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练 林旭 +4 位作者 吴超 谭伦 钟泽莅 曾俊 胡海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皮下钉棒系统内固定(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空心螺钉组(19例)和INFIX组(2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地时间、... 目的比较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皮下钉棒系统内固定(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空心螺钉组(19例)和INFIX组(2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地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经皮空心螺钉组少于INFIX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经皮空心螺钉组多于INFIX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经皮空心螺钉组低于INFIX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临床疗效相当,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但存在术中透视次数较多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环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空心螺钉 经皮钉棒系统
下载PDF
高压GIS用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的结构类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小虎 吕东明 +4 位作者 高美华 鄢敏 杨清清 宋鹏 付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4,共8页
文中介绍了72.5 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常用的3种结构类型的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双导电杆连杆传动的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滚珠丝杠传动的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齿轮齿条传动的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这3种三工位隔离... 文中介绍了72.5 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常用的3种结构类型的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双导电杆连杆传动的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滚珠丝杠传动的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齿轮齿条传动的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这3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有别于传统的旋转闸刀式结构,都是属于国内外主流的动触头直动插入式结构。通过对这3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结构、滑动电联接形式以及运动形式的阐述,分析了各种结构的优势,为GIS核心模块部件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 双导电杆 滚珠丝杠 齿轮齿条
下载PDF
枢椎支点螺钉在寰枢椎钉棒固定中复位能力的生物力学测试
3
作者 陈树金 马向阳 +4 位作者 邹小宝 廖英强 漆海如 刘宝 曾宪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16-3120,共5页
背景:目前,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提拉复位,术中常通过增大连接棒的弯曲度进而增加寰椎和枢椎间的落差来提升复位效果,但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枢椎支点螺钉直接增加了寰椎和枢椎间的复位落差,但... 背景:目前,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提拉复位,术中常通过增大连接棒的弯曲度进而增加寰椎和枢椎间的落差来提升复位效果,但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枢椎支点螺钉直接增加了寰椎和枢椎间的复位落差,但其增加复位能力的程度尚不清楚。目的:测试枢椎支点螺钉的复位能力,并与普通螺钉进行对比。方法:选取6具新鲜人体颅颈标本,切除双侧侧块关节囊、寰齿关节囊及横韧带制成寰枢椎失稳模型,每具标本枢椎双侧均依次进行3种内固定:植入单轴枢椎支点螺钉(A组)、多轴枢椎支点螺钉(B组)及普通螺钉(C组),将柔性超薄式薄膜压力传感器置于寰齿前间隙,置入2根相同曲度连接棒,模拟提拉复位,获取寰齿前间隙压力,3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A-C组标本寰齿前间隙压力分别为(97.59±8.58),(60.43±5.09),(22.74±0.81)N,3组间寰齿前间隙压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51.603,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②结果显示相较于普通颈椎后路螺钉,枢椎支点螺钉应用于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可提升复位能力,且单轴枢椎支点螺钉相较于多轴枢椎支点螺钉提升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的复位能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支点螺钉 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 寰枢椎脱位 复位能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张建 王清 +5 位作者 李广州 钟德君 王高举 陈润森 张浩 张鹏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1.9年(2~9年)。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43.1±16.1岁(13~70岁)。其中22例接受单纯后路钉棒固定术(不植骨组:A组),17例接受后路钉棒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植骨组: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间C2/3移位、成角和颈椎前凸角,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上观察骨折愈合情况、C2/3后方关节突关节(小关节)、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A组99.3±14.2min,B组137.9±19.5min;术中出血量A组94.6±12.6mL,B组140.6±17.8mL,A组比B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A组2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B组1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4例供骨区疼痛,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N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SIA分级及Odom′s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2/3成角、移位及颈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9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良好。A组C2/3双侧小关节均自发融合,椎体前缘自发融合1例,椎体后缘自发融合9例,椎体前缘和后缘均自发融合4例;B组C2/3双侧小关节均骨性融合,椎体前缘自发融合0例,椎体后缘自发融合10例,椎体前缘和后缘均自发融合3例;末次随访时,两组C2/3小关节(全部融合)和椎间融合率(A组63%、B组7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和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C2/3小关节及椎体间融合率相似。不植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后路钉棒固定 不植骨 自发融合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摘除融合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
5
作者 马祖宁 李要争 +1 位作者 章鑫 陈国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3-176,19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摘除融合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116例LDH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实验组(n=65)。对照组行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实验组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融合钉棒...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摘除融合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116例LDH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实验组(n=65)。对照组行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实验组行腰椎间盘突出摘除融合钉棒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手术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影像学参数(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高度、棘突顶距)、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植骨融合率。结果:实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实验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12个月的腰椎影像学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6、12个月的植骨融合情况较好73.31%、81.54%、90.7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摘除融合钉棒固定治疗LDH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症 钉棒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 疗效
下载PDF
新型风管抗震支吊架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旭海 张俊苹 钟杰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抗震支吊架作为非结构构件,具有保障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在地震中正常工作的作用。为提升风管抗震支吊架抗震能力并减少钢材用量,提出主要由丝杆、竖向C型钢、上下横向C型钢、抗震连接件、限位件和钢索组成的新型风管抗震支吊架,通过与传... 抗震支吊架作为非结构构件,具有保障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在地震中正常工作的作用。为提升风管抗震支吊架抗震能力并减少钢材用量,提出主要由丝杆、竖向C型钢、上下横向C型钢、抗震连接件、限位件和钢索组成的新型风管抗震支吊架,通过与传统风管抗震支吊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风管高度和宽度、丝杆和钢索直径、风管上部悬吊长度对传统和新型风管抗震支吊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风管抗震支吊架力学性能优于传统风管抗震支吊架,且其用钢量略低,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管 支吊架 丝杆 钢索 力学性能 抗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余玉珍 孔来法 丁颖威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17-419,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小(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88%,对照组死亡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骨折区域的出血量,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棒系统 钢板内固定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下载PDF
拉杆螺纹端喷丸多工位自动上下料工作站
8
作者 金杨杨 潘晓敏 张洪斌 《机械制造》 2024年第9期88-92,共5页
针对某企业喷丸加工拉杆螺纹端的需求,设计了拉杆螺纹端喷丸多工位自动上下料工作站。工作站包含多工位喷丸设备,以及自动上下料、过渡运输、临时备料过渡等装置。介绍了工作站的工作流程,并进行了生产验证。这一工作站可以快速、高效... 针对某企业喷丸加工拉杆螺纹端的需求,设计了拉杆螺纹端喷丸多工位自动上下料工作站。工作站包含多工位喷丸设备,以及自动上下料、过渡运输、临时备料过渡等装置。介绍了工作站的工作流程,并进行了生产验证。这一工作站可以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拉杆螺纹端批量化连续性喷丸加工,为中小型制造企业长轴类零件喷丸技术的应用及自动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杆 螺纹 喷丸 上料 下料 工作站
下载PDF
“互联网+”螺杆泵智能直驱装置系统节能增效
9
作者 贾树楷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基于“信息化、节能降耗、安全环保”为目的,联合研制“互联网+”螺杆泵智能直驱装置系统。该系统由螺杆泵交流永磁直驱同步电动机、螺杆泵数字化变频控制柜和抽油杆柔性防反转电磁制动器等组成。智能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提效增产。该装... 基于“信息化、节能降耗、安全环保”为目的,联合研制“互联网+”螺杆泵智能直驱装置系统。该系统由螺杆泵交流永磁直驱同步电动机、螺杆泵数字化变频控制柜和抽油杆柔性防反转电磁制动器等组成。智能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提效增产。该装置系统在胜坨油田14口螺杆泵采油井进行替换试验,2021—2023年共节电29.4862×10^(4)kWh,节能率为19.93%,节能降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永磁直驱 抽油杆柱 螺杆泵智能直驱装置 远程监控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亮 陈勇 +4 位作者 李伟 张雷 赵耀伟 曾庆亮 庄全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科采用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7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从前... 目的 探讨经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科采用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7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从前外侧入路钝性分离三层腹肌,并在腰大肌前间隙显露椎间隙,一期植入融合器及单侧螺钉及复位棒。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双侧椎间孔高度、椎管横截面面积,术前与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26.3%(20/76):术中4例节段动脉损伤出血,经过压迫止血及使用止血材料后出血停止;术后4例大腿前方疼痛,4例交感神经链损伤,对症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1~3个月后均缓解;8例融合器下沉,延长卧床休息时间等治疗,术后复查亦稳定融合。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1.1±0.2)cm,明显高于术前(0.7±0.2)cm(t=-11.654,P=0.000);术后1周椎间孔高度左侧(2.1±0.2)cm,右侧(2.0±0.3)cm,均明显高于术前左侧(1.7±0.2)cm和右侧(1.6±0.3)cm(t=-13.748,P=0.000;t=-9.688,P=0.000);术后1周椎管横截面面积(1.4±0.2)cm^(2),明显大于术前(0.9±0.3)cm^(2)(t=-16.317,P=0.000)。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腰、腿疼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0)。结论 OLIF一期联合前外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置钉固定安全高效,骨融合率高,为腰椎退变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钉棒系统
下载PDF
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岩波 任逸众 +4 位作者 赵嘎日达 孟晨阳 满达 张田宇 郝记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带线锚钉缝合修复MPFL。术后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及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用CT、MR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髌骨位置、MPFL连续性及信号。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髌骨脱位复发。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软骨损伤和MPFL愈合良好。结论 对于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一期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折块联合锚钉紧缩缝合MPFL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可吸收固定棒 锚钉 软骨骨折
下载PDF
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设计
12
作者 杨志 康露 +2 位作者 张兴华 陈勇 伊兆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70,共8页
随着塔里木等深层油气田的开发,能够满足深井大排量深抽的工艺技术逐渐成为现实需要,考虑到机采井的泵挂深度不断加深,单一的举升方式随着举升高度的增加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低效性,因此,针对性地提出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 随着塔里木等深层油气田的开发,能够满足深井大排量深抽的工艺技术逐渐成为现实需要,考虑到机采井的泵挂深度不断加深,单一的举升方式随着举升高度的增加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低效性,因此,针对性地提出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将螺杆泵和有杆泵安装在同一生产管柱上进行“接力”采油。为论证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的可行性,在分析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工艺的工作原理、流量匹配及杆柱受力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在油井深抽条件下的悬点载荷计算模型,与单独的有杆泵抽油相比,在保证产量相同的情况下,该组合系统能通过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达到增加泵挂深度及排量范围、降低抽油能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举升工艺 有杆泵 地面驱动螺杆泵 可行性分析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不同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梅 赵改平 +4 位作者 段婉茹 陈赞 夏小淇 李富超 张文韬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 探讨两种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basilar invagination with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BI-AAD)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基于BI-AAD患者枕颈CT数据和临床手术方案,建立寰枢椎关节间融合器+后路枕骨板+C2椎弓根螺钉(Cage+C... 目的 探讨两种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basilar invagination with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BI-AAD)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基于BI-AAD患者枕颈CT数据和临床手术方案,建立寰枢椎关节间融合器+后路枕骨板+C2椎弓根螺钉(Cage+C2PS+OP)和Cage+C1侧块螺钉+C2PS(Cage+C1LMS+C2PS)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运动工况下寰枢关节稳定性、C2终板和植入器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 与Cage+C1LMS+C2PS模型相比,Cage+C2PS+OP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工况下寰枢关节活动度分别降低了5.26%、33.33%、43.75%、-5.56%,钉棒系统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47.81%、60.90%、48.45%、39.14%。两种内固定方式下C2终板和融合器应力均主要分布于运动受压侧,螺钉与椎体接触处和螺钉尾部都承受较大的载荷。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都能提供相似的稳定性,但Cage+C1LMS+C2PS中钉棒系统应力集中较明显,螺钉松动和断裂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 寰枢椎脱位 关节间融合器 钉棒系统
下载PDF
螺杆泵采油杆柱受径向力激励的横向振动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子龙 董世民 具自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杆柱横向振动是螺杆泵采油系统杆管失效的主要原因,研究杆柱匀速自转时液体径向力对杆柱横向振动规律的影响,通过仿真拟合方法得到液体径向力的数学模型并探讨径向力和公转离心力对杆柱作用规律;建立杆柱横向振动的仿真模型,其中液体径... 杆柱横向振动是螺杆泵采油系统杆管失效的主要原因,研究杆柱匀速自转时液体径向力对杆柱横向振动规律的影响,通过仿真拟合方法得到液体径向力的数学模型并探讨径向力和公转离心力对杆柱作用规律;建立杆柱横向振动的仿真模型,其中液体径向力和由于杆柱偏心旋转离心力为横向激励,研究液体径向力对杆柱横向振动规律的影响;利用数值方法对振动微分方程求解。结果表明:液体径向力的方向变化和偏心率有关且存在使径向力方向转换的临界偏心率,考虑径向力时杆管间碰撞力增大,碰撞次数增多,杆管首次发生碰撞时间缩短,杆柱波动性更大,碰撞力最值出现在杆柱底端和中部附近;杆柱工作时间越长其整体振动越明显,形状越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采油杆柱 自转与公转 液体径向力 横向振动
下载PDF
电动螺杆泵井下限位杆柱防反转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汲红军 张有兴 +2 位作者 史昆 邹继艳 刘丽 《石油石化节能》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电动螺杆泵作为采油设备目前在各油田应用较广泛,但在生产过程中电动螺杆泵井下杆柱反转易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害以及原油产量损失。通过对电动螺杆泵井下生产装置结构、地面防反转措施的分析,提出了电动螺杆泵井下管柱结构技术改进方... 电动螺杆泵作为采油设备目前在各油田应用较广泛,但在生产过程中电动螺杆泵井下杆柱反转易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害以及原油产量损失。通过对电动螺杆泵井下生产装置结构、地面防反转措施的分析,提出了电动螺杆泵井下管柱结构技术改进方案,即增加井下限位杆柱防反转机构。井下限位杆柱防反转机构技术改进后,通过现场30口电动螺杆泵井应用,一次成功率100%,减少正憋管柱工序及罐车、泵车的使用费用。电动螺杆泵井停机后反转时间由原10 min~24 h,降低为20 s以内,挽回原油产量损失,提高电动螺杆泵安全运行可靠性,对各油田电动螺杆泵防反转技术改进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螺杆泵 井下 限位 杆柱 防反转
下载PDF
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波 俞霆钧 +1 位作者 徐婷 刘双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传统横向固定治疗,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开感染、骨盆环不稳定、骨折不愈合及术后慢性疼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维持骨盆后环纵向稳定性,降低致残率,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 骨盆后环纵向骨折 不稳定骶骨骨折 腰骶髂钉棒系统
下载PDF
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单节段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亮 李强松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14-519,共6页
目的 研究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单节段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 研究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单节段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正中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研究组采用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椎间融合率、植骨融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7.9±11.5) mL、(148.3±17.5) mL、(2.32±0.42) h、(8.4±2.4) d,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3.64±0.51) h、(269.4±25.4) mL、(121.4±17.8) mL、(14.3±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升高、ODI评分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分别为(15.64±0.87)分、(22.73±1.51)分、(24.38±3.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1±0.52)分、(18.22±1.03)分、(22.04±2.61)分,术后ODI评分分别为(19.4±3.5)%、(11.3±2.4)%、(8.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3.7)%、(17.9±2.8)%、(14.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率、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略高于对照组的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单节段腰椎峡部裂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术后腰部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峡部裂 Wiltse入路 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自体髂骨移植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腰椎-骨盆平衡的改善作用
18
作者 刘宗星 廖强 +2 位作者 周华 胡建新 刘祥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1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IFCBG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对腰椎-骨盆平衡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单纯椎板切...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IFCBG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对腰椎-骨盆平衡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单纯椎板切除减压,n=29)和联合组(采用椎弓根钉棒固定联合IFCBGF治疗,n=31)。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治疗前后腰椎-骨盆平衡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常规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腰椎前凸角(LL)、椎间高度(IH)、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L、SS均大于治疗前,IH均高于治疗前,PT均小于治疗前,且联合组LL、SS均大于常规组,IH高于常规组,PT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根钉棒固定联合IFCBGF治疗LSS能有效提升手术疗效,恢复腰椎正常生理前凸和高度,促进腰椎-骨盆平衡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弓根钉棒固定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 腰椎-骨盆平衡
下载PDF
双环多杆天线展开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19
作者 韩博 高超 +3 位作者 韩媛媛 许允斗 姚建涛 赵永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7-415,426,共10页
针对一种双环多杆天线展开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分析,首先分析了展开机构构型特征,并对整体机构进行了单元分解,基于螺旋理论,绘制了单元机构的螺旋约束图;进而建立了单元机构的螺旋约束方程组,然后通过螺旋速度递推求得机构中... 针对一种双环多杆天线展开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分析,首先分析了展开机构构型特征,并对整体机构进行了单元分解,基于螺旋理论,绘制了单元机构的螺旋约束图;进而建立了单元机构的螺旋约束方程组,然后通过螺旋速度递推求得机构中构件的角速度和质心线速度,采用坐标转换求导法得到了速度雅可比矩阵,利用螺旋导数并基于螺旋加速度合成法则得到了构件的螺旋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质心线加速度;最后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整体机构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计算与模拟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构件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本文分析的双环多杆天线展开机构为单自由度机构,整体结构简单,仅需一个驱动便可收拢和展开,基于螺旋理论和拉格朗日法相结合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分析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此类空间可展开机构的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多杆机构 可展开天线 螺旋理论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JOA、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申雨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减小,腰椎前凸角度均增大,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各有优劣势,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提高脊柱功能,改善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度,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就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 短节段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 退变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