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快速恢复脊柱稳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雪静 梅伟 +3 位作者 朱彦谕 包肖肖 张振辉 王庆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65-2870,共6页
背景:Ⅲ期Kümmell病的特点是椎体压缩程度高且伴有后壁缺损,患者多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临床上一些手术方式往往风险较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 背景:Ⅲ期Kümmell病的特点是椎体压缩程度高且伴有后壁缺损,患者多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临床上一些手术方式往往风险较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行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分级来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CT扫描评估植骨椎体的骨性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2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62-81岁,平均(69.7±4.8)岁;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5.1±8.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3.5 min(100-165 min)、285.3 mL(210-350 mL);②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③术后1周平均矫正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9.0±0.7)mm和(16.2±1.0)°,随访期内矫正的高度和角度分别丢失(5.1±0.3)mm和(8.0±0.4)°;④14例(54%)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为E级,CT扫描可见所有患者植骨椎体均实现良好的骨性愈合;⑤共7例(27%)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围术期发生坠积性肺炎,2例患者因浅表伤口组织液化延迟愈合,3例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内固定邻近节段椎体骨折;⑥提示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够快速恢复脊柱稳定,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有效且相对微创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Kümmell病 伤椎置钉 经椎弓根打压植骨 骨折愈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腰椎骨折患者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硕 石运力 +1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螺旋CT测定腰椎椎弓根钉道参数,并对比2组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安全率、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及置钉出血量。结果观察组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逐渐增大(P<0.05);L 1~4节段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无明显变化,到L 5节段明显减小(P<0.05)。同一椎体左右两侧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均大于女性(P<0.05,P<0.01)。双侧最小椎弓根宽度为(8.13±0.59)mm,为安全进钉区域,可安全容纳3.5 mm螺钉。术后3 d,复查螺旋CT了解腰椎椎弓根置钉情况,观察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5枚,对照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29枚。观察组置钉准确率为91.49%(215/235)、安全率为99.15%(233/235)均高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72.05%(165/229)、安全率90.39%(207/229)(P<0.05);观察组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置钉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螺旋CT影像中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各腰椎节段间及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可为腰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解剖依据,能缩短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减少置钉出血量,提高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参数 Weinstein法 椎弓根置钉 安全性 准确率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常规开放式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赵彤 黄承夸 苏国生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常规开放式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11例接受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5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常规开放式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11例接受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5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期接受常规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置钉准确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伤椎骨折愈合时间、伤椎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置钉准确性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伤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呈下降趋势,而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呈增加趋势(均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NDI评分均降低(均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手术中,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在置钉准确性、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开放式椎弓根螺钉置入,该术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机器人 椎弓根螺钉 置钉准确性
下载PDF
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戴栋栋 张波 +2 位作者 汤卜赫 纪岳 吴苏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68-672,677,共6页
目的分析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接受经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 目的分析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接受经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Cobb角度增加情况分为Cobb角增加组、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术后随访17~36个月,失访5例。73例术后Cobb角度增加值≤3°(记为对照组)、32例≥4°(记为Cobb角增加组);两组在年龄和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椎体Cobb角及Cobb角增加值、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椎间隙高度改变、伤椎椎体复位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椎体Cobb角大、术前椎体压缩率>50%、术后功能锻炼不合理为术后Cobb角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高是保护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Log(P)=1.205×术前椎体Cobb角+1.859×术前椎体压缩率-0.064×伤椎椎体复位程度+3.765×术后功能锻炼不合理-72.909;术前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预测Cobb角增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714。该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9,P=0.356),有较好的符合程度。结论术前椎体Cobb角、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功能锻炼,为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行Wiltse入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Cobb角增加的风险因素,伤椎椎体复位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可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COBB角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比较
5
作者 朱军 蒋维利 +4 位作者 程嘉伟 刘路坦 刘涛 聂虎 牛国旗 《安徽医学》 2023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 比较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上颈椎疾患患者20例,获取每位患者颈椎三维CT数据,根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20... 目的 比较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上颈椎疾患患者20例,获取每位患者颈椎三维CT数据,根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20例等比例3D打印上颈椎模型,导板组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模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在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根据椎体是否存在骨折,将导板组内20例模型分为钉道损伤组10例(寰椎骨折与枢椎骨折病例)和钉道完整组10例(畸形与关节脱位病例)。比较导板组和对照组螺钉可接受率、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差异;比较导板组术前理想钉道与术后实际钉道内倾角差异,对比钉道损伤组和钉道完整组置钉结果差异。结果 导板组螺钉可接受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导板组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导板组术前理想螺钉内倾角与术后实际螺钉内倾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道损伤组螺钉突破椎弓根率26.7%高于钉道完整组3.1%(P<0.05)。结论 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在置钉精准度、安全性和置钉效率方面优于徒手置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颈椎 椎弓根螺钉 徒手置钉 3D打印 导向模板
下载PDF
经皮单平面与万向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刘清磊 于鑫 +4 位作者 胡志勇 杨燕兵 王文娟 任玉猛 季晓辉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167-170,174,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单平面与万向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归纳为两组:A组23例,采用经皮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B组42例,采用经皮... 目的比较经皮单平面与万向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归纳为两组:A组23例,采用经皮单平面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B组42例,采用经皮万向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矫正程度及术后钉尾-钉体角度值(tail-shank angle,TSA)变化。结果65例患者随访12~19个月。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与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恢复(P<0.05),且A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效果均显著优于B组(P<0.05);与术后1周相比,B组末次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度均有所丢失(P<0.05)。术后TSA角方面,A组术后1周、3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三个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相当,但是对于椎体高度、Cobb角的恢复、维持方面,单平面螺钉优于万向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单平面螺钉 经皮万向螺钉 伤椎置钉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可视化腰椎椎弓根置钉钉道仿真影像学研究
7
作者 石运力 李硕 +2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郭晓辉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通过CT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计算机仿真交互技术,模拟计算获取腰椎椎弓根置钉术前置钉影像参数。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腰椎骨折125例的薄层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采用数字模拟技术模拟椎弓根螺钉置钉钉道... 目的通过CT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计算机仿真交互技术,模拟计算获取腰椎椎弓根置钉术前置钉影像参数。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腰椎骨折125例的薄层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采用数字模拟技术模拟椎弓根螺钉置钉钉道,测量椎弓根参数,术后观察螺钉位置情况。结果125例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轴长、椎弓根松质骨高度(CCH)、椎弓根松质骨宽度(CCW)、椎弓根水平面夹角(PTA)、椎弓根矢状面夹角(PSA)左侧、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椎体同侧PTA、P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术后影像结果均显示螺钉置入位置良好,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T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计算机仿真交互技术能够准确模拟计算螺钉最佳进钉点、置钉角度、钉道等术前影像参数,利用术前影像模型数据指导临床术中螺钉置入路径和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腰椎 椎弓根置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三维可视化重建 钉道仿真 椎弓根高度 水平面夹角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应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8
作者 旦增欧珠 格桑 +5 位作者 普布顿珠 扎西平措 章新君 黄晓刚 戴磊 柳超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86-86,共1页
2019年8月~2021年5月,西藏自治区定日县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9~54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4例,L13例,L22例,L3... 2019年8月~2021年5月,西藏自治区定日县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9~54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4例,L13例,L22例,L31例。9例伤椎双侧椎弓根均完整;3例伤椎单侧椎弓根受累。伤后至手术时间3~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椎弓根螺钉 伤椎置钉 胸腰椎爆裂骨折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骨折患者骨代谢及创伤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姜春晓 占红建 李建辉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究两种入路的椎体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创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6)和B组(n=36)。A... 目的探究两种入路的椎体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创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6)和B组(n=36)。A组给予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B组给予棘突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R)、疼痛程度、伤椎功能、骨代谢指标及创伤因子水平。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抗酒石酸酸性膦酸酶5b(TRACPsb)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AVHR、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A组AVHR、OC、OPG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LDH、Myo、CK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与棘突旁入路比较,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征,并有益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伤椎功能及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棘突旁入路 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骨代谢 创伤因子
下载PDF
枢椎椎动脉孔解剖分型与椎弓根置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权日 廖穗祥 戴景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77-680,共4页
目的:观察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与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关系。方法:通过干骨标本的观察与测量,根据椎动脉孔(管)与椎管外壁的距离(下横径a)、椎动脉孔(管)球部距上关节面距离(球顶距e)等走行特点分为4型,Ⅰ型:松散低拐型,Ⅱ型:紧... 目的:观察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与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关系。方法:通过干骨标本的观察与测量,根据椎动脉孔(管)与椎管外壁的距离(下横径a)、椎动脉孔(管)球部距上关节面距离(球顶距e)等走行特点分为4型,Ⅰ型:松散低拐型,Ⅱ型:紧密高拐型,Ⅲ型:紧密低拐型,Ⅳ型:松散高拐型。统计各型枢椎椎动脉孔所占的比例。结果:Ⅰ型占58.75%,Ⅱ型占18.75%,Ⅲ型占15.0%,Ⅳ型占7.5%。松散型(Ⅰ、Ⅳ型)椎动脉孔比较适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Ⅲ型相对适合置钉的枢椎椎弓根;Ⅱ型枢椎椎弓根应列为椎弓根螺钉置钉的禁忌。结论:采用椎动脉孔分型的方法,有助于对枢椎椎弓根解剖特点的理解,并可用于枢椎椎弓根置钉风险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动脉孔分型 椎弓根 置钉术
下载PDF
经伤椎和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许勇 官众 +2 位作者 李永霞 陈锋 任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23-1828,共6页
背景:跨伤椎螺钉置入固定容易出现椎体骨小梁不能完全恢复,影响脊柱矢状位力学稳定。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抗屈力、抗扭转力明显增加,增加了椎体在屈曲、后伸、旋转等各种活动的承载负荷,可更好地维持伤椎稳定性,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背景:跨伤椎螺钉置入固定容易出现椎体骨小梁不能完全恢复,影响脊柱矢状位力学稳定。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抗屈力、抗扭转力明显增加,增加了椎体在屈曲、后伸、旋转等各种活动的承载负荷,可更好地维持伤椎稳定性,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目的:对比经伤椎和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胸腰段椎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案分为跨伤椎组、经伤椎组。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对比2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随访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结果与结论:①经伤椎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组、术中出血量大于跨伤椎组,但术后卧床时间比跨伤椎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前及术后2周随访:2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6,12个月随访:经伤椎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跨伤椎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大于跨伤椎组,后凸Cobb角小于跨伤椎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跨伤椎组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30%)高于经伤椎组(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⑤提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椎体的生理高度及曲度,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置钉 内固定 伤椎高度 后凸Cobb角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估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杜增峰 朱强 +3 位作者 马晓磊 贺耀耀 马志远 薛春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20-2423,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椎置钉与否分为置钉组(A组)和不置钉组(B组)...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椎置钉与否分为置钉组(A组)和不置钉组(B组),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术后3d时测定血清中pNF-H、HSP70、NSE、S100β、GFAP、IL-1β、IL-6、IL-8、IL-10、TNF-α、MPO的含量。结果:两组术后1周、半年、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手术前、Cobb’s角显著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低于手术后1周、Cobb’s角显著高于手术前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半年、手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B组、Cobb’s角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d时,两组血清中pNF-H、HSP70、NSE、S100β、GFAP、IL-1β、IL-6、IL-8、IL-10、TNF-α、MPO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时进行伤椎置钉能够减少椎体高度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改善远期脊髓神经功能且不增加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伤椎置钉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下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钉准确性的CT扫描评价及置钉技术要领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立 陈安富 +5 位作者 王勇 吴奉梁 刁垠泽 刘宁 孙宇 潘胜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53-3257,共5页
目的:探讨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不同置钉角度的置钉偏差及不同置钉偏差的风险。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外伤的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同时,徒手置入C3-7颈椎椎弓根钉行内固定,... 目的:探讨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不同置钉角度的置钉偏差及不同置钉偏差的风险。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外伤的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同时,徒手置入C3-7颈椎椎弓根钉行内固定,对术后复查的CT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及相关症状,评价分析螺钉不同的内倾角对椎弓根内、外壁的穿出风险。结果:38例患者共徒手置入232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患者手术后无头晕、头痛等症状,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C5神经根麻痹,保守治疗痊愈,其余患者神经症状无加重,CT测量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平均内倾角为(40.15±5.24)°,85.3%的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椎弓根的上、下、内、外四壁均完整未穿透。螺钉内倾角<20°者,无穿出椎弓根内壁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外壁;螺钉内倾角大于50°者,无螺钉穿出椎弓根外壁、穿出椎体侧前方或侵入椎动脉孔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内壁。结论: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绝大多数情况下能达到安全有效地置钉,不易出现偏差,螺钉的内倾角介于30~50°时,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钉 徒手置钉 CT测量
下载PDF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长宝 张晓林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是颈椎生物力学上最稳定的内固定,能有效恢复颈椎矢状序列、提供坚强内固定及更高融合率。由于下颈椎椎弓根、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结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术前评估应个体化。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包括徒手置钉和近...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是颈椎生物力学上最稳定的内固定,能有效恢复颈椎矢状序列、提供坚强内固定及更高融合率。由于下颈椎椎弓根、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结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术前评估应个体化。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包括徒手置钉和近年来发展的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尽管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不能完全避免,但只要进行充分的术前个性化评估和术中精准的置钉技术,就可将神经血管并发症降至最低。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经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患,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综述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置钉技术
下载PDF
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政好 周菁华 王卫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7-904,共8页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参数探讨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PSEP)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排除了畸形的30例成人中上胸椎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的解剖特征...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参数探讨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PSEP)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排除了畸形的30例成人中上胸椎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的解剖特征。在重建后的T1~T10特定CT图像上测定以下参数:(1)基础参数,即PSEP至中线的距离(PMD)、横突椎板凹至中线距离(CMD)和半椎板宽度(HLW);(2)目标参数,即点凹距离(PCD)、进钉点定位比(EPLR)和点嵴距离(PRD)。比较所有参数两侧测量值的差异和基础参数间测量值的差异,总结从T1到T10目标参数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中上胸椎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具有解剖标志明显、恒定且少有增生的特征。T1~T10左右两侧PMD分别为(14.14±2.63)mm和(14.59±2.58)mm,CMD分别为(10.45±2.12)mm和(10.51±2.02)mm,HLW分别为(16.30±1.48)mm和(16.39±1.61)mm,PCD分别为(4.56±1.03)mm和(4.47±0.94)mm,EPLR分别为0.35±0.26和0.33±0.30,PRD分别为(-1.62±1.90)mm和(-1.63±1.44)mm。所有参数两侧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2中PMD和HLW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基础参数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1到T10,PCD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T1、T2、T9、T10处PCD均高于T3~T8处(P<0.05);EPLR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T1~T3处EPLR与其下方任一节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6、T10处均低于T7~T9处(P<0.01);PRD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T1~T3处PRD与其下方任一节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6处均低于T7~T10处(P<0.01)。结论中上胸椎PSEP与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存在相对恒定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可作为一种新的临床上选择进钉点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胸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进钉点 三维重建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性标志 置钉准确性
下载PDF
一种新型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的研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必文 袁锋伟 谭文甫 《医疗装备》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介绍一种可三维调节的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该装置作为钻模应用于颈椎椎弓根的钻孔定位,实现个体化置钉。给出了设计原理、使用方法,推导出椎弓根术前影像学数据与定位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误差... 介绍一种可三维调节的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该装置作为钻模应用于颈椎椎弓根的钻孔定位,实现个体化置钉。给出了设计原理、使用方法,推导出椎弓根术前影像学数据与定位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误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置钉 定位器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思雨 季祝永 +3 位作者 张文祥 韩乃富 陈余庆 谭相齐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8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要少于对照组;研...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要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增加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以及恢复伤椎体的高度,减少内固定导致的松动、断裂和塌陷,提高手术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椎弓根置钉 椎体内植骨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松杰 吴晓滨 +1 位作者 张清旭 邱雪立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经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楔变指数(IV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0、6.030、8.659、6.053、6.713、8.326、6.008、2.741、12.553,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一种新型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的研制
19
作者 何彬 袁锋伟 谭文甫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介绍一种可三维调节的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该装置作为钻模应用于颈椎椎弓根的钻孔定位,实现个体化置钉。给出了设计原理、使用方法,推导出椎弓根术前影像学数据与定位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误差... 介绍一种可三维调节的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该装置作为钻模应用于颈椎椎弓根的钻孔定位,实现个体化置钉。给出了设计原理、使用方法,推导出椎弓根术前影像学数据与定位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误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置钉 定位器
下载PDF
新型医用颈椎置钉定位系统的研究
20
作者 佘明亮 佘雅 《机械工程师》 2006年第6期39-41,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医用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图形矢量化软件、绘图软件、可视化计算软件及可三维调节的定位器、角度校验装置组成,克服了现行置钉方法的缺点,提高了置钉的准确率,降低了手术的难度与危险性。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置钉 定位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