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8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ross Spirit to Moral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lth School
1
作者 HONG Mei WU Le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2年第11期419-423,共5页
Red Cross Spirit acts as an important moral value for students.It wins so wide recognitions that more and more Chinese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lth schools have already put it into use.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 Red Cross Spirit acts as an important moral value for students.It wins so wide recognitions that more and more Chinese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lth schools have already put it into use.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ross Spirit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lt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s:curriculum,assignments,and activities.We hope this study could promote students’professional ethics and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featur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lth sch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Cross Spirit mor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lth school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Path of Implementing th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Field
2
作者 Li WU Xiuyang WANG +2 位作者 Dandan CHEN Qiuyun WANG Lixia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As a social psychological field derived from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field,the moral education fiel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odel.In this paper,by analyzi... As a social psychological field derived from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field,the moral education fiel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odel.In this paper,by analyzing the internal power system of the moral education field,with a policy oriented approach and combined with contemporary factors,it aims to empower the traditional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odel.Only by combining home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supplemented by social policy guidance,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trinity"community,creating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ecological interactive moral education field,expanding the path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strengthening the boundary of home and school responsibility,and innovating the form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can it support the bright future of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oral education Home-school co-educa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3
作者 Rui W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1年第8期161-167,共7页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high rat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learning theory,this paper expl...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high rat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learning theo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social learning theory in the moral education course.From the cognition of the behavior to the selec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model behavior,and finally the selective extemalization of the representation symbol to generate the behavior,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utility in each stage of the production of moral behavior are analyzed step by step,assist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and cultivating their"key abilities."When students face a complex and diverse social environment,they can make judgments in line with the general moral standards of the society,and then seek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ral standard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and strive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learning theory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Moral education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echnical Education by Using a Modern Structured MOODLE Laboratory Course, in Relation to Recent Data
4
作者 Gerasimos Vlassopoulos George Albert Karikas +4 位作者 Efstathia Papageorgiou Ioannis Psaromiligkos Niki Giannouli Pigi Vlassopoulou Petros Karkalousos 《Journal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2024年第3期316-339,共24页
E-learning platforms support education systems worldwide, transfer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s well as soft skills. In the present study high-school pupils’, and adult students’ opinion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a mo... E-learning platforms support education systems worldwide, transfer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s well as soft skills. In the present study high-school pupils’, and adult students’ opinion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a modern structured MOODLE interactive course, designed for the needs of the laboratory course “Automotive Systems”. The study concerns Greek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upils aged 18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adult students aged 20 to 50 years. The multistage, equal size simple random cluster sample was used as a sampling method. Pupils and adult students of each cluster completed structured 10-question questionnaires both before and after attending the course. A total of 120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disclos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upils and adult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from using MOODLE. They reported strengthening conventional teaching, using the new MOODLE technology. The satisfaction indices improved quite,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mean values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Distance Learning E-Learning Students’ Opinions education in Greece I.C.T. in Greece STUDENTS Pupils Adults Adult Students MOODLE MOOC (V.H.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S.H.V.T.) schools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vocational Profession Interactive Lessons Courses Training Laboratory Course secondary education Automotive Systems Car Systems
下载PDF
中职学校提高法治教育课程实效性路径探微
5
作者 余莉 《成才之路》 2025年第3期69-72,共4页
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是对其实在效果、实际效率、实然效益的综合概括,也是评判法治教育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中职学校的法治教育已取得一定实效,但是在学生学习态度、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法治教育环境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是对其实在效果、实际效率、实然效益的综合概括,也是评判法治教育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中职学校的法治教育已取得一定实效,但是在学生学习态度、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法治教育环境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实践中,中职学校要采取相应策略激发学生的法治学习积极性,并注重丰富法治教育课程内容,打造一支职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法治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以此提升法治教育课程实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法治教育课程 实效性 师资队伍 法治素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义、现实挑战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庞立生 郗厚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应被高度重视、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核心要义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应被高度重视、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核心要义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注重恪守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遵循协同育人的理念指导,强调“六要素养”的队伍锻造。就其面临的现实挑战而言,当前存在一些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意识不够、教师配备不足、教师素质能力不齐、教师培训和协同不强等问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要在打通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意识、配备、素质、培训、协同、管理之间的环节上下功夫、见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教师一体化 立德树人 推进策略
下载PDF
中考普职分流:何以定分止争 被引量:1
7
作者 戴成林 赵晓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保持合理的普职比例,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我国初中后普职分流政策演进史可以发现: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吸取教育改革教训而制定的,后经历了我国经济与就业市...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保持合理的普职比例,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我国初中后普职分流政策演进史可以发现: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吸取教育改革教训而制定的,后经历了我国经济与就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大学扩招等各种考验,但是近年来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普职比例、分流时间和分流功效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从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出发,未来初中后普职分流改革应因地制宜调整普职比例,适当延后普职分流时间;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在高中阶段教育完善“分流-交流”机制,拓宽中职考试升学通道;加大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增大校内分流可能性;在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中充分考虑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 普职分流 高中教育多样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资历框架
下载PDF
一体化视域下的课程德育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2,共9页
课程德育、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都是指利用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进行德育,其内涵具有一致性。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角度看,课程德育更适合用在小学阶段,学科德育适合用在中学阶段,课程思政适合用在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德育具有更大... 课程德育、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都是指利用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进行德育,其内涵具有一致性。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角度看,课程德育更适合用在小学阶段,学科德育适合用在中学阶段,课程思政适合用在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德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以涵盖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课程德育具有内在的逻辑,突出表现在德育与智育的一体,课程是法定的权力,知识具有真善美的价值,教学具有教育性。课程德育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德育内在于课程,是课程的本性使然。但课程德育实施中存在着课程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德育脱离课程的本质,变得狭隘化、形式化。有效实施课程德育需要转变观念,加强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全要素的课程德育体系,增强教师的课程德育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德育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德育 学科德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一体化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对其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意愿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有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6,共6页
国家有关政策及法律要求社会各界要积极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在普职分流及民众对职业教育接受度不高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值得关注。通过对全国15625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让其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意... 国家有关政策及法律要求社会各界要积极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在普职分流及民众对职业教育接受度不高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值得关注。通过对全国15625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让其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比较低,仅为27.9%,在各人口学变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学段越高的教师越不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经济越发达的东部地区及地级市、省会地区的教师越不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除了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水平及职称未定级的教师外,年收入水平越高及职称越高的教师越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为此,建议: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职业观,很有必要要求中小学教师在平时的课程与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的职业启蒙教育知识,应要求初中及普通高中教师越来越多地正面向学生宣讲职业教育,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同样是适合的成长成才途径,在正面宣讲职业教育中应更多地要求男性教师及年收入水平在10万元以下中的收入越高的教师及职称越高的教师,因他们更能接受职业教育,其有利身份与地位也更容易取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与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意愿 中小学教师 差异
下载PDF
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中高职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与探索
10
作者 梅阳寒 李柏枝 +2 位作者 李笑勉 左大利 陈永刚 《职业技术》 2024年第8期45-50,共6页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途径,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源。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格定位不准,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的五年一贯...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途径,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源。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格定位不准,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的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开发一体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递进层级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主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出了中高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中高企命运共同体机制,为培养符合现场工程师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企 现场工程师 贯通培养 产教联合体 职业教育
下载PDF
省域内中职学校产教融合特点、困境与突破——基于110所中职学校的调查
11
作者 宁永红 冯利臻 童秀英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近十年,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推动产教融合的政策,产教融合被赋予了多重历史使命。但在实践层面,中职学校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定程度上弱化产教融合的现象,选择合作的企业多是新建的、民营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近十年,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推动产教融合的政策,产教融合被赋予了多重历史使命。但在实践层面,中职学校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定程度上弱化产教融合的现象,选择合作的企业多是新建的、民营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中职学校服务企业技术改造能力有限,教师以教学为主,科研成果产出不足;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低,毕业生合作企业就业比例不高;校企双方互惠能力较弱,产教融合要素有限,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提出了政府主导下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依托区域内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职业技能训练场,促进校企间形成共生关系等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中职 校企互惠能力
下载PDF
坚守与超越:中职语文统编教材适用性的价值归因与表现
12
作者 张艳 王素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9-44,共6页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的体例、选文和具体内容在不断的守正与创新矛盾转化中渐趋完善成型。该套教材呼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了体现语文学科本质的内容设计,突出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在语文教材中的个性体现,创新了以学生...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的体例、选文和具体内容在不断的守正与创新矛盾转化中渐趋完善成型。该套教材呼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了体现语文学科本质的内容设计,突出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在语文教材中的个性体现,创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内容组织方式,助推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体现了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从教材的不变与变、坚守与超越中明确其内在的价值属性,是用对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 立德树人 学科特质 类型特色 以生为本
下载PDF
德国普通中学的职业导向教育:价值意义、实施路径与实践特征
13
作者 刘江岳 田芬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77-84,共8页
职业导向教育旨在促进学生职业定位和选择能力的养成,对所有学生成功过渡到升学、培训和工作具有指引作用。德国各联邦州在遵循KMK关于职业导向教育总体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职业导向教育准则和细化措施,由各学校负责具体执行。从实... 职业导向教育旨在促进学生职业定位和选择能力的养成,对所有学生成功过渡到升学、培训和工作具有指引作用。德国各联邦州在遵循KMK关于职业导向教育总体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职业导向教育准则和细化措施,由各学校负责具体执行。从实施方式看,德国普通中学的职业导向教育主要通过系统的职业导向课程与校内外职业实践活动来落实,具有多主体协同服务、全过程循序发展、信息化手段推进及差异化全纳包容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普通中学 职业导向教育
下载PDF
回归职校属性: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基于中职学生“升学热”视角
14
作者 王胜 乔宇 +2 位作者 马嘉林 朱跃建 汪彬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在中职学生升学诉求日益增长背景下,升学成为阻碍中职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因素,寻找升学与就业的平衡点成为突破口。分析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中存在学生留企与管理难、中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与行业认知、学生实操课时不足且课时... 在中职学生升学诉求日益增长背景下,升学成为阻碍中职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因素,寻找升学与就业的平衡点成为突破口。分析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中存在学生留企与管理难、中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与行业认知、学生实操课时不足且课时分配不均匀等问题,提出提升学生综合岗位能力以适应轮岗要求、增加教师的企业经验与技能,技能主导升学考试、深化校企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升学导向 校企合作
下载PDF
论基于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15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7,共9页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坚守儿童立场,有利于教材激发儿童学习的真正兴趣,建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并实现学科的融合互动。前人的初步探索表明,中小学德育教材坚守儿童立场是可行的。基于儿童立场,中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目的要基于儿童又超越儿童中心;教材要成为激活儿童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内容既要重视儿童经验,也要重视人类知识,并对后者进行心理学化处理;教材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利学易教”;教材语言要溢满童趣且符合儿童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儿童立场 中小学教材 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16
作者 李红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5,共11页
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润化心灵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发挥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建党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创立、逐步规范、稳步完善和快步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实... 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润化心灵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发挥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建党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创立、逐步规范、稳步完善和快步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均具有鲜明特征。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现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德育实践理路,坚持德育课程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德育课程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下载PDF
职普融通背景下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培养及其对心智游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赵伟 王智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54-59,共6页
职普融通背景下,理清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对心智游移的影响,以及执行功能与毅力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江苏省4所中等职业学校729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对心智游移有显著负向预... 职普融通背景下,理清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对心智游移的影响,以及执行功能与毅力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江苏省4所中等职业学校729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对心智游移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会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心智游移,分别是执行功能的单独中介作用和毅力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执行功能-毅力的链式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化职普融通教育理念,改变重普轻职的观念,提升中职生自信心和自主学习动机;二是完善职普融通课程体系,丰富学习任务类型与任务形式,提高中职生执行功能水平;三是重视生涯教育,加强毅力教育,优化中职生毅力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中职生 自主学习动机 心智游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武术德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18
作者 徐贵华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66-69,95,共5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引领下武术所蕴含的德育价值、现实困境以及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中小学武术德育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塑造健全人格;推动武术在学...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引领下武术所蕴含的德育价值、现实困境以及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中小学武术德育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塑造健全人格;推动武术在学校的影响力,助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认为当前中小学武术德育存在缺乏宏观政策指导,教师德育意识不足以及难以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机制掌握德育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中小学 武术德育 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 推进路径
下载PDF
壬戌学制对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推动及其时代启示
19
作者 金兵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强化了中等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推动了中等学校职业指导在中国的兴起。受新学制变化的推动,中华职业教育社、基督教青年会、寰球中国学生会等团体,纷纷积极提倡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活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强化了中等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推动了中等学校职业指导在中国的兴起。受新学制变化的推动,中华职业教育社、基督教青年会、寰球中国学生会等团体,纷纷积极提倡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活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浦东中学、大夏中学、中华职业学校等中等学校也相继发起各类职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升学就业。当今学制与壬戌学制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在“六三三”的学制结构下,中等学校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仍不容忽视,要重视职业指导在解决“普职分流”等问题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戌学制 学制改革 中等教育 职业指导
下载PDF
“双高计划”背景下黑龙江“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
20
作者 吕桂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81-88,共8页
“双高”建设背景下,“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多层次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现代职教培育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渠道。近年来,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中高本”人才培养衔接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在构建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和核心课程标准、推... “双高”建设背景下,“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多层次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现代职教培育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渠道。近年来,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中高本”人才培养衔接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在构建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和核心课程标准、推进“高本”和“中高”贯通联合培养项目等方面开展了改革试点。本文基于“双高”建设视角,厘清“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目标指向与价值意蕴,并以黑龙江职业学校为例,剖析当前“中高本”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中高本”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 中高本一体化 黑龙江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