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呐喊者与看客的“言”下之意——从鲁迅到“现实鲁迅”与“科幻鲁迅”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福贵 向天一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9-199,239,240,共13页
小说文本本为虚构之作,作者以"言"而喻之,便衍生出对其概念、叙事、内容、审美以及伦理人性等方面诸多不能已于言者的解读与判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言者"--鲁迅,既有着"言"之于呐喊的深切体验,也... 小说文本本为虚构之作,作者以"言"而喻之,便衍生出对其概念、叙事、内容、审美以及伦理人性等方面诸多不能已于言者的解读与判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言者"--鲁迅,既有着"言"之于呐喊的深切体验,也有着"言"之于叙事的悲悯书写,在同时抵达"狂言"与"谎言"的彼岸,用着怪异奇谲的人物所"言"实现了叙述背后人性紊乱的悲喜恶善。从鲁迅"呐喊者"的三重身份与小说"看客"的两种身份切入,作横的对比与纵的分析,能够理解不同叙述立场背后衍生出"两言"--狂言与谎言所表达的理想主题、文本意蕴与现实意义,包括"两言"的意识与方向、困途与抉择、传承与希望。鲁迅在"沉默"的失声中不失颤动、不失希望;在"笑"的狂欢中不乏厉声、不乏绝望,由此可进一步反思"狂言"与"谎言"在传统与现代的思想交锋中产生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狂言"在莫言小说中继续"呐喊","谎言"在刘慈欣小说中折射,接续上了"现实鲁迅"与"科幻鲁迅"的思想关联,共同构成了"鲁迅文化"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言” 狂言 谎言 呐喊者 看客 莫言 刘慈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