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头螺钉对三柱截骨术后多棒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廖运钱 周宇 +2 位作者 王政伦 刘永胜 李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2,共6页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双头螺钉与传统连接器多棒结构在脊柱后路三柱截骨术后矫形固定的稳定特性。方法 基于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术后CT数据建立T3~L4胸腰椎有限元模型。在患者标准双棒模型(2R)基础上,分别建立双头螺钉多棒结构模型(...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双头螺钉与传统连接器多棒结构在脊柱后路三柱截骨术后矫形固定的稳定特性。方法 基于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术后CT数据建立T3~L4胸腰椎有限元模型。在患者标准双棒模型(2R)基础上,分别建立双头螺钉多棒结构模型(double-head screws, 4R-DHS)和传统连接器多棒结构模型(traditional connectors, 4R-TC)。在300 N随动载荷和7.5 N·m力矩载荷下对模型进行评估,分析两种多棒结构的稳定性、主棒上最大von Mises应力及应力分布。结果 两种多棒结构的稳定性差异不大。相比于4R-TC,4R-DHS除了后伸时主棒上最大von Mises应力略有增加外,其余运动中主棒上最大von Mises应力均有所下降(屈曲、左侧弯、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应力分别下降7.2%、8.8%、8.7%、18.5%、16.9%),并且应力分布更加均匀。结论 双头螺钉多棒结构相比于传统连接器多棒结构可以降低主棒上的最大应力,且不存在连接器附近主棒应力集中的问题,可以更有效降低内固定失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截骨术 双头螺钉 连接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新型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胶合竹梁柱节点转动性能
2
作者 冷予冰 陈溪 +3 位作者 刘博 王明谦 宋晓冰 许清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6-683,748,共9页
针对胶合竹材不易预开槽和预开孔以及节点转动时竹材易发生横纹劈裂的问题,研究了新型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的转动性能。对T形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和双L形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共5个试件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分析了节点... 针对胶合竹材不易预开槽和预开孔以及节点转动时竹材易发生横纹劈裂的问题,研究了新型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的转动性能。对T形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和双L形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共5个试件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分析了节点的破坏模式、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延性系数。试验发现,T形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相较双L形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各项受力性能参数均较优。布置直径小但数量多的自攻螺钉时,节点(T8×8-M)的破坏表现为钢板和自攻螺钉的受拉断裂以及与胶合竹柱连接的自攻螺钉受拉断裂,布置直径较大但数量少的自攻螺钉时,节点(T6×10-M)的破坏则表现为竹材的横纹劈裂和自攻螺钉的剪切破坏。横纹方向采用自攻螺丝加强,可改善节点的受力性能,对T形外包钢板-自攻螺钉连接节点改善更明显。现行《工程竹结构设计标准》(T/CECS 1101—2022)提供的节点设计方法偏于安全地预测胶合竹自攻螺钉连接梁柱节点的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竹 梁柱节点 自攻螺钉连接 外包钢板 转动性能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
作者 王争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的CD4^(+)、CD4^(+)/CD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远期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提升髋臼骨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髋臼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3D打印模型 后柱螺钉内固定 腹直肌旁入路 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互联网+”螺杆泵智能直驱装置系统节能增效
4
作者 贾树楷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基于“信息化、节能降耗、安全环保”为目的,联合研制“互联网+”螺杆泵智能直驱装置系统。该系统由螺杆泵交流永磁直驱同步电动机、螺杆泵数字化变频控制柜和抽油杆柔性防反转电磁制动器等组成。智能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提效增产。该装... 基于“信息化、节能降耗、安全环保”为目的,联合研制“互联网+”螺杆泵智能直驱装置系统。该系统由螺杆泵交流永磁直驱同步电动机、螺杆泵数字化变频控制柜和抽油杆柔性防反转电磁制动器等组成。智能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提效增产。该装置系统在胜坨油田14口螺杆泵采油井进行替换试验,2021—2023年共节电29.4862×10^(4)kWh,节能率为19.93%,节能降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永磁直驱 抽油杆柱 螺杆泵智能直驱装置 远程监控
下载PDF
前路接骨板联合单枚和多枚后柱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王朝晖 曹书杰 +3 位作者 刘建伟 赵快平 唐艳平 张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前入路预塑形接骨板联合单枚和多枚后柱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郴州医院采用前入路预塑形接骨板联合单枚和多枚后柱螺钉治疗的33例髋臼双柱骨折患... 目的观察比较前入路预塑形接骨板联合单枚和多枚后柱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郴州医院采用前入路预塑形接骨板联合单枚和多枚后柱螺钉治疗的33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18~72岁,平均(49.8±14.2)岁。术前利用3D打印骨盆模型预塑形接骨板。单枚后柱螺钉固定组14例,多枚后柱螺钉组19例。采用Matta标准评估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平均(10.3±4.5)个月。骨折均愈合。多枚后柱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显著高于单枚后柱螺钉组(P<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单枚后柱螺钉组优3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85.7%;多枚后柱螺钉组优13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4.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枚后柱螺钉组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单枚后柱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估:单枚后柱螺钉组优4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5.7%;多枚后柱螺钉组优7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4.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预塑形接骨板联合单枚和多枚后柱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多枚后柱螺钉具有更好的复位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双柱骨折 后柱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新型前外侧钢板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璐 王仁崇 +5 位作者 谢友 胡居正 温定付 杨通池 黄书钟 石展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000,1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①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②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大于拉力螺钉组;③新型钢板组与斜T型钢板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拉力螺钉组内侧螺钉中部,可见明显应力集中;L型锁定钢板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④结果显示,L型锁定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最均匀、应力最小,但骨折块位移大,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相近,因此,新型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L型锁定钢板及拉力螺钉,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柱骨折 新型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万向锁定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四肢拼合梁柱节点抗弯性能研究
7
作者 温会平 刘艳芝 +1 位作者 邓飞云 张芬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5-1455,共11页
基于梁、柱截面拼合形式提出一种新型梁柱连接节点,以实现其拼合截面梁柱的快速装配。为研究其抗弯性能,对4组节点试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通过试验得到节点的破坏模式、弯矩-转角关系,分析柱板厚、节点域螺钉数量、连接件端板厚度对节... 基于梁、柱截面拼合形式提出一种新型梁柱连接节点,以实现其拼合截面梁柱的快速装配。为研究其抗弯性能,对4组节点试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通过试验得到节点的破坏模式、弯矩-转角关系,分析柱板厚、节点域螺钉数量、连接件端板厚度对节点抗弯性能的影响,为之后建立有效的冷弯薄壁型钢节点性能分析模型库提供数据,并对节点承载力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节点的破坏模式主要有螺钉拔出或剪断、端板抗弯失效。柱板厚度增加1倍后,节点初始刚度增加26%,极限弯矩提高39.3%;节点域螺钉数量由3排(6个)增加到4排(8个)后节点初始刚度仅增加9.9%,极限弯矩仅提高6.4%;连接件端板厚度由4 mm增加到8 mm时,节点初始刚度提高45.5%,极限承载力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柱板厚和连接件端板厚度对节点初始刚度的影响较大,柱板厚对节点极限承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螺钉数量对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柱板厚度同时翻倍后,增加节点域螺钉数量可以提高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4组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欧洲钢结构Eurocode3规范确定该类节点为半刚性节点。通过对节点进行受力分析计算节点极限弯矩,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发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试验研究的连接件也可用于箱型冷弯轻钢梁柱连接节点,有利于快速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四肢拼合截面 梁柱节点 自攻螺钉连接 单调加载试验 弯矩−转角(M-θ)曲线
下载PDF
一种带推管侧顶脱模机构的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23
8
作者 何柏海 何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内侧壁带螺丝柱位及外侧壁带矩形扣位塑料件的脱模机构装置及其模具设计。塑料件上内侧壁螺丝柱位的脱模依靠带推管侧顶出的斜顶组件机构完成,外侧壁矩形扣位的脱模则依靠滑块组件完成;斜顶组件侧抽芯功能件包括斜顶头及安装... 介绍了一种内侧壁带螺丝柱位及外侧壁带矩形扣位塑料件的脱模机构装置及其模具设计。塑料件上内侧壁螺丝柱位的脱模依靠带推管侧顶出的斜顶组件机构完成,外侧壁矩形扣位的脱模则依靠滑块组件完成;斜顶组件侧抽芯功能件包括斜顶头及安装于其上的推管侧顶出机构,由推管实现内侧壁横向螺丝柱位顶出脱模;模具及其脱模机构设计合理,工作稳定可靠,用简单的机构实现了塑料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模 斜顶 侧边推管 机构设计 螺丝柱位
下载PDF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庆贤 张英泽 +3 位作者 潘进社 李亚洲 刘向东 薛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598,共3页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人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人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的基底,并经过P点作AB的垂线PC。将髂前上下棘间切迹命名为D点,作直线PD,并测量其距离。斯氏针与PD的夹角为α,斯氏钊与髂翼内侧的夹角为β。结果:PC为AB的中垂线,P点距AB的距离PC为(6.1±1.9)mm,PD平行于AB,PD距离为(2.5±2.6)mm,斯氏针与PD或AB的夹角仅为89.5°±3.2°,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β为24.1°±1.7°,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后柱 拉力螺钉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定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庆贤 张英泽 +2 位作者 潘进社 李亚洲 刘向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半骨盆标本 3 0个 ,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作系列截骨面 ,用一斯氏针由最小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 ,在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 ,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出 ... 目的 :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半骨盆标本 3 0个 ,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作系列截骨面 ,用一斯氏针由最小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 ,在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 ,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出 ,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 ,其中A为髂前上、下棘间的切迹 ,B为坐骨大切迹 ,并作AB的中垂线CD。结果 :P位于AB的中垂线上 ,P点距AB的距离为 (15 .3± 4.7)mm ,斯氏针与AB的夹角为 (90 .1± 4.7)° ,与CD的夹角为 (2 5 .3± 3 .9)° ,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 (82 .0± 7.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 15 .0mm处 ,该截面平均直径为 :(5 .2± 1.9)mm。结论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 (15 .3± 4.7)mm处 ,其进针方向与该线呈 (90 .1± 4.7)° ,与该线中垂线呈 (2 5 .3± 3 .9)° ,该拉力螺钉直径为 (5 .2± 1.9)mm ,长度为 (82 .0± 7.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拉力螺钉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单螺杆压缩机齿型的多圆柱包络原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伟烽 冯全科 徐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71-1274,共4页
为提高单螺杆压缩机的耐磨与密封性能,结合单螺杆压缩机多直线包络及单圆柱包络原理,根据"多段啮合、分散磨损"提高星轮寿命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单螺杆压缩机的多圆柱包络啮合副,并给出其型线方程.采用这种新型线能使啮合副中... 为提高单螺杆压缩机的耐磨与密封性能,结合单螺杆压缩机多直线包络及单圆柱包络原理,根据"多段啮合、分散磨损"提高星轮寿命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单螺杆压缩机的多圆柱包络啮合副,并给出其型线方程.采用这种新型线能使啮合副中的啮合点在整个星轮齿面上均匀移动,克服了国内外现有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星轮齿面上只有一条棱线接触、啮合副易磨损的致命缺陷.这种啮合副能大幅减小星轮磨损,提高单螺杆压缩机的寿命与容积效率,增加机器的运行可靠性,并且可采用铣削法加工,加工效率高,精度容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螺杆压缩机 多圆柱包络 啮合副
下载PDF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柱损伤模型中初始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海昊 汤涛 +2 位作者 庞清江 袁欣华 周春光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TPS)和3种传统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3柱损伤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采集6具人颈椎标本并测定各原始标本(原始标本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制成三柱损伤模型,模拟钛网植... 目的: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TPS)和3种传统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3柱损伤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采集6具人颈椎标本并测定各原始标本(原始标本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制成三柱损伤模型,模拟钛网植骨后依次行ATPS、前路钢板固定(AP)、前路钢板+侧块螺钉固定(AP+LMS)、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TPS),测量4种内固定技术下的三维运动范围,将结果标准化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ATPS组屈伸、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分别为(77.17±4.75)%、(82.00±2.61)%、(83.17±2.23)%,均明显小于原始标本组的100%、100%、100%(P<0.05)。AP组屈伸、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分别为(119.67±7.42)%、(116.33±7.53)%、(112.67±5.99)%,均明显大于原始标本组(P<0.05)。AP组屈伸、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均明显大于ATPS组(P<0.05)。PTPS组屈伸、侧弯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与ATP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为(86.83±2.48)%,明显大于ATPS组(P=0.009)。AP+LMS组屈伸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为(68.50±2.43)%,小于ATPS组(P=0.003);其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标准化数值与ATP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S可在下颈椎三柱损伤模型中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其在生物力学性能方面优于AP、PTPS,和AP+LMS相近,适用于无需后路切开减压复位的下颈椎三柱损伤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前路椎弓根螺钉 三柱损伤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先泉 张伟 +3 位作者 孙水 张进禄 王健 李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螺钉技术:OP和PQ的长度分别为(23.5±2.2)mm和(16.8±1.6)mm,螺钉长度为(84.9±4.7)mm。双螺钉技术:O1P1和P1Q的长度分别为(26.3±2.3)mm和(13.6±1.4)mm,内侧螺钉的长度为(69.8±4.1)mm;O2P2和P2Q的长度分别为(20.7±2.1)mm和(20.1±1.8)mm,外侧螺钉的长度(61.2±3.7)mm。α角为(123.4±4.1)°,β角(62.2±5.8)°。结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等优点,在某些髋臼骨折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临床解剖 前柱螺钉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物用于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建祥 梅超 +1 位作者 夏增兵 胡文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9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时以不同内固定(螺钉、钢板、克氏针)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5例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治疗,随机分为三组,观察1组49例(行螺... 目的分析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时以不同内固定(螺钉、钢板、克氏针)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5例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治疗,随机分为三组,观察1组49例(行螺钉内固定)、观察2组48例(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48例(以克氏针行内固定),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骨折恢复情况,采用骨科足踝学会(AOFAS)标准评估足功能恢复,比较三组患者疗效差异,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统计术后患者并发症(足弓塌陷、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2组恢复优良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2.08%、观察1组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用时有明显差异,且以观察2组患者愈合用时短、疼痛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7.08%、观察1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franc关节中间柱损伤以钢板行内固定,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关节 螺钉 中间柱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三维重建模型模拟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范永盛 尹维刚 +2 位作者 史增元 林荣 吴发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为经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14.1行三维重建,观测骨盆三维模型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模拟置钉并确立螺钉穿出点。测量髋臼后柱纵轴的... 目的为经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14.1行三维重建,观测骨盆三维模型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模拟置钉并确立螺钉穿出点。测量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后柱纵轴与冠状面夹角α和矢状面的夹角β,测量进针点及后柱盆腔侧、髋臼侧骨皮质厚度。结果髋臼后柱轴线向下穿出点位于坐骨小切迹中点,向上穿出点位于弓状线后端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男性(105.04±4.29)mm、女性(101.80±3.20)mm,α角男(33.41±2.18)°、女(31.56±2.71)°,β角男(21.74±1.19)°、女(19.15±1.24)°。进钉点骨皮质厚度为(5.54±0.46)mm,盆腔侧和髋臼侧分别为(1.45±0.13)mm、(1.04±0.10)mm。结论三维重建模拟经坐骨小切迹中点行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可快捷、准确测量钉道参数并进行术前评估,用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后柱安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后柱骨折 拉力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三维重建模拟经皮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华 高仕长 +1 位作者 周程鹏 史黎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的解剖参数,评估术前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的风险。方法收集155例成人骨盆CT扫描数据,其中男91例,女64例,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应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螺钉,测量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长度、进钉点,并计算虚拟...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的解剖参数,评估术前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的风险。方法收集155例成人骨盆CT扫描数据,其中男91例,女64例,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应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螺钉,测量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长度、进钉点,并计算虚拟螺钉方向。垂直髋臼前表面虚拟截骨,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上下径。计算髋臼前柱在真骨盆缘MN段的弧度。结果髋臼前柱允许置入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和长度在男性为(7.95±0.98)mm和(124.84±6.79)mm,女性为(6.42±1.15)mm和(120.00±7.52)mm;虚拟螺钉与水平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在男性为(21.55±2.67)°、(42.15±2.54)°,女性为(21.85±5.10)°、(41.51±5.23)°;前柱MN段的弧度在男性为(38.29±3.28)°,女性为(43.41±3.50)°。以上数据除进钉方向外男女间均有显著差异。螺钉直径与性别、前柱弧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164。女性髋臼前柱置入直径为6.50 mm、7.00 mm螺钉的风险分别是男性的9.081倍、13.316倍。结论对于中国人,建议使用直径为6.50 mm的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当女性髋臼前柱弧度大于(44.49±2.47)°时,宜行钢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 拉力螺钉固定 应用解剖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优化髋臼后柱螺钉内固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琦 廖胜辉 +3 位作者 石仕元 费骏 魏威 汪翼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研究专门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80个半骨盆模型。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对螺钉到骨边界的加权距离进行动态采样作为最优化目标函数,在... 目的研究专门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80个半骨盆模型。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对螺钉到骨边界的加权距离进行动态采样作为最优化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迭代修改螺钉2个端点位置,达到最佳位置。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髋臼后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骶髂关节最前缘与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连线的上方(18.90±1.19)mm处,垂足点在骶髂关节最前缘与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连线上的比例位置为2:3;其进针方向与入钉点-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连线呈(85.99±2.04)°,进针方向与入钉点-垂足点连线的夹角呈(37.54±1.55)°;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33.07±3.22)mm。结论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实物解剖测量的缺点,并且方便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临床手术方案,有利于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后柱 拉力螺钉 计算机辅助测量 最优化方法
下载PDF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成弟 郭晓山 +2 位作者 黄俊武 水小龙 周海波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个骨盆标本,其中男7个,女5个。于双侧髋臼中部垂直于前后柱表面截骨,以逆行法沿前柱中心打入一克氏针,其从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点,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坐骨大切迹顶点,B为髂前...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个骨盆标本,其中男7个,女5个。于双侧髋臼中部垂直于前后柱表面截骨,以逆行法沿前柱中心打入一克氏针,其从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点,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坐骨大切迹顶点,B为髂前上、下棘切迹,由P点向AB作垂线,与AB相交于D点,与髋臼上缘相交于E点。然后测量以下数值:①AB,AD,PD,PE的距离;②骨盆俯卧位时前柱克氏针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与矢状面的夹角β;③测量髋臼前柱截面的半径;④测量髋臼前柱克氏针在骨皮质内的长度。结果:PD是AB的中垂线。PD的距离男性为(1.59±0.25)cm,女性为(1.49±0.20)cm;PE的距离男性为(3.67±0.40)cm,女性为(3.28±0.12)cm;夹角α男性为(25.0±2.6)°,女性为(23.9±3.5)°;夹角β男性为(37.5±2.5)°,女性为(37.4±2.2)°;前柱截面的半径男性为(6.45±0.27)mm,女性为(6.34±0.34)mm;前柱克氏针的长度男性为(11.5±0.4)cm,女性为(11.2±0.5)cm。结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拉力螺钉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庆贤 张英泽 +8 位作者 潘进社 彭阿钦 吴希瑞 王鹏程 李衡 张世强 李亚洲 刘向东 赵立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入前柱,由耻骨上支前外侧穿出,该穿出点为P,P即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将耻骨结节命名为A,将髂耻隆起命名为B,测量AB及PA的距离,并观察该斯氏针的方向。[结果]最小截骨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 mm处,该截面平均直径为(4.9±1.7)mm,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86.8±7.2)mm,P位于耻骨上支前缘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A)的距离PA为(2.3±0.4)mm,耻骨结节(A)距髂耻隆起(B)的距离AB为(4.7±0.3)mm,P约为AB的中点,该斯氏针与弓状线平行。[结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P位于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2.3±0.4)mm,该螺钉最大直径为(4.9±1.7)mm,最大长度为(86.8±7.2)mm,该螺钉与弓状线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逆行拉力螺钉 内固定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测量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琦 廖胜辉 +3 位作者 石仕元 费骏 魏威 汪翼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研究专门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80个半骨盆模型。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对螺钉到骨边界的加权距离进行动态采样作为最优化目标函数,... 目的:研究专门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80个半骨盆模型。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对螺钉到骨边界的加权距离进行动态采样作为最优化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迭代修改螺钉两个端点位置,达到最佳位置,并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15.72±2.71) mm处;其进针方向与入钉点-髂前下棘连线呈(42.84±2.61)°,与入钉点-髂结节连线呈(31.96±2.58)°;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01.12±7.2)mm。结论: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测量技术,方便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临床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拉力螺钉 计算机辅助测量 最优化方法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