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utcomes of Three Different Minimal Invasive Approaches for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 Closure: A Single Institute Experience
1
作者 Hao HONG Long WU +2 位作者 Xiao-ke SHANG Wei SU Nian-guo DO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1年第6期1225-1230,共6页
Objective:The aims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ree approaches for closure of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ASD).Methods:In this study,we reviewed clinical ... Objective:The aims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ree approaches for closure of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ASD).Methods:In this study,we reviewed clinical data for transcatheter occlusion(TCO,n=63),transthoracic occlusion(TTO,n=55),and right anterolateral minithoracotomy(RALT,n=60)techniques used for ASD closure.We compar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three approaches.Results:ASD size in the TTO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RALT group(P=0.645)and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TCO group(P<O.OO1).The RALT group had more non-central types of ASD than the TTO and TCO groups(P=O.019 and P<O.OO1).The operative time in the TTO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TCO and RALT groups(P<O.OO1 and P<0.001).The ventilation time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duration were shorter in the TTO group than in the RALT group(P<O.OO1 and P<O.OO1).Hospital duration in the TCO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TTO and RALT groups(P<O.OO1 and P<O.OO1).There were no residual shunt and mortality in any group in hospital or during follow-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total complicat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738).Conclusion:TCO,TTO,and RALT can be performed with favorable cosmetic and clinical results for closing ASD.Appropriate patient selec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successful closure.These techniques are promising alternatives to standard median sternotomy and merit additional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transthoracic occlusion right anterolateral minithoracotomy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伊斯拉木江·吐尔逊 帕丽旦·尼亚孜 李元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行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ostium secundum defect,O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继发孔型... 目的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行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ostium secundum defect,O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继发孔型OSD患者,术前行TTE及TEE检查。根据术中影像学引导技术的不同分为TEE组(44例)和TTE组(40例),分别在TEE和TTE引导下行经皮介入封堵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封堵成功率、一次封堵器选择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封堵手术均成功。TEE及TTE测量OSD最大内径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者测量房顶缘残端、主动脉根部残端以及心房总长度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E组手术时间、心内操作时间少于TTE组(P<0.05),一次封堵器选择成功率高于TTE组(P<0.05),而两组住院时间及封堵成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心包积液及血管损伤发生。TEE组发生残余分流及皮下气肿各1例,TTE组发生胸腔积液及皮下气肿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E引导下行经皮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OSD,测量参数准确,操作时间较短,封堵效果满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房间隔缺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40例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钱松屹 张总刚 +7 位作者 刘筠 郭永忠 郭盛 马中原 杜宇奎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陶建双 刘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微创封堵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40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男47例、女93例,年龄3-63岁,房间隔缺损直径6-36 mm。患者均于静吸复合全麻下,经右...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微创封堵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40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男47例、女93例,年龄3-63岁,房间隔缺损直径6-36 mm。患者均于静吸复合全麻下,经右前胸第4肋间小切口进胸,在术中经食管超声(TEE)引导下行房缺封堵术。结果 134例患者经封堵器封堵成功。6例患者因封堵不成功,改行体外循环下ASD修补术。封堵失败原因包括:术后封堵伞脱落2例,均为中央型大ASD,以及术中封堵不成功4例,其中术中TEE发现残余分流2例、筛孔状ASD 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1例。术后规律随访,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ASD封堵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勤 杨一峰 +8 位作者 徐新华 高雷 杨进福 王欣 谢立 熊炼 尹倪 金万存 赵天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2-609,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准确评估选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并评估封堵效果,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评估近中期疗效。结果:287例房间隔缺损中27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6.17%,其中多孔型缺损37例,后下缘短残边者23例。随访过程中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有着重要且可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封堵器
下载PDF
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右心房微创封堵术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尹倪 赵天力 +5 位作者 杨一峰 徐新华 王欣 吴勤 高雷 陈金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引导,通过右心房穿刺,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总结其在患儿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115名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封堵组,采用正中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穿刺,...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引导,通过右心房穿刺,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总结其在患儿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115名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封堵组,采用正中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穿刺,采用食管超声引导封堵器闭合缺损,术后严密随访1~13月。同期59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循环组,采用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封堵组除1例发生封堵器移位,其余114例封堵成功。封堵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循环组(P<0.01),而各类并发症与循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食管超声引导经右心房穿刺封堵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方法。短中期随访结果显示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食管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心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207例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金梅 丁文虹 +4 位作者 郑可 王霄芳 谭江宁 陆兆龄 曹期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经心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7例Ⅱ孔型ASD患者,年龄1.83-85(32.84±24.21)岁。ASD大小分别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ICE标准切面测量,比较... 目的:评价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经心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7例Ⅱ孔型ASD患者,年龄1.83-85(32.84±24.21)岁。ASD大小分别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ICE标准切面测量,比较二者对ASD测量值与术中球囊测得ASD延长径的相关性。 结果:207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ASD直径(16.30±5.89)mm,与球囊测ASD延长径(21.36±7.32)mm,相关系数r1=0.91(P<0.05);术中ICE测值(21.49±8.04)mm,相关系数r2=0.99(P<0.01)。手术成功率99.03%。瞬时完全堵闭率89.23%,24 h完全堵闭率94.69%,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ICE测量ASD直径与球囊测量ASD延长径相关性良好;术中标准切面的建立更易于清晰显示ASD大小,形态,周边结构;无需全麻,提高了经导管关闭ASD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术中 心导管 心腔内超声 经胸超声心动图 球囊 房间隔缺损 引导 大小 结论
下载PDF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种治疗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曾文 孟旭 +3 位作者 张纯 孙凌波 许春雷 高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对外科微创封堵、导管介入封堵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3种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2006年1月至12月,116例继发孔ASD患者分别接受了外科微创封堵术(A组)、导管介入封堵术(B组)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 目的:对外科微创封堵、导管介入封堵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3种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2006年1月至12月,116例继发孔ASD患者分别接受了外科微创封堵术(A组)、导管介入封堵术(B组)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C组)的治疗。结果:3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C组在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要明显大于A组和B组,后2组间则无明显差异。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C组明显大于A组。住院费用方面,B组要明显高于A组和C组,而后2组间则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技术均是治疗继发孔ASD的有效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术适应症广、无X线辐射、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及疗效可靠;而且操作简单并利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要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和导管介入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术 导管介入封堵 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
下载PDF
胶膜菌属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体系建立 被引量:8
8
作者 许璐 田佳妮 +1 位作者 王涛 李潞滨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6-883,共8页
为建立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系,本研究筛选出适宜的共生培养基,采用ITS-rDNA分析鉴定了6株菌根真菌,并将6株菌与兰科植物共生培养,利用台盼蓝染色法检验共生体是否建立。结果表明,2.5 g·L^(-1)燕麦琼脂培养基为树兰和胶膜菌... 为建立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系,本研究筛选出适宜的共生培养基,采用ITS-rDNA分析鉴定了6株菌根真菌,并将6株菌与兰科植物共生培养,利用台盼蓝染色法检验共生体是否建立。结果表明,2.5 g·L^(-1)燕麦琼脂培养基为树兰和胶膜菌属真菌共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供试兰科植物中仅树兰可与6株胶膜菌属真菌共生,其中一株美孢胶膜菌(Tco 2)促进树兰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的效果最好。本研究筛选出可促进树兰高效萌发成苗的共生真菌和培养基,为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系统,为树兰的生产繁殖奠定了基础,对保护兰科植物物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关系建立 兰科植物 胶膜菌属 种子萌发 原球茎发育
下载PDF
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机器人微创外科修补术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成 杨明 +4 位作者 肖苍松 王刚 王加利 申磊磊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术后早期及近期随访结果,评估两种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机器人心脏不停跳ASD修补术的30例成年患... 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术后早期及近期随访结果,评估两种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机器人心脏不停跳ASD修补术的30例成年患者作为机器人组(TEASD-R),并采取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30例成年患者作为介入组(TIASD-O)。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相关情况、术后近期随访结果、术后30d及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TEASD-R组无术后早期及近期并发症(残余分流、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栓塞及新发心律失常等),而TIASD-O组存在相应并发症,其中两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术后早期右心房大小、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0d躯体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微创ASD修补术后近期无三尖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适应证较广,但也存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微创手术 介入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 手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堵闭器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祥清 曹克将 +4 位作者 杨荣 许迪 盛燕辉 黄峻 马文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观察Amplatzer双面伞堵闭器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为ASDⅡ病人30例,选择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房间隔缺损关闭治疗.结果超声测定ASDⅡ直径为13~25mm,ASDⅡ最大伸展径及所选Ampla... 目的观察Amplatzer双面伞堵闭器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为ASDⅡ病人30例,选择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房间隔缺损关闭治疗.结果超声测定ASDⅡ直径为13~25mm,ASDⅡ最大伸展径及所选Amplatzer房间隔堵闭器为18~38mm.成功率为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24小时后及3个月后残余分流分别为40%、9.9%和3.3%.手术中除一过性房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他并发症.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Amplatzer双面伞房间隔堵闭器关闭ASD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关闭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mplatzer双面伞堵闭器 治疗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宗位 刘早阳 +5 位作者 李海林 王晓晖 马小驹 吴剑 高柯 陈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92-18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对比。方法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者23例,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19例,进行年龄、性...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对比。方法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者23例,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19例,进行年龄、性别、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输血量、引流量更少,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理想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封堵术 外科手术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性关闭房间隔缺损(附6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志忠 韩玲 +2 位作者 张桂珍 金梅 吴邦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为探讨食道超声引导经导管与开胸治疗房缺的差异及经导管治疗的优越性,最近我们在食道超声及X光透视下成功地完成了6例经导管房缺伞堵术。6例均为Ⅱ孔型房缺,平均导管操作时间为75min,术后平均住院3.5天,较开胸治疗均明... 为探讨食道超声引导经导管与开胸治疗房缺的差异及经导管治疗的优越性,最近我们在食道超声及X光透视下成功地完成了6例经导管房缺伞堵术。6例均为Ⅱ孔型房缺,平均导管操作时间为75min,术后平均住院3.5天,较开胸治疗均明显缩短,无明显围术期并发症,该方法不需开刀,创伤小,安全性及成功率高,术后无疤痕,为Ⅱ孔型房缺患者提供了一项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Ⅱ孔型房缺 经导管治疗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建立 姚建民 +5 位作者 程伟伟 赵向东 陆龙 刘静 武书玲 郑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结果,分析其优缺点,探讨最佳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5年1月到2010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140例,年龄0.3~50岁,其中经皮导管封堵术60例,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 目的对比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结果,分析其优缺点,探讨最佳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5年1月到2010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140例,年龄0.3~50岁,其中经皮导管封堵术60例,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术30例,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腋下小切口修补术50例。观察和比较三种微创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切口长度、费用等。结果经皮导管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术、腋下小切口修补术的成功率分别为95、96.7及100,三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无住院死亡。三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0.25±0.06)cm、(4.53±1.32)cm和(10.43±2.5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费用分别为(24146±3073)元,(24811±3255)元,(23300±479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和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微创技术
下载PDF
应用经胸超声指导成人房间隔瘤并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启应 孙泽琳 +5 位作者 蒲晓群 李传昶 陈晓彬 邓金华 孟霜媛 杨天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1-1445,1449,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经胸超声和X线指引下行成人房间隔瘤合并缺损的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成人患者,男4例,女16例,年龄(39.0±11.4)岁;术前经胸超声,部分患者同时行食道超声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瘤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瘤... 目的评价应用经胸超声和X线指引下行成人房间隔瘤合并缺损的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成人患者,男4例,女16例,年龄(39.0±11.4)岁;术前经胸超声,部分患者同时行食道超声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瘤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瘤基底部宽度11~38mm,平均(21.7±7.7)mm,膨出深度7~11mm,平均(9.1±1.8)mm。合并单孔缺损14例,多孔缺损6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均为左向右分流。介入术中采用经胸超声和X线指引。术后随访采用经胸超声观察心脏大小、封堵器位置。结果房间隔缺损的直径为7~28mm,平均(15.4±5.7)mm。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共置入国产房间隔缺损专用封堵器20枚,封堵器直径16~36mm,平均(25.0±5.7)mm。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14例患者(70%)心脏大小恢复正常。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X线可安全、有效的指引成人房间隔瘤并缺损患者的介入封堵治疗,但影像表现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瘤 房间隔缺损 封堵 经胸超声
下载PDF
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胜中 丛伟 +2 位作者 曾富春 甘崇志 耕噶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总结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全组9例,ASD直径14~31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cm小切口进胸,再经食管心脏彩超(TEE)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结果... 目的总结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全组9例,ASD直径14~31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cm小切口进胸,再经食管心脏彩超(TEE)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结果9例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3h封堵器脱落,换用大号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6d出院;经1~10个月随访,无残余分流发生,右房、室缩小,肺动脉压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结论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 微创外科 封堵器
下载PDF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形态学与经导管关闭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天和 杨世虞 +3 位作者 李正伦 曾小平 杨素萍 张有仙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53-355,共3页
分析12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病人的外科修补术资料,以探讨ASD的形态学特征与经导管关闭的可行性。结果发现ASD的病理解剖变异很大,分为七种类型:中央型65.0%,下腔型12.2%,部分筛孔型7.3%,完全... 分析12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病人的外科修补术资料,以探讨ASD的形态学特征与经导管关闭的可行性。结果发现ASD的病理解剖变异很大,分为七种类型:中央型65.0%,下腔型12.2%,部分筛孔型7.3%,完全筛孔型5.7%,上腔型4.1%,巨大型ASD4.1%及后位型1.6%。缺损的平均长径为26.5±8.7mm,短径为15.5±6.1mm。解剖类型与缺损内径(长径≤25mm)均适合经导管关闭者只有62例(50.4%),余约半数病例仍需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术 ASD 形态学
下载PDF
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和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传举 李燕萍 +5 位作者 邓东安 朱鲜阳 韩秀敏 刘剑立 胡斌 王巧玲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寻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和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50例老年ASD,50例均经心导管对照,47例行封堵术介入治疗,3例行手术修补治疗。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50例老年ASD全部做出正确诊断。老年ASD的... 目的探寻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和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50例老年ASD,50例均经心导管对照,47例行封堵术介入治疗,3例行手术修补治疗。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50例老年ASD全部做出正确诊断。老年ASD的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1)所有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心切面均显示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直径最小为0.6cm,最大为3.2cm。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内径不同程度增大,左心室内径变小。所有患者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均显示两条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显示肺动脉内径大于主动脉内径,肺动脉瓣关闭时间延长,开放时间缩短。(2)M型超声显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异向运动占40%,呈同向运动占60%。(3)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反流频谱峰值最小为2.65m/s,最大为4.18m/s。(4)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二、三尖瓣关闭不全于收缩期显示过二、三尖瓣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合并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于舒张期显示过主、肺动脉瓣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5)老年人ASD合并心房纤颤和冠心病明显增多。结论 CDE能比较准确地测定ASD的大小、肺动脉压和心脏各腔室大小,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经导管封堵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蕾 周达新 +2 位作者 管丽华 潘文志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36例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发现有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 目的:探讨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36例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发现有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栓者予华法林治疗,当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维持在0.89~2.63(1.21±0.38),且经TEE证实无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时,在X线及体表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的引导下使用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trialseptal defect occluder,ASDO)进行封堵治疗。术后24h及1、3、6个月随访心电图、胸X线片和TTE。结果:2例患者术前TEE未见左心房血栓,但术前出现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栓塞而未行介入封堵。其余34例患者均完成了介入封堵术,其中1例术后2h因心包填塞转至心外科手术,证实为左心房顶穿孔;1例使用2个封堵器,3例术中更换封堵器。手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7.1%,一次成功率88.2%。本研究中选用ASDO的直径为12~42(28.9±7.9)mm。在33例成功封堵的患者中,封堵术后半年内自行转复为窦性节律者8例,占22.2%;1例行心脏电复律治疗后也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随访中术后有残余分流者有3例,2例在术后6月、1例在术后1年随访TTE见残余分流消失。结论:合并AF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在经TEE筛选并在术前进行充分抗凝治疗后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心房颤动 介入封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机器人修补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成 杨明 +4 位作者 肖苍松 王刚 王加利 郭鹏飞 高长青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术期的疗效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患者100例作为TEASD-R组,选取同一时间段... 目的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术期的疗效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患者100例作为TEASD-R组,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成年患者143例作为TIASD-O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病人围术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72 h内)、血制品使用情况和住院相关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院内死亡。TEASD-R组无术后早期并发症;TIASD-O组术后72 h内残余分流4例,心包积液7例,脑梗死1例,外周血管栓塞2例,新发心律失常29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两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EASD-R组术后无三尖瓣关闭不全;TIASD-O组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27例,中度8例,重度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三尖瓣反流少,且在ASD类型的选择方面限制较小;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及手术费用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机器人微创手术 介入封堵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影响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压力的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坡 朱鲜阳 +4 位作者 张端珍 王琦光 韩秀敏 盛晓棠 崔春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7期440-444,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者,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者,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ASD直径、心胸比值和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1年,并按缺损直径和年龄分组.结果 本研究共359例患儿,男130例(36.2%).平均年龄(5.8±2.2)岁(2~10岁),平均体重(21.0±7.1) kg (10~57kg),平均缺损直径(13.6±5.6) mm(5~30 mm),体表面积矫正缺损直径为(17.0±7.1) mm/m2(1.3~41.0 mm/m2),平均肺动脉收缩压(40.8±8.7 mmHg) (15~67 mmHg)(1 mmHg=0.133 kPa).318例(88.6%)患者心导管测量存在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均正常;肺动脉压力不随房间隔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P>0.05);10岁以下儿童肺动脉压力与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10岁以下继发孔型ASD患儿,心导管检查所测肺动脉压力与患儿年龄和体表面积矫正的缺损直径无关,与缺损直径无简单线性关系,压力不随缺损直径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压 右心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