,研究该河段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及2006年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以来河床演变特性。结果表明:自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该河段岸线基本稳定,河床冲刷部位主要在枯水河槽;近些年断面形态逐渐趋于稳定,岸线变化不大;河段内洲滩平面位置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仅在复兴洲尾部左缘、燕窝镇对面江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江心洲;深槽平面位置较为稳定。研究成果可为该河段防洪调度、河道治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冲淤变化 水沙条件 长江中游 三峡水库 嘉鱼河段
下载PDF
黄河废弃三角洲海底冲淤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刘勇 李广雪 +2 位作者 邓声贵 赵东波 温国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4,共8页
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后 ,钓口流路三角洲叶瓣废弃 ,由于大量陆源沉积物供应的断绝 ,原来形成的快速堆积地形变得极不稳定 ,水下三角洲岸坡受到海洋动力快速冲蚀作用。根据长期水深资料的对比研究 ,波浪侵蚀使水下岸坡整体变缓以适... 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后 ,钓口流路三角洲叶瓣废弃 ,由于大量陆源沉积物供应的断绝 ,原来形成的快速堆积地形变得极不稳定 ,水下三角洲岸坡受到海洋动力快速冲蚀作用。根据长期水深资料的对比研究 ,波浪侵蚀使水下岸坡整体变缓以适应新的沉积动力环境 ,正逐渐形成新的冲淤平衡剖面。对整个研究区的水深资料进行叠加 ,总结其海底冲淤演变规律。采用 2 0 6 6 0、2 0 6 5 6、2 0 6 5 2和 2 0 6 4 8剖面上的散点 (整数水深点 )水深变化 ,结果表明废弃三角洲海底由浅水区向深水区冲淤组合呈带状分布 ,且越向深水区周期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三角洲 海底冲淤规律 黄河 沉积动力环境 冲蚀作用 水深资料
下载PDF
粉砂质海床上建筑物周围局部冲刷的系列模型延伸法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西军 曹祖德 杨树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系统介绍了泥沙冲刷系列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同时利用系列模型试验结果对相似关系式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指出:(1)系列模型试验是利用几何及水流运动相似而泥沙运动不相似的模型取得试验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2)采用原型沙进行系列模型试... 系统介绍了泥沙冲刷系列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同时利用系列模型试验结果对相似关系式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指出:(1)系列模型试验是利用几何及水流运动相似而泥沙运动不相似的模型取得试验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2)采用原型沙进行系列模型试验也是适宜的;(3)系列模型试验只要作两个比尺差距较大的模型就能通过外延取得所需要的试验成果,并能保证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质海岸 系列模型 原型沙 冲刷 波浪 水流
下载PDF
透水丁坝局部冲淤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银军 刘焕芳 +1 位作者 何春光 宗全利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试验研究了透水丁坝附近河床的冲淤特性,绘制了这一区域的等高线图,分别对不同透水率的透水丁坝附近河床冲淤后的纵向断面、横向断面以及坝轴断面各点高程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透水丁坝的最大冲刷深度小于不透水丁坝,但其下游侧有... 试验研究了透水丁坝附近河床的冲淤特性,绘制了这一区域的等高线图,分别对不同透水率的透水丁坝附近河床冲淤后的纵向断面、横向断面以及坝轴断面各点高程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透水丁坝的最大冲刷深度小于不透水丁坝,但其下游侧有冲刷槽,其深度从坝根到坝头差距不大,且该冲槽宽度随透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透水丁坝对河床的有效影响长度比同样坝长的不透水丁坝略长,最大淤积高程则更高,透水率为30%时的影响长度最大.说明透水丁坝在自身防护和保护范围两方面均优于不透水丁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丁坝 透水率 冲刷 淤积
下载PDF
河口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付桂 李九发 +2 位作者 朱钢 虞志英 徐海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223-231,共9页
淤泥质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它制约着河口的综合利用。本文就我国淤泥质河口挡潮闸引起的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了我国主要建闸河口闸下淤积类型.多数学者根据潮波变形理论和不平衡输沙理论对闸... 淤泥质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它制约着河口的综合利用。本文就我国淤泥质河口挡潮闸引起的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了我国主要建闸河口闸下淤积类型.多数学者根据潮波变形理论和不平衡输沙理论对闸下淤积的力学机理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河口闸下淤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类型的建闸河口防淤减淤措施。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闸下淤积 防淤 减淤
下载PDF
砂质海岸岸滩侵蚀演变模式探讨——以山东南部海岸侵蚀岸段的岸滩演变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包四林 虞志英 +1 位作者 刘苍字 张国安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4-99,共6页
在分析山东南部海岸几十年来的地形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砂质海岸等深线变化预测理论,建立该区的岸滩侵蚀演变预测模型,研究了该区域岸滩演变规律。实测资料验证表明:预测结果合理,基本反映了本区岸滩演变的特征。
关键词 砂质海岸 岸滩演变预测模型 波浪沿岸输沙 输沙量分布
下载PDF
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胡海波 康立新 +1 位作者 梁珍海 仇才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7-45,共9页
通过对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得出:(1)四种土壤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与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容重、孔隙率、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物... 通过对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得出:(1)四种土壤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与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容重、孔隙率、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物理性粘粘含量、含水量、速效钾含量不相关;(2)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土壤酶与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第一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达0.9443。在土壤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脲酶和蛋白酶,在理化性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容重和全氮含量;(3)分别给出了4种酶与理化性质的回归方程,并运用逐步回归使方程得到了简化;(4)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评价立地生产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海岸 防护林 土壤酶 典型相关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计算淤泥质海岸围垦多年回淤强度的一种简便方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义刚 林祥 冯卫兵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提出一种对淤泥质海岸围垦后淤积强度估算的简便方法 ,根据第一年计算或实测得到的淤积强度值 ,计算以后多年的淤积强度 .采用此方法与杭州湾边滩围垦多年实测资料验证 ,结果令人满意 .该方法极为简便 。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围垦 淤积 回淤强度
下载PDF
建桥对河流洲边滩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荣敏 陈立 +2 位作者 谢葆玲 张俊勇 卢炜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
依据有关桥梁的河工模型试验结果及实测资料,分析了建桥后建桥河段的水流、泥沙的冲淤变化,探讨了建桥对洲边滩的影响.结果表明,建桥后桥址附近河段的水位、流速流向、单宽流量均会发生变化,且距桥址愈近变化愈大;不同桥型对洲边滩的影... 依据有关桥梁的河工模型试验结果及实测资料,分析了建桥后建桥河段的水流、泥沙的冲淤变化,探讨了建桥对洲边滩的影响.结果表明,建桥后桥址附近河段的水位、流速流向、单宽流量均会发生变化,且距桥址愈近变化愈大;不同桥型对洲边滩的影响不同,对目前多采用的主跨大、边跨墩数多的桥型,建桥后易形成边滩或使原有边滩淤大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壅水 桥型 泥沙冲淤变化 洲滩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嘴潮滩短期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建春 李九发 +2 位作者 李占海 戴志军 赵军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潮滩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作用与地貌特征之间的相互耦合机制。根据近几年在长江口南汇嘴潮间带多断面连续观测资料,探讨区域内潮间带滩地的近期冲淤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南汇嘴潮滩近期... 潮滩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作用与地貌特征之间的相互耦合机制。根据近几年在长江口南汇嘴潮间带多断面连续观测资料,探讨区域内潮间带滩地的近期冲淤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南汇嘴潮滩近期主要呈现淤涨态势,而且年内过程季节性差异明显;受区位差异影响,不同观测断面的潮滩冲淤演变呈现特征不尽相同,断面1冲淤变化最为显著,年最大冲淤厚度均在10 cm以上;(2)在波浪、潮流的作用下,区域内沉积物很容易被掀动悬扬,而且输沙环流系统的存在有利于悬沙向浅水区输运且在该区域内沉降淤积,从而为潮滩发育提供泥沙来源;(3)受"碧利斯"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天气影响,研究区域内潮滩出现"大冲大淤"现象,即台风强侵蚀期过后滩面高程短期内恢复明显。由此可见,潮滩短期冲淤演变特征是各种动力因素作用下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南汇嘴 潮滩 冲淤演变 动力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