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IN A SEA FOG CONTROLLED BY A HIGH-PRESSURE PATTERN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娜 黄健 +2 位作者 申双和 刘寿东 吕卫华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0年第4期409-416,共8页
On March 16–17, 2008, a sea fog occurred in Dianbai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was accompanied by a high-pressure synoptic system. Using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dataset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volutio... On March 16–17, 2008, a sea fog occurred in Dianbai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was accompanied by a high-pressure synoptic system. Using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dataset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during this sea fog and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quid water content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s and count densities of fog droplets, air temperature, wind speed and turbulence exchanges. The main result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1) The sea fog showed a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 i.e., it developed, disappeared and then developed again. (2) During the sea fog, the number of fog droplet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changes in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fog droplets were relatively small. The development and disappearance of the sea fog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fog droplet numbers. (3) The air-cooling mechanism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ea fog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influences of this mechanism were not evident during fog persistence. (4) During sea fog formation, weak turbulence exchanges were helpful for fog formation. During sea fog development and persistence, liquid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when turbulence exchanges weakened, and vice versa. The changes in turbulence exchang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s observed in sea fog pres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的模式海雾 液体水内容 数雾微滴的密度 平均雾微滴的直径 骚乱交换
下载PDF
一次北极地区低云转化为海雾的观测研究
2
作者 焦瀚 沈辉 +3 位作者 衣立 张苏平 王晓宇 刘一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共10页
2016年8月11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在82.75°N,163.25°W附近观测到一次海雾过程。本文利用船载观测数据和浮冰站通量系统观测数据,结合再分析资料,对海雾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高压系统在冰面的加强,增强了下沉... 2016年8月11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在82.75°N,163.25°W附近观测到一次海雾过程。本文利用船载观测数据和浮冰站通量系统观测数据,结合再分析资料,对海雾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高压系统在冰面的加强,增强了下沉运动,使逆温层高度明显降低。伴随低云云底高度下降,冰面能见度下降至不足1 km。在低云下降过程中,冰面气象要素表现为增湿和降温的特征。冷平流和冰面的冷却作用导致气温下降,高低压之间的偏南气流将楚科奇海的水汽输送到密集浮冰区,为海雾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冰面的升华和蒸发作用一方面对底层大气水汽增加有贡献,另一方面使冰面失去潜热导致冰面温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雾 低云 观测 机理 平流 高压下沉
下载PDF
一次高压型海雾中的液态含水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晓娜 黄健 +2 位作者 申双和 刘寿东 吕卫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5,共7页
2008年3月16—17日在粤西电白出现了一次在高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海雾过程。利用这次海雾的综合观测数据,分析了这一高压型海雾的液态含水量演变特征,讨论了液态含水量与雾滴平均直径和数密度以及气温、风速、湍流交换等的关系。结果显示... 2008年3月16—17日在粤西电白出现了一次在高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海雾过程。利用这次海雾的综合观测数据,分析了这一高压型海雾的液态含水量演变特征,讨论了液态含水量与雾滴平均直径和数密度以及气温、风速、湍流交换等的关系。结果显示:(1)海雾有发展-消散-再发展的准周期性变化特征;(2)海雾过程中的雾滴数有显著的变化,而雾滴平均直径的变化较小;雾滴数变化对海雾的发展、消散起主要作用;(3)在海雾生成和发展阶段,空气的冷却机制起主要作用;而在海雾的维持阶段冷却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4)在雾的生成阶段,弱湍流交换有利于雾的生成;而在雾的发展和维持阶段,湍流交换减弱,液态水增长,反之液态水减少。湍流交换的强、弱与海雾发展-消散-再发展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型海雾 液态含水量 雾滴数密度 雾滴平均直径 湍流交换
下载PDF
海洋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带压管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鸣 高德利 +3 位作者 李文拓 张超 杨玉豪 邓文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中国南海高温高压油气藏开发过程中,井筒环空带压问题突出,一旦超过允许值将会影响安全生产。为了保证气井的正常生产,需要确定环空压力的合理范围,为此基于ISO 16530-1:2017标准和API RP 90-2的推荐做法,研究并建立了考虑管柱承压能力... 中国南海高温高压油气藏开发过程中,井筒环空带压问题突出,一旦超过允许值将会影响安全生产。为了保证气井的正常生产,需要确定环空压力的合理范围,为此基于ISO 16530-1:2017标准和API RP 90-2的推荐做法,研究并建立了考虑管柱承压能力和关键节点校核的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带压控制值计算模型以及一套环空压力管理图版。研究结果表明:(1)管柱承压能力计算主要针对环空对应的油管和套管;(2)关键节点校核计算主要针对井口装置、封隔器、井下安全阀和尾管悬挂器等;(3)建立了环空最小预留压力计算模型,以确保对深水高地层压力或井底高流压气井的环空施加一定的备压,保证井下管柱和工具在合理环空压力范围内正常工作;(4)以某深水气井为实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到了考虑和不考虑壁厚减薄情况下随投产时间变化的各环空带压控制值。结论认为,所建立的模型及图版应用于海上深水高温高压气井,使用简便、可操作性强,可以为深水高温高压气井及类似井的井筒环空压力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深水 高温高压油气藏 油套管 环空压力控制值 环空压力范围 环空压力管理图版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气源系统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6
5
作者 何家雄 卢振权 +2 位作者 苏丕波 张伟 冯俊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4,共17页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条件与油气成藏条件虽然存在差异,但亦存在共同之处,即均需要有充足烃源供给及烃源供给系统输送与有利聚集场所的时空耦合配置。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之差异,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条件与油气成藏条件虽然存在差异,但亦存在共同之处,即均需要有充足烃源供给及烃源供给系统输送与有利聚集场所的时空耦合配置。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之差异,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造沉积演化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油气及水合物勘探成果,综合剖析了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构成特点与流体运聚输导系统特征,同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分析,初步研究了气源供给运聚通道系统类型与高压低温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并结合油气地质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基本地质条件,总结和建立了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生物气源自生自储扩散运聚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等3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模式,以期能为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预测及有利勘查目标评价优选等提供决策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区 天然气水合物气源 高压低温水合物稳定带 成矿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动理论在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气井井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新华 黄熠 +2 位作者 黄亮 李炎军 罗黎敏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16-19,共4页
我国南海莺歌海盆地是世界海上三大高温高压地区之一,在该区域地层钻井实践中,面临地温梯度高、压力系数高、压力窗口窄等技术难题,特别是当地层压力预测不准、预测偏低时,若控制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井喷、井漏、又喷又漏等恶性... 我国南海莺歌海盆地是世界海上三大高温高压地区之一,在该区域地层钻井实践中,面临地温梯度高、压力系数高、压力窗口窄等技术难题,特别是当地层压力预测不准、预测偏低时,若控制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井喷、井漏、又喷又漏等恶性事故发生,对储层、钻井装置和人的生命安全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做好井控工作成为高温高压气井钻探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对气侵期间环空气液两相流动理论的分析认识,得出理论成果,并应用于多口高温高压气井钻井的井控实践中,使得这些高温高压气井钻井作业安全顺利完成,为该地区后续井安全井控工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 高温高压 气液两相流 气侵 井控
下载PDF
深海滑翔机水下气动布放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宝仁 高隆隆 +1 位作者 高磊 杨钢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新型自航式海洋观测平台,因具有隐蔽性高、续航能力强、低功耗、水下工作范围大、制造成本低等特点,成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探测、海底地貌测量及水下情报搜集等海洋科学研究与军事作战的理想工具。该文综述了水... 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新型自航式海洋观测平台,因具有隐蔽性高、续航能力强、低功耗、水下工作范围大、制造成本低等特点,成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探测、海底地貌测量及水下情报搜集等海洋科学研究与军事作战的理想工具。该文综述了水下滑翔机国内外研究概况,针对课题组所研制深海滑翔机水下布放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压气动控制技术的深海滑翔机水下布放模式。介绍了深海滑翔机水下气动布放系统结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深海滑翔机水下布放性能开展仿真研究,分析了其水下布放关键性能与参数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滑翔机 水下布放技术 高压气动控制 气动布放系统
下载PDF
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小井眼钻井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罗黎敏 黄熠 +3 位作者 齐美胜 吴江 罗鸣 张超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7-761,共5页
莺歌海中深层地层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压力高,温度梯度大,纵向上存在多套产层并且具有涌漏同层的特点,在保障现场作业安全的前提下,为防止出现复杂情况而无法到达勘探开发目的层,在设计时预留一层套管以应对复杂情况。DF13-1-A井因地层复... 莺歌海中深层地层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压力高,温度梯度大,纵向上存在多套产层并且具有涌漏同层的特点,在保障现场作业安全的前提下,为防止出现复杂情况而无法到达勘探开发目的层,在设计时预留一层套管以应对复杂情况。DF13-1-A井因地层复杂,出现涌漏同存的复杂情况,被迫提前下入?177.8 mm套管封隔上部复杂井段,下部采用?149.225 mm井眼,面对小井眼钻具组合限制、井控压力大、储层保护压力大等技术难点,通过优化钻具组合、钻井液,采用压力实时监测等多项措施高质量地完成了该井的小井眼作业,为今后南海西部海域高温高压井小井眼作业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高温高压 小井眼 钻具组合 井控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夏季低压控制下黄海西北部海域海雾发生气象条件合成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凯悦 张苏平 +2 位作者 薛允传 田翔宇 杨柳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3期47-56,共10页
利用瞬变扰动分析的原理,提供了一个可以客观判定海雾发生时天气类型的方法。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对环流形势、散度和垂直速度以及温度湿度的垂直廓线等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低空(1 000 h Pa)为低压扰动下发生海雾(L型海雾)的环流和物理量... 利用瞬变扰动分析的原理,提供了一个可以客观判定海雾发生时天气类型的方法。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对环流形势、散度和垂直速度以及温度湿度的垂直廓线等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低空(1 000 h Pa)为低压扰动下发生海雾(L型海雾)的环流和物理量场基本特征,并与高压控制下海雾(H型海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L型海雾位势高度负异常扰动主要表现在低层,其平均值为-65.66 gpm,向上逐渐减弱;2)L型海雾在发生时其逆温强度小于H型海雾,雾层较厚,雾层上空湿度仍然比较大,而H型海雾雾层上空有比较明显的干层;3)L型海雾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1 000~950 h Pa为辐合伴有弱上升和下沉运动,第二层950~850 h Pa为辐散伴有弱下沉运动,第三层850~500 h Pa为逐渐加强的上升运动;H型海雾为两层结构,1 000 h Pa为辐散伴有弱的上升和下沉运动,950~500 h Pa为一致的下沉运动;4)概率密度统计分析进一步定量表明了L型和H型海雾发生时垂直运动以及相对湿度在各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结论对黄海西北部夏季低压环流形势下海雾的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控制下海雾 高压控制下海雾 黄海西北部海域 合成分析 瞬变扰动
下载PDF
深海超高压模拟装置液压加载控制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槐 陈春俊 +1 位作者 周建容 强克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5,59,共5页
深海设备的可靠性需要模拟试验装置检验,随着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对模拟试验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为模拟试验装置设计一套精确性与可靠性高的压力加载系统。对此设计了一套全海深背景下大容积、超高压模拟装置的液压加载... 深海设备的可靠性需要模拟试验装置检验,随着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对模拟试验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为模拟试验装置设计一套精确性与可靠性高的压力加载系统。对此设计了一套全海深背景下大容积、超高压模拟装置的液压加载控制系统,其最大试压能力可达180MPa;通过多系统建模软件AMEsim建立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并与Simulink建立的控制器模型联合仿真,对设计的液压加载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精度进行模拟。模拟了试验舱压力以2MPa/min速度上升的压力加载过程,采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控制精度在总体时间的1%秒以内便能达到设计要求,随着时间的增加,压力误差越来越小。验证了所设计的深海超高压模拟装置液压加载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高精确性,为全海深压力试验提供支撑;同时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对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了便捷与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超高压 模拟装置 液压加载控制 AMEsim Simulink 联合仿真
下载PDF
南海西部高温高压井堵漏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罗鸣 韩成 +2 位作者 陈浩东 林四元 杨玉豪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1-804,共4页
南海西部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井储层段黄流组温度达到200℃,地层压力系数达到2.27,钻井过程中频繁出现井漏,其中高温高压井堵漏作业还存在着抗高温堵漏材料少、高温高压井控风险高、高密度堵漏浆流变性难以调控、堵漏作业经验少等诸多问... 南海西部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井储层段黄流组温度达到200℃,地层压力系数达到2.27,钻井过程中频繁出现井漏,其中高温高压井堵漏作业还存在着抗高温堵漏材料少、高温高压井控风险高、高密度堵漏浆流变性难以调控、堵漏作业经验少等诸多问题。在分析高温高压井前期堵漏经验及漏失原因的基础上,利用高温高压动态堵漏仪优选抗高温高压堵漏材料及堵漏配方,承压能力达到20 MPa。现场结合随钻堵漏以及承压堵漏,并使用抗高温弹性堵漏剂FLEX配合刚性堵漏剂BLN及承压堵漏剂STRH,成功实施高温高压井堵漏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高温高压 堵漏 流变性 井控
下载PDF
南海西部窄安全密度窗口超高温高压钻井技术 被引量:24
12
作者 罗鸣 吴江 +1 位作者 陈浩东 肖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为解决南海西部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钻井中易发生井漏、井涌甚至井喷等井下故障的问题,通过研究超高温高压复杂地层压力预测监测技术、钻井液随钻堵漏技术、井下当量循环密度预测与监测技术、抗高温钻井液、超高温高压固井技术,形成了适... 为解决南海西部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钻井中易发生井漏、井涌甚至井喷等井下故障的问题,通过研究超高温高压复杂地层压力预测监测技术、钻井液随钻堵漏技术、井下当量循环密度预测与监测技术、抗高温钻井液、超高温高压固井技术,形成了适用于南海西部的窄安全密度窗口超高温高压钻井技术。该技术在乐东区域的7口超高温高压探井进行了应用,钻井成功率达到100%,井下故障率显著降低,与应用前的同类型井相比,钻井生产时效平均提高了21%。这表明,窄安全密度窗口超高温高压钻井技术可以解决南海西部安全密度窗口窄导致的问题,可为深水高温高压领域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钻井 安全密度窗口 高温 高压 压力预测 随钻堵漏 南海 乐东区域
下载PDF
南海C区块高温高压气井井控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优富 张忠强 方华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确保南海C区块高温高压气井钻井过程中的井控安全,针对存在的地层压力高且复杂、地层温度高、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维护困难等井控技术难点,制定了实时检测溢流、控制溢流量,压井时逐渐提高压井液密度,防止发生井漏... 为确保南海C区块高温高压气井钻井过程中的井控安全,针对存在的地层压力高且复杂、地层温度高、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维护困难等井控技术难点,制定了实时检测溢流、控制溢流量,压井时逐渐提高压井液密度,防止发生井漏,钻井液降温和性能维护,井下溢漏共存处理等技术措施。防止井漏的技术措施包括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和钻井液的封堵性、优化井身结构、控制井底循环当量密度、阶梯开泵、简化钻具组合及控制下钻速度等。南海C区块30余口高温高压井在钻井过程中采取了制定的井控技术措施,未发生井控事故。这表明,采取所制定的井控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南海C区块高温高压气井的钻井井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气井 井控 地层压力 压井 钻井液 南海C区块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逸凡 张建培 +2 位作者 程超 唐贤君 许怀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0-47,共8页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复式成藏理论为指导,总结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认为西湖凹陷具有油气规模“深大浅小”、油气类型“上油下气”、油气富集“近源近断”的特征。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从而建立了特色的西湖凹陷“塔”...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复式成藏理论为指导,总结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认为西湖凹陷具有油气规模“深大浅小”、油气类型“上油下气”、油气富集“近源近断”的特征。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从而建立了特色的西湖凹陷“塔”式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中浅层花港组由于泥岩盖层条件相对较差以及晚期近EW向断裂对早期油气藏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油气成藏条件不是非常有利;而深层-超深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持续生烃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深层-超深层砂岩储集性能依然保持较好,异常高压改善了储层物性并提供油气运移的动力,“千层饼”式储盖组合和早期烃源断裂控制了油气纵向展布。因此,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砂岩气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异常高压 成藏模式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