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tellite SAR observation of the sea surface wind field caused by rain cells 被引量:3
1
作者 YE Xiaomin LIN Mingsen +4 位作者 YUAN Xinzhe DING Jing XIE Xuetong ZHANG Yi XU Y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80-85,共6页
Rain cells or convective rain,the dominant form of rain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can be easy detected by satellit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s with high horizontal resolution.The footprints of rain cel... Rain cells or convective rain,the dominant form of rain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can be easy detected by satellit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s with high horizontal resolution.The footprints of rain cells on SAR images are caused by the scattering and attenuation of the rain drops,as well as the downward airflow.In this study,we extract sea surface wind field and its structure caused by rain cells by using a RADARSAT-2 SAR image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00 m for case study.We extract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s from SAR image by using CMOD4 geophysical model function with outside wind directions of NCEP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Advance Scatterometer(ASCAT) onboard European Met Op-A satellite and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onboard Chinese HY-2 satellite,respectively.The root-mean-square errors(RMSE) of these SAR wind speeds,validated against NCEP,ASCAT and HY-2,are 1.48 m/s,1.64 m/s and 2.14 m/s,respectively.Circular signature patterns with brighter on one side and darker on the opposite side on SAR image are interpreted as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or sea surface roughness) variety caused by downdraft associated with rain cells.The wind speeds taken from the transect profile which superposes to the wind ambient vectors and goes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circular footprint of rain cell can be fitted as a cosine or sine curve in high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values of no less than 0.80.The background wind speed,the wind speed caused by rain cell and the diameter of footprint of the rain cell with kilometers or tens of kilometers can be acquired by fitting curve.Eight cases interpre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study all show the same co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 cell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sea surface wind field downdraft
下载PDF
Trends of sea surface wind energy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
2
作者 JIANG Bo WEI Yongliang +4 位作者 DING Jie ZHANG Rong LIU Yuxin WANG Xiaoyong FANG Yizhou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510-1522,共13页
Studies on climate change typically conside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extended periods but less so the wind. We used the 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 (CCMP) 24-year wind fi eld data set to investigate the... Studies on climate change typically conside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extended periods but less so the wind. We used the 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 (CCMP) 24-year wind fi eld data set to investigate the trends of wind energy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1988-2011. The results reveal a clear trend of increase in wind power density for each of three base statistics (i.e., mean, 90 th percentile and 99 th percentile) in all seasons and for annual means. The trends of wind power density showed obviou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The magnitude of the trends was greatest in winter, intermediate in spring, and smallest in summer and autumn. A greater trend of increase was found in the northern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an in southern parts. The magnitude of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trend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larger in extreme high events (i.e., 90 th and 99 th percentiles) compared to the mean condition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ariability of wind power density over the major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all seasons and annual means, except for winter (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nergy 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 (CCMP) wind FI eld SOUTH China sea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下载PDF
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设计与分析
3
作者 冯旭哲 陈建云 +1 位作者 李献斌 瞿智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针对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海洋反射信号遥感技术的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用以对GNSS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进行接收。多普勒延迟映射结构是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中的关键部件... 针对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海洋反射信号遥感技术的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用以对GNSS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进行接收。多普勒延迟映射结构是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中的关键部件,采用直射信号通道闭环、反射信号通道开环的方式,反射信号通道利用直射信号通道获得的扩频码和多普勒频率,在半个C/A码片时间内进行相关积分,得到反射信号的相关峰波形。由于海面反射的GNSS信号是多个不同反射信号的集合,合成码的相关波形和直射信号不同,其位置和形状包含了海洋学参数信息,通过此相关函数波形即可解算出海面风场信息。GNSS海洋反射信号接收机技术可以为海洋环境监测、基础测绘、灾害监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反射信号 海面风场反演 多普勒延迟映射 海洋环境监测
下载PDF
构建准实时海面风场的一种智能算法
4
作者 刘晓燕 宋晓姜 +2 位作者 郭安博宇 郝赛 彭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5,共15页
本文基于深度学习U-Net网络构建了CMA-GFS数值模式风场订正模型,并以此订正模型订正后的风场为背景场(CMA-GFS_Unet),以HY-2B/2C/2D以及MetOp-B 4颗卫星的散射计海面风资料为观测资料,采用插补法快速完成准实时海面风场的构建。此智能... 本文基于深度学习U-Net网络构建了CMA-GFS数值模式风场订正模型,并以此订正模型订正后的风场为背景场(CMA-GFS_Unet),以HY-2B/2C/2D以及MetOp-B 4颗卫星的散射计海面风资料为观测资料,采用插补法快速完成准实时海面风场的构建。此智能算法可实现滞后3 h准实时生成空间分辨率为0.25°、时间分辨率为6 h的全球海面融合风场(Fusion_QRT)。分别使用CCMP融合风场数据和中国近海浮标10 m风矢量数据对CMA-GFS、CMA-GFS_Unet和Fusion_QRT 3组风场资料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MA-GFS_Unet风场质量得到显著提升,Fusion_QRT风场风速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但风向质量略有降低:相较于CCMP,3组风场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13 m/s、0.89 m/s和0.84 m/s,CMA-GFS_Unet和Fusion_QRT相较于CMA-GFS分别提升了21.3%和25.7%;风向MAE分别为17.5°、15.5°和16°,分别提升了11.3%和8.6%;而相较于浮标,风速MAE分别为1.50 m/s、1.36 m/s和1.28 m/s,分别提升了9.3%和14.7%;风向MAE分别为23.3°、22.7°和24.0°,分别提升了3.0%和-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et CCMP CMA-GFS HY-2B/2C/2D MetOp-B 准实时 海面风场
下载PDF
基于CCMP的台湾海峡海面风场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5
作者 温灿 王志雄 +1 位作者 邹巨洪 冯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8,共14页
利用1993-2022年最新版交叉标定多平台风场资料(CCMP V3.1),针对台湾海峡海面风场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及台湾岛周边海域风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形效应导致不同海域出现风速极大值区和极小值... 利用1993-2022年最新版交叉标定多平台风场资料(CCMP V3.1),针对台湾海峡海面风场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及台湾岛周边海域风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形效应导致不同海域出现风速极大值区和极小值区。其中台湾海峡中部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在冬季风速最大,风向基本与海峡走向平行;夏季风速低于海峡外部的风速,无“狭管效应”。此外,海面风场还具有明显的季、月变化特征,冬季盛行东北风,风速为全年最高;夏季盛行西南风,风速最低;春、秋两季风场特征相似,皆盛行东北风;冬季风比夏季风盛行期长,约占全年的四分之三。对风场的年际变化分析时,结果表明夏季风向易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年平均风速保持基本平缓的线性趋势,在一些年份的异常偏高或偏低与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发生相关。研究日变化特征时则发现,在夜间20时风速和风向波动最大;风速一天内存在周期性变化;风向日变化夏季偏转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P 台湾海峡 海面风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黄渤海海区风速推算方法及效果评估
6
作者 曲巧娜 吴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为了弥补海上风场监测数据不足,提高对黄渤海海上风场监测能力,针对不同大气环流形势,基于较为稳定的74个沿海和海岛站等陆基站2017—2020年风场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段具有一定连续性的21个浮标站和船舶站等海基站观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 为了弥补海上风场监测数据不足,提高对黄渤海海上风场监测能力,针对不同大气环流形势,基于较为稳定的74个沿海和海岛站等陆基站2017—2020年风场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段具有一定连续性的21个浮标站和船舶站等海基站观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由陆基站推算海区风速的模型。利用2021年实况资料对推算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分别针对全部风力等级和6级及以上大风建立的风速推算模型(以下分别简称CM模型和HM模型)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其中HM模型对大风推算的准确率更高;8种天气类型中共5种类型发生大风的概率高于60%,其中对西北高东南低类型的推算效果最好,对西高东低型、西南高东北低型和西北低东南高型的6~7级大风推算效果较好,对8级及以上大风的推算效果略差;不同海区大风的推算结果中,对黄渤海大部分海区推算的风速略偏小,仅对渤海西南部海区的部分站点推算的风速略偏大;对黄海北部海区风速推算的平均绝对误差最小(0.95 m·s^(-1)),对其他海区风速推算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32~1.70 m·s^(-1);在海区观测不连续、不稳定的情况下,推算的风速能够对海上风场资料进行有效的补充。该推算方法易于业务化应用,可随不同海区观测资料的增加而进一步优化,对海洋观测布局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大风实况 天气分型 推算 检验
下载PDF
基于U-Net的海上风场模式数据订正
7
作者 张鉴博 姚彦鑫 刘佳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汇刊(中英文版)》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我国沿海地区生产生活受海上风场的影响较大,目前海上高分辨网格化数据为模式数据,其主要通过物理数值模型推算得出,对于初值敏感,且无法准确描述近地面和海面的风速信息。需要考虑用浮标、船舶等实况参考数据订正,而传统订正方法只能... 我国沿海地区生产生活受海上风场的影响较大,目前海上高分辨网格化数据为模式数据,其主要通过物理数值模型推算得出,对于初值敏感,且无法准确描述近地面和海面的风速信息。需要考虑用浮标、船舶等实况参考数据订正,而传统订正方法只能订正参考数据附近的格点值。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风场数据订正算法。利用U-Net网络通过站点参考数据对整个目标区域进行订正,降低目标海洋区域订正后风速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海洋目标区域10 m风速平均订正误差RMSE值为1.96 m/s,比模式数据的平均误差降低了16.8%,U-Net网络模型可以有效订正模式数据,为后续数据融合等研究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风场 风速订正 深度学习 U-Net
下载PDF
南极宇航员海夏季水文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8
作者 李化 李丙瑞 +2 位作者 郭晓嘉 席颖 陈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4,共14页
本文基于中国南极考察(CHINARE37-38)在宇航员海获取的海洋综合站位观测数据,结合海冰密集度、WOA23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该海域主要水文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宇航员海夏季水团包括南极表层水(分为夏季表层水与冬季残留水)... 本文基于中国南极考察(CHINARE37-38)在宇航员海获取的海洋综合站位观测数据,结合海冰密集度、WOA23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该海域主要水文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宇航员海夏季水团包括南极表层水(分为夏季表层水与冬季残留水)、绕极深层水、变性绕极深层水和南极底层水。夏季表层水均分布在表层50 m深度以浅,呈现出南冷北暖的趋势。66°S以南的冬季残留水最厚,最深可达200 m左右。绕极深层水向南侵入的趋势明显,CHINARE-38绕极深层水向上涌升的高度较CHINARE-37高出10~20 m。夏季表层水的高温高盐核心位于中心海域无冰区,因为无冰海域的表层海水长时间接收太阳短波辐射而温度较高。近岸海域因冰融水导致局部夏季表层水降温淡化。宇航员海中心海域海面风场维持低气压气旋式环流,次表层水体通过Ekman抽吸上升冷却表层暖水,导致表层与次表层水体混合加强,绕极深层水向南侵入并向上涌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员海 水团 海冰密集度 净热通量 海面风场 海平面气压
下载PDF
不同台风风场在浙江海域台风浪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
9
作者 陈相宇 于姜梅 +2 位作者 沈远 倪云林 陆凡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将Holland风场与ERA5风场相结合,通过引入一个随风速半径变化的权重系数,构建了混合风场,进而利用MIKE21 SW建立了浙江海域台风浪模型。使用Holland风场、ERA5风场、混合风场作为输入风场模拟1918号台风“米娜”期间的风速和有效波高,... 将Holland风场与ERA5风场相结合,通过引入一个随风速半径变化的权重系数,构建了混合风场,进而利用MIKE21 SW建立了浙江海域台风浪模型。使用Holland风场、ERA5风场、混合风场作为输入风场模拟1918号台风“米娜”期间的风速和有效波高,验证结果说明Holland风场和ERA5风场均无法准确反映真实风场和有效波高,而本文构建的混合风场弥补了两种风场的不足。为验证混合风场在浙江海域是否具有普适性,选取近5年影响浙江海域最为严重的5个典型台风进行台风浪数值模拟实验,并开展误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Holland风场在台风中心周围的风速模拟表现较好,最大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62%~10.19%,但10 m s以下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大,为29.76%~44.29%;ERA5风场在台风中心周围的风速偏小,最大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64%~25.77%,但10 m s以下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比Holland风场小,为19.64%~32.00%。对5个台风的模拟中,由Holland风场、ERA5风场和混合风场驱动得到的台风浪有效波高平均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29.92%、25.62%和22.82%,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46 m、0.42 m和0.39 m,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94、0.95和0.96。上述结果说明本文构建的混合风场在浙江海域具有普适性,能够提高台风浪的模拟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21 SW Holland风场 ERA5风场 混合风场 浙江海域 台风浪
下载PDF
黄海气象海况对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影响
10
作者 林晨 蔺而亮 +2 位作者 刘旸 李振凯 杨晓论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实施过程会受到气象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气象海洋环境会直接影响海上发射窗口期的选择及发射安全。为避免海上发射在复杂气象海况条件下发生设备重大损坏、窗口长期延后和人员安全事故等问题,通过分析黄海海域波浪...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实施过程会受到气象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气象海洋环境会直接影响海上发射窗口期的选择及发射安全。为避免海上发射在复杂气象海况条件下发生设备重大损坏、窗口长期延后和人员安全事故等问题,通过分析黄海海域波浪场、风场、温度场及降水场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对基于季节变化特征的海上发射实施阶段及季节性预防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在不同季节极端天气下海上发射运载火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域 海上发射 波浪场 风场 降水场
下载PDF
Regional Sea Level Variation on Interannual Timescale in the East China Sea
11
作者 Shouwen Zhang Ling Du +1 位作者 Hui Wang Hua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12期1405-1414,共10页
Interannual sea level varia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the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datase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Two modes are distinct on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 illustrated as the basin mode and the dipole ... Interannual sea level varia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the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datase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Two modes are distinct on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 illustrated as the basin mode and the dipole mode. They account for 20% and 18% to the total interannual sea level variance respectively. The basin mode corresponds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transport which is modulated by the PDO while the dipole mode is lik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justment.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effect is dominant in influencing the interannual sea level in the ECS. ECS sea level responds barotropically to the basin-wide wind field, which illustrates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the zonal-mean wind stress curl in the Pacific Ocean. Sea level variation exhibit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at 8 years lag with the basin mean wind stress curl anomalies on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 The lagging year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scale that the baroclinic Rossby waves propagate westward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Wind stress curl anomalies could also change the strength of the Kuroshio transport, and thus affect the local sea level through sea surface height adjustment. Loc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effect illustrates as another influence process. Steric effect contributes more than 20% to the interannual sea level gradually in a belt from the Fujian and Zhejiang coasts to the Korea/Tsushima strait.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ast part, its contribution could be up to 60%. While for the local atmospheric process, zonal wind acts as a more important role on sea level than meridional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S sea Level INTERANNUAL VARIATION wind field Ocean Current STERIC Effect
下载PDF
西堠门大桥涡激振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健 钟陈杰 +3 位作者 吴继熠 马开疆 翁博文 肖昌梁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9-45,共7页
准确描述涡激振动的风场特征和动力响应特征是实现桥梁振动控制的前提,基于大跨度悬索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获取的风场和振动加速度数据,对比分析了环境振动和涡激振动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阵风系数、脉动风功率谱密度、振动加速度及... 准确描述涡激振动的风场特征和动力响应特征是实现桥梁振动控制的前提,基于大跨度悬索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获取的风场和振动加速度数据,对比分析了环境振动和涡激振动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阵风系数、脉动风功率谱密度、振动加速度及其功率谱密度的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加劲梁典型的第6阶竖弯涡激振动中的风速可达7.24 m/s~12.24 m/s,风向基本垂直于桥轴向;三向湍流强度、阵风系数和脉动风功率谱在涡激振动中无明显不同于环境振动的特征。不同于多模态耦合的环境振动,涡激振动呈现单模态振动特征;通过功率谱峰值差异率量化该特征可区分环境振动和涡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悬索桥 涡激振动 结构健康监测 风场特征 结构动力响应
下载PDF
浅海风-浪-流-海床耦合场非定常时空演化规律及评价指标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静 柯世堂 +3 位作者 李文杰 朱庭瑞 员亦雯 任贺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6-679,共14页
浅海地区海床地貌与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之间存在很强的实时耦合作用,现有分析模型无法直接考虑海床的影响因素,更难以解释典型海床地貌与海浪、剪切流和梯度风耦合场的非定常演化机理.基于STAR-CCM+平台二次开发,构建了海底平原、海... 浅海地区海床地貌与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之间存在很强的实时耦合作用,现有分析模型无法直接考虑海床的影响因素,更难以解释典型海床地貌与海浪、剪切流和梯度风耦合场的非定常演化机理.基于STAR-CCM+平台二次开发,构建了海底平原、海底斜坡、海槽和平坦地貌4种典型海床地貌条件下的浅海风-浪-流数值水池;提出多层质点速度耦合方法并建立了多层风-浪-流耦合模型,在初始时刻即实现了风-浪-流场解耦,对比分析了各海床地貌下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的时空演化规律;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典型海床地貌下风-浪-流非定常效应进行评价,建立风-浪-流-海床耦合场全生命周期非定常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多层风-浪-流耦合模型能更真实反映垂向风速和流速分布不均匀对波浪场的影响;海床地貌会导致波浪场在演变过程呈多阶段时程分布,其中平坦地貌、海底斜坡和海槽工况共分为波面激增、衰减和稳定阶段,海底平原工况分为外破波、内破波和爬坡阶段;海流场在演变过程呈多段式空间分布,海床导致海流场形成多涡积聚或多涡共存的现象;风-浪-流-海床耦合演化对风剖面指数产生放大作用,海床床面高度与风剖面系数成正比关系;平坦地貌、海底平原、海底斜坡和海槽的演化终期非定常评价指标分别为0.268、4.612、0.672和0.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地区 风-浪-流-海床耦合场 风-浪-流场解耦 非定常演化规律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海洋强风环境钢桁梁斜拉桥施工阶段风致效应分析与振动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晔 黄存国 +1 位作者 陈邦开 朱颖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以一座新建跨海铁路主跨364 m钢桁梁斜拉桥为背景,分析海洋强风对钢桁梁斜拉桥最大单悬臂状态下的影响,对比不同抗风措施下风致振动的抑振效果。结果表明:采用JTG/T 3360-01—2018《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推荐的湍流场参数和单位气动... 以一座新建跨海铁路主跨364 m钢桁梁斜拉桥为背景,分析海洋强风对钢桁梁斜拉桥最大单悬臂状态下的影响,对比不同抗风措施下风致振动的抑振效果。结果表明:采用JTG/T 3360-01—2018《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推荐的湍流场参数和单位气动导纳函数预测的抖振响应结果偏于保守,可用于大跨度桥梁初步设计阶段;实测湍流场参数可以很好地估计桥梁抖振响应,尤其是横桥向响应;测量桥址的风速对合理设计和施工海洋强风场斜拉桥具有重要意义;辅助墩、斜撑、调谐质量阻尼器和抗风拉索的减振效率依次递减;由于跨海大桥施工过程中增设临时墩会大幅提高建设成本,而斜撑方案只需要在主塔和墩附近设置临时钢结构的斜撑,不会大幅提高施工作业量,推荐采用斜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跨海铁路 现场实测 风致效应 抖振 振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全监督的海面风场数据融合
15
作者 崔文龙 姚彦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汇刊(中英文版)》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海面风场数据融合可以实现多源风场数据之间的优势互补。本文首先对传统的数据融合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介绍。传统的数据融合方法,无法深度提取数据特征形成判别性较强的高层次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数... 海面风场数据融合可以实现多源风场数据之间的优势互补。本文首先对传统的数据融合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介绍。传统的数据融合方法,无法深度提取数据特征形成判别性较强的高层次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采用GRAPES_1KM模式数据、HRCLDAS数据、卫星风场数据和浮标船舶数据。当浮标船舶数据作为训练真值时,由于浮标船舶数据的稀疏性,导致网络模型难以收敛,因此本文提出了两种构造伪标签的方法,基于U-Net网络进行全监督训练,实现网络模型的收敛。实验证明,采用构造的伪标签进行全监督训练时,网络模型的损失曲线能够很快收敛,在数据融合上的效果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风场 数据融合 U-Net 全监督
下载PDF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桥址区实测风场特性
16
作者 马慧君 饶露 +2 位作者 朱华中 金治国 孙大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67,共6页
根据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大小练岛水道桥2021年全年风速数据对实测三向风速进行正交分解,引入非平稳模型定义平均风速,在传统经验模态分解提取时变均值的基础上,通过平稳度指标改进时变均值项判断准则,提出一种非平稳时变平均风速提取方法... 根据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大小练岛水道桥2021年全年风速数据对实测三向风速进行正交分解,引入非平稳模型定义平均风速,在传统经验模态分解提取时变均值的基础上,通过平稳度指标改进时变均值项判断准则,提出一种非平稳时变平均风速提取方法。根据全年实测风速数据统计分析平潭海峡桥址区实测风速的均值、最大值和极大值,进一步研究脉动风场的时域特性。结果表明:平潭海峡桥址区2021年日最大风速最大值为13.9 m/s,日极大风速最大值为24.5 m/s。由于8—9月是台风季,桥址附近受热带低压影响日最大风速和日极大风速均为最大值。采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能够更好地表征跨海桥梁桥址区平均风速;海洋风场实测风速表现出明显非高斯特性,需要考虑脉动风场的非高斯特性进行风环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梁 跨海铁路 现场实测 风场特征 非平稳 非高斯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上风场分布特征研究——以近10年(2010—2022年)为例
17
作者 张鑫凯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26期72-76,共5页
相比传统观测手段,卫星遥感技术具有易获取、大时空、低成本等优势,在海上风场资料观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行业内基于卫星遥感手段对中国近海海上风场的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利用2010—2022年海上风场融合资料,系统分析... 相比传统观测手段,卫星遥感技术具有易获取、大时空、低成本等优势,在海上风场资料观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行业内基于卫星遥感手段对中国近海海上风场的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利用2010—2022年海上风场融合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近海海上风场近10年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卫星反演海面风场与实测海面风场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风速平均相对绝对误差为14.8%,均方差误差为1.1 m/s,风向的均方差误差为17.33°,平均偏差为15.17°;中国近海整体上呈现冬春季风速大、夏季风速低的特点,在东海和南海交界处呈现出三角形高风速区域。本研究成果有望对海上风电场的前期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海面风场 中国近海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在海面风场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凌铁军 张蕴斐 +3 位作者 杨学联 赵洪 李学坤 季晓阳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工作站上运行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的情况。该系统以MM5V3作为主要框架,选定了积云对流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准备了三种侧边界方案,以确保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业务化的运行。半年多的准业务运行表明...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工作站上运行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的情况。该系统以MM5V3作为主要框架,选定了积云对流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准备了三种侧边界方案,以确保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业务化的运行。半年多的准业务运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海面风场预报效果较好,除能直接给有关业务单位参考外,还提供给有关海洋数值预报模式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风场 MM5 业务化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侧边界 参数化方案 积云 选定 使用 稳定
下载PDF
应用WAVEWATCH-Ⅲ模式对南海的波浪场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57
19
作者 周良明 吴伦宇 +1 位作者 郭佩芳 王爱方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共8页
以30a再分析风场数据为输入,采用WAVEWATCH-Ⅲ波浪模式,对南海海域1976—2005年的波浪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大量的T/P高度计波浪资料和部分台风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后发现,波浪计算结果较好。将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和推算,得出南海海域波浪如... 以30a再分析风场数据为输入,采用WAVEWATCH-Ⅲ波浪模式,对南海海域1976—2005年的波浪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大量的T/P高度计波浪资料和部分台风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后发现,波浪计算结果较好。将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和推算,得出南海海域波浪如下的主要特征:1)南海海域的常浪向基本为NE,出现频率占各向总数的40%;北部海域的强浪向主要为E,中部和南部海域的强浪向主要为NE;2)夏季的波高为全年最小,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波高达到全年最大;3)100a一遇极值波高分布:海南岛东南附近海域最大,有效波高最大超过18m,中部海域的有效波高平均为14m左右,南部海域的有效波高平均约为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再分析风场 WAVEWATCH—Ⅲ 热带气旋 波浪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面风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心一 郝增周 +3 位作者 潘德炉 黄思训 龚芳 施东升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利用1987年9月—2013年9月连续26a的多源卫星融合数据,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EOF)分析中国近海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指出中国近海海面风场的第一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63.94%,呈现为冬-夏季风振荡类型,揭示了中国近海风场的季节... 本文利用1987年9月—2013年9月连续26a的多源卫星融合数据,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EOF)分析中国近海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指出中国近海海面风场的第一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63.94%,呈现为冬-夏季风振荡类型,揭示了中国近海风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第二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12.35%,呈现为春-秋振荡类型,反映了冬季风和夏季风过渡时期的变化特征;第三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3.49%,呈现出近似半年周期的波动,体现了中国近海风场季节内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多源卫星 海面风场 EO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