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Asian selected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to modulate rumen microbes and ferment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Yasuo Kobayashi Seongjin Oh +1 位作者 Htun Myint Satoshi Koik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In the last five decade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rumen fermentation and host animal nutrit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rumen microbiota. The goals have been decreasing methane production, partially inhibiting... In the last five decade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rumen fermentation and host animal nutrit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rumen microbiota. The goals have been decreasing methane production, partially inhibiting protein degradation to avoid excess release of ammonia, and activation of fiber digestion. The main approach has been the us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Since growth-promoting antibiotics were banned in European countries in2006, safer alternatives including plant-derived materials have been explored. Plant oils, their component fatty acids,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other compounds have been studied, and many originate or are abundantly available in Asia as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In this review, the potency of selected byproducts in inhibition of methane production and protein degradation, and in stimulation of fiber degradation was described in relation to their modes of action. In particular, cashew and ginkgo byproducts containing alkylphenols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 and bean husks as a source of functional fiber to boost the number of fiber-degrading bacteria were highlighted. Other byproducts influencing rumen microbiota and fermentation profile were also described.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se feed and additive candidates is very dependent on a sufficient, cost-effective supply and optimal usage in feed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byproduct fermentation Fiber degradation Methane mitigation Microbiota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Rumen
下载PDF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2
作者 陈德局 陈梅春 +2 位作者 蓝江林 王阶平 张海峰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明确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和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双孢蘑菇栽培基质的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并探究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4个发酵阶段真菌分... 为明确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和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双孢蘑菇栽培基质的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并探究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4个发酵阶段真菌分类单元(OTU)总数999个,包含10个门、26个纲、56个目、126个科、240个属和403个种,其中嗜热链球菌属(12.72%~42.63%)、unclassified_f__Sordariaceae(0.12%~31.63%)、念球菌属(1.30%~17.32%)、曲霉属(2.57%~8.98%)、青霉属(2.88%~9.76%)和丝壳属(0.89%~4.18%)等属真菌占主导地位。发酵过程中,嗜热链球菌属、念球菌属、曲霉属、青霉属等属丰度在发酵的早、中期呈上升趋势,后期下降;嗜热链球菌属和青霉属真菌相对丰度于发酵中期达到高峰。氨气排放与堆体温度为发酵终点关键指标,冗余分析真菌群落与氨气排放和堆体温度的相关性表明,嗜热链球菌属、青霉属和念球菌属丰度与发酵温度和氨气排放呈正相关,其丰度越高,二次发酵周期短且发酵质量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栽培基质 二次发酵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全株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对延缓全混合日粮夏季发热的影响
3
作者 李胜利 杨茁萌 +7 位作者 周娟 李怀安 王春江 纪大永 谢金梅 王东海 张效忠 盛祥参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8-92,共5页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有氧稳定性的全株玉米青贮对全混合日粮(TMR)在夏季发热的影响,以期探索防止TMR发热的新途径。本研究选择制作工艺和营养水平相似的3个青贮窖进行全株玉米青贮及其TMR有氧稳定性测定。制作全株玉米青贮时,青贮窖A喷洒...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有氧稳定性的全株玉米青贮对全混合日粮(TMR)在夏季发热的影响,以期探索防止TMR发热的新途径。本研究选择制作工艺和营养水平相似的3个青贮窖进行全株玉米青贮及其TMR有氧稳定性测定。制作全株玉米青贮时,青贮窖A喷洒了乳酸菌发酵剂2,青贮窖B喷洒乳酸菌发酵剂1和有机酸盐保鲜剂,青贮窖C中全株玉米青贮喷洒了乳酸菌发酵剂1。同时测定,3种全株玉米青贮及其TMR的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贮窖A、青贮窖B和青贮窖C的全株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分别为36 h、>85.8 h和>79.5 h。相对应的全株玉米青贮制作出的TMR有氧稳定性分别为9.5、31.5和29.5 h。由此可见,有氧稳定性好的全株玉米青贮可以延缓奶牛TMR的二次发酵,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TMR 有氧稳定性 二次发酵
下载PDF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细菌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4
作者 陈德局 陈梅春 +2 位作者 蓝江林 王阶平 张海峰 《东南园艺》 2024年第4期260-270,共11页
【目的】为明确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中细菌结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细菌群落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基质中共有细菌物种OTU数目1128个,包含26个门、66个... 【目的】为明确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中细菌结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细菌群落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基质中共有细菌物种OTU数目1128个,包含26个门、66个纲、164个目、257个科、454个属和687个种。细菌种群结构在发酵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发酵初始优势细菌属为尿素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赖氨酸芽胞杆菌属、拉梅尔芽胞杆菌属及库特氏菌属,发酵末期优势细菌属则为norank_f__Limnochordaceae、氢孢菌属、嗜热双孢菌属和盐孢菌属。发酵中期和发酵末期细菌组成结构相似,与发酵前期呈显著差异。冗余分析显示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球形杆菌属和特吕珀菌属与氨气浓度呈正相关,球形杆菌属、热多孢菌属和norank_f_Steroidobacteraceae与发酵温度呈正相关,而库特氏菌属与发酵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基质经过二次发酵可有效降低了有害细菌的丰度,释放氨气浓度可作为二次发酵终点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栽培基质 二次发酵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诺尔斯链霉菌发酵条件以提高谷氏菌素产量
5
作者 宋巍 许春丽 +4 位作者 施李鸣 陈丹 段小莉 李亚宁 葛蓓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7-525,共9页
诺尔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noursei的次级代谢产物丰富,抑菌谱广,在农业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作者实验室筛选到一株诺尔斯链霉菌S. noursei NK27,其次级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为了提高NK27次级代谢产物中谷氏菌素的产... 诺尔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noursei的次级代谢产物丰富,抑菌谱广,在农业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作者实验室筛选到一株诺尔斯链霉菌S. noursei NK27,其次级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为了提高NK27次级代谢产物中谷氏菌素的产量,以NK27发酵液中谷氏菌素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 (PB)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以及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NK2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诺尔斯链霉菌种龄、接种量及初始pH值3个因素对发酵效果影响最为显著。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6,种龄32.6 h,接种量2.6%,转速220 r/min,发酵时间144 h。与原始发酵条件相比,优化后谷氏菌素含量提高了约3倍。本研究可为诺尔斯链霉菌大规模工业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诺尔斯链霉菌 发酵条件 次级代谢产物 谷氏菌素
下载PDF
刺五加内生真菌CWJ01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
6
作者 李玉国 姜坤 +4 位作者 张道志 徐恒伟 冯丹萍 孟小茜 郑春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9-220,共12页
从刺五加叶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CWJ01,为提高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并探究其抑菌活性物质基础,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抑菌活性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刺五加内生真菌CWJ01的发酵条件,并采用柱色谱法对其含有的次生... 从刺五加叶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CWJ01,为提高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并探究其抑菌活性物质基础,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抑菌活性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刺五加内生真菌CWJ01的发酵条件,并采用柱色谱法对其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内生真菌CWJ01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CWJ01的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以PDB为基础培养基,以2%葡萄糖为碳源,以1%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为7.0,培养基装液量为60%,菌株接种量为5%,空气浴振荡器转速为140 r/min,温度为28℃,连续培养15 d;在最适发酵条件下,CWJ01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27.48±0.17 mm;从内生真菌CWJ01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反式肉桂酸及苯甲酸,并且内生真菌CWJ01经鉴定为波兰青霉(Penicillium polonicum)。本研究可为深入挖掘药用植物内生菌抗菌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发酵条件 菌种鉴定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内生真菌RP4发酵对工业大麻三种主要大麻素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关昕 张赫 +3 位作者 祁可香 李宛儒 姜硕 郑春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50-156,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甘草内生真菌RP4菌株对工业大麻进行发酵,以高效生产大麻二酚(CBD)原料。选取其3种主要大麻素:CBD、CBDA和THC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发酵过程中这3种大麻素的含量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发酵过程中,CBD和... 本研究旨在通过甘草内生真菌RP4菌株对工业大麻进行发酵,以高效生产大麻二酚(CBD)原料。选取其3种主要大麻素:CBD、CBDA和THC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发酵过程中这3种大麻素的含量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发酵过程中,CBD和THC的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发酵时间为3 d时,CBD和THC的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5.8643±0.0726和0.4878±0.0002 mg/g,且THC的增加始终保持在国家管控的范围内(THC<0.3%),而CBDA含量持续下降,尤其在发酵第1天内降低幅度最大。因工业大麻产地差异以及选取的实验部位差异,经发酵后其大麻素成分含量增加也有所不同。上述结果说明,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特定提高工业大麻中CBD的含量,从而提高工业大麻资源的利用率,并为CBD以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大麻二酚 四氢大麻酚 大麻二酚酸 发酵 微生物发酵 高效液相色谱法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差异代谢物分析
8
作者 刘玉凌 任亭 +1 位作者 赵志平 罗远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目的]探究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方法]以腌制6个月的盐脱水榨菜为原料,在陈年泡菜母水中进行二次发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确定榨菜二次发酵前后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二次发酵后筛选出147种差异... [目的]探究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方法]以腌制6个月的盐脱水榨菜为原料,在陈年泡菜母水中进行二次发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确定榨菜二次发酵前后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二次发酵后筛选出147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分子、苯类化合物、苯丙烷类和多酮类化合物等。苦味氨基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下调,乳酸、乙酸、苯乙酸、棕榈酸、亚油酸、酚酸等物质上调。富集分析到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3条代谢通路与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显著。[结论]榨菜经二次发酵后滋味物质更丰富、香味更浓郁、口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榨菜 二次发酵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营养价值与瘤胃发酵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王欣 王慧 +4 位作者 田雨佳 张学炜 刘鼎阔 胡鹏程 魏勇跃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2,共8页
本试验旨在揭示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的营养指标、霉菌毒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的影响,并探究营养指标与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采用体外法评价处理后小麦秸秆在奶牛瘤胃... 本试验旨在揭示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的营养指标、霉菌毒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的影响,并探究营养指标与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采用体外法评价处理后小麦秸秆在奶牛瘤胃内的发酵效果。试验以Pleurotus eryngii为试验菌株,将高粱和小麦作为培养基质,按处理方法分为常规组、灭菌组和微贮组,发酵时间分别为5、8、11周。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为小麦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较高粱组分别降低了3.71%、4.32%、18.45%;灭菌组在11周时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和木质素含量最低,相较于8周分别降低了74.90%、31.16%,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微贮组在8周时NDF、ADF、CF含量最低。NDF、ADL与总碳水化合物第一亚峰和第三亚峰的峰高、峰面积,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高、峰面积呈负相关,ADF与它们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NDF、ADL含量与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峰高、峰面积均呈正相关。微贮组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灭菌组的乙酸:丙酸值最低,且灭菌组样品的氨态氮(NH3-N)和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含量降低,30 h产气量(GP30)提高(P<0.01)。由此可见,Pleurotus eryngii真菌处理小麦秸秆通过改变总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纤维性碳水化物的结构来影响秸秆纤维成分含量和营养指标。相较于常规组,灭菌组发酵培养11周、微贮组培养8周效果最佳,且在该培养时间5种霉菌毒素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霉菌毒素 真菌 二级分子结构 体外发酵
下载PDF
遵义泡辣椒二次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10
作者 许九红 王修俊 +3 位作者 聂黔丽 李佳敏 何春霞 包欢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427,共13页
为探究二次发酵对遵义特色泡辣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二次发酵遵义特色泡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聚类分析(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探究二次发酵法生产的泡辣... 为探究二次发酵对遵义特色泡辣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二次发酵遵义特色泡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聚类分析(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探究二次发酵法生产的泡辣椒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从4个样品(新鲜、传统自然一次发酵30 d、二次发酵、传统自然一次发酵150 d)中分别检出42,53,62,6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传统自然一次发酵30 d和150 d泡辣椒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高达57.550%和56.606%,芳樟醇、乙酸乙酯、乙酸等风味物质占比较高;二次发酵泡辣椒中酯类、烷烃类和酸类物质占比较高,为29.838%,22.202%,11.684%,其中水杨酸甲酯、2-甲基四癸烷、壬醛等风味物质占比较高,风味差异明显。多元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样品的特征性风味成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ROAV值≥1的关键风味物质分别有12,17,20,16种。进一步通过CA和OPLS-DA可以区分不同泡辣椒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差异,其中芳樟醇、异戊醇、壬醛、十四烷醛、2-十一酮、乙酸、水杨酸甲酯、乙酸乙酯、2-甲基十三烷、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可作为区分不同发酵阶段泡辣椒的差异关键风味物质。相比于传统自然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法生产的遵义特色泡辣椒风味品质更佳,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泡辣椒的生产加工及风味品质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特色泡辣椒 二次发酵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阿维丁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及杀线虫活性筛选
11
作者 刘杰阳 程琪 +3 位作者 唐相琴 范琴玉 王莹 何江波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87,123,共7页
为研究海洋放线菌杀线虫活性物质,通过液体发酵对81株海洋放线菌进行杀线虫活性筛选,然后对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杀线虫筛选.筛选出一株海洋放线菌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线虫死亡率达到89.9%.该菌株经鉴定为St... 为研究海洋放线菌杀线虫活性物质,通过液体发酵对81株海洋放线菌进行杀线虫活性筛选,然后对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杀线虫筛选.筛选出一株海洋放线菌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线虫死亡率达到89.9%.该菌株经鉴定为Streptomyces avidinii,并从其发酵液次级代谢产物中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pyrrole-2-carboxamide(1)、N-(3-(1H-indole-3-yl)propyl)acetamide(2)、p-hydroxybenzyl alcohol(3)、N-acetyltyramine(4)、4-methyl-1-phenylpentane-2,3-diol(5)、1H-indole-3-aldehyde(6)以及zarzissine(7),其中化合物3和4的杀线虫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海洋放线菌 次生代谢产物 发酵液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中菌丝结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郑玲辉 陈伟 陈令伟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诸多产品只有在丝状菌丝结球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其所需要的次级代谢产物;还有一些产品在菌丝结球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发酵动力消耗,有利于控制成本。菌丝结球的影响因素复杂且综合,涵盖了菌种的遗传特性、质量和接孢... 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诸多产品只有在丝状菌丝结球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其所需要的次级代谢产物;还有一些产品在菌丝结球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发酵动力消耗,有利于控制成本。菌丝结球的影响因素复杂且综合,涵盖了菌种的遗传特性、质量和接孢量、进入发酵罐前种子的种龄和移种量、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以及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搅拌转速、空气流量等工艺控制参数。基于此,文章对发酵过程中菌丝结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系统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 发酵 菌丝结球 次级代谢
下载PDF
发酵乳杆菌对灭菌豆浆中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影响
13
作者 张霖 肖柯 +8 位作者 王文悦 易弛 余帆 肖俊峰 樊鑫 朱晓青 李琴 周梦舟 穆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豆浆含有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大量维生素,其经过巴氏杀菌或超高温处理会促进还原糖和蛋白质之间的糖基化反应,产生糖基化产物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为提高豆浆的品质... 豆浆含有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大量维生素,其经过巴氏杀菌或超高温处理会促进还原糖和蛋白质之间的糖基化反应,产生糖基化产物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为提高豆浆的品质,该文利用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豆浆,探究发酵乳杆菌对灭菌豆浆AGE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L.fermentum发酵灭菌后的豆浆,荧光强度降低12%~17%。发酵豆浆可减少羰基化对蛋白二级结构的破坏,α-螺旋转变成β-折叠和无规卷曲。同时,发酵使灭菌豆浆的异黄酮含量从274.43μg/mL提升至351.83μg/mL;发酵乳杆菌发酵豆浆与豆浆相比,可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综上所述,乳酸菌可抑制食品加工过程中AGE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浆 发酵乳杆菌 蛋白二级结构 异黄酮生物转化 蛋白非酶糖化反应
下载PDF
城市污水厂污泥高温好氧堆肥氮素转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袁守军 牟艳艳 +3 位作者 郑正 严晓明 朱宛华 郭照冰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7-50,共4页
采用两段式高温好氧堆肥工艺 ,研究了污泥堆肥中氮素转变规律。研究表明 ,硝化作用受到温度和NH+ 4 N含量的影响显著。一次发酵中 ,堆料平均温度高于 4 0℃ ,硝化作用受到强烈抑制 ;二次发酵后期 ,由于NH+ 4 N浓度降低 ,故硝化过程减... 采用两段式高温好氧堆肥工艺 ,研究了污泥堆肥中氮素转变规律。研究表明 ,硝化作用受到温度和NH+ 4 N含量的影响显著。一次发酵中 ,堆料平均温度高于 4 0℃ ,硝化作用受到强烈抑制 ;二次发酵后期 ,由于NH+ 4 N浓度降低 ,故硝化过程减缓。不同调理剂及操作条件对氮素损失影响较大 ,利用腐熟堆肥作为调理剂可以减少氮素损失。适当降低堆料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厂 好氧堆肥 污泥堆肥 NH4^+-N 硝化作用 调理剂 硝化过程 挥发份 操作条件 工艺
下载PDF
细脚拟青霉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和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成 胡丰林 +4 位作者 倪健 桂琳 万水霞 李婉珍 樊美珍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9,共7页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一株细脚拟青霉RCEF0394发酵液甲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发现该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在浓度为5.0mg/mL,于37℃下保温10min时,它对0.4mg/mL的DPPH自...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一株细脚拟青霉RCEF0394发酵液甲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发现该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在浓度为5.0mg/mL,于37℃下保温10min时,它对0.4mg/mL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5.4%。以大鼠肝脏线粒体单胺氧化酶为靶标的体外实验发现供试细脚拟青霉发酵液有较强的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且其活性和浓度呈量效关系。该发酵液冻干品对单胺氧化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8.1μg/mL。其三氯甲烷提取物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发酵液冻干品,表明该抑制剂可能为极性较低的化合物。进一步的分型试验表明该三氯甲烷提取物对A型单胺氧化酶呈混合抑制,对B型呈竞争性抑制,其Km值分别为0.44mg/L,0.3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发酵液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华 李铎 +2 位作者 沈立荣 壮晓健 冯凤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4,共5页
考察了菌种、后酵温度和加盐量对豆豉感官品质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经统计比较确定,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的较优工艺条件是:以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BDC3和BBDC4的混合菌为菌种,后酵温度50℃,加盐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得到的豆豉含蛋... 考察了菌种、后酵温度和加盐量对豆豉感官品质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经统计比较确定,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的较优工艺条件是:以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BDC3和BBDC4的混合菌为菌种,后酵温度50℃,加盐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得到的豆豉含蛋白质38.93%、脂肪23.90%、灰分14.59%、总酸0.42%,氨基酸态氮和三氯醋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为0.61%和1.59%,大大高于原料黑豆(0.19%,0.26%),与传统"八宝豆豉"的主要质量指标相符,也符合我国豆豉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纯种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 后酵温度 加盐量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瘤胃发酵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洪荣 郝志敏 +2 位作者 李世霞 秦韬 王梦芝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71-1476,共6页
瘤胃发酵调控在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产品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皂苷、萜类、挥发精油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功能,同时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 瘤胃发酵调控在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产品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皂苷、萜类、挥发精油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功能,同时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氮存留,减少甲烷排放的功能。因此,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研究和应用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对发展反刍动物绿色营养技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应用于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来源、种类、组成特性和应用做了综述,以期对今后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瘤胃发酵 调控
下载PDF
紫杉木霉ZJUF0986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分离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章初龙 王国平 +2 位作者 郑必强 陈绍瑗 林福呈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9-446,共8页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内生真菌紫杉木霉Trichoderma taxi菌株ZJUF0986发酵液对1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并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制备HPLC纯化,得...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内生真菌紫杉木霉Trichoderma taxi菌株ZJUF0986发酵液对1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并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制备HPLC纯化,得到3个活性代谢产物Ⅰ、Ⅱ和Ⅲ,其中主要活性代谢产物Ⅰ具有广谱高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特点,特别是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IC50为1.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发酵液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2 位作者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10,共7页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1,NaCl2.0g·L^-1,CaCO33.0g·L^-1;最佳发酵温度为28~30℃,初始pH8.0;CT205发酵产生的抗菌活性成分的Rf值为0.68,其在λ=258nm处有1个强紫外吸收峰。在不同温度(60、80和100℃)、紫外光照射不同时间(5、10和30min)处理下,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在用酸碱处理后,其抗菌活性比对照略有下降。[结论]获得了菌株CT205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适宜的发酵条件,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热和紫外光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但偏酸、偏碱的环境对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培养基组分 发酵条件 优化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红薯渣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欧荣娣 范觉鑫 +4 位作者 王升平 陈丽 王来强 李丽立 张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02-3310,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渣 二次发酵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