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7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dh基因家族序列的牡丹组(Sect.MoutanDC.)种间关系 被引量:38
1
作者 林启冰 周志钦 +2 位作者 赵宣 潘开玉 洪德元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7-632,共6页
测定了牡丹组 7个种 10个野生居群共 10份样品的全部Adh1A、Adh1B和Adh2基因序列。结合前人已报道的牡丹野生种的Adh基因序列 ,以芍药组 (Sect .Paeonia)和北美芍药组 (Sect.Oneapia)的种作外类群 ,用PAUP (4 0b 4a)计算机程序构建了... 测定了牡丹组 7个种 10个野生居群共 10份样品的全部Adh1A、Adh1B和Adh2基因序列。结合前人已报道的牡丹野生种的Adh基因序列 ,以芍药组 (Sect .Paeonia)和北美芍药组 (Sect.Oneapia)的种作外类群 ,用PAUP (4 0b 4a)计算机程序构建了牡丹组全部 8个种的Adh1A、Adh1B和Adh2基因树 (最大简约树和邻接树 ) ,同时进行了Adh1A、Adh1B和Adh2基因序列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 ,牡丹组的 8个种分为两个具有 90 %以上自展值支持的单系分支 ,分别对应Stern (194 6 )根据形态划分的革质花盘亚组 (Subsect .Vaginatae)和肉质花盘亚组 (Subsect.Delavayanae)。在革质花盘亚组内 ,本研究结果支持银屏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ssp .yinpingmudan)和凤丹 (P .ostii)、紫斑牡丹 (P .rockii)和四川牡丹 (P .decomposita)以及矮牡丹 (P .jishanensis)和卵叶牡丹 (P .qiui)各种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但有关牡丹复合体 (P .suffruticosacomplex)内各种间更进一步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Adh基因树并结合前人的结果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基因家族 基因序列 牡丹组 sect.MoutanDC. 种间关系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Moutan)种间关系的分子证据:GPAT基因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赵宣 周志钦 +2 位作者 林启冰 潘开玉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6-244,共9页
为了探讨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sect.Moutan的种间关系 ,对采自 1 5个野生居群 ,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1 5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 (外显子 5和 6之间 2kb的内含子 )进行了PCR_RFLP分析 ,并对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9份材料进行... 为了探讨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sect.Moutan的种间关系 ,对采自 1 5个野生居群 ,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1 5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 (外显子 5和 6之间 2kb的内含子 )进行了PCR_RFLP分析 ,并对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9份材料进行了测序。根据 1 2个限制性内切酶的PCR_RFLP数据 ,使用Network 3 .0计算机程序的RM (reduced_median)法建立了牡丹组种间亲缘关系网络树。同时根据 8个种 9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序列 ,利用PAUP 4.0计算机程序建立了牡丹组GPAT基因的最大简约(MP)树和邻接 (NJ)树。结果获得了具有很高自展值支持、分辨良好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GPAT基因 )树。最重要的是 ,该基因树所显示的牡丹组种间关系与根据形态学证据提出的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基本吻合 ,并得到其他研究证据的支持。根据这一结果 ,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野生居群 种间关系 GPAT基因 PCR-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知识联盟中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对SECT模型的再认识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延平 刘晓敏 《经济与管理》 2008年第7期31-34,共4页
SECT模型只是对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客体演变运动的轨迹进行刻画,而没有深入分析完成从知识转移到知识创新这一过程的主体——组织和个人进行知识创新的实际过程,同时,"场"理论中过于强调隐性只是与显性知识的区别,而没有看... SECT模型只是对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客体演变运动的轨迹进行刻画,而没有深入分析完成从知识转移到知识创新这一过程的主体——组织和个人进行知识创新的实际过程,同时,"场"理论中过于强调隐性只是与显性知识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创新过程分割地对应于不同阶段。基于不同等级和等级对知识划分,结合单环学习、双环学习与再学习的知识创新的一般过程,对SECT模型和"场"理论进行了修正,说明知识创新需经历SECT模型的不同阶段和相应"场"情景支持,但每阶段都会产生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 sect模型 “场”理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橡胶林下金花茶套种适宜区研究
4
作者 郭龙源 杨思思 +3 位作者 李茜 丁泽 云挺 安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208,共9页
为明确橡胶林下金花茶套种适宜区,基于金花茶在中国已有的历史分布记录,结合环境数据,首先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随机森林模型(RandomForest)和最大熵模型(MaxEnt)分别对金花茶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区进行模拟,根据金花茶已有的分布记录... 为明确橡胶林下金花茶套种适宜区,基于金花茶在中国已有的历史分布记录,结合环境数据,首先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随机森林模型(RandomForest)和最大熵模型(MaxEnt)分别对金花茶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区进行模拟,根据金花茶已有的分布记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及Kappa系数对3个模型进行比较,挑选最优模型;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手段,结合橡胶种植区及最优模型模拟结果,最终获得云南、广东、海南3省橡胶林下金花茶潜在的种植区域。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与金花茶在中国的分布记录有较高的重叠性,且ROC分析法的曲线下面积(AUC)>0.9,Kappa系数>0.8,证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影响金花茶潜在适宜区分布的主导因子是年均温度、积温、最干季湿度和湿润指数;海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橡胶林下的金花茶高适宜区面积分别为20.92万、2.59万、15.11万hm^(2),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南省的儋州和白沙、广东省的高州及云南省的勐腊和河口等市县;中适宜区在海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面积分别为25.71万、1.13万、23.78万hm^(2),主要分布在海南儋州、广东化州和云南景洪等市县;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南琼海和万宁、云南耿马和沧源等市县,面积为3.74万hm^(2)和12.86万hm^(2)。研究明确了橡胶林下套种金花茶的适宜地区及发展潜力,对金花茶的引种试验和栽培驯化提供了依据,也为林下套种物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橡胶树 MaxEnt模型 林下套种
下载PDF
文人高僧于佛寺园林植物景观之作用刍议——以天台山高明寺“幽溪道场”为例
5
作者 叶森 董璁 刘晓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对天台山高明寺展开实地踏勘与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在稽考无尽传灯《幽溪别志》的基础上,尝试复原晚明时期山地寺院内外的植物景观特色,探索其营造缘起与设计思想,并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具体案例考析揭示主事者——天台宗高僧释传灯... 对天台山高明寺展开实地踏勘与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在稽考无尽传灯《幽溪别志》的基础上,尝试复原晚明时期山地寺院内外的植物景观特色,探索其营造缘起与设计思想,并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具体案例考析揭示主事者——天台宗高僧释传灯在植景设计、营建、改造过程中起到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今日当地宗教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天台宗 高明讲寺 无尽传灯 植物景观 复原研究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多成分化学计量学的建昌帮蜜糠炒白术质量评价研究
6
作者 柯瑞 张江山 +8 位作者 甘春梅 肖小林 曾鹏辉 张金莲 叶明磊 刘明贵 徐葱茏 杨焕林 刘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50-56,共7页
目的:建立蜜糠炒白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 目的:建立蜜糠炒白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0 nm,建立15批蜜糠炒白术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建立白术内酯Ⅰ、Ⅱ、Ⅲ及苍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15批蜜糠炒白术的指纹图谱呈现2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891;对其中4个共有峰进行指认,分别是白术内酯Ⅲ(11号峰)、白术内酯Ⅱ(16号峰)、白术内酯Ⅰ(20号峰)、苍术酮(24号峰)。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结果均显示,不同产地、同产地不同批次药材制备的蜜糠炒白术质量有着明显的区分;变量重要投影系数(VIP)值>1的共有峰有7个,从大到小分别为1号、14号、4号、24号(苍术酮)、15号、16号(白术内酯Ⅱ)及2号峰。15批蜜糠炒白术的白术内酯Ⅰ、Ⅱ、Ⅲ及苍术酮的含量依次为144.84~642.59μg·g^(-1)、57.67~1086.15μg·g^(-1)、142.45~707.19μg·g^(-1)、968.73~2887.70μg·g^(-1)。结论:建立的蜜糠炒白术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可靠,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对蜜糠炒白术的质量分析,为蜜糠炒白术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糠炒白术 质量评价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建昌帮 产地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害虫诱捕器对茶园主要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
7
作者 李隆琦 李远川 +4 位作者 李一璇 刘琦 侯如燕 杨云秋 黄衍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利用自制环境友好型简易害虫诱捕器,研究不同颜色组合粘虫板对皖南茶园主要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其环境安全性。结果表明,5种颜色组合以金黄-橘红色和金黄-正红色对茶园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相对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05.6头/盏和10... 利用自制环境友好型简易害虫诱捕器,研究不同颜色组合粘虫板对皖南茶园主要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其环境安全性。结果表明,5种颜色组合以金黄-橘红色和金黄-正红色对茶园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相对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05.6头/盏和102.4头/盏。以金黄-橘红色、土黄-正红色和橙黄-正红色对益虫的诱集数量较小,分别为16.2、19.4、17.4头/盏,诱集益害比分别为0.15、0.20和0.18,且金黄-橘红色组合粘虫板诱捕的昆虫多样性指数最低(1.767),对茶园生态环境较为友好。利用金黄-橘红色和金黄色粘虫板按495盏/hm~2连续诱捕105 d,对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14%和4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害虫诱捕器 茶树 刺吸式害虫 诱捕效果 益害比
下载PDF
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玄学与天台佛教的互证
8
作者 杨祖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牟宗三先生对道家与天台宗圆教的义理进行过深入阐发,认为以王弼、郭象为主的道家玄义固然圆融,但其中所含的道家式的圆教,还没有达到天台宗以“存有论的圆”作根据而发挥出来的圆教内容,即只能说是主观的作用的圆,而不能说是客观的存... 牟宗三先生对道家与天台宗圆教的义理进行过深入阐发,认为以王弼、郭象为主的道家玄义固然圆融,但其中所含的道家式的圆教,还没有达到天台宗以“存有论的圆”作根据而发挥出来的圆教内容,即只能说是主观的作用的圆,而不能说是客观的存有论意义的圆教。顺着牟先生的思路,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可以从玄学与天台佛教的互证角度展开:从王弼以“无违”来体会自然,通于郭象的“与物冥”之义,这就可以开出回应外物的作用,而无为就含无不为;又从庄子注中的逍遥义,论证郭象的相关诠释已经表达了对一切存在的不同情况都加以肯定的存有论之圆“具一切法之义”;于是郭象所表达的道家式的圆教,其内容虽然不若天台宗之丰富,但是二者在义理层次上是相同的,通过玄学的内容,可以帮助了解天台圆教若干重要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佛教 圆教 玄学 天台宗
下载PDF
天台宗研究视野中的蕅益智旭身份问题考析
9
作者 马炳涛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与天台宗的关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智旭与天台宗关系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强调智旭并非天台宗传人的观点多受限于资料的不完备及研究方法的局限,而近年来对晚明高明讲寺一系天台宗研究的深入,... 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与天台宗的关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智旭与天台宗关系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强调智旭并非天台宗传人的观点多受限于资料的不完备及研究方法的局限,而近年来对晚明高明讲寺一系天台宗研究的深入,为我们重新解读智旭与天台宗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正是缘于晚明天台宗高明讲寺一系的复兴,使得智旭认识到天台教法对于佛教发展的重要价值,他虽不认同单独弘扬天台宗的佛学理念,但仍将天台佛学纳入到其佛法体系建构的核心,也正因如此,后世智旭一系的传承被同化为天台宗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天台宗 传承
下载PDF
宗教传统与历史定制:“金瓶掣签”下的噶举派活佛转世制度
10
作者 杨志国 格桑普布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噶举派活佛转世制度发端自都松钦巴,后由噶玛拔希正式开创,并在历世噶玛巴的完善下趋于成熟,乃至向教派内外广泛推广。清廷治藏以来,通过金瓶掣签等制度将活佛转世事宜纳入国家管理体制,噶举派由此形成了规范的历史定制。清末民国时期,... 噶举派活佛转世制度发端自都松钦巴,后由噶玛拔希正式开创,并在历世噶玛巴的完善下趋于成熟,乃至向教派内外广泛推广。清廷治藏以来,通过金瓶掣签等制度将活佛转世事宜纳入国家管理体制,噶举派由此形成了规范的历史定制。清末民国时期,噶举派的转世事宜受到西藏地方势力的种种限制,民主改革以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善。文章以相关文献、档案为基础,复原了不同历史时期噶举派活佛转世制度的细则,并对其所受境遇进行讨论,认为只有在此过程中做到既尊重宗教传统又遵循历史定制,并保证中央政府的最终决策权威,教派的宗教传统和意志才能得到尊重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举派 金瓶掣签 转世制度 复原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县芒扎石窟壁画辨析与年代新考
11
作者 多杰仁青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芒扎石窟于1994年由汉藏考古学家共同发现,是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首个具有明确纪年的礼拜窟。窟内有保存相对良好的壁画和建窟题记,其中反映的信息是断代西藏西部壁画的重要标杆。由于条件限制,在石窟发现初期,考古队对其建窟题记仅作了... 芒扎石窟于1994年由汉藏考古学家共同发现,是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首个具有明确纪年的礼拜窟。窟内有保存相对良好的壁画和建窟题记,其中反映的信息是断代西藏西部壁画的重要标杆。由于条件限制,在石窟发现初期,考古队对其建窟题记仅作了简单的翻译,未对壁画和题记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首先通过逐一辨识和分析芒扎石窟的壁画图像,翻译和释读题记内容,推断该窟应凿建于古格王赤·南喀旺波平措德时期的火猪年(1467年),壁画风格为当时在阿里地区并不占主流的尼泊尔画风;其次,窟中出现的药师七佛壁画题材在阿里地区十分盛行,这与吐蕃王室后裔的药师佛信仰密切相关;再次,东壁中出现的师承像属于希解派冈·益西坚赞的上传支系传承。以上发现不仅可以作为断代西藏西部壁画的参照依据,还有力证明了希解派于15世纪中后期在阿里地区传播和发展的史实,为西藏西部宗教与艺术文化互相交融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芒扎石窟 赤·南喀旺波平措德 希解派 药师七佛
下载PDF
基于meat grinder with SECT电路的50kJ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班瑞 于歆杰 +1 位作者 刘旭堃 李臻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3-58,共6页
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是目前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热点,提升装置储能密度对于推动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名为meat grinder with SECT的新电路,并对该电路进行了详细的原理... 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是目前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热点,提升装置储能密度对于推动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名为meat grinder with SECT的新电路,并对该电路进行了详细的原理分析,指出该电路兼具电流关断能力强和拓扑结构简单的优点。通过仿真将meat grinder with SECT和STRETCH meat grinder、STRETCH meat grinder with ICCOS这两种主流电路进行了性能比较,发现meat grinder with SECT电路在保持电气性能不变的同时,成本最低,体积最小。基于meat grinder with SECT电路,本文研制了50k J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并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 MEAT GRINDER with sect 电磁发射 脉冲电源
下载PDF
中日“茶禅一味”的嬗变与差异
13
作者 李瑾皓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茶禅一味”是指禅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茶事参禅事,达到入静开悟、参透禅慧的境界。“茶禅一味”的形成离不开茶与禅的融合,后来这一禅林佛语在中国宋代被来华学佛的日僧引进日本,并在日本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韵味。文章回顾近代以前茶、... “茶禅一味”是指禅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茶事参禅事,达到入静开悟、参透禅慧的境界。“茶禅一味”的形成离不开茶与禅的融合,后来这一禅林佛语在中国宋代被来华学佛的日僧引进日本,并在日本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韵味。文章回顾近代以前茶、禅以及“茶禅一味”在中日两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对茶禅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考察近代以前中日“茶禅一味”的实践,发现中日“茶禅一味”并非意料中的大同小异,而是在仪式学、美学和宗教三方面具有深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禅一味 中国茶艺 日本茶道 禅宗
下载PDF
洪州禅对朝鲜半岛佛教的影响:传入、受容与弘扬
14
作者 王霞 马小亮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24-127,共4页
8世纪中后期,马祖道一以江西为中心创立洪州禅,洪州禅及其在此基础上演化而出的诸多派系是中国南禅最终确立的重要环节。9世纪后,大批朝鲜半岛僧侣入华求法,中国南禅逐渐传入朝鲜半岛。新罗末至高丽初,朝鲜半岛逐渐形成了弘扬禅法的“... 8世纪中后期,马祖道一以江西为中心创立洪州禅,洪州禅及其在此基础上演化而出的诸多派系是中国南禅最终确立的重要环节。9世纪后,大批朝鲜半岛僧侣入华求法,中国南禅逐渐传入朝鲜半岛。新罗末至高丽初,朝鲜半岛逐渐形成了弘扬禅法的“九山禅门”,九山之中有七山为马祖道一法嗣开创,洪州禅法在朝鲜半岛盛极一时。洪州禅为新罗停滞的佛教教团输入了新鲜血液,推进了高丽的“祈禳佛教”,为禅宗在朝鲜半岛的体系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成为现代韩国曹溪宗嚆矢,为朝鲜半岛培养了一批禅法高深的高僧大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州禅 朝鲜半岛禅宗 九山禅门
下载PDF
中国茜草属sect.Oligoneura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丽娥 孟盈 +1 位作者 聂泽龙 孙航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9-840,共12页
茜草属为茜草科模式属,全球约80种,中国有近一半的物种,是茜草属的重要分布中心,大部分隶属于sect.Oligoneura。但是,该组内各种间的形态特征错综复杂,依靠单个性状不易划定种间界限。该研究在全面衡量sect.Oligoneura组内各种间形态特... 茜草属为茜草科模式属,全球约80种,中国有近一半的物种,是茜草属的重要分布中心,大部分隶属于sect.Oligoneura。但是,该组内各种间的形态特征错综复杂,依靠单个性状不易划定种间界限。该研究在全面衡量sect.Oligoneura组内各种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选取该组20种共171份标本,对其3个数量性状和28个定性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有46.88%,性状的累积贡献率增长并不明显,但该结果仍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对前3个主成分贡献较大的特征包括叶形(叶长宽比)、叶柄长度、叶脉、每轮叶片数和生活型等,这些形态性状也是该属传统分类学中重要的物种鉴定特征。该研究结果与分子系统发育结果基本一致,支持该组内ser.Chinenses、R.mandersii group、R.angustissima group和R.siamensis group类群的划分,但并不支持ser.Cordifoliae单独成系。sect.Oligoneura内除少数物种外,大部分物种界限均比较清晰。形态计量学研究为sect.Oligoneura甚至茜草属的物种鉴定与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属 sect.Oligoneura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福建陈靖姑信仰中巫文化的源流与发展
16
作者 王子腾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巫文化特质是早期陈靖姑信仰的基本内涵之一。陈靖姑信仰中的巫文化内涵既可以通过巫医群体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的意义来加以透视,也可以将其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具有生殖巫术与图腾巫术象征意义的蛇神信仰。在两宋时期,... 巫文化特质是早期陈靖姑信仰的基本内涵之一。陈靖姑信仰中的巫文化内涵既可以通过巫医群体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的意义来加以透视,也可以将其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具有生殖巫术与图腾巫术象征意义的蛇神信仰。在两宋时期,随着王朝政府推行的“禁巫运动”与“封神运动”,陈靖姑实现了由“巫”而“神”的形象蜕变。在明清时期,陈靖姑信仰则与南方巫教相结合,并催生出了一支新的闾山法支系——夫人教,陈靖姑成为这支派的法主神。陈靖姑信仰与闾山教派的互相吸纳,为推动彼此文化的繁荣昌盛注入了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靖姑信仰 巫文化 蛇神信仰 巫医崇拜 禁巫运动 闾山教
下载PDF
太行敌后抗日根据地会道门改造探析
17
作者 宋俊龙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抗战时期,太行地区会道门的发展危害了社会安定,对太行敌后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威胁,取缔会道门势在必行。党在根据地内对会道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广泛宣传改造的政策与方针,使得大量民众认清了会道门的罪恶本质;与此同时也在太行根... 抗战时期,太行地区会道门的发展危害了社会安定,对太行敌后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威胁,取缔会道门势在必行。党在根据地内对会道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广泛宣传改造的政策与方针,使得大量民众认清了会道门的罪恶本质;与此同时也在太行根据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保卫机构,有条件的争取与打击会道门首领,积极建设基层政权,取缔与改造了大量的会道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太行根据地 会道门
下载PDF
SECT法电伴热系统漏电压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玉民 戴琳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1-53,共3页
1 前言 SECT法(集肤电流加热法)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热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因而在长输管线的伴热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SECT法伴热系统是将SECT法加热管直接焊接到主管线上。
关键词 电加热 供热系统 漏泄电流 sect
下载PDF
SECT法变频加热技术及其在集输管线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大军 徐亚俊 陈秀和 《节能》 2001年第9期13-14,共2页
SECT法变频加热技术在原油集输管线上的应用与SECT法工频加热技术相比,可提高用电效率,以1km原油集输管线输入电流频率500Hz为例,节电率达23.2%,节能效果明显。
关键词 sect 变频加热 集输管线 节能 原油 电伴热 加热系统
下载PDF
A revision of Clematis sect.Atragene(Ranunculaceae) 被引量:3
20
作者 Wen-Jing YANG Liang-Qian LI Lei XI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2-580,共29页
Clematis sect. Atragene is revi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erbarium specimens, extensive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Brief taxonomic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dis... Clematis sect. Atragene is revi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erbarium specimens, extensive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Brief taxonomic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ction are give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peci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evolutionary trends of some characters in the section are evaluated. The staminodes of the plants in this section may have evolved from the outer stamens with petaloid filaments and gradually disappearing anthers. Subsequently, they may have evolved in two different ways. One possibility is that the staminodes elongate and become lanceolate, as long as sepals, and their apices turn into attenuate. The other is that the staminodes are spathulate, but not elongating, as long as stamens, and their apices turn into retuse from obtuse and rounded. The evolutionary trend of sepals may be from thin to thick in texture, and the veins from non-prominent to prominent. As a result, five new series are established and nine species, two subspecies and nine varieties (including three new ranks) are recognized in this section. An identification key is provided, and each taxon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Clematis sibirica and Clematis ochotensis are treated as subspecies of Clematis alpina due to their subtle differences and lack of, or few, overlapping distributions. Clematis fusijamana and Clematisfauriei are recognized as varieties of C. alpina ssp. ochotensis for the continuous variation of the velutinous strips on the sepal margins. Clematis iliensis is treated as variety of C. alpina ssp. sibirica for the continuous variation of leaf division types. Extensive variations in sepal color and basal caruncle size support degrading Clematis chiisanensis as a variety of Clematis koreana. The North American ser. Occientales may be primitive, whereas ser. Macropetalae may be the most advanced taxon in this section. Ser. Alpinae and ser. Koreana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However,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ser. Tomentosae cannot be determin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lone in the present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MATIS sect. Atragene RANUNCULACEAE taxonomic revi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