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港深水出海航道伶仃航段回淤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莫思平 辛文杰 应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广州港出海航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以及伶仃航道的回淤原因,运用数学模型对伶仃航道不同开挖尺度方案回淤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航道的平均淤强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回淤量除与平均淤强有关外,还与开挖深度、宽...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广州港出海航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以及伶仃航道的回淤原因,运用数学模型对伶仃航道不同开挖尺度方案回淤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航道的平均淤强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回淤量除与平均淤强有关外,还与开挖深度、宽度有关,不同方案的年回淤量在274.690万m^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出海航道 回淤量 伶仃航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洋港入海港道冲淤保港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鞠彬 杭庆丰 +2 位作者 李琼芳 李迷 李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7-541,共5页
为解决入海港道修建挡潮闸后对涵闸排涝效率以及入海港道通航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的闸下淤积问题,基于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对盐城市入海港道——新洋港冲淤保港需水量进行研究。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由水动力学模型与泥沙输移模型耦合而... 为解决入海港道修建挡潮闸后对涵闸排涝效率以及入海港道通航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的闸下淤积问题,基于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对盐城市入海港道——新洋港冲淤保港需水量进行研究。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由水动力学模型与泥沙输移模型耦合而成,根据闸下60 m、970 m、3 030 m三处断面的实测水位、流量和河床淤积高度资料,进行水动力学模型和泥沙输移模型参数率定,最终在设定闸下淤积高度不超过0.1 m的条件下,由MIKE11 CST模型确定出的新洋港冲淤保港生态流量为80 m^3/s,接近于2006年12月新洋港引江冲淤实验中得出的不冲不淤情况下的保港流量85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港道 闸下淤积 潮汐运动 MIKE11模型 冲淤保港需水量 新洋港 盐城市
下载PDF
广州港出海航道试挖槽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袁胜英 应强 《水道港口》 2010年第5期478-482,共5页
基于广州港出海航道2008年1月、4月及9月3次航道测量的地形资料,结合相关的水文资料,从边坡稳定性角度分析了试挖槽的回淤情况。通过对比得出了伶仃航段(KP17~KP60)航道东、西两侧边坡坡比的总体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1月坡比分别为1... 基于广州港出海航道2008年1月、4月及9月3次航道测量的地形资料,结合相关的水文资料,从边坡稳定性角度分析了试挖槽的回淤情况。通过对比得出了伶仃航段(KP17~KP60)航道东、西两侧边坡坡比的总体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1月坡比分别为1∶11.1和1∶11.7,4月分别为1∶8.6和1∶8.5,9月分别为1∶8.8和1∶8.4。1月到4月平均坡比变化较大,4月到9月平均坡比变化较小,坡比基本稳定在1∶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海航道 挖槽 边坡稳定性 伶仃洋
下载PDF
对未来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永久固定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开荣 余欣 于守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78,82,共6页
围绕当前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未来能否永久固定这一热点问题,系统总结了现行清水沟流路行河历时长达40 a的原因。从河口来水来沙、径流及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人工干预措施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永久固定的可能性,指出了未来永... 围绕当前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未来能否永久固定这一热点问题,系统总结了现行清水沟流路行河历时长达40 a的原因。从河口来水来沙、径流及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人工干预措施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永久固定的可能性,指出了未来永久固定河口流路可能给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带来的重大隐患,明确了未来河口综合治理的主要目的仍在于防洪减灾,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入海水沙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非固定河口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流路 固定流路 防洪安全 黄河河口
下载PDF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航行环境安全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宏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是对台"三通"以及海峡西岸交通网络"东出西进"的重要港口通道。由于闽江通海航道浅滩礁石多、转弯多、流急,通航的自然环境较差。小船随意占用主航道,锚地与航道的布局不合理,船舶安全航行面临...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是对台"三通"以及海峡西岸交通网络"东出西进"的重要港口通道。由于闽江通海航道浅滩礁石多、转弯多、流急,通航的自然环境较差。小船随意占用主航道,锚地与航道的布局不合理,船舶安全航行面临复杂的局面。通过调查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的船舶基本情况,应用海上交通安全评价的模糊推理系统,分析航道航行环境的危险度,提出了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水域建立安全保障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闽江通海航道 航行安全 模糊推理系统 安全评价
下载PDF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航行综合安全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宏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以福州港船舶交通现状为基础,应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分析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水域船舶航行安全,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决策性建议,以保障和提高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关键词 闽江通海航道 航行安全 综合安全评估
下载PDF
天津南港工业区通海航道泥沙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国 王兴博 +1 位作者 陈纯 张义丰 《水道港口》 201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规划南港工业区拟建一条通海航道,为确定航道底质泥沙属性,为航道工程的相关研究与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根据南港地区已有资料,对航道内现场取样的底质泥沙进行了水动力特性试验,并与附近天津港和黄骅港航道泥沙特性进行了类比。结果表明:... 规划南港工业区拟建一条通海航道,为确定航道底质泥沙属性,为航道工程的相关研究与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根据南港地区已有资料,对航道内现场取样的底质泥沙进行了水动力特性试验,并与附近天津港和黄骅港航道泥沙特性进行了类比。结果表明:南港工业区泥沙"活跃性"比粉沙质海岸性质的黄骅港泥沙弱而又比天津港强,泥沙特性与天津港泥沙更接近,应划定为淤泥质海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航道泥沙 水力特性试验 天津南港
下载PDF
广州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对内伶仃洋滩槽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晓张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9,105,共7页
广州出海航道三期及其配套项目工程是伶仃洋水域内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实施前,必须要研究和论证工程建设对伶仃洋水域内的泥沙输移和滩槽演变的影响。根据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工程会对蕉门延伸段下段、伶仃洋西滩、西槽等冲... 广州出海航道三期及其配套项目工程是伶仃洋水域内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实施前,必须要研究和论证工程建设对伶仃洋水域内的泥沙输移和滩槽演变的影响。根据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工程会对蕉门延伸段下段、伶仃洋西滩、西槽等冲淤变化有一定影响,对蕉门延伸段上段和凫洲水道及龙穴岛以东水域冲淤变化影响不大。从长期滩槽演变趋势来看,工程后近20 a内,凫洲水道、蕉门延伸段以及内伶仃洋水域内冲淤演变规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冲淤速率逐渐放缓,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格局将继续维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出海航道 伶仃洋 滩槽演变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研究 被引量:47
9
作者 傅远佳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7,共8页
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是广西及中国西部的新使命新任务,也是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海洋与开放是广西发展的两大优势,向海经济是新时代广西以及中国西部高水平发展的实现方式。应当强化开放战略地位,加快北部湾大湾区一体化... 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是广西及中国西部的新使命新任务,也是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海洋与开放是广西发展的两大优势,向海经济是新时代广西以及中国西部高水平发展的实现方式。应当强化开放战略地位,加快北部湾大湾区一体化以及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加快港口的硬软件建设以及公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沿海沿江陆路干线一体化发展,建立现代向海经济体系,构建新时代向海开放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高水平建设 向海经济
下载PDF
闽江通海航道冲淤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智辉 《水道港口》 2022年第5期603-609,共7页
为了解闽江通海航道水下地形冲淤演变规律,基于1999年—2020年闽江口地形、水沙系列资料,分析了闽江通海航道自1999年以来河床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近20 a来闽江通海航道总体呈冲刷趋势,马尾至粗芦岛航段刷深较大,河床总体平均刷深约4.6... 为了解闽江通海航道水下地形冲淤演变规律,基于1999年—2020年闽江口地形、水沙系列资料,分析了闽江通海航道自1999年以来河床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近20 a来闽江通海航道总体呈冲刷趋势,马尾至粗芦岛航段刷深较大,河床总体平均刷深约4.6 m,平均冲刷强度0.22 m/a,近5 a平均冲刷强度0.19 m/a,内外沙航段变化幅度较小,近5 a平均冲刷强度0.07 m/a。研究成果为闽江航运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闽江通海航道维护和增深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通海航道 冲淤机理 河道演变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