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5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5—2019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生长趋势及不平衡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洋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目的:了解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高的发育情况、变化趋势及城乡不平衡性。方法:选取1985、2000、2010年和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共18112例,分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4个群体,计算各... 目的:了解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高的发育情况、变化趋势及城乡不平衡性。方法:选取1985、2000、2010年和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共18112例,分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4个群体,计算各阶段身高的增幅、每10年增速、发育高峰年龄及变异系数,对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985—2019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总体呈增加趋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7.59、5.27、6.00、2.88 cm(P均<0.001)。各年龄组增幅不一,男生和城市学生增幅较大。城市学生2010—2019年身高增速最快(城男4.65 cm/10年、城女4.97 cm/10年),乡村学生1985—2000年身高增速最快(乡男4.04 cm/10年、乡女3.22 cm/10年),2000—2010年各组身高均呈负增长。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除城女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提前外,城男、乡男和乡女突增高峰年龄较平稳,近年有下降趋势;维吾尔族城市18岁男女平均身高差从1985的11.39 cm增大到2019年的14.20 cm,乡村地区从1985年的11.44 cm增大到2019年的13.26 cm,乡村学生增长潜力较大。身高不平衡使用身高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height,CV-h)来衡量,结果表明,34年间乡村学生CV-h有减小趋势,城市学生CV-h则增大,2010年开始城市学生CV-h大于乡村学生,各年份男生CV-h均大于女生。结论: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呈持续增长趋势,总体增速减缓,特别是乡村男女,但城市增速增高;维吾尔族学生存在明显的城乡身高不平衡现象,城市内部不平衡性扩大,乡村减小。应更多地关注这些地区差异,并制定政策和战略,以减少身高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维吾尔族 学生 长期趋势 不平衡性
下载PDF
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石窟造像题材新考
2
作者 张先堂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3,共14页
本文重点考察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洞窟造像题材,指出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出现的一批“行化药师佛像”反映了当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进一步非经典化、世俗化的倾向。考证西千佛洞第9窟中心柱北向面回鹘时期画并坐三尊佛像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 本文重点考察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洞窟造像题材,指出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出现的一批“行化药师佛像”反映了当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进一步非经典化、世俗化的倾向。考证西千佛洞第9窟中心柱北向面回鹘时期画并坐三尊佛像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与释迦佛、弥勒佛组合的三佛造像,反映出当时敦煌人们流行着混融的净土信仰,特别是西方净土信仰特别盛行,成为人们信仰的主流,深刻地影响着佛教石窟艺术造像题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千佛洞 回鹘时期 造像题材 佛教信仰 世俗化
下载PDF
芬格莱特对《论语》的礼学诠释与现代重构
3
作者 李琳 李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芬格莱特从西方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立场诠释研究《论语》,把“礼”看作人存在的本质,深刻阐释了“礼”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神圣意义。芬格莱特重视《论语》的原典分析,尽量避免引入诠释性文本,并试图纠正西方流行的“主观-心理”式... 芬格莱特从西方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立场诠释研究《论语》,把“礼”看作人存在的本质,深刻阐释了“礼”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神圣意义。芬格莱特重视《论语》的原典分析,尽量避免引入诠释性文本,并试图纠正西方流行的“主观-心理”式解读方式,但由于矫枉过正反而陷入另一种偏见,因此并未寻得“礼”的最终价值依据和心理本原,也使神圣礼仪成为“无源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即凡而圣》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仙回瑶族度戒献祭仪式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4
作者 罗利群 高莹莹 谭鑫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涂尔干以“神圣”与“世俗”的二元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现象的特殊本质,对宗教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神互构、圣俗交织而成的一种客观社会建制,反映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交互关系,介于圣与俗之间。现代社会... 涂尔干以“神圣”与“世俗”的二元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现象的特殊本质,对宗教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神互构、圣俗交织而成的一种客观社会建制,反映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交互关系,介于圣与俗之间。现代社会不断变迁,科学发展、政教分离以及传统制度性宗教的衰落并未剥离个体和社会的宗教性,反而在更高层面上促进了人的世俗性与神圣性的统一。度戒作为道教、佛教与瑶族自身原始宗教融为一体的综合宗教习礼活动,象征着瑶族男子历经灵魂洗礼最终成长为完整个体的过程,是瑶族青年学习族史族规、礼仪道德和戒律条文,实现身份社会性转变的一项宗教仪式。度戒在人与神、人与人的对话中控制和建构着瑶族社会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评价标准甚至是生产生活方式,蕴含着深刻的神圣力量与伦理内涵。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度戒仪式的世俗教化与宗教巫术难以分割,在发扬理想价值的同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转型与反思同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神圣与世俗 度戒仪式 教化
下载PDF
楚辞序跋的世俗化倾向
5
作者 赵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领域中个体价值的觉醒,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而始终沿着雅正方向发展的楚辞序跋也卷入了世俗化的潮流中。序跋创作的主体走出了雅文化的圈层,官员成为楚辞序跋世俗化的推动者,... 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领域中个体价值的觉醒,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而始终沿着雅正方向发展的楚辞序跋也卷入了世俗化的潮流中。序跋创作的主体走出了雅文化的圈层,官员成为楚辞序跋世俗化的推动者,商人、刻工也开始创作序跋。屈原形象中蕴含的“忠君爱国”的群体观念逐渐淡化,“忧生愤世”的个体意识得以凸显,序跋作者以失意之真性情重塑屈原,褪去他身上神圣的光环。在“好名”之风的影响下,序跋作者通过书籍出版实现了“立言”的理想,有的作者在序跋中夸大家族和自己的成就,更有甚者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序跋 屈原 世俗化 忠君爱国 好名
下载PDF
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的长期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岳铫辰 魏勇 +3 位作者 高佳维 何飞 戎昭金 王誉棋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6期693-704,共12页
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South Atlantic Anomaly,SAA)是如今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结构特征之一,区域内存在磁场强度弱、辐射高、高能粒子通量增加等特点,并且该区域在近百年来持续进行向西漂移和面积扩张.SAA的长期变化影响了近地空间环境,反... 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South Atlantic Anomaly,SAA)是如今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结构特征之一,区域内存在磁场强度弱、辐射高、高能粒子通量增加等特点,并且该区域在近百年来持续进行向西漂移和面积扩张.SAA的长期变化影响了近地空间环境,反映了地球深部动力学特征,是研究地球磁场发电机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地磁场表现出偶极子能量不断减弱、非偶极子能量正在增加的趋势,SAA表现出比历史时期更迅速的变化速度,各向异性有所增加,并出现了次级异常中心,这些新的变化说明SAA的演化可能进入了新的时期,引发人们对SAA长期演化规律以及未来演化趋势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将结合古地磁与现代地磁模型研究结果,对SAA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演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SAA的成因进行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场 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 地球磁场长期变化
下载PDF
明代儒学的世俗转向
7
作者 赵寅君 郭万金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有明一代,由经济形态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儒学演进的传统路线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心学成为取代理学的学术新主潮。明儒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旧题解读中体现出便捷易行的人生路径,儒学路向沿着“百姓日用是道”的民间化思路表现出了... 有明一代,由经济形态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儒学演进的传统路线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心学成为取代理学的学术新主潮。明儒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旧题解读中体现出便捷易行的人生路径,儒学路向沿着“百姓日用是道”的民间化思路表现出了积极思辨的世俗关注。先做愚夫愚妇,方可讲学的换位思辨与民间关注成为明代儒学转化的世俗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儒学 世俗化 文化影响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n:Transcendence,Secularism,and Personal Belief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8
作者 Jannie Qimo Zha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8期546-550,共5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section of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n,focusing on how transcendence,secularism,and personal beliefs shape contemporary spiritual practices.It examine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tra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section of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n,focusing on how transcendence,secularism,and personal beliefs shape contemporary spiritual practices.It examine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transcendence,the rise of existentialism,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n.Secularism's role in fostering personal spirituality and reducing religious authority is discussed,alongside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etal impacts of spiritual transcendence.The paper also critiques the limitations of spirituality,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a balanced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ITUALITY TRANSCENDENCE SECULARISM EXISTENTIALISM Personal Belief
下载PDF
Identity(ies)and Transnationalization of Brazilian Evangelical Churches in Portugal:Case study of World Cathedral of Hope and Victory in Christ Churches
9
作者 Jonas Pereira de Oliveira Júnior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3期133-145,共13页
The presence of evangelicals in Brazil is a social and religious phenomenon that has aroused interest of many scholars due to its rapid and significant expansion in recent decades and its projection beyond national bo... The presence of evangelicals in Brazil is a social and religious phenomenon that has aroused interest of many scholars due to its rapid and significant expansion in recent decades and its projection beyond national borders.Among evangelical denominations that stand out in this scenario are Pentecostal churches,which have developed intense missionary activity in several countries,including Europe.In this article,we intend to analyze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of Brazilian evangelical churches:World Cathedral of Hope(CIME)(Catedral Mundial da Esperança-ICME)and Assembly of God Victory in Christ(ADVEC)(Assembleia de Deus Vitória em Cristo-ADVEC)that operate in Portugal,seeking to understand issues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of these communities,their models of transnationalization,its evangelization strategies and its adaptations to Portuguese context,in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TY transnationalization SECULARIZATION Brazilian migration
下载PDF
宋代儒学礼制世俗化在仿古佩玉中的体现
10
作者 俞超静 凌雯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玉佩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宋代仿古佩玉仿制前人之作,两者相似又不同,展现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发展特质。以出土和传世佩玉、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仿古佩玉的造型特征与象征... 玉佩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宋代仿古佩玉仿制前人之作,两者相似又不同,展现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发展特质。以出土和传世佩玉、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仿古佩玉的造型特征与象征内涵。研究认为,宋代仿古佩玉中的工艺、纹样展现了鲜活的宋代社会,仿古佩玉的兴盛源于宋人金石复古风气的盛行,同时展现了礼制世俗化对维系国家统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世俗化 仿古佩玉 儒学礼制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之间:大学体育社团中的社会人格培养——以北京大学山鹰社为例
11
作者 张仁杰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
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普及加剧了学业竞争和焦虑,伴随而来的是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影响,个人面临“原子化”发展趋势和风险。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格,使其将自身的发展融入社会的传统、礼俗和仪轨,并与他人、集体建立融洽关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 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普及加剧了学业竞争和焦虑,伴随而来的是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影响,个人面临“原子化”发展趋势和风险。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格,使其将自身的发展融入社会的传统、礼俗和仪轨,并与他人、集体建立融洽关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论题。基于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相关论述,以北京大学体育社团山鹰社为例,分析体育社团在培养社会人格中的作用。认为:在山鹰社的实践中,纪律精神形塑了对集体和个人的身份认同;在共同的生命体验中形成了对群体的依恋;作为自然教育的攀岩与登山使人成为具有内在坚定性的自主的人。社会人格的培养面临自然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根本原因在于世俗生活中神圣性的缺失,应通过教育活动和集体生活将其神圣性融入世俗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体育社团 社会人格 神圣性 世俗性
下载PDF
北朝菩萨像莲花冠考释
12
作者 杨晓慧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3,共8页
北朝菩萨像莲花冠的造型有两类:其一为整个莲花造型的宝冠,其二为以莲花瓣或是莲蕾为装饰组合元素的宝冠。从莲花冠的出现时间与地域范围来看,正好处于北魏佛教造像中国化的重要时期。本文认为北朝菩萨像莲花冠是在接受与改造具有印度... 北朝菩萨像莲花冠的造型有两类:其一为整个莲花造型的宝冠,其二为以莲花瓣或是莲蕾为装饰组合元素的宝冠。从莲花冠的出现时间与地域范围来看,正好处于北魏佛教造像中国化的重要时期。本文认为北朝菩萨像莲花冠是在接受与改造具有印度、西域式三面圆盘宝冠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式莲花宝冠。笔者认为,莲花冠在北魏晚期流行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宗教信仰、政治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菩萨像 莲花冠 世俗女性
下载PDF
诠释学视域下印度达利特佛教的平等诉求和现代建构
13
作者 刘海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20世纪50年代,安倍德卡尔博士带领印度贱民大规模改宗佛教,开启了印度佛教复兴的历程。他对传统佛教的疏离社会现实予以批判,将印度佛教历史与达利特群体勾连,着力阐释佛教平等思想的现代价值,建构了激进的、实用的达利特佛教。随着达... 20世纪50年代,安倍德卡尔博士带领印度贱民大规模改宗佛教,开启了印度佛教复兴的历程。他对传统佛教的疏离社会现实予以批判,将印度佛教历史与达利特群体勾连,着力阐释佛教平等思想的现代价值,建构了激进的、实用的达利特佛教。随着达利特运动的开展,新佛教赋予了达利特群体以新的社会身份,成为他们争取平等权利的文化表达。达利特佛教的入世色彩和理性主义是印度文化传统经受西方殖民冲击后的自我觉醒,也是亚洲佛教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利特 “参与佛教” 安倍德卡尔 入世性
下载PDF
正则化对地球主磁场建模的影响
14
作者 许钜源 林玉峰 张可可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6期719-732,共14页
地球主磁场是在液态外核中通过发电机作用产生的.通过地磁卫星和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约束,能够构建地球主磁场随时空变化的磁场模型.由于观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有限以及模型参数化的不完备,地磁场建模的反演问题存在多解性.因此,需... 地球主磁场是在液态外核中通过发电机作用产生的.通过地磁卫星和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约束,能够构建地球主磁场随时空变化的磁场模型.由于观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有限以及模型参数化的不完备,地磁场建模的反演问题存在多解性.因此,需要在建模过程中加入基于先验信息的正则化约束来缓解反演的非唯一性问题.对于主磁场而言,建模反演的非唯一性主要体现在主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上.研究正则化对主磁场建模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加真实可靠的主磁场模型,特别是如何通过正则化对主磁场长期变化中的虚假时间变化进行压制.本研究基于CHAOS建模理论的框架,构建了一系列不同正则化参数约束的地球主磁场模型,探究正则化对于主磁场建模结果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基于卫星数据的主磁场建模中,加入主磁场正则化约束是必要的.比较主磁场对时间三阶导数的正则化强度不同的模型结果表明,适当强度的三阶导数正则化可以有效压制由于模型对观测数据的过拟合产生的虚假信号,但过强则会降低小尺度长期变化的时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建模 长期变化 正则化
下载PDF
重审苏青流行上海文坛的文学史意义
15
作者 王晓平 陈半思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苏青作品何以在1940年代上海文坛流行?以往研究多认为其作品只是迎合受众心理的世俗之作,因此其成为时兴的文化现象是当时商业社会环境作用下的结果。但当我们突破传统文学本质论和简单化的社会建构论的分析模式,借鉴法国社会学家拉图... 苏青作品何以在1940年代上海文坛流行?以往研究多认为其作品只是迎合受众心理的世俗之作,因此其成为时兴的文化现象是当时商业社会环境作用下的结果。但当我们突破传统文学本质论和简单化的社会建构论的分析模式,借鉴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相关概念来梳理苏青文学的创作与接受的关系网络,将发现苏青在多向度的复杂文化环境中,以日常化散文小说构成文学通俗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和促进因素;其作品的叙述方式和观念表达在不同的转译网络中形成多样化的价值判断,拓宽了文学的表达空间;由于本质化过程的缺失,呈现出更加开放的阐释空间。这种理论借鉴将深化我们对苏青的创作在1940年代上海文坛流行的文学史意义的认知,也为我们研究现代通俗文学开拓出新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青 世俗化 本质主义 布鲁诺·拉图尔 行动者网络理论 转译模型
下载PDF
“世俗中国”的生存透视与情感浓缩:论薛忆沩的深圳书写
16
作者 王炳欣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深圳不仅是薛忆沩移民历程中的重要“站点”,亦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早年《遗弃》《影子的告别》两部作品所呈现的时代价值的转化,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的同时,更预示着作为“世俗空间”的深圳在1990年代地位的上升。借深圳这个“... 深圳不仅是薛忆沩移民历程中的重要“站点”,亦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早年《遗弃》《影子的告别》两部作品所呈现的时代价值的转化,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的同时,更预示着作为“世俗空间”的深圳在1990年代地位的上升。借深圳这个“世俗中国”的代表空间,薛忆沩一方面正视了当代中国世俗化进程中个人面临的异化危机,亦通过“深圳人”的生存困境反思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中的宏大论述。薛忆沩进一步将“深圳人”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中,在跨国移民的悲欢离合中,以普世性视角重新勾勒海外华人的家园之思。将深圳经验浓缩为一种世俗情感,薛忆沩不仅刻画出世俗年代海内外华人普遍的生存境遇,亦丰富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故事”的呈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忆沩 深圳 世俗化 移民
下载PDF
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街市娱乐声音景观的文学书写
17
作者 蔡燕 王君炜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在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随着中晚唐坊市制、宵禁制度的松懈以致北宋的完全崩溃,城市居民在夜晚行动限制的取消,街市娱乐随之兴盛起来,不分昏昼,街市回响着急管繁弦、欢声笑语,充分体现城市生活的喧哗与骚动。街市娱乐之声是繁复多姿的交... 在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随着中晚唐坊市制、宵禁制度的松懈以致北宋的完全崩溃,城市居民在夜晚行动限制的取消,街市娱乐随之兴盛起来,不分昏昼,街市回响着急管繁弦、欢声笑语,充分体现城市生活的喧哗与骚动。街市娱乐之声是繁复多姿的交响,从空间而言,有茶坊酒肆妓馆歌管之声、勾栏瓦肆喧嚣娱乐之声等;从时间而言,是具有城市历史和人文特征的声音节点连接为城市线性时间声景。唐宋街市娱乐声音景观中蕴含的权力关系生动地映现出唐宋城市转型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文学 城市转型 声音景观 世俗化
下载PDF
超验与世俗: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内在张力
18
作者 贾巾月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蕴含着超验性与世俗性的内在张力。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对政治国家的批判、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生产方式的批判等不同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既是马克思消解超验性与世俗性张力的理论武器,又是马克思对德国政治现实...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蕴含着超验性与世俗性的内在张力。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对政治国家的批判、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生产方式的批判等不同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既是马克思消解超验性与世俗性张力的理论武器,又是马克思对德国政治现实进行扬弃所取得的成果总结。马克思出于“国家-市民社会”的关系的经验性诉求,把人的本质二分为抽象与现实并赋予实践,使宗教的终极归宿在人的社会生产实践中自我绽开,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科学无神论的实践架构。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天国到尘世的日益深刻的追问和日益彻底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验性 世俗化 宗教批判 人类解放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卜筮书写意蕴论
19
作者 杨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卜筮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习俗,《金瓶梅词话》中多回都有卜筮活动的描写。与早期的卜筮活动相比,《词话》中的卜筮活动无论是地位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词话》中卜筮活动的功利性以及市民对卜筮的态度也反映了明代卜筮活动世俗化这... 卜筮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习俗,《金瓶梅词话》中多回都有卜筮活动的描写。与早期的卜筮活动相比,《词话》中的卜筮活动无论是地位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词话》中卜筮活动的功利性以及市民对卜筮的态度也反映了明代卜筮活动世俗化这一特点,体现了卜筮活动在明代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在艺术方面,卜筮活动的书写也起到了叙事上的预叙作用,是小说结构的纲之所在,卜筮活动的书写也使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卜筮 世俗化 文学意义
下载PDF
唐宋时期佛塔地宫悬镜初探
20
作者 王文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1,共9页
佛塔地宫悬镜主要流行于唐宋时期,多见于横穴式地宫中。文章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系统梳理与研究,认为地宫悬镜可分为顶镜、顶镜与壁镜组合两种类型,以顶镜为主;悬镜很可能是借用铜镜或“古镜”传统的驱魔辟邪功能,意在强调对地宫内舍利的镇... 佛塔地宫悬镜主要流行于唐宋时期,多见于横穴式地宫中。文章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系统梳理与研究,认为地宫悬镜可分为顶镜、顶镜与壁镜组合两种类型,以顶镜为主;悬镜很可能是借用铜镜或“古镜”传统的驱魔辟邪功能,意在强调对地宫内舍利的镇护,这一点与当时舍利瘗埋的世俗化、末法思想的流行密切相关;地宫悬镜与墓葬悬镜关系密切,悬镜并非是某一种宗教信仰的独特内容,而是传统丧葬和辟邪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地宫悬镜 舍利镇护 世俗化 墓葬悬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