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surface warming in the northward shift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n November 被引量:3
1
作者 SUN Jia WANG Guihua +2 位作者 ZUO Juncheng LING Zheng LIU Daha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67-72,共6页
Tropical cyclones (TCs) formed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NWP) can cross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ometimes. It is found that the TC tracks in the SCS in November are shifted to the north after 1980 compar... Tropical cyclones (TCs) formed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NWP) can cross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ometimes. It is found that the TC tracks in the SCS in November are shifted to the north after 1980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1980. Both data analys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surface warming in the SCS may contribute to this more northward shift. The warming produces a cyclonic atmosphere circulation anomaly in the northwestern SCS and an associated southerly in the central SCS steering the TCs to the no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track South China sea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下载PDF
An evaluation of sea surface height assimilation using along-track and gridded products based on the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 and the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ZHOU Chaojie DING Xiaohua +2 位作者 ZHANG Jie YANG Jungang MA Q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50-58,共9页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are significant in the data assimilation of an ocean model. Considering the resolution and space coverage of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 data, two types of sea surface height(SSH) product are em...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are significant in the data assimilation of an ocean model. Considering the resolution and space coverage of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 data, two types of sea surface height(SSH) product are employed in the assimilation, including the gridded products from AVISO and the original along-track observations used in the generation. To explore their impact on the assimilation results, an experiment focus o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 and the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4 DVAR) technology. The comparison with EN4 data set and Argo profile indicates that, the along-track SSH assimilation result presents to be more accurate than the gridded SSH assimilation, because some noises may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e merging process. Moreover, the mesoscale eddy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the assimilation results is analyzed by a vector geometry–based algorithm.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gridded SSH shows superiority in describing the eddy's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complete structure of the ocean surfac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by the original data mer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S 4DVAR sea surface height assimilation along-track gridded product
下载PDF
Surface circulation patterns observed by drifters in the Yellow Sea in summer of 2001,2002 and 2003 被引量:5
3
作者 庞重光 梁兼霞 +4 位作者 胡敦欣 王凡 陈永利 白虹 白学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9-216,共8页
In summer of 2001, 2002 and 2003, ten, six and seventeen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s with drogues centered at 15 and 4 m were deployed, respectively,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YS). 23 drifters of them transmi... In summer of 2001, 2002 and 2003, ten, six and seventeen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s with drogues centered at 15 and 4 m were deployed, respectively,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YS). 23 drifters of them transmitted useful data of at least 30 days. The wind-driven component of the drift was removed from the original drift velocity of drifters. The wind data used are from NCEP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USA.Trajectories and drift velocities of the 23 drifters depicted the upper circulation structure in the southern YS.There exists an anti-cyclonic eddy with a mean speed and radius of 0.063 m/s and 50km in the central southern YS, whose center lingered within 35.3-36.0°N / 123.5-124.0°E. Showed by 6 drifters, a basin-scale elliptic cyclonic gyre with a mean speed of 0.114 m/s, long and short radius of 250 and 200 km surrounds the anti-cyclonic eddy.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YS has obvious frontal eddy activities within about100 km with a mean speed about 0.076 m/s. All the drifters passing Korean coast were staggering for more than10 days west of a protruding cape of central Korea. A small-scale cyclonic eddy centered at around 120.5°E/35.1°N with a mean speed of 0.048 m/s was observed in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循环 漂流物 黄海 夏季 人造卫星 浮标 漂移速度
下载PD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SPONSE TO TYPHOON MORAKOT(2009) AND ITS INFLUENCE
4
作者 赖巧珍 吴立广 谢钟灵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While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typhoons can decreas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long their tracks, a few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cooling patterns in coastal area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open sea. Ho... While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typhoons can decreas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long their tracks, a few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cooling patterns in coastal area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open sea.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he induced cooling coupled with the complex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s can affect tropical cyclone track and intensity. The sea surface responses to the land falling process of Typhoon Morakot(2009) are examined observationally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activity of the typhoon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with the WRF model.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 maximum SST cooling associated with Morakot occurred 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typhoon track during its land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ogether with the SST gradi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coastal upwelling and mesoscale oceanic vortices, the resulting SST cooling can cau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yphoon track, comparable to the current 24-hour track forecasting error.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include the non-uniform SST distribution in the coastal area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yphoon track forec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YPHOON ocean response typhoon track forecast
下载PDF
Sea surface height measuring using InSAR altimeter 被引量:1
5
作者 Xiaohong Sui Running Zhang +2 位作者 Falin Wu Yang Li Xiaoyun Wa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7年第4期278-284,共7页
Satellite altimet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asuring ocean topography from space. The conventional altimeter system is the nadir radar altimeter system which has the limitations of on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and is ... Satellite altimet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asuring ocean topography from space. The conventional altimeter system is the nadir radar altimeter system which has the limitations of on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and is unable to get both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The InSAR altimetry system using InSAR altimeter instead of nadir radar altimeter is an improvement which can get both high cross-track and along-track resolution and wide swath.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SAR interferometry only can achieve meter level height accura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method of radar echo-tracking for InSAR altimeter system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slant range measurements and finally to improve the height measurement accuracy to several centimeters' level. Radar slant range (from observed pixels to radar antenna) estimation error affects the height measurement accuracy badly, nevertheless not considered in the conventional SAR interferometr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meliorat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echo-model used in nadir radar altimeter system, focusing on the echo signals from observed pixels with different incident angles. Simulations of sea surface height measurements are performed 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paper,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at, with corrected slant range, the accuracy of InSAR altimetry can be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SAR interfero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altimeter Nadir radar altimeter sea surface height Echo-tracking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在印尼海区域东传路径的分布及其机制
6
作者 张浩睿 周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30,共18页
本文利用降水数据,从拉格朗日观点追踪了热带季节内振荡(MJO)路径,对其在海洋性大陆(100°~120°E)区域的分布及机制进行了探讨。以24h内超过12mm的降水范围为MJO的对流区域,以该区域的“重心”为MJO的对流中心,追踪MJO的路径,... 本文利用降水数据,从拉格朗日观点追踪了热带季节内振荡(MJO)路径,对其在海洋性大陆(100°~120°E)区域的分布及机制进行了探讨。以24h内超过12mm的降水范围为MJO的对流区域,以该区域的“重心”为MJO的对流中心,追踪MJO的路径,并形成其路径集。由于向东传播的MJO主要发生在北半球冬季,因此我们聚焦于MJO在北半球冬季的路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降水量来衡量,MJO事件主要从赤道附近(5°S~5°N)通过印尼海区域。这和前人以对外长波辐射(OLR)为指标得到的MJO在印尼海区域向南偏折有明显的区别。此外,与MJO伴随的降水主要从赤道附近通过的结论不依赖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及印度洋偶极子(IOD)等背景气候态。机制分析表明,与MJO伴随的降水通过印尼海区域的路径主要受强的海表热通量异常的调制,而与暖海表温度(SST)异常的区域并不一致,这也造成了从降水和OLR两个不同角度看到的MJO通过印尼海区域的路径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内振荡 降水追踪 K均值聚类 海表温度 海表热通量
下载PDF
一种多前缘多阈值的波形重构算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常晓涛 李建成 +1 位作者 郭金运 黄金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9-1634,共6页
为了改善近海测高精度,本文对近海测高波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波前缘识别算法的多前缘多阈值波形重构方法.然后将该方法用于中国近海的卫星测高波形数据的处理,得到精度与分辨率更好的海面高数据.作为验证,... 为了改善近海测高精度,本文对近海测高波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波前缘识别算法的多前缘多阈值波形重构方法.然后将该方法用于中国近海的卫星测高波形数据的处理,得到精度与分辨率更好的海面高数据.作为验证,将此海面高数据换算为重力异常并与船测重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卫星测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卫星测高 波形重构 跟踪口 海面高
下载PDF
卫星测高数据的沿轨迹重力异常反演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海瑛 王广运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给出了一套基于直角坐标系下的垂线偏差求解重力异常公式 ,并将之发展成为一套新的沿轨迹重力异常求解公式。与其他方法相比 ,本方法无须求解交叠点处沿轨迹和跨轨迹方向的海面高斜率 ,仅需计算沿轨迹方向的海面高斜率 ,因而更为简... 本文给出了一套基于直角坐标系下的垂线偏差求解重力异常公式 ,并将之发展成为一套新的沿轨迹重力异常求解公式。与其他方法相比 ,本方法无须求解交叠点处沿轨迹和跨轨迹方向的海面高斜率 ,仅需计算沿轨迹方向的海面高斜率 ,因而更为简洁、有效 ,而且分辨率可以更高并可与真正的沿航迹实际船测重力相比较、验证。据此 ,利用 Geosat/GM、ERS-1 /35天及TOPEX/Poseidon三种测高数据 ,反演了南中国海域 (0°~ 2 5°N,1 0 5°~ 1 2 2°E)的 2′× 2′重力异常—— IGG-S。通过与实际船测资料和国际同行提供的重力模型相比 ,IGG-S总体精度达到1 0× 1 0 - 5ms-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重力异常反演 沿轨迹海面高斜率 直角坐标系 垂线偏差
下载PDF
090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过程中海表温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莫拉克"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赖巧珍 吴立广 SHIE Chung-1in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34,共14页
以2009年台风"莫拉克"为例,利用AVHRR/AMSR卫星数据和WRF模式,分析台风登陆过程中台湾岛周围海域SST变化特点及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海岸线的阻挡以及台风之前存在的冷涡的影响,"莫拉克"引起近海海域的最... 以2009年台风"莫拉克"为例,利用AVHRR/AMSR卫星数据和WRF模式,分析台风登陆过程中台湾岛周围海域SST变化特点及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海岸线的阻挡以及台风之前存在的冷涡的影响,"莫拉克"引起近海海域的最大降温位置出现在路径附近偏左或者离台风中心较远的海域。宽阔洋面上,台风活动导致的SST变化虽然减弱了台风强度,但对路径的影响小。沿海的SST梯度加强了台风的非对称结构,使得台风向非绝热加热大值区(台风北部)偏移。考虑近海SST梯度的海峡试验与定常SST试验相比,沿海路径向北偏差最大可达134 km,与2009年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24小时的综合预报误差119 km相当。这说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近海海域的台风路径预报水平,需要考虑近海SST非均匀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台风“莫拉克” 台风路径 WRF模式 SST 台湾地区
下载PDF
机载预警雷达海面多目标航迹起始算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红 谢文冲 +2 位作者 高飞 袁华东 王永良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5-659,666,共6页
针对海面目标密集及存在量测噪声起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载预警雷达的海面多目标航迹起始算法。该算法利用三帧量测数据构建了具有延迟判决结构的初始波门,克服了传统初始波门易出现航迹分裂与合成问题,并通过角度约束与修正的Ho... 针对海面目标密集及存在量测噪声起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载预警雷达的海面多目标航迹起始算法。该算法利用三帧量测数据构建了具有延迟判决结构的初始波门,克服了传统初始波门易出现航迹分裂与合成问题,并通过角度约束与修正的Hough变换改进了传统的相关波门结构。此外,为了克服最近邻关联准则缺陷,引入了最大似然的关联准则。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实现机载预警雷达对海面多目标的有效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预警雷达 海面多目标跟踪 航迹起始 目标密集 修正Hough变换
下载PDF
冬季海温异常影响北太平洋东部型风暴轴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小娇 朱伟军 +1 位作者 曾鼎文 孙思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6-406,共11页
最强中心出现在160°W以东地区的北太平洋风暴轴定义为东部型风暴轴,针对这种短期气候异常现象,利用大气环流模式CAM 3.0对其可能的外部强迫机制进行探究,主要关注赤道中东部和黑潮海区正、负海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道海区负... 最强中心出现在160°W以东地区的北太平洋风暴轴定义为东部型风暴轴,针对这种短期气候异常现象,利用大气环流模式CAM 3.0对其可能的外部强迫机制进行探究,主要关注赤道中东部和黑潮海区正、负海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道海区负海温异常对风暴轴东部型的出现有重要意义,当该海区海温为负(正)异常且黑潮海区海温正(负)异常时,风暴轴表现为东(西)部型。风暴轴在中、东太平洋地区低层斜压性的增强,是太平洋风暴轴中、东端天气尺度涡动活动增强的主要原因。当出现东部型时,北太平洋东部区域急流强度增强,涡动斜压增长偏强,涡动的热量和动量输送加强,风暴轴和急流的反馈也加强;反之亦然。冬季赤道海区引起的大气响应范围较广,而黑潮海区的影响较为局地,尤其是黑潮海区的负异常主要影响风暴轴入口区域,表现为关于海温异常强迫的符号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东部型风暴轴 海表温度异常 数值试验
下载PDF
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漂流浮标移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峣 何蕾 +1 位作者 袁东亮 王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共6页
采用双层单向嵌套的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释放的表层漂流浮标的移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轨迹基本吻合,模拟的表层流速纬向和经向分量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在两观测点分别达到了0.... 采用双层单向嵌套的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释放的表层漂流浮标的移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轨迹基本吻合,模拟的表层流速纬向和经向分量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在两观测点分别达到了0.6548,0.3659和0.4836,0.3961,均明显大于95%置信区间下的显著性临界值0.1946,但是模拟的浮标移动速度明显慢于观测。模拟出的速度时间序列在变化趋势上与实测吻合良好,但是流速数值相对于观测整体上偏小。该数值模拟系统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出2010年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的流场及漂流浮标的运动趋势,为北黄海的环境预警、灾害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大连溢油 数值模拟 漂流浮标
下载PDF
掠海机动目标跟踪的IPDA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阳 嵇成新 +1 位作者 陈晓峰 关锦生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92,共6页
综合概率数据关联(IPDA)算法不仅能进行目标状态估计,还能提供对潜在目标的存在性/可感知性/可观测性概率的估计。这些估计通常作为评价航迹质量的参数,用于航迹确认和航迹终止。所研究的几种跟踪算法主要针对低空掠海飞行的机动目标,... 综合概率数据关联(IPDA)算法不仅能进行目标状态估计,还能提供对潜在目标的存在性/可感知性/可观测性概率的估计。这些估计通常作为评价航迹质量的参数,用于航迹确认和航迹终止。所研究的几种跟踪算法主要针对低空掠海飞行的机动目标,目标探测概率受海面信号反射导致的多路径效应和海杂波的影响而变化,将IPDA算法和EB-PDA、IMM PDA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IPDA算法-VM-IPDA算法。仿真结果显示,VM-IPDA算法跟其他几种算法相比不仅提高准确性还能减少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跟踪 多路径效应 掠海机动目标 综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无人艇平台的慢速小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恒 宋佳 林鹏 《舰船电子对抗》 2020年第2期75-78,85,共5页
无人艇平台的安全航行依靠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检测和稳定跟踪,传统的检测后跟踪方法难以处理海杂波环境下形成的虚假航迹,影响雷达对小目标检测的整体性能。基于动态规划的检测前跟踪(TBD)算法原理,提出了一种采用动态规划和Kalman滤波结... 无人艇平台的安全航行依靠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检测和稳定跟踪,传统的检测后跟踪方法难以处理海杂波环境下形成的虚假航迹,影响雷达对小目标检测的整体性能。基于动态规划的检测前跟踪(TBD)算法原理,提出了一种采用动态规划和Kalman滤波结合的TBD处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可以有效滤除海杂波虚假航迹,提高对慢速小目标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海杂波 卡尔曼滤波 检测前跟踪
下载PDF
基于Chirp Z变换的海面目标帧间非相参积累技术
15
作者 王宁 周明 +2 位作者 刘国庆 杨予昊 孙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3-389,共7页
为提升雷达对海面微弱目标的探测能力,提出基于Chirp Z变换的多圈扫描帧间非相参积累技术。首先,建立多圈扫描采用不同载频时的雷达回波信号模型。然后,提出基于Chirp Z变换的运动目标帧间多普勒校正和距离走动补偿方法,使得多圈扫描数... 为提升雷达对海面微弱目标的探测能力,提出基于Chirp Z变换的多圈扫描帧间非相参积累技术。首先,建立多圈扫描采用不同载频时的雷达回波信号模型。然后,提出基于Chirp Z变换的运动目标帧间多普勒校正和距离走动补偿方法,使得多圈扫描数据经过处理后,目标出现在相同的距离多普勒检测单元内,从而可以直接进行帧间的非相参积累,实现对微弱目标检测性能的提升。最后,结合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目标检测 检测前跟踪 非相参积累 Chirp Z变换
下载PDF
星载ATI-SAR系统洋流测速要点分析与仿真
16
作者 闫贺 朱岱寅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61-3868,3874,共9页
沿航迹干涉(ATI)技术是星载SAR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对同一区域获取的复数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ATI-SAR系统可以直接检测到SAR图像每个像素点的多普勒偏移。对于进行洋流测速的星载ATI-SAR系统而言,基线长度、速度分辨率及速度测量... 沿航迹干涉(ATI)技术是星载SAR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对同一区域获取的复数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ATI-SAR系统可以直接检测到SAR图像每个像素点的多普勒偏移。对于进行洋流测速的星载ATI-SAR系统而言,基线长度、速度分辨率及速度测量误差是系统设计的三大要素,因此这里针对此三大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星载ATI-SAR的基本原理并推导了相应的公式。总结了基线选择的基本方法。分析和推导了速度分辨率和洋流测速误差。得出了相关结论,这些结论对未来的洋流测速ATI-SAR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ATI 洋流测速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的海面目标航迹起始算法研宄及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史建涛 孙俊 +1 位作者 杨予昊 王宁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4,29,共6页
海面目标跟踪过程受到强海杂波干扰、回波信号时变非平稳、点迹丢失和目标机动等影响,导致传统方法的航迹起始效果较差,出现混批、起始失败和误跟踪等严重后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的海面目标航迹起始算法,... 海面目标跟踪过程受到强海杂波干扰、回波信号时变非平稳、点迹丢失和目标机动等影响,导致传统方法的航迹起始效果较差,出现混批、起始失败和误跟踪等严重后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的海面目标航迹起始算法,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通过样本训练实现对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分类,将航迹起始问题转化为真假目标的区分和鉴别问题。文中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的数据驱动策略选择分界面方案代替传统技术中利用先验知识来人工选择门限分界,可以显著减少对先验信息的依赖;同时,门限具有自适应调整的能力,可大大提高算法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最后,利用雷达实测数据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迹起始 海面目标 支持向量机 目标分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漂流浮标的南海表层海流观测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科峰 蒋国荣 +2 位作者 陈奕德 姚佳 沈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共9页
基于1989-2013年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资料和1993-2012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南海表层流场,给出南海各季节多年平均的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结构,对南海实际流和地转流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比较了南海各季节表层实际流场... 基于1989-2013年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资料和1993-2012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南海表层流场,给出南海各季节多年平均的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结构,对南海实际流和地转流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比较了南海各季节表层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的异同。结果表明,南海海域各季节上层环流结构与海域季风关系密切,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总体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比较发现,在夏、秋、冬这3个季节,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大的环流形势特征基本相同,中小尺度的环流特征有所差别;在春季,两者则呈现出相反的环流特征,环流特征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跟踪漂流浮标 卫星高度计 南海表层流
下载PDF
ERS-1/ATSR海表温度在热带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的印证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管磊 陈锐 贺明霞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9,共7页
海表温度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参量。ERS/ATSR的设计目标是提供高精度的海表温度 ,以满足气候研究的要求。利用美国海洋大气局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在热带太平洋的浮标数据和日本气象厅在西北太平洋的浮标数据对 1991年至 1992年间ESR 1... 海表温度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参量。ERS/ATSR的设计目标是提供高精度的海表温度 ,以满足气候研究的要求。利用美国海洋大气局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在热带太平洋的浮标数据和日本气象厅在西北太平洋的浮标数据对 1991年至 1992年间ESR 1/ATSR数据反演的海表温度进行了印证。在热带太平洋 ,三通道双观测角算法反演的ATSR海表温度与热带浮标海表温度的平均偏差为 - 0 .2 2K ,标准偏差为 0 .2 5K ;在西北太平洋 ,平均偏差为 - 0 .5 1K ,标准偏差为 0 .6 1K。结果表明 ,即使在火山气溶胶的影响下 ,ATSR海表温度在热带太平洋仍具有较高的精度 ,可以满足其设计目标。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LOWTRAN 7,对印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ATSR 大气辐射传输 气溶胶 ERS-1 热带太平洋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春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超 徐海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0-875,共16页
利用20世纪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心海温资料研究了春季西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风暴轴与太平洋海温关系的转变。结果表明,春季西北太平洋风暴轴主要存在两种空间变化模态,即反映其强度变化的第1模... 利用20世纪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心海温资料研究了春季西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风暴轴与太平洋海温关系的转变。结果表明,春季西北太平洋风暴轴主要存在两种空间变化模态,即反映其强度变化的第1模态和反映其南北位置变化的第2模态。年代际及以上时间尺度上,风暴轴强度、位置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风暴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则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变:1977年以后,风暴轴强度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而在1977年之前则主要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特别是同期冬季日本以东黑潮和黑潮延伸区海温异常的强迫作用;风暴轴南北位置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在1977年以后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北太平洋中部海温的影响,但在1977年以前表现为海洋和大气的共同作用,风暴轴南北位置的变化还与同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关,表明ENSO可能对风暴轴的位置变化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轴 海温 海-气关系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