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子二代幼鱼鳃的显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娟娟 王京树 +1 位作者 赵珣 杨元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5,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幼鱼鳃及鳃中泌氯细胞的结构变化特征。试验用鱼为1+龄中华鲟子二代,平均全长50.7 cm,平均体重约441.9 g。试验前在养殖池中暂养1周。试验设2个盐度梯度(10、15)组和1个对...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幼鱼鳃及鳃中泌氯细胞的结构变化特征。试验用鱼为1+龄中华鲟子二代,平均全长50.7 cm,平均体重约441.9 g。试验前在养殖池中暂养1周。试验设2个盐度梯度(10、15)组和1个对照组(淡水)。盐度驯养为将中华鲟子二代从暂养池转入盐度10海水中驯养,分别取驯养1、3、6、9、12、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和264 h的幼鱼各1尾用于试验;将剩下的鱼再转入盐度15海水中驯养,分别取驯养24、48、72 h的幼鱼各1尾用于试验。结果显示,在淡水组中,中华鲟子二代幼鱼鳃丝发达,细胞饱满,鳃小片宽且长。鳃丝上皮的泌氯细胞数量较少,通常靠近鳃小片基部,呈近椭圆状。与淡水组相比,盐度10组的幼鱼鳃丝主干部明显变窄,鳃小片基部区域及鳃小片上泌氯细胞的数量略有增加,胞体变大,且随驯养时间的延长,出现了明显的细胞膜间隙。幼鱼在盐度15组中鳃丝主干明显变窄变短,鳃小片也显著缩短,鳃泌氯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有明显的分泌腔。中华鲟子二代幼鱼能够快速适应外界水体盐度的变化,这与鳃及鳃上皮中调节渗透压功能细胞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子二代 盐度 泌氯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