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坡面径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宏温 钟瀚涛 +2 位作者 温远光 郭晋川 李荣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0-2025,共6页
【目的】探讨桉树人工林坡面径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桉树人工林科学经营。【方法】建立10个坡面径流小区,以采伐迹地灌草坡作对照(CK),研究萌芽更新、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火烧清理林地、植苗更新、化学... 【目的】探讨桉树人工林坡面径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桉树人工林科学经营。【方法】建立10个坡面径流小区,以采伐迹地灌草坡作对照(CK),研究萌芽更新、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火烧清理林地、植苗更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植苗更新、只施基肥不追肥,桉树萌芽更新1代3年生林地4种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干扰下桉树林地的坡面产流量和泥沙流失量,探讨桉树人工林的科学栽培和可持续经营途径。【结果】火烧清理林地、植苗更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林地坡面产流总量和泥沙流失总量分别为117.54mm和1366.76kg/ha,比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植苗更新、只施基肥不追肥的林地分别高15.61%和84.65%,比萌芽更新、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林地高12.46%和68.13%;桉树萌芽更新3年生林分林地的坡面产流总量和泥沙流失总量分别为81.22mm和263.50kg/ha,比萌芽更新造林当年的分别低22.30%和67.60%。比对照低23.80%和62.60%;不同造林抚育措施的坡面产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与降水量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743~0.953)。【结论】火烧清理林地、植苗更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等耕作活动(造林抚育措施)及大量级降水是桉树人工林产生较高坡面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造林抚育措施 坡面产流量 泥沙流失量
下载PDF
南小河沟流域不同措施处理下的水土流失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袁静 张富 +1 位作者 李怀有 郜文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3,共5页
以南小河沟流域长期定位试验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0种不同措施处理下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一般坡度越大,侵蚀量的增量越大。由于坡度越大,需要坡长越长才能和坡度较小的的坡面受水面积相等,这... 以南小河沟流域长期定位试验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0种不同措施处理下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一般坡度越大,侵蚀量的增量越大。由于坡度越大,需要坡长越长才能和坡度较小的的坡面受水面积相等,这时即使因为坡度加大,入渗率减少,但实际入渗水量也有较大增加,即坡面水流的径流量并不会随着坡度的加大而无限的加大,20°为径流量临界坡度;采用水平阶整地的油松沙棘混交林地,植被覆盖度达到65%,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平均含沙量2.377kg/m3,比裸地减少了57.77%以上;平均径流量0.121m3,比裸地减少了19.74%以上;以生物措施为主进行水土保持治理的杨家沟小流域与原始生态环境下的董庄沟小流域相比较,2012年侵蚀模数减少了2 589.95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小区 水土流失 径流量 泥沙量
下载PDF
长江三峡区的坡面土壤流失量和入江泥沙量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艳生 史德明 吕喜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28,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三峡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分级,和不同土壤流失类别区。在流失程度区域内,据坡面土壤流失量调查,得出各区内的最大可能的流失量值和相应的泥沙输移比值。在对各土壤流失因子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这一区域内的土壤流失方程。所... 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三峡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分级,和不同土壤流失类别区。在流失程度区域内,据坡面土壤流失量调查,得出各区内的最大可能的流失量值和相应的泥沙输移比值。在对各土壤流失因子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这一区域内的土壤流失方程。所得结果是:本区平均坡面土壤流失量3094t/km^2·a,全区年坡面流失总量约1.56×10~8t,入江泥沙量为895t/km^2·a,年总最约0.4×10~8;泥沙输移比值平均约0.28。土壤流失方程为: A=0.8351·R·K·Ls·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流失量 泥沙量 长江三峡 入江
下载PDF
坡度对片麻岩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佳琪 王红 +1 位作者 代肖 周大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坡度片麻岩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坡度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不同坡度对坡面产流率产沙率变化过程影响不大。通过比较不同坡度片麻岩坡面(5°,15&#...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坡度片麻岩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坡度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不同坡度对坡面产流率产沙率变化过程影响不大。通过比较不同坡度片麻岩坡面(5°,15°,25°)在降雨强度分别为60mm/h和80mm/h时的产沙量,发现坡度对坡面产沙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0,16.3%和8.1%,而雨强因子在坡面侵蚀产沙中占主导作用。在相同降雨条件下,15°坡面上径流深度、累积产沙量和养分流失量均表现为最大,即片麻岩坡面的径流流失在15°~25°间存在临界坡度。片麻岩坡面氮、磷、钾的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尤其是磷和钾的流失,钾的累积流失量最大,其次是氮,磷流失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片麻岩 径流 泥沙量 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雨强对片麻岩坡面径流养分流失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佳琪 王红 +2 位作者 张瑞芳 周大迈 张爱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5,51,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对太行山区片麻岩坡地产沙产流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雨强具有明显的负相关;不同雨强对坡面累积产流产沙影响较大,随雨强的增大,径流量和泥沙量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整场降雨过程...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对太行山区片麻岩坡地产沙产流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雨强具有明显的负相关;不同雨强对坡面累积产流产沙影响较大,随雨强的增大,径流量和泥沙量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整场降雨过程中,产流率呈现出先增加,到达峰值后产流率趋于稳定不再继续增大,不同雨强片麻岩坡面(60,80,100mm/h)的产流率达到的峰值分别为1 068,2 930,3 019ml/min;泥沙浓度在整场降雨中表现为先降低然后趋于稳定,比较不同雨强片麻岩坡面(60,80,100mm/h)的产沙量为351.49,2 882.33,3 613.23g,发现雨强对坡面径流的影响较大。坡面养分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泥沙态养分所占比例达到98%以上,并随雨强增大,泥沙态含量也随之增加,坡面氮素流失在雨强较小时养分流失方式为溶解态氮和泥沙态氮共同作用,随着雨强增加,泥沙态所占比例增大到92%,94%。径流流失的总养分量(总氮、总磷和总钾)与雨强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整场降雨过程中水样氮浓度随降雨历时增加呈下降趋势;泥沙中养分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没有反映出与雨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雨强 径流 泥沙量 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泾河东川近期水沙变化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冉大川 焦鹏 +2 位作者 姚文艺 李晓宇 尚红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9,共7页
根据实地典型调查资料和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泾河东川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成因。采用"指标法"计算了流域梯田、林地、草地、坝地和封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和减蚀量,提出了"水保措施拦沙减... 根据实地典型调查资料和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泾河东川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成因。采用"指标法"计算了流域梯田、林地、草地、坝地和封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和减蚀量,提出了"水保措施拦沙减蚀量"的概念;首次对流域石油开采中井场及井场道路、陡坡耕种、公路建设和砖厂弃土等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1)以面平均降雨量100mm为界,流域年最大场次降雨产洪产沙关系可以分为降雨产洪产沙低值区和降雨产洪产沙高值区2个区。高值区降雨产洪产沙关系非常密切,其单位毫米降雨产洪产沙量分别是低值区的29倍和38倍。(2)截至2013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1 210万m3,减沙743万t,拦沙减蚀1 606万t,减水减沙作用分别为10.1%和21.8%。2009-2013年人为年均新增水土流失量224万t/a,占同期水土保持措施拦沙减蚀量的14%。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量中石油开采年均弃土流失量居首位,其次为陡坡耕种年均增沙量。(3)2008年以来流域输沙量增加和连续出现高含沙洪水的原因主要是大暴雨频发导致洪水泥沙明显增加;石油开采、陡坡耕种等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有增加趋势;近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不够,坝地配置比例低,同时对东川流域近期林草措施减水减沙能力、高含沙洪水成因和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成果对深化近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继续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致洪暴雨 减水减沙 人为新增水土流失 东川
下载PDF
鹦鹉沟小流域天然降雨条件下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宋嘉 李怀恩 +3 位作者 李家科 郝改瑞 彭凯 丁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2,21,共7页
为研究丹江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流域的鹦鹉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径流小区,分析了2019—2020年天然降雨条件下耕地、林地、草地3种小区的... 为研究丹江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流域的鹦鹉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径流小区,分析了2019—2020年天然降雨条件下耕地、林地、草地3种小区的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各小区中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均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其降雨—径流(泥沙)回归方程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后期可用于产流、产沙量的估算预测当中。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流失量排序均为:耕地>草地>林地。各形态养分的流失趋势特征相似,其中硝氮和正磷分别在总氮和总磷中流失占比最大,并且氮素的流失量远大于磷素的流失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养分流失的影响整体表现为:径流>泥沙>降雨,并且磷素的流失程度与降雨量、径流量及产沙量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沟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产流产沙量 养分流失特征
下载PDF
石灰岩地不同作物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朱司航 王红 +2 位作者 周大迈 张瑞芳 朱子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8,共7页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作物种类下石灰岩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特征。结果表明:CK、花生和红薯坡面之间的产沙量、产流量、养分流失量均差异显著,红薯坡面在产沙量、产沙模数、产流时间中为三者最小,而花生坡面在节流...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作物种类下石灰岩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特征。结果表明:CK、花生和红薯坡面之间的产沙量、产流量、养分流失量均差异显著,红薯坡面在产沙量、产沙模数、产流时间中为三者最小,而花生坡面在节流方面表现突出;花生与红薯在养分固持方面均优于CK,但红薯坡面各养分固持效果优于花生坡面13.8%-300%;花生和红薯坡面的氮素和磷素流失拟合方程结果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拟合系数超过0.85,建立三项式函数为特征方程更适合描述花生与红薯种植坡面养分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不同作物 泥沙 养分流失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太行山片麻岩坡面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子龙 周大迈 +2 位作者 张爱军 王红 张瑞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5,共5页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太行山片麻岩不同下垫面(压实、耕作、施肥)泥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压实坡面相比,耕作坡面产流时间延长了18%,施肥坡面产流时间缩短了15%;经过扰动的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与压实坡面...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太行山片麻岩不同下垫面(压实、耕作、施肥)泥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压实坡面相比,耕作坡面产流时间延长了18%,施肥坡面产流时间缩短了15%;经过扰动的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与压实坡面相比,耕作和施肥坡面径流量分别增加了49%和55%;压实坡面产沙量为127.85g,比耕作坡面产沙量增加了10%,而施肥坡面产沙量减少了30%。坡面土壤氮磷钾养分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其中磷钾最为明显,泥沙结合态流失量均占到总量的90%以上,氮素流失是以泥沙态氮和溶解态氮共存;养分流失量与产沙量的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片麻岩 径流 泥沙 养分流失量
下载PDF
香根草在长江常熟段防洪大堤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建中 《江苏水利》 2017年第9期34-37,共4页
长江常熟段防洪大堤自2009年以来采用袋装砂填筑形式,但其背水坡面砂土汛期流失严重。常熟市堤闸所引用香根草护坡技术,自2013年开始同时在福山水道南岸及白茆小沙段各取1 km江堤背水坡面试种香根草,详述了香根草种植经过。在试种成功... 长江常熟段防洪大堤自2009年以来采用袋装砂填筑形式,但其背水坡面砂土汛期流失严重。常熟市堤闸所引用香根草护坡技术,自2013年开始同时在福山水道南岸及白茆小沙段各取1 km江堤背水坡面试种香根草,详述了香根草种植经过。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逐年扩大种植面积,至2016年底共完成袋装砂填筑式防洪大堤背水坡面水保工程22 km,种植香根草护坡面积165000 m^2。香根草护坡技术基本解决了大堤背水坡面砂土流失的问题,并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防洪大堤 大堤背水坡面 香根草护坡 地表径流量 泥砂流失量 水土保持
下载PDF
Temporal variations in runoff and soil loss in relation to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in catchments in Shiwaliks of lower Himalayas
11
作者 S.S.Kukal S.S.Bawa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2期19-25,共7页
The soil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catchments of Shiwaliks,the most fragile region in the Himalayan ecosystem,failed to serve their purpose after a few years of their execution.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 The soil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catchments of Shiwaliks,the most fragile region in the Himalayan ecosystem,failed to serve their purpose after a few years of their execution.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four differentially-treated catchments to monitor the variation in runoff and soil loss.The treatments imposed during 1988 included fencing,planting native vegetation an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catchment I;planting native vegetation and fencing in catchment II;fencing alone in catchment III in addition to an untreated catchment IV.The soil loss during the initial years(1989–1995)of imposition of the treatments was lowest(25.2 t ha^(-1))in catchment I,treat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highest(43.3 t ha^(-1))in untreated catchment IV.During the later period(1996–2006)the trends reversed,i.e.,catchment IV recorded the lowest(14.1 t ha^(-1))soil loss whereas catchment I recorded the highest(23.4 t ha^(-1))soil los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was no change in the status of soil conservation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chments.The runoff was 71%higher in untreated catchment than in treated catchments initially and this difference decreased to 27%during the later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CHMENT Gully erosion sediment loss Soil conserv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