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secondary aerosols over North China in summer 被引量:8
1
作者 LIU Yu LI Weiliang ZHOU Xiuj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z2期185-195,共11页
The comparisons of observed and simulated NOx, CO, O3, NH3, HNO3, SO2 and PM2.5 indicate that CMAQ model can simulate variations of pollutants over North China well.Moreover,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high NH3 is in... The comparisons of observed and simulated NOx, CO, O3, NH3, HNO3, SO2 and PM2.5 indicate that CMAQ model can simulate variations of pollutants over North China well.Moreover,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high NH3 is in Hebei, He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s,wit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30-35)×10-9. The results of the sensitive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NH3 has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sulfate aerosol increase by more than 30%, especially at the juncture of Handan, Anyang and Changzhi that increased by 50%. In addition, NH3 also produces secondary ammonia and nitrate aerosol, and the sum of them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sulfate aerosol. The height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in Beijing is higher in daytime, with average height of 1500 m at noon. This makes SO2,NH3 and HNO3 transported into upper PBL of 850 hPa. The high secondary sulfate, and ammonia and nitrate aerosol happen in the upper and lower PBL, respectively. Because PM2.5 lifetime is relatively long, it can be transported into the middle troposphere to form a thick aerosol layer,which is the arched roof of aerosol. The model result suggests that if the aerosol concentration in North China would be controlled, the reduction of NH3 emission is one of efficient ways besides the reduction of primary SO2, NOx and aerosol e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aerosol pm2.5 nh3.
原文传递
Using Hourly Measurement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in PM_(2.5)during Haze and Fog in Hangzhou, China 被引量:15
2
作者 Roeland Cornelis JANSEN SHI Yang +5 位作者 CHEN Jianmin HU YunJie XU Chang HONG Shengmao LI Jiao ZHANG Mi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427-1434,共8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the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SIA) species ammonium,NH4+,nitrate,NO3-,and sulfate,SO24-,during haze and fog events using hourl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measured at a suburba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the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SIA) species ammonium,NH4+,nitrate,NO3-,and sulfate,SO24-,during haze and fog events using hourl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measured at a suburban site in Hangzhou,China.A total of 546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tween 1 April and 8 May 2012.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as clear,haze or fog depending on visibil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RH).The contribution of SIA species to PM2.5 mass increased to ~50% during haze and fog.The mass contribution of nitrate to PM2.5 increased from 11% during clear to 20% during haze episodes.Nitrate mass exceeded sulfate mass during haze,while near equal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fog episodes.The role of R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SIA and visibility was examined,with optimal correlation at 60%-70% RH.The total acidity during clear,haze and fog periods was 42.38,48.38 and 45.51 nmol m-3,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sulfate,nitrate and chloride were not neutralized by ammonium during any period.The nitrate to sulfate molar ratio,as a function of the ammonium to sulfate molar ratio,indicated that nitrate formation during fog started at a higher ammonium to sulfate molar ratio compared to clear and haze periods.During haze and fog,the nitrate oxidation ratio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1.6-1.7,while the sulfur oxidation ratio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1.2-1.5,indicating that both gaseous NO2 and SO2 were involved in the reduced vi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E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pm2.5 Yangtze River Delta
下载PDF
猪舍NH3对大气PM2.5浓度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辰 耿红 +5 位作者 智建辉 付玉玲 潘佳音 李志平 岳建伟 徐敏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2期53-58,65,共7页
农业源NH 3排放对大气PM 2.5和灰霾形成有重要影响。为探索畜禽养殖场NH 3排放对大气PM 2.5浓度和化学成分的作用机理,选择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一育肥猪场为研究地点,使用固定式NH 3在线检测仪和大气PM 2.5实时监测仪于2017年7月13日~1... 农业源NH 3排放对大气PM 2.5和灰霾形成有重要影响。为探索畜禽养殖场NH 3排放对大气PM 2.5浓度和化学成分的作用机理,选择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一育肥猪场为研究地点,使用固定式NH 3在线检测仪和大气PM 2.5实时监测仪于2017年7月13日~19日连续测量猪舍内外NH 3和PM 2.5质量浓度,同时记录气温和相对湿度;使用中流量大气PM 2.5采样器采集细颗粒样品并用离子色谱仪测量样品中NH+4、NO-3和SO 2-4含量,结果显示:(1)猪舍外和猪舍内NH 3 24 h平均浓度分别为5.37±0.35 mg/m 3和7.49±0.37 mg/m 3,它们的小时浓度变化趋势一致,白天NH 3平均浓度低于夜间;(2)猪舍外和猪舍内大气PM 2.5浓度24h平均值分别为93±18μg/m 3和81±6μg/m 3,它们白天的波动范围相似,但夜间猪舍外大气PM 2.5浓度显著增大;(3)猪舍内外大气PM 2.5中NH+4含量与NO-3、SO 2-4以及空气中NH 3浓度显著相关,表明猪舍内NH 3对大气PM 2.5中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有一定贡献,可以增大养殖场周围大气PM 2.5质量浓度。由于猪舍内外NH 3浓度变化与空气中PM 2.5浓度呈相反关系,且NH 3和PM 2.5质量浓度均为夜间大于白天,NH 3/NH+4比值与温湿度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光照、气温、相对湿度等对NH 3转化为二次气溶胶影响很大,养殖场NH 3排放对大气PM 2.5质量浓度的作用机理仍需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NH 3排放 大气PM 2.5 质量浓度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不同SO2排放情景下PM2.5对NOx和NH3的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XU Guangyi ZHANG Qianqian +1 位作者 YAO Yu ZHANG Xingy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0年第3期210-215,共6页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我国SO2排放量从2013年的25.4 Tg下降至2018年的10.5 Tg。SO2排放的大幅变化是否会影响PM2.5对NOx和NH3排放的敏感性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GEOSChem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评估了中国东部不同SO2排放水平...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我国SO2排放量从2013年的25.4 Tg下降至2018年的10.5 Tg。SO2排放的大幅变化是否会影响PM2.5对NOx和NH3排放的敏感性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GEOSChem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评估了中国东部不同SO2排放水平下PM2.5对NOx和NH3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 PM2.5对NH3的敏感性(0.31)比NOx(0.21)更强。2013~2018年,由于SO2排放大幅下降, PM2.5对NOx的敏感性上升至0.33,而对NH3的敏感性则下降到0.22。因此,在较低的SO2排放情景下,考虑到PM2.5对NH3的敏感性降低,进一步消减NOx排放可能对降低PM2.5浓度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排放 pm2.5对NOx的敏感性 pm2.5nh3的敏感性 减排控制措施
下载PDF
层叠笼密闭蛋鸡舍NH_3、CO_2、PMPM2.5、PMM10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沈丰菊 郑长山 +1 位作者 李茜 张克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1-37,共7页
试验以层叠笼密闭蛋鸡舍为研究对象,以NH_3、CO_2和颗粒物(PM2.5和PM10)及舍内温度、相对湿度为主要检测指标,采用DL-31系列检测仪连续测定,分析层叠笼密闭蛋鸡舍内CO_2、NH_3、PM2.5和PM10浓度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 试验以层叠笼密闭蛋鸡舍为研究对象,以NH_3、CO_2和颗粒物(PM2.5和PM10)及舍内温度、相对湿度为主要检测指标,采用DL-31系列检测仪连续测定,分析层叠笼密闭蛋鸡舍内CO_2、NH_3、PM2.5和PM10浓度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鸡舍内NH_3浓度范围为0~15.0 mg/m^3;CO_2浓度为814.2~3 509.8 mg/m^3;PM2.5浓度为0~378.7 mg/m^3;PM10浓度为0.3~1 439.9 mg/m^3。舍内CO_2、NH_3和PM2.5、PM10浓度主要受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度等因素影响;冬、春季节,舍内NH_3浓度与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之间呈较显著正相关性(P<0.05),夏季则呈现负相关性;冬、春、夏季CO_2浓度与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之间呈现较显著正相关性(P<0.05),秋季则呈现负相关性;不同季节舍内PM2.5与PM10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春、夏两季舍内CO_2浓度和NH_3浓度呈现较显著正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CO2 pm2.5 PM10 层叠笼密闭蛋鸡舍
下载PDF
计划烧除影响下的大气O_(3)和PM_(2.5)/PM_(10)多尺度互相关性的多重分形表征
6
作者 钟心宇 陈智荣 +4 位作者 罗静 梅小莉 樊彬鑫 李友平 刘春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6-474,共9页
为揭示计划烧除期间烟羽区中O_(3)和二次气溶胶之间的复杂大气光化学行为,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MFDCCA)方法对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5个大气监测点(凉山州政府、青龙寺、邛海宾馆、西昌市政府和长安)不同时间尺度上O_(3)和PM_(2... 为揭示计划烧除期间烟羽区中O_(3)和二次气溶胶之间的复杂大气光化学行为,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MFDCCA)方法对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5个大气监测点(凉山州政府、青龙寺、邛海宾馆、西昌市政府和长安)不同时间尺度上O_(3)和PM_(2.5)/PM_(10)序列之间互相关性的多重分形强度(Δh)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计划烧除期间(2020年12月—2021年2月和2021年12月—2022年2月)和非计划烧除期间(2016年—2019年同期)各监测点的O_(3)或PM_(2.5)/PM_(10)的日变化规律一致,并且计划烧除期间的O_(3)浓度小于非计划烧除期间,PM_(2.5)/PM_(10)大于非计划烧除期间,其中,青龙寺监测点PM_(2.5)/PM_(10)的增涨幅度最高,而O_(3)浓度的下降幅度最低。(2)各监测点O_(3)和PM_(2.5)/PM_(10)序列之间的互相关性在2016—2022年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各监测点的Δh值均表现出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规律,且青龙寺监测点的Δh值最高。(3)各监测点的Δh值均在2020与2021年冬季出现峰值,计划烧除期间的Δh值均高于非计划烧除期间,且青龙寺监测点的增涨幅度最大。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理解计划烧除对大气光化学作用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研究野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 日变化规律 O_(3) PM_(2.5)/PM_(10) 二次气溶胶 西昌市
下载PDF
中国氨减排对控制PM_(2.5)污染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许艳玲 薛文博 +4 位作者 雷宇 易爱华 王金南 程水源 任阵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82-2491,共10页
采用WRF-CMAQ模型,通过研究不同NH_3减排情景下PM_(2.5)年均浓度变化情况,定量分析NH_3减排对控制PM_(2.5)污染的敏感性.模拟结果表明,NH_3减排对全国城市硫酸盐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控制PM_(2.5)及硝酸盐、铵盐的敏感性较强,且随NH_3控... 采用WRF-CMAQ模型,通过研究不同NH_3减排情景下PM_(2.5)年均浓度变化情况,定量分析NH_3减排对控制PM_(2.5)污染的敏感性.模拟结果表明,NH_3减排对全国城市硫酸盐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控制PM_(2.5)及硝酸盐、铵盐的敏感性较强,且随NH_3控制力度增加而敏感度上升,PM_(2.5)及硝酸盐、铵盐年均浓度加速下降.当全国NH_3减排比例分别为20%、40%、60%、80%和100%时,PM_(2.5)对NH_3减排的敏感度分别为0.14、0.16、0.19、0.24和0.30,PM_(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2.7%、6.3%、11.3%、19.0%和29.8%.NH_3减排对PM_(2.5)浓度影响的空间差异性显著,对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以及成渝等PM_(2.5)污染较重,NH_3排放量大且相对集中的地区,NH_3减排对控制PM_(2.5)污染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WRF-CMAQ模型 pm2.5 敏感性
下载PDF
2013年夏季华北乡村站点固城大气氨变化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孟昭阳 谢育林 +4 位作者 贾诗卉 张蕊 林伟立 徐晓斌 杨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利用2013年6—8月河北省定兴县固城站的NH_3连续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分析了NH_3体积分数水平、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固城站NH_3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0.9×10^(-9)~862.9×10^([-9]),平均体积分数为4... 利用2013年6—8月河北省定兴县固城站的NH_3连续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分析了NH_3体积分数水平、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固城站NH_3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0.9×10^(-9)~862.9×10^([-9]),平均体积分数为43.9×10^(-9)±65.9×10^(-9)。观测期间PM_(2.5)中NH_4^+平均质量浓度为(19.77±33.24)μg·m^(-3)。2013年夏季固城站NH_3和NH_4^+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浓度明显高于华北地区城市站点,说明由于农业施肥等活动导致固城站大气NH_3和NH_4^+质量浓度水平显著提高。夏季NH_3体积分数有明显日变化且呈单峰特征。2013年夏季固城站硫氧化率和氨转化率较高,说明SO_2和NH_3转化为SO_4^(2-)和NH_4^+的速率较大。华北地区应加大对由农业活动造成的NH_3排放的控制力度,以降低区域二次气溶胶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 氨转化率 华北乡村站点
下载PDF
SO_2与NH_3/NO对SCR脱硝中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史雅娟 张玉华 +3 位作者 束航 范红梅 张亚平 杨林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4,共5页
为探究SO_2与NH_3/NO体积比对SCR脱硝中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模拟SCR脱硝试验装置,针对商业V_2O_5-WO_3/Ti O_2催化剂,利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等仪器对SCR脱硝装置出口PM_(2.5)物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SCR脱硝装置出口... 为探究SO_2与NH_3/NO体积比对SCR脱硝中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模拟SCR脱硝试验装置,针对商业V_2O_5-WO_3/Ti O_2催化剂,利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等仪器对SCR脱硝装置出口PM_(2.5)物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SCR脱硝装置出口细颗粒物数浓度达到1.0×10~6个/cm^3左右,其主要成分为NH_4HSO_4及少量(NH_4)_2SO_4,且细颗粒物多为亚微米级。同时研究了SO_2催化氧化对PM_(2.5)形成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氨氮体积比对PM_(2.5)生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O_2的影响与SO_2氧化生成的SO_3浓度与颗粒物数浓度显著相关,氨氮体积比的浓度对形成的颗粒物数浓度有直接影响,而且对SO_2氧化率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氧化 pm2.5 排放特性 SO2 nh3
下载PDF
基于减少雾霾形成的脱氨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杨 杨江峰 +3 位作者 欧阳坤 李立博 王勇 李晋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目前,雾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断加重和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出行安全。NH_3是诱导雾霾主要污染物PM_(2.5)出现的主要因素。就NH_3处理手段以及脱NH_3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新型吸附剂COFs和MOFs在脱NH_3... 目前,雾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断加重和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出行安全。NH_3是诱导雾霾主要污染物PM_(2.5)出现的主要因素。就NH_3处理手段以及脱NH_3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新型吸附剂COFs和MOFs在脱NH_3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5 nh3 吸附剂 COFs MOFS
下载PDF
焦化过程PM_(2.5)的排放与控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波 于义林 王晴东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通过对炼焦生产过程和化产回收工艺PM2.5的排放及特征分析,提出了炼焦PM2.5一次粒子及二次粒子前体物的控制方法和能量流有序回收化学产品负压新工艺,为新建焦化厂采用分段加热和废气循环相结合的焦炉炉型、已投产的焦化厂加强管理改造... 通过对炼焦生产过程和化产回收工艺PM2.5的排放及特征分析,提出了炼焦PM2.5一次粒子及二次粒子前体物的控制方法和能量流有序回收化学产品负压新工艺,为新建焦化厂采用分段加热和废气循环相结合的焦炉炉型、已投产的焦化厂加强管理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 pm2.5 SO2 nh3 减排
下载PDF
应用^(15)N示踪研究欧美杨对PM_(2.5)无机成分NH_4^+和NO_3^-的吸收与分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庆倩 石婕 +5 位作者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郭惠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541-6548,共8页
通过气溶胶发生系统模拟PM2.5颗粒的发生,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欧美杨107(Populus euramericana Neva.)对PM2.5中水溶性无机成分NH+4和NO-3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欧美杨能够有效吸收PM2.5中的NH+4和NO-3。轻度和重度污染下,欧美... 通过气溶胶发生系统模拟PM2.5颗粒的发生,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欧美杨107(Populus euramericana Neva.)对PM2.5中水溶性无机成分NH+4和NO-3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欧美杨能够有效吸收PM2.5中的NH+4和NO-3。轻度和重度污染下,欧美杨叶片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均于处理后第1天达到峰值,之后,轻度污染下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迅速降低以后趋于稳定,而重度污染下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缓慢下降至趋于稳定。轻度污染下的欧美杨叶片的15N含量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峰值,15N(NH+4)的含量为0.11 mg/g,干重,15N(NO-3)的为0.14 mg/g,干重,之后15N含量迅速下降至趋于稳定。重度污染下的叶片15N含量在处理第1天迅速增长,之后缓慢增长至处理后第7天达到最高值,15N(NH+4)的含量为0.11 mg/g,干重,15N(NO-3)的为0.13 mg/g,干重。处理7 d后,欧美杨不同组织器官吸收或通过再分配获取的15N含量存在差异。轻度污染下,细根对NH+4和NO-3的吸收量最高,树皮、叶柄、叶片次之,髓最低。而重度污染下,叶片对NH+4和NO-3的吸收量最高,细根、叶柄、树皮次之,髓最低。欧美杨各组织器官中NH+4和NO-3的含量均表现为重度污染大于轻度污染,且两种污染程度下的欧美杨各组织器官对NO-3的吸收均大于对NH+4的吸收。重度污染下,欧美杨茎木质部对15N(NH+4和NO-3)的吸收征调能力(Ndff,Nitrogen derived from fertilizer)最大,其次为髓,叶片最小;欧美杨各组织器官中的15N分配率表现为叶片>细根>叶柄>树皮>粗根>茎木质部>髓。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植物吸收PM2.5的机制及有效利用植物降低颗粒物污染、净化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15N示踪 pm2.5 NH4^+ NO3^- 吸收 分配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时空特征:基于国内外清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萌铎 陈卫卫 +3 位作者 高超 张学磊 姜怡冰 修艾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40-1948,共9页
基于国内外4类常用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EDGAR: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CEDS:社区排放数据系统;MIX:亚洲排放清单;PKU-FUEL:全球燃料排放数据),对东北区域5类人为排放源(工业源、能源、交通运输源、生活民用源和农业源)的8种污染物(PM... 基于国内外4类常用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EDGAR: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CEDS:社区排放数据系统;MIX:亚洲排放清单;PKU-FUEL:全球燃料排放数据),对东北区域5类人为排放源(工业源、能源、交通运输源、生活民用源和农业源)的8种污染物(PM2.5、PM10、SO2、NOx、NMVOCs、NH3、OC和BC)从排放总量、来源贡献和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污染物排放主要以SO2、NOx和NMVOCs为主,工业、能源和交通运输为主要贡献源;PM2.5和PM10主要来自生活民用源和工业源,贡献率前者大于后者。辽宁省污染物(除NH3外)排放最大,其次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东四盟市,冬季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NH3主要来自农业源,排放峰值发生在5~7月;各清单间排放总量和来源贡献差异明显,EDGAR和PKU清单对NH3估算差异度为170.3%;SO2、NOx、BC和OC的排放差异度均在30%以上。不同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使用是造成清单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以掌握东北污染状况,了解清单差异,为本地化清单工作开展提供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为模式模拟合理选择清单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nh3 空气质量 数值模拟 活动水平 排放因子
下载PDF
浙江省中西部典型地区PM_(2.5)中二次有机气溶胶示踪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燕珍 周梦婷 +2 位作者 江敏 黄伊宁 冯加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94-2102,共9页
为了解我国中小城市地区SOA (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及来源,采集了浙江省中西部典型地区——兰溪市城区和近郊2个站点2016年四季的PM_(2.5)样品,利用GC/MS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PM_(2.5)中11种指示不同来源的SOA示踪物的质量浓度水... 为了解我国中小城市地区SOA (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及来源,采集了浙江省中西部典型地区——兰溪市城区和近郊2个站点2016年四季的PM_(2.5)样品,利用GC/MS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PM_(2.5)中11种指示不同来源的SOA示踪物的质量浓度水平,利用示踪物产率法估算了不同来源前体物对SOC (二次有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兰溪市PM_(2.5)中ρ(异戊二烯SOA示踪物)的年均值为40. 79 ng/m3,约占检测示踪物总质量浓度的89%;ρ(α-蒎烯SOA示踪物)、ρ(β-石竹烯SOA示踪物)和ρ(甲苯SOA示踪物)的年均值分别为4. 09、0. 36和1. 01 ng/m3.ρ(异戊二烯SOA示踪物)和ρ(α-蒎烯SOA示踪物)存在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性变化趋势,ρ(β-石竹烯SOA示踪物)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而ρ(甲苯SOA示踪物)的季节性变化不显著,表明不同类型VOCs(挥发性有机物)前体物排放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不同.基于示踪物产率法的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异戊二烯等植物源VOCs可能是兰溪市PM_(2.5)中SOA的主要来源;而春季、秋季、冬季甲苯等人为源VOCs是SOA的主要前体物,贡献了兰溪市PM_(2.5)中ρ(SOC)的60%左右.研究显示,减少人为源VOCs的排放对相关地区灰霾及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有机示踪物 pm2.5 GC/MS 兰溪市
下载PDF
邯郸市NH_(3)污染特征及其在PM_(2.5)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静瑶 王丽涛 +9 位作者 刘振通 刘营营 赵淑婷 张雨 齐孟姚 鲁晓晗 王雨 汪庆 许瑞广 张海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5-2046,共12页
本研究对邯郸市大气中细微颗粒物(PM_(2.5))和氨气(NH_(3))进行了长期连续在线监测,探讨邯郸市NH3在PM_(2.5)生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15—2018年邯郸市NH_(3)平均浓度为15.7µg·m^(−3),并呈现出夏季(22.8µg·m^(−3)... 本研究对邯郸市大气中细微颗粒物(PM_(2.5))和氨气(NH_(3))进行了长期连续在线监测,探讨邯郸市NH3在PM_(2.5)生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15—2018年邯郸市NH_(3)平均浓度为15.7µg·m^(−3),并呈现出夏季(22.8µg·m^(−3))、春季(22.0µg·m^(−3))浓度高,秋季(11.7µg·m^(−3))、冬季(9.6µg·m^(−3))浓度较低的特征。2015年的铵根离子(NH_(4)^(+))对PM2.5的贡献率(NH_(4)^(+)/PM2.5)为15.4%,2017年下降到13.6%,冬季重污染时段NH_(4)^(+)平均浓度为25.5µg·m^(−3)。华北地区大气处于富NH3状态,且温度在−5—10℃、湿度在60%—100%时,NH_(3-)NH_(4)^(+)气固转化率处于较高水平。春冬季节NH_(4)^(+)可满足硫酸根(SO_(4)^(2−))、硝酸根(NO−3)和氯离子(Cl−)分别生成(NH4)_(2)SO_(4)、NH_(4)NO_(3)和NH_(4)Cl。夏秋季节Cl−主要以NH_(4)Cl和KCl的形式存在。以NH_(4)^(+)为代表的二次无机盐是PM2.5的关键成分,在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大幅度降低NH3浓度可以降低二次颗粒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pm2.5 气粒平衡 邯郸
下载PDF
聚落化猪场不同猪舍及清粪工艺对臭气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晓飞 柴小龙 +2 位作者 周思邈 李同 闫之春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6-241,共6页
为了解聚落化猪场模式不同猪舍(育成舍、妊娠舍、分娩舍和育肥舍)及不同清粪工艺(干清粪、水泡粪)条件下氨气(NH_(3))、硫化氢(H_(2)S)和颗粒物(PM_(2.5)和PM_(10))的排放规律及差异,本试验在山东省德州市选择一个规模为17500头的聚落... 为了解聚落化猪场模式不同猪舍(育成舍、妊娠舍、分娩舍和育肥舍)及不同清粪工艺(干清粪、水泡粪)条件下氨气(NH_(3))、硫化氢(H_(2)S)和颗粒物(PM_(2.5)和PM_(10))的排放规律及差异,本试验在山东省德州市选择一个规模为17500头的聚落化猪场,进行为期15 d的检测。试验过程中对不同猪舍的风机口处臭气和颗粒物浓度进行了连续检测(10:00—15:00),同时还检测了干清粪、水泡粪妊娠舍各个风机口处臭气和颗粒物浓度。结果表明:干清粪妊娠舍风机口NH3浓度是0.71~1.06 mg/m^(3),H2S浓度是0.08~0.24 mg/m^(3),PM_(2.5)浓度是3~10μg/m^(3),PM_(10)浓度是11~50μg/m^(3),水泡粪妊娠舍风机口NH3浓度1.63~5.34 mg/m^(3),H2S浓度0.21~0.99 mg/m^(3),PM_(2.5)浓度10~24μg/m^(3),PM_(10)浓度25~53μg/m^(3)。臭气浓度和颗粒物浓度在妊娠舍内分布不均匀,其中水泡粪妊娠舍内臭气和颗粒物浓度分布不均匀性更显著;干清粪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妊娠舍排风口处NH3、H2S以及颗粒物浓度;排风口处NH3和H2S浓度正比于猪只饲养密度,水泡粪工艺下育成舍、妊娠舍、分娩舍和育肥舍的臭气浓度依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粪方式 nh3 H2S pm2.5 PM10
下载PDF
研发基于减少雾霾形成的脱氨材料前景广阔
17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7期229-229,共1页
雾霾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出行安全。研究发现,NH3是诱导雾霾主要污染物PM2.5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NH3浓度较高的地方可进行NH3吸收来治理NH3的污染,因此脱NH3材料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传统的NH3的... 雾霾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出行安全。研究发现,NH3是诱导雾霾主要污染物PM2.5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NH3浓度较高的地方可进行NH3吸收来治理NH3的污染,因此脱NH3材料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传统的NH3的吸附材料主要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材料 脱氨 研发 nh3 pm2.5 污染物 身体健康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PM2.5和O3污染特征及VOCs组分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胜 黄报远 +1 位作者 陈慧英 林少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92,共7页
系统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PM 2.5、O 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并筛选出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O 3影响较大的敏感性组分。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PM 2.5和O 3浓度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差异,PM 2.5和O 3分别在1月和10月出现浓度最... 系统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PM 2.5、O 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并筛选出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O 3影响较大的敏感性组分。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PM 2.5和O 3浓度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差异,PM 2.5和O 3分别在1月和10月出现浓度最高值。珠三角城市群VOCs主要以烷烃为主,占比为64.2%,其次为芳香烃和烯烃,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丁烷、异戊烷、异丁烷和环己烷。SOA生成潜势贡献主要以芳香烃为主,占比为78.5%,其中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的SOA生成潜势最大。O 3生成潜势主要以烯烃为主,占比为42.3%,其次为芳香烃(34.2%)和烷烃(23.5%),其中丙烯、异戊二烯和1-丁烯的O 3生成潜势最大。为有效缓解珠三角城市群PM 2.5和O 3污染,建议优先对机动车尾气、溶剂挥发、涂料使用和石化行业的VOCs敏感组分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二次有机气溶胶 臭氧生成潜势
原文传递
夏季华北地区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刘煜 李维亮 周秀骥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156-166,共11页
通过模式结果与观测的NOx,CO,O3,NH3,HNO3,SO2和PM2.5的对比,说明CMAQ空气质量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华北地区污染物的变化.同时,模式结果表明河北、河南和山东地区NH3的浓度较高,平均浓度为(30~35)×10?9.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 通过模式结果与观测的NOx,CO,O3,NH3,HNO3,SO2和PM2.5的对比,说明CMAQ空气质量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华北地区污染物的变化.同时,模式结果表明河北、河南和山东地区NH3的浓度较高,平均浓度为(30~35)×10?9.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H3使得二次气溶胶中硫酸盐气溶胶生成效率提高了大约30%以上,特别是在邯郸、安阳和长治交界地区其作用更显著,达到了50%.而且,NH3还会增加二次气溶胶中含氮气溶胶和铵盐成分,二者的质量浓度和与硫酸盐气溶胶相当.北京地区边界层高度在白天较高,中午平均高度为1500m.这使得SO2,NH3和HNO3可以输送到边界层上部850hPa.硫酸盐、铵盐和硝酸盐分别在边界层上部和下部形成各自的高浓度区.由于PM2.5的寿命较长,因此它们可以被输送到对流层的中层,形成深厚的气溶胶层,构成了北京地区气溶胶的穹隆.模式结果表明:如要控制华北地区夏季大气中气溶胶的浓度,除了减少SO2和NOx的排放以及一次气溶胶的排放外,降低大气中NH3的排放也是有效办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气溶胶 pm2.5 nh3
原文传递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used for real-time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nanoscale molecular clusters: A review 被引量:1
20
作者 Xue Li Zhen Zhou +3 位作者 Zhengxu Huang Wei Gao Mei Li Lei Li 《Emerging Contaminants》 2015年第1期33-38,共6页
The extrem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M2.5(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meter≤2.5 mm)during severe and persistent haze events in China have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aerosols(SA).Ne... The extrem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M2.5(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meter≤2.5 mm)during severe and persistent haze events in China have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aerosols(SA).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is the critical initial step of SA formation.New particles are commonly formed from gas-phase precursors(e.g.,SO2,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ia nucleation and initial growth,in which molecular clusters with a mobility diameter smaller than 3 nm(hereafter referred to nanoscale molecular clusters)will be involve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Recently,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obtained on NPF studies,which are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in the real-time analysis of size-resolved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anoscale molecular clusters.Regarding the detection of size-resolved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nanoscale molecular clusters,both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have been well built up;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s and field measurements have also been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In contrast,real-time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anoscale molecular clusters has still encountered the great challenges caused by the complex organic compositions of the clusters,and improvement of present analytical strategies is urgently required.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in NPF will not only benefit the atmospheric modeling and climate predictions but also the source control of 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secondary aerosol New particle formation Real-time analysis Chemical 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