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and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in Yangliu Coal Mine 被引量:7
1
作者 Zha Wenhua Shi Hao +1 位作者 Liu San Kang Chang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819-823,共5页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n increase coal recovery ratio, and it is implied in many coal mines.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10416 working face tailentry in Yangliu Coal Min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n increase coal recovery ratio, and it is implied in many coal mines.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10416 working face tailentry in Yangliu Coal Min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is analysed, reasonable size of coal pillar and reasonable roadway excavation time after mining are achieved.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and are taken into field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mining of working face can be achieved. In addition, results of this paper also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under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row coal PILLAR Gob-side ENTRY driving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Can sealing of rock hosting a repository for highly radioactive waste be relied on?
2
作者 Roland Pusch Sven Knutsson +2 位作者 Gunnar Ramqvist Mohammed Hatem Mohammed Alireza Pourbakhtiar 《Natural Science》 2012年第11期895-905,共11页
Multibarrier systems are commonly proposed for effective isolation of highly radioactive waste (HLW). Presently considered concepts take the host rock as a barrier claiming it to retard migration of possibly released ... Multibarrier systems are commonly proposed for effective isolation of highly radioactive waste (HLW). Presently considered concepts take the host rock as a barrier claiming it to retard migration of possibly released radionuclides from HLW containers to the biosphere. This capacity is small unless water-bearing fracture zones intersecting the blasted waste-containing tunnels and excavation-disturbance zones around them can be sealed by grouting and construction of bulkheads, but this is effective only for a very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s explained in the paper. The disturbed zones thence make the entire repository serve as a continuous hydraulic conductor causing quick transport of released radionuclides up to the biosphere. The dilemma can be solved by accepting the shortcircuiting function of the disturbed zones along the tunnels on the condition that totally tight waste containers be used. Deep holes bored in the site selection phase through the forthcoming repository can be effective pathways for radionuclides unless they are properly sealed. They are small-scale equivalents of tunnels but do not have any excavation damage and can be effectively sealed by using clay and concrete of new types. Applying this principle to very deep boreholes with a diameter of a few decimeters would make it possible to safely store slim, tight HLW canisters for any period of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ardous Waste REPOSITORIES Crystalline rock rock sealing Engineered Barriers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造山带西段海豹滩岩浆硫化物铜镍矿床多期次侵入与成矿关系
3
作者 李鑫 藏梅 +3 位作者 李鹏兵 薛炯 胡可美 姜岩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新疆东天山地区造山带中发育大量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铜镍矿,本次研究的海豹滩镁铁-超镁铁岩体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区域形成的铜镍矿大地构造背景不同,东天山铜镍矿均产于中亚造山带南部的岛弧构造环境,通过本次研究识别出海豹滩镁铁... 新疆东天山地区造山带中发育大量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铜镍矿,本次研究的海豹滩镁铁-超镁铁岩体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区域形成的铜镍矿大地构造背景不同,东天山铜镍矿均产于中亚造山带南部的岛弧构造环境,通过本次研究识别出海豹滩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的不同侵入期次,圈出岩体范围,大致查明不同含矿期次岩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等,突破了以往对该类岩体含矿性差的认识,为该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新的勘查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海豹滩 铜镍矿 超镁铁岩 多期次成矿
下载PDF
自控型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研制与现场试验
4
作者 姚建林 黄伟 郑凯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2,共7页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常规钻井技术在钻遇石英砂岩、燧石、高硅质砂岩、黄铁矿和火成岩等难钻地层时,面临“钻速慢、进尺短”的钻井瓶颈。为此,基于粒子高频冲击破岩原理,借鉴高层建筑混凝土配浆-注浆和常压混凝土储存方法,设计了双...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常规钻井技术在钻遇石英砂岩、燧石、高硅质砂岩、黄铁矿和火成岩等难钻地层时,面临“钻速慢、进尺短”的钻井瓶颈。为此,基于粒子高频冲击破岩原理,借鉴高层建筑混凝土配浆-注浆和常压混凝土储存方法,设计了双活塞换向机构、防粒子沉淀物料罐、动态回收储存装置、高效分离装置和2D/3D自动化监控系统,研制了1套自控型粒子冲击钻井系统,并在江沙X1井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粒子回收率达到98.7%,平均机械钻速15 m/h,与邻井同地层螺杆配PDC钻头钻进方式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52倍。所得结论可为深层及复杂坚硬地层钻井提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冲击钻井系统 破岩原理 系统功率 密封组件 机械钻速
下载PDF
氦气资源的盖层特征探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5
作者 张朝鲲 弓明月 +3 位作者 田伟 何衍鑫 朱东亚 王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2-1204,共13页
良好的盖层封盖条件是氦气资源得到保护的关键,在氦气资源潜力评估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氦气资源盖层特征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笔者等对盖层的封盖机理及宏观-微观特征与氦气封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认为氦气在地层中保存... 良好的盖层封盖条件是氦气资源得到保护的关键,在氦气资源潜力评估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氦气资源盖层特征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笔者等对盖层的封盖机理及宏观-微观特征与氦气封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认为氦气在地层中保存的封盖机理主要包括物性、压力、浓度三重封闭。盖层对于氦气的封盖效果受一系列微观特征(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中值半径)与宏观特征(岩性、厚度、成岩作用、连续性、构造作用)影响,含氦气藏载体气类型的不同也会使盖层对于氦气的封闭能力产生差异。基于笔者等归纳出的盖层特征与氦气封盖效果的关系,对塔里木盆地内具有一定的生氦潜力的和田河区块、雅克拉区块、古城区块的氦气资源盖层条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对应实际勘探中含氦气藏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含氦气藏盖层特征,发现常规评价油气藏封盖条件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氦气资源盖层条件的评估,精准化分析含氦气藏盖层条件的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盖层 封盖效能 含氦气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顺向及反向断层侧向封闭性差异分析
6
作者 胡欣蕾 散都哈西·热哈提 +1 位作者 刘洋 吕延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7-1069,共13页
为揭示含油气盆地中断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为研究靶区,从顺向及反向断层控制油气富集部位及规模的差异出发,综合滑入断裂带内围岩成分及断裂带内部结构的不对称性等特征,分析不同配置类型断层的泥质含量与... 为揭示含油气盆地中断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为研究靶区,从顺向及反向断层控制油气富集部位及规模的差异出发,综合滑入断裂带内围岩成分及断裂带内部结构的不对称性等特征,分析不同配置类型断层的泥质含量与风险断距的差异及其对侧向封闭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地层沉积环境相近的情况下,断层断距小于单层砂泥岩厚度和断层断距为单层砂泥岩层厚度的奇数倍时,反向断层目的点的泥质成分明显高于顺向断层;断层断距为单层砂泥岩层厚度的偶数倍时,反向断层目的点的泥质成分与顺向断层相等;在文安斜坡沙一段内反向断层的断层岩泥质含量平均值较顺向断层高6%。(2)为封闭较厚的上盘破碎带,顺向断层形成封闭时所需的临界断距明显大于反向断层,文安斜坡顺向断层风险断距的平均值约为反向断层的1.8倍。(3)理论与实例分析共同证实,反向断层更容易形成侧向封闭,这与油气主要富集在反向断层附近相吻合,但在文安斜坡内断层断距约为单层砂泥岩层厚度的偶数倍,断层岩泥质含量近似相等。这可能是导致文安斜坡顺、反向断层封闭烃柱高度近于一致的主要原因。上述结论可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有利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斜坡 顺向断层 反向断层 侧向封闭性 断层岩泥质含量 风险断距
下载PDF
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的确定方法及在板中北储气库的应用
7
作者 闫萍 靳叶军 +5 位作者 袁雪花 宿鹤松 常进宇 曾静波 张凤生 蔡洪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
大港油田板中北储气库位于板桥断层上升盘,为断层切割的半背斜构造,属于断块型储气库,断层和盖层的承压能力决定了储气库运行的上限压力。针对缺乏考虑力学完整性的储气库上限压力的研究现状,从地质力学角度出发,综合三维地震解释成果、... 大港油田板中北储气库位于板桥断层上升盘,为断层切割的半背斜构造,属于断块型储气库,断层和盖层的承压能力决定了储气库运行的上限压力。针对缺乏考虑力学完整性的储气库上限压力的研究现状,从地质力学角度出发,综合三维地震解释成果、XMAC测井地应力解释成果、岩石力学测试等资料,基于岩石脆性破裂理论对研究区盖层的水力封闭能力和断层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以确定考虑力学完整性的储气库安全运行上限压力。结果表明:板中北储气库盖层水力封闭能力上限为39.30 MPa,断层稳定性薄弱点位于2条断层的交叉位置,最小活化压力为30.57 MPa;综合盖层水力封闭能力上限和断层稳定性可知,板中北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为30.57 MPa,而设计运行上限压力为30.50 MPa,设计较为合理。研究成果对于储气库上限压力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水力封闭能力 断层稳定性 上限压力 板中北储气库 大港油田
下载PDF
地下水封洞库施工期洞室围岩变形松弛典型特征与规律
8
作者 曹洋兵 江志豪 +3 位作者 黄月 李尧 王东瑞 李兵磊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基于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特征与典型洞库工程实例,整理分析大量洞室围岩内部变形、表层变形、波速与锚杆应力等监测数据.结果表明:预埋的多点位移计测点位移主要为0.5~3.0 mm,收敛位移监测值主要为4~8 mm,拱顶沉降监测值主要为3~6 mm,围岩... 基于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特征与典型洞库工程实例,整理分析大量洞室围岩内部变形、表层变形、波速与锚杆应力等监测数据.结果表明:预埋的多点位移计测点位移主要为0.5~3.0 mm,收敛位移监测值主要为4~8 mm,拱顶沉降监测值主要为3~6 mm,围岩时效变形不明显;围岩变形与爆破开挖有关,当掌子面或后续台阶开挖面接近监测断面时,变形出现陡增;围岩质量越差,开挖面空间效应越不明显.提出洞室围岩损失位移确定方法,发现损失位移占最终收敛位移50%~60%;基于波速变化率提出围岩松弛程度评价指标,发现围岩最大松弛程度约为0.47,松弛深度为1.5 m;洞室围岩锚杆受力普遍较小,锚杆拉应力与围岩变形基本同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封洞库 施工期监测 围岩变形 损失位移 围岩松弛
下载PDF
含水层地下储氢圈闭盖层密封性评价——以Y含水圈闭为例
9
作者 贾善坡 张玥 +2 位作者 温曹轩 李健 张宗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9-740,共12页
结合国内外含水层储气库建设中影响盖层密封性的关键指标,构建含水层地下储氢圈闭盖层密封性评价体系,分析得出适合中国含水层盖层密封性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了华东某油气... 结合国内外含水层储气库建设中影响盖层密封性的关键指标,构建含水层地下储氢圈闭盖层密封性评价体系,分析得出适合中国含水层盖层密封性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了华东某油气区内的Y含水圈闭盖层静态密封能力。结果表明:(1)盖层静态密封性评价体系中直接盖层厚度、岩石脆性等传统评价因素占比较高,其次为地层水的酸碱性、矿物类型等特殊因素。(2)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分析可知,Y含水圈闭的盖层在静态条件下具备一定的封气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封隔储集层中的氢气,避免氢气逸散。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可为初步评价含水层地下储氢盖层密封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氢气储存 盖层密封性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试样内置传感器密封引出装置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凌淇淞 李怡航 +3 位作者 张朝鹏 刘洋 张志龙 高恒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针对岩石力学领域高温高压环境中内置传感器引出和保护问题,设计了一套传感器密封引出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垫块、限位座、压块、顶盖、套筒和环形卡箍等组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试样内部温度等参数的实时测量,保护了传感器... 针对岩石力学领域高温高压环境中内置传感器引出和保护问题,设计了一套传感器密封引出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垫块、限位座、压块、顶盖、套筒和环形卡箍等组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试样内部温度等参数的实时测量,保护了传感器及导线不受高温高压环境侵蚀,提高了大尺寸试样力学试验的稳定性及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 传感器引出 岩石力学 三轴试验机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城13-A构造潜山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11
作者 刘硕 方立羽 +3 位作者 罗鼎 胡潜伟 王文博 麻清云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9期39-47,共9页
琼东南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形势复杂,近年在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均有勘探失利。为进一步剖析琼东南盆地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以YC13-A-A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包裹体分析、薄片观察、盆地模拟、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对YC13-A构造成藏... 琼东南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形势复杂,近年在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均有勘探失利。为进一步剖析琼东南盆地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以YC13-A-A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包裹体分析、薄片观察、盆地模拟、地震资料和测录井资料,对YC13-A构造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C13-A构造天然气为高成熟-过成熟天然气,天然气来源于崖南凹陷以及莺歌海盆地古近系崖城组烃源岩。中生界潜山顶部风化剥蚀以及内幕形成的孔隙和裂缝作为储层,构造脊、砂体和断层为气体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条件。受到古潜山上覆巨厚泥岩以及泥岩快速沉降的影响,导致欠压实形成弱超压,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各成藏控制因素的耦合,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成藏条件。YC13-A构造主要由西侧莺歌海盆地、东侧崖南凹陷古近系崖城组烃源岩供烃,供烃动力充足,通过断层、构造脊、砂体向潜山风化壳直接充注,具有双凹供烃、双类输导、双重封堵、晚期成藏的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烃源岩 储层 输导条件 封盖条件 成藏模式
下载PDF
MICP技术在地下水封油库渗控注浆中的应用潜力
12
作者 刘乾灵 张彬 +6 位作者 李玉涛 韩程 王金昌 王敬奎 彭振华 李俊彦 梁建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3,共12页
地下水封油库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洞室涌水量大小是影响洞库水封安全和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地下水封油库工程建设中采用传统的注浆方式难以将围岩渗透性降低到设计要求,因此洞室涌水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 地下水封油库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洞室涌水量大小是影响洞库水封安全和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地下水封油库工程建设中采用传统的注浆方式难以将围岩渗透性降低到设计要求,因此洞室涌水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具有注浆黏度低、环境适应性强、生成矿化物质稳定等显著优点,引起了学术界与工程界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水封油库涌水量控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然后阐述了MICP技术对裂隙渗流控制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裂隙渗透性的影响效果,最后探讨了MICP技术在地下水封油库中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表明,MICP作为地下水封油库渗流控制的一种辅助注浆方式,可以较为准确地控制围岩渗透性变化,达到对洞室涌水量有效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油库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 岩体裂隙注浆 洞室涌水量
下载PDF
苏北盆地刘庄储气库密封性评价研究
13
作者 朱子恒 任众鑫 +5 位作者 王照周 郭尚涛 王朝国 柳誉剑 杨涛 魏兵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3,共9页
对储气库密闭性进行评价是其建设与运行的重要任务,苏北盆地刘庄储气库属于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边水储气库,通过岩石力学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盖层和断层2个方面综合评价刘庄储气库的密封性;从宏观、微观和力学方面评价盖层密... 对储气库密闭性进行评价是其建设与运行的重要任务,苏北盆地刘庄储气库属于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边水储气库,通过岩石力学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盖层和断层2个方面综合评价刘庄储气库的密封性;从宏观、微观和力学方面评价盖层密封强度;从侧向和垂向评价断层密封能力。研究表明:阜宁组二段一砂组与阜宁组三段二砂组泥岩为研究区内的巨厚盖层,该盖层全区分布且区域分布稳定,岩性组合优越,其黏土矿物含量在30%以上,储气库盖层杨氏模量和脆性指数整体相对较低,杨氏模量普遍小于20 GPa,脆性指数普遍小于45%,黏土矿物组成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遇水易膨胀,盖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封堵性。刘①断层断距和倾角均较大,结合研究区内断层面正压力法和上覆地层埋深的经验得出控藏断层垂向密封;砂泥对接定性方法和泥岩涂抹因子定量方法均证明刘庄控藏断层具有较强的侧向封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刘庄储气库 阜宁组 断层密封性 盖层密封性
下载PDF
辽宁锦州南部应力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封油库稳定性影响分析
14
作者 曲建军 蒋再辉 程少华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3期6-8,50,共4页
区域应力场是构造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壳应力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现今构造应力与地质资源的储存、开采及基础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具有密切联系。文章对锦州南部地区9个钻孔进行了翔实的现场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并依据强度与应力指标,对应... 区域应力场是构造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壳应力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现今构造应力与地质资源的储存、开采及基础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具有密切联系。文章对锦州南部地区9个钻孔进行了翔实的现场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并依据强度与应力指标,对应力状态和岩爆风险分别进行了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测区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量值分别为3.92~17.33 MPa和3.00~8.93 MPa,垂直应力值为0.80~4.58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在N33°~88°E之间,优势方位为N72°E;地应力评价结果显示为低~很低应力状态,工程区地下厂房附近无岩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地下水封油库 应力评价 岩爆预测
下载PDF
源断盖配置油气聚集时期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15
作者 丛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确定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油气富集程度,在烃源岩、断裂和盖层配置及油气聚集机制研究基础上,通过油源断裂活动期、烃源岩排烃期和泥岩盖层形成期,建立了一套源断盖配置下的油气聚集期的预测方法,并利用其预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 为确定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油气富集程度,在烃源岩、断裂和盖层配置及油气聚集机制研究基础上,通过油源断裂活动期、烃源岩排烃期和泥岩盖层形成期,建立了一套源断盖配置下的油气聚集期的预测方法,并利用其预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内油气聚集时期。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排烃、南大港断裂开启和沙一中亚段区域性泥岩盖层形成,均为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三者配置关系良好且时期较长,有利于沙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聚集成藏,预测结果与勘探成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歧口凹陷 沙河街组 烃源岩 油源断裂 盖层封闭性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基于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指数的断裂侧向封闭时空分布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16
作者 万云 齐文涛 姚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受断裂控制圈闭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侧向封闭机理及与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指数空间分布和断裂侧向封闭所需的最小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指数,确定断裂侧向封闭空间的分布;...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受断裂控制圈闭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侧向封闭机理及与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指数空间分布和断裂侧向封闭所需的最小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指数,确定断裂侧向封闭空间的分布;通过不同地质时期断层岩古压实成岩程度指数恢复和断裂侧向封闭所需的最小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指数,确定断裂侧向封闭时间的分布;二者结合建立了一套基于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指数的断裂侧向封闭时空分布预测方法,并利用其预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大张坨断裂在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下亚段内断裂侧向封闭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除了西部端部外,大张坨断裂其余部位在沙一段下亚段内的皆为封闭部位;从距今1.17 Ma至现今,大张坨断裂在沙一段下亚段内皆处于封闭状态,较有利于下伏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在大张坨断裂处沙一段下亚段内聚集与保存;与已知大张坨断裂处沙一段下亚段的油气富集规律相吻合。研究成果证实了该方法用于断裂侧向封闭时空分布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指数 断裂 侧向封闭 时空分布 预测方法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气动破岩封孔方法及力学模型研究
17
作者 周健 赵锋烽 +2 位作者 袁鹏飞 胡少斌 蔡余康 《四川建材》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为完善新型二氧化碳气动破岩技术,对其封孔方法及力学模型展开研究,通过依托岩方清理工程,采用不同封孔材料进行气动破岩试验对比,最终得出最优的封孔方案,同时根据岩石的强度理论建立孔内压力与冲孔强度、拉伸破坏强度以及剪切破坏强... 为完善新型二氧化碳气动破岩技术,对其封孔方法及力学模型展开研究,通过依托岩方清理工程,采用不同封孔材料进行气动破岩试验对比,最终得出最优的封孔方案,同时根据岩石的强度理论建立孔内压力与冲孔强度、拉伸破坏强度以及剪切破坏强度的关系,并给出实现理想破岩效果的压力关系条件,为施工人员计算破岩参数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最终得到以下结论:①快干水泥和水的混合砂浆可满足封孔强度需要,铺碎石垫层可有效防止冲孔;②满足冲孔压力>破岩峰值压力>剪切破坏孔压≥拉伸破坏孔压时破岩效果最为理想。可见该种封孔方法对二氧化碳气动破岩效果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破岩 封孔 二氧化碳 破岩效果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站导流洞下闸封堵期^(#)5导流洞围岩稳定分析与评价
18
作者 王科 李娇娜 +1 位作者 王洁 林紫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39,共5页
采用导流洞泄流的水利水电工程,蓄水期需将临时导流洞依次下闸封堵,蓄水后转换成永久泄水建筑物泄流,导流洞下闸封堵期上游水库水位不断提高,导流洞在高水头条件下能否安全下闸封堵,决定着工程能否按期蓄水,发挥工程效益。以金沙江乌东... 采用导流洞泄流的水利水电工程,蓄水期需将临时导流洞依次下闸封堵,蓄水后转换成永久泄水建筑物泄流,导流洞下闸封堵期上游水库水位不断提高,导流洞在高水头条件下能否安全下闸封堵,决定着工程能否按期蓄水,发挥工程效益。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为例,针对导流洞下闸封堵期^(#)5导流洞围岩稳定与安全,采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对Ⅳ_(2)类围岩条件和F_(3)断层条件两种不同地质洞段进行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两种地质洞段下,岩体渗流场、围岩增量变形、围岩应力、围岩塑性区、支护结构受力和衬砌应力;同时,考虑衬砌失效后,该洞段封堵施工期围岩稳定性,评价隧洞支护系统安全状态。结果表明,洞身排水孔排水效果明显,大幅降低了洞周孔隙水压力;洞周围岩整体呈向洞内变形趋势,围岩增量变形较小;围岩应力分布有一定调整,但总体变化不大,塑性区范围基本无扩展;支护系统均处于正常受力状态,断层附近的部分锚杆受力较大;衬砌受力较小,衬砌配筋满足衬砌受力要求,^(#)5导流洞下闸封堵期围岩稳定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洞 下闸封堵期 围岩稳定 支护安全 三维数值计算 排水孔子模型
下载PDF
四温阶密闭热解录井技术在涠西南凹陷页岩油可动性评价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沛 王瑞科 +3 位作者 杜坤 曾烃详 刘宏坤 张书铭 《录井工程》 2024年第3期26-32,38,共8页
传统地化热解技术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烃类轻组分易散失的问题,这导致地化热解参数S0参数失真。轻质烃类散失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的热解校正恢复方法仍无法准确恢复样品实际的烃类含量,制约了传统地化热解技术对页岩油可动性的准确评... 传统地化热解技术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烃类轻组分易散失的问题,这导致地化热解参数S0参数失真。轻质烃类散失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的热解校正恢复方法仍无法准确恢复样品实际的烃类含量,制约了传统地化热解技术对页岩油可动性的准确评价与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应用四温阶密闭热解录井技术评价涠西南凹陷页岩油可动性的方法,将该方法获得的Sg与S01值之和定义为四温阶密闭热解的S0,是现场岩石热解S0的35.7倍,由此实现了全组分烃类的梯度分析。基于四温阶密闭热解和现场热解TOC得到的涠洲X构造WYX 1井取心段含油饱和度指数OSI平均为258 mg/g,气态烃指数平均为0.085,轻重比平均为0.35,指示研究区页岩油可动性好,具备开采潜力。四温阶密闭热解录井技术可有效避免轻质烃类散失,实现了气态烃和游离烃含量的精确测定,还原了页岩的真实含烃情况,为海上页岩油可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密闭热解 气态烃 游离烃 页岩油 岩石热解
下载PDF
Sealing of fractures in claystone 被引量:2
20
作者 Chun-Liang Zh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214-220,251,共7页
The sealing behavior of fractures in clay rocks for deep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waste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at the GRS laboratory. Various seal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strongly cracked sample... The sealing behavior of fractures in clay rocks for deep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waste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at the GRS laboratory. Various seal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strongly cracked samples of different sizes from the Callovo-Oxfordian argillite and the Opalinus clay under rel- evant repository conditions. The fractured samples were compacted and flowed through with gas or synthetic pore-water under confining stresses up to 18 MPa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from 20 ℃ to 90℃. Sealing of fractures was quantified by measurements of their closure and permeability. Under the applied thermo-hydro-mechanical (THM) conditions, significant fracture closure and permeability decrease to very low levels of 10^-19 to 10^-21 m^2 were observed within time periods of months to years. The properties of the resealed claystones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the intact rock mass. All test results suggest high sealing potentials of the studied clays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rock DAMAGE Fracture closure PERMEABILITY sealing experiment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