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岛海域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柳青 迟雯丹 +5 位作者 吕芳 盖珊珊 刘玮 王翔宇 贺强 丁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了明确长岛海域海洋生物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相互用关系,于2019-2021年春季和秋季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物种丰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浮游植物受季节影响较大,其物种数目和多样性在秋季显著高于春季。浮... 为了明确长岛海域海洋生物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相互用关系,于2019-2021年春季和秋季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物种丰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浮游植物受季节影响较大,其物种数目和多样性在秋季显著高于春季。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物种丰度均在2021年秋季呈爆发式增长,主要的优势种为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和双壳类(Bivalvia)幼体。温度、pH、溶解氧含量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等均对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影响,底栖生物群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小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之间复杂的网络相关性构成了该海域复杂的食物网结构。深入的统计分析表明了长岛海域环境因子对3种海洋生物季节变化的影响及海洋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岛海域 多样性 环境因子 网络分析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南海岛礁自动气象检测设备环境适应性设计初探
2
作者 李长虹 闫杰 《环境技术》 2024年第2期132-137,153,共7页
本文探讨了一种南海岛礁气象自动检测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热带海洋气候下的强风、高温、高湿、高盐雾等环境因素影响,主要包含支柱与支架、机箱机柜、紧固件、传感器、印制电路板的选材、紧固、密封、连接等设... 本文探讨了一种南海岛礁气象自动检测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热带海洋气候下的强风、高温、高湿、高盐雾等环境因素影响,主要包含支柱与支架、机箱机柜、紧固件、传感器、印制电路板的选材、紧固、密封、连接等设计方式,可有效的提升相关设备在热带岛礁使用环境中的适应性与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岛礁 气象检测设备 环境适应性
下载PDF
渤海和濑户内海环境立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海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3,共6页
对我国渤海和日本濑户内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相关立法的背景。对中日两国适用渤海和濑户内海的国际法律制度、国内法律文件、环境保护的其他重要文件,如规划计划等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渤海和濑户内海环境立法的比较... 对我国渤海和日本濑户内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相关立法的背景。对中日两国适用渤海和濑户内海的国际法律制度、国内法律文件、环境保护的其他重要文件,如规划计划等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渤海和濑户内海环境立法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为恢复和保护渤海的整体功能,促使渤海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必须借鉴日本治理濑户内海的经验,建立渤海这一内海的特别法规体系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一系列与之对应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渤海整治的综合效果和渤海的可持续利用能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濑户内海 环境立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洞头列岛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贾胜华 曾江宁 +4 位作者 廖一波 寿鹿 黄伟 高爱根 汤雁滨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92,共10页
为了解洞头列岛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4月在该海域布设35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并获取相关环境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2种,其中多毛... 为了解洞头列岛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4月在该海域布设35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并获取相关环境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2种,其中多毛类57种,甲壳动物34种,软体动物19种,棘皮动物5种,其它类动物7种。各调查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目在1~22种之间,瓯江口附近站位物种数较少。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3.3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21个/m^2。多毛类具有种数上的优势,软体动物具有生物量和密度上的优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29、2.45和0.66。通过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3个群落:异蚓虫-薄云母蛤-绒毛细足蟹-不倒翁虫群落(群落Ⅰ),薄云母蛤-异蚓虫-双鳃内卷齿蚕-不倒翁虫群落(群落Ⅱ)和其他群落(群落Ⅲ)。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底层海水的温度、盐度、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溶解性无机氮、化学需氧量以及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等。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但基本稳定。与历史资料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明显变化,种类组成由以多毛类和软体动物为主转变为以多毛类和甲壳动物为主,且个体较大的棒锥螺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洞头列岛及邻近海域
下载PDF
六横大岙附近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魏琳瑛 卜献卫 《东海海洋》 1999年第1期66-71,共6页
根据1995年4月对码头工程区附近海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场调查,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区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水质中无机氮严重超标,超三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无机磷超一类标准的超标... 根据1995年4月对码头工程区附近海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场调查,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区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水质中无机氮严重超标,超三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无机磷超一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有个别测站超二类标准。COD、pH、DO、油类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潮间带水质基本符合一类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沉积物 环境评价 六横大岙 东海 海域
下载PDF
南海岛礁建设的国际环境法律义务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小翼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36-42,共7页
中国在南海地区南沙群岛海域的岛礁建设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并没有对岛礁建设活动的环境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却对各国施加了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一般性义务、合作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 中国在南海地区南沙群岛海域的岛礁建设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并没有对岛礁建设活动的环境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却对各国施加了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一般性义务、合作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义务。由于公约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中国在南沙岛礁建设中的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一般义务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论题将从国际法角度研判和解读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活动是否符合相关的国际环境保护的规定、需要承担何种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义务,为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完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南沙群岛 岛礁建设 海洋环境保护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下载PDF
温州南麂列岛海域硅藻、甲藻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萧云朴 李扬 +3 位作者 李欢 吕颂辉 江天久 陈舜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69,201,共4页
于2006~2007年之间采集浙江省温州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水温较高的夏季,调查期间共发生赤潮2起,分别出现在2006年8月和10月。甲藻赤潮仅在春季发生,优势种类为... 于2006~2007年之间采集浙江省温州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水温较高的夏季,调查期间共发生赤潮2起,分别出现在2006年8月和10月。甲藻赤潮仅在春季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硅藻赤潮对N的消耗较大,甲藻赤潮对P的消耗较大。南麂海域合适的温度、盐度、丰富的N、P营养盐以及营养盐的及时补充是该海域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和赤潮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甲藻 南麂列岛海域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全健 丰美萍 +4 位作者 边文华 程晓鹏 汪振华 章守宇 刘洪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128-7139,共12页
为探究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于2020年9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分别对大陈岛海域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共鉴定浮游动物90种,包括浮游幼体15类,其中夏季种类数最多(68种)... 为探究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于2020年9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分别对大陈岛海域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共鉴定浮游动物90种,包括浮游幼体15类,其中夏季种类数最多(68种),冬季最少(20种),常见的优势种有: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12种(Y>0.02)。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3.40±214.73)个/m^(3)、(411.93±561.76)mg/m^(3),二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丰度为春季(380.17±296.14)个/m^(3)>夏季(135.30±112.59)个/m^(3)>秋季(67.88±90.52)个/m^(3)>冬季(25.30±19.11)个/m^(3);平均生物量为夏季(895.01±802.54)mg/m^(3)>春季(623.39±358.73)mg/m^(3)>秋季(91.08±82.36)mg/m^(3)>冬季(45.96±84.95)mg/m^(3)。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71±0.96和0.53±0.20,均表现出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的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夏季类群、秋季类群、冬季类群和春季类群4组类群。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夏季大陈岛海域水母类浮游动物暴发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将为大陈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大陈岛海域
下载PDF
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林夏季NDVI空间分异及其环境解释
9
作者 李洪飞 张华 伏捷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3期63-66,71,共5页
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GDEMV2数字高程数据和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林9个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探究了2020年大鹿岛鹅耳枥林夏季(7~8月)NDVI空间分异及其与地形、土壤和枯落物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 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GDEMV2数字高程数据和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林9个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探究了2020年大鹿岛鹅耳枥林夏季(7~8月)NDVI空间分异及其与地形、土壤和枯落物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2020年大鹿岛鹅耳枥林夏季NDVI值在0.65~0.74之间,均值为0.71,变异系数为4.56%。夏季NDVI值随海拔的升高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坡度的降低而增大,东北坡向的夏季NDVI值高于西南坡向;②大鹿岛鹅耳枥林夏季NDVI值与坡度和坡向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层厚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枯落物半分解层N和Cu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林夏季NDVI空间分异受地形、土壤和枯落物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空间分异 环境解释 黄海北部大鹿岛 鹅耳枥林
下载PDF
舟山群岛东侧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牛威震 韩磊 +3 位作者 俞存根 郑基 许永久 颜文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8,共10页
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东侧海域(29°10′25.54"~30°45′00"N,122°53′3.88"~124°48′28.31"E)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蟹类数据,研究了该海域蟹类资源的种类组... 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东侧海域(29°10′25.54"~30°45′00"N,122°53′3.88"~124°48′28.31"E)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蟹类数据,研究了该海域蟹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同时分析了蟹类数量分布及其群落结构与温、盐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春、秋季蟹类种类共有40种,隶属于12科,23属;其中,春季优势种为双斑鲟(Charybdis bimaculata),秋季优势种为双斑鲟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均为广温、广盐性种类;秋季丰富度指数(D)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高于春季,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则相差不大;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显示,春、秋两季渔获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春、秋季蟹类均可划分为4个组群,SIMPER分析结果显示,秋季群落相似性大于春季;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底层水温和表层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数量分布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舟山群岛东侧海域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旭 俞存根 +5 位作者 蔡厚才 郑基 陈万东 伍尔魏 夏陆军 毕耜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5-77,共13页
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9月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进行生物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南麂列岛海域蟹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定量分析了群落结构与水文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9月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进行生物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南麂列岛海域蟹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定量分析了群落结构与水文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周年4个季度月调查共鉴定出蟹类21种,隶属7科、12属,其中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bimaculata)和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3种。不同季节的蟹类种类组成差异较大,而优势种类组成变化较少,其中,以秋季的蟹类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从不同水深区域的渔获种类分布趋势来看,蟹类种类以20~30m水深带较多,30~40m水深带较少。夏季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季节,以水深来看,多样性指数在10~20m水深带较高,30~40m水深带较低,蟹类多样性指数与水深呈反比。根据冗余分析认为,水深、水温和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南麂列岛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