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旁通洞方式解决过机泥沙问题的探索
1
作者 师广山 任宏斌 +1 位作者 刘永智 刘娜 《西北水电》 2019年第6期22-25,共4页
结合河道流量大时含沙量高的特性和工程特点,依照分流分沙原理,探索利用导流洞在库区设置旁通洞,利用旁通洞进水口与电站进水口之间的水库形成沉沙池,在大流量时分流入库流量和泥沙,降低库内水流流速,加速泥沙沉降,解决过机泥沙问题。... 结合河道流量大时含沙量高的特性和工程特点,依照分流分沙原理,探索利用导流洞在库区设置旁通洞,利用旁通洞进水口与电站进水口之间的水库形成沉沙池,在大流量时分流入库流量和泥沙,降低库内水流流速,加速泥沙沉降,解决过机泥沙问题。通过分析论证,表明设置旁通洞能够有效地解决工程泥沙问题,在技术、经济方面也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通洞 过机泥沙含量 工程泥沙 小库容 高水头
下载PDF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泥沙数学模型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陶亮 余明辉 +4 位作者 陈振虹 魏红艳 杨培炎 贾函 周铁柱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74,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泥沙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控制过机含沙量及有效库容淤损。结合梅州抽水蓄能电站的水沙特点,探析了抽水蓄能电站泥沙冲淤及过机含沙量的计算方法;在常规水库泥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扩展上下水库水沙交换及联算、过机含沙量... 抽水蓄能电站泥沙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控制过机含沙量及有效库容淤损。结合梅州抽水蓄能电站的水沙特点,探析了抽水蓄能电站泥沙冲淤及过机含沙量的计算方法;在常规水库泥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扩展上下水库水沙交换及联算、过机含沙量计算等模块,建立了抽水蓄能电站泥沙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过机含沙量、级配及河道冲淤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数学模型 过机含沙量 淤积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
下载PDF
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的二维数学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洪振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0-914,共5页
通过二维数学模型模拟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模拟河段起于大坝上游约600 m,止于大坝下游约400 m.计算断面在1∶2000地形图上剖分20个库区大断面,断面平均间距500 m,并通过模型试验论证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性.结果表明:... 通过二维数学模型模拟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模拟河段起于大坝上游约600 m,止于大坝下游约400 m.计算断面在1∶2000地形图上剖分20个库区大断面,断面平均间距500 m,并通过模型试验论证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形态,水库运行历时1 a,三角洲洲头不断地向下游前进,最终到达坝前,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达1347 m,而水库泥沙淤积则向库尾高边滩发展,“翘尾巴”现象明显.水库运行1 a后,排沙比均稳定在90%以上,水库冲淤达到平衡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调度方式冲沙,在泄洪冲沙底孔前形成冲刷漏斗,漏斗为三维形态,漏斗顺水流方向坡降约为1∶5.0~1∶7.0,侧向边坡约为1∶3.5~1∶4.5.取水口基本在冲刷漏斗范围内,能保持取水“门前清”.泥沙淤积的数学模型与模型试验成果基本吻合,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淤积 数学模型 运行方式 过机含沙量 水电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