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极移的移动方向及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 被引量:5
1
作者 宋贯一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95-2001,共7页
太阳光压、地球的公转与自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地理分布绝妙地组成了一套天然的能激发自转轴晃动(Wobble)并产生极移的日-地间能量(动量)相耦合的物理机制.太阳光压对自转轴摆动的激发时间存在两种不同的周期,即... 太阳光压、地球的公转与自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地理分布绝妙地组成了一套天然的能激发自转轴晃动(Wobble)并产生极移的日-地间能量(动量)相耦合的物理机制.太阳光压对自转轴摆动的激发时间存在两种不同的周期,即周年期激发机制和周日期激发机制,由此产生的极移运动轨迹也可分为周年期变化和周日期变化两种,这两种极移运动轨迹中均含有长期极移的成分.本文详细讨论了周日期激发机制引起的瞬时极移及其运动特征和长期极移及其运动方向,并按现今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格局,求出长期极移的总体运动方向大致为参考极M沿西经70°~80°向加拿大的埃尔斯米尔岛移动.依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人们揭开自元代(距今已800多年)以来所建立的北京中轴线为什么逆时针偏离子午线2°多这一极富传奇色彩的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压 极移 瞬时极移 长期极移 周日期激发机制 北京中轴线
下载PDF
长期极移与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志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9年第20期16-22,共7页
基于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采用地球上4个最大冰帽的参数,计算了最近21000年以来冰帽的融化对地球惯性张量的影响,得到理论的长期极移方向为西经74°2。现代空间测地技术的观测结果表明,北美板块不存在明显的北向运动,所以国际上... 基于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采用地球上4个最大冰帽的参数,计算了最近21000年以来冰帽的融化对地球惯性张量的影响,得到理论的长期极移方向为西经74°2。现代空间测地技术的观测结果表明,北美板块不存在明显的北向运动,所以国际上9个纬度观测序列的平纬近80年的长期变化存在着随经度的系统性分布尚不能得到很好解释。因此,现代纬度变化研究结出3-4mas/a的长期极移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极移 板块运动 冰期后地壳反弹 冰帽 地球 惯性张量
下载PDF
H37地极坐标序列的低频变化及其与POLE95相应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德春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7年第18期34-40,共7页
利用依巴谷暂定星表(H37)为统一参考架解算出的地极坐标序列和POLE95序列,分析了地极坐标的长期变化、Markowitz变化和其它低频变化。从两个序列得到他极移动长期漂移速度的平均值为3.86mas/yr,方向为西经82°.7;对Markowit... 利用依巴谷暂定星表(H37)为统一参考架解算出的地极坐标序列和POLE95序列,分析了地极坐标的长期变化、Markowitz变化和其它低频变化。从两个序列得到他极移动长期漂移速度的平均值为3.86mas/yr,方向为西经82°.7;对Markowitz波动的分析表明,其周期约为25~30年,周期和振幅的变化程度分别为1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极坐标 地极移动 长期极移 依巴谷暂定星表 漂移速度
下载PDF
武汉台重力长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建桥 许厚泽 +1 位作者 孙和平 罗少聪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3期67-72,共6页
通过对武汉台超导重力仪9年多连续观测的重力长期变化资料分析,得到长周期重力潮汐参数、该频段气压回归因子C、极移重力效应因子P和长周期气压回归因子C1分别为:C:-0.383(±0.014)×10-8m·s... 通过对武汉台超导重力仪9年多连续观测的重力长期变化资料分析,得到长周期重力潮汐参数、该频段气压回归因子C、极移重力效应因子P和长周期气压回归因子C1分别为:C:-0.383(±0.014)×10-8m·s-2/100Pa;Mm:1.1173(±0.0720),-1°.1787(±3°.6943);Mf:1.1432(±0.0484),5°.2235(±2°.4253);Mtm:1.2276(±0.2245),-17°.5648(±10°.4758);C1:-0.312(±0.015)×10-8m·s-2/100Pa;P:1.9047(±0.0695).重力长期变化在Chandler周期附近的振幅约为3.26×10-8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仪 长周期重力 潮汐参数 气压回归因子
下载PDF
ILS系统的极原点及其测站的长期漂移
5
作者 肖耐园 张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3年第14期26-34,共9页
本文比较了1962.0—1979.0期间ILS和BIH的地极座标,求出了ILS的极原点及其纬度观测站对于BIH系统在此期间的长期漂移,结果表明ILS系统的极原点对于BIH系统存在约0”.0013/年向西经约83.°4的长期漂移,但ILS极原点的长期漂移主要是... 本文比较了1962.0—1979.0期间ILS和BIH的地极座标,求出了ILS的极原点及其纬度观测站对于BIH系统在此期间的长期漂移,结果表明ILS系统的极原点对于BIH系统存在约0”.0013/年向西经约83.°4的长期漂移,但ILS极原点的长期漂移主要是极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极坐标 长期漂移 板块运动 地球自转参数
下载PDF
地球自转学科中遗留若干主要难题的解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宋贯一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共11页
近二百多年来的地球自转学科研究中,除岁差和章动的成因依据(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理论已经得到解决外,极移(包括长期极移)和日长(l.o.d)的变化问题一直还处在探讨和争论之中,尚遗留如下七个主要难题没有解决:1)极移是欧拉(E... 近二百多年来的地球自转学科研究中,除岁差和章动的成因依据(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理论已经得到解决外,极移(包括长期极移)和日长(l.o.d)的变化问题一直还处在探讨和争论之中,尚遗留如下七个主要难题没有解决:1)极移是欧拉(Eular,]765)根据刚体自转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极相对地壳作周期为305天的摆动吗?2)极移周期的定量解释,钱德勒周期为什么不是单值的,约在425~440天之间变化?观测的极移轨迹运动周期为什么也不是单值的,而是在13.0~13.3个月之间变化?3)作为自由运动,钱德勒摆动最终将会逐渐衰减殆尽,为什么二百多年来的天文观测资料却未发现钱德勒振幅有任何渐白减弱的迹象,是什么因素在克服阻尼而维持这种运动呢?它的能量消耗到哪里去了?4)极移的成因机制是什么?5)极移与地震的关系?6)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长期极移的成因及其运动方向?宋贯一(1991,2006,2008,2012)依据大量的宏观事实,发现和证明了自然界还存在有与(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相对应的(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本文依据(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理论去解析上述七个难题,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移 钱德勒周期 长期极移 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 (光压)斥力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