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扬子地台北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王宁 许锋 +2 位作者 王喆 高骏 李华兵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232-239,共8页
本文对上扬子地台北缘上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野外露头剖面采集的样品进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以探讨页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样品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 本文对上扬子地台北缘上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野外露头剖面采集的样品进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以探讨页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样品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配分曲线在轻稀土段右倾,重稀土段较为平坦,δEu和δCe分别呈现轻微的负异常和正常;(2)Ce_(anom)值总体反映沉积时的海水介质主要为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形成优质的烃源岩;(3)研究区东部、西部和中部沉积速率呈较快增加趋势,说明中部受汉南古隆起影响物源供给更加充沛;(4)物源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切割的岩浆弧类型,研究区东、西部物源可能存在多源性,中部物源主要为沉积岩和大陆拉斑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牛蹄塘组 页岩 沉积物源 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张华 张丹 +2 位作者 李晓 陶士康 解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70-682,共13页
笔者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平原晚新生代钻孔SG7孔沉积物的粒度和磁性分析,揭示磁性矿物类型随时间的演变,探讨新构造运动、气候、海平面等对本区沉积物源、沉积环境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上新世磁性强弱相间,且达到全剖面最强,磁性矿物... 笔者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平原晚新生代钻孔SG7孔沉积物的粒度和磁性分析,揭示磁性矿物类型随时间的演变,探讨新构造运动、气候、海平面等对本区沉积物源、沉积环境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上新世磁性强弱相间,且达到全剖面最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针铁矿和黄铁矿,反映本区气候暖湿,发育山间湖泊,沉积物主要来自周边白龙港玄武岩的风化产物;早更新世早期,磁性为全剖面最弱,以磁铁矿为主,反映在构造沉降作用下,发生物源改变,即主要来自贫铁的中酸性浅成岩或喷出岩,同时沉积物主要为冰期的河道相沉积,反映山间河流/冲积扇环境;早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末,磁性显著增强且和沉积物粗细变化一致,粗颗粒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以变质岩来源的粗粒磁铁矿为主,细粒沉积物中磁性矿物见针铁矿、赤铁矿和黄铁矿,反映古地理环境逐渐向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演变;自晚更新世晚期出现细粒磁赤铁矿和磁铁矿,反映长江上游物源的加入。全新世沉积物磁性较更新世泥质沉积物显著增强,反映长江河口、三角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矿物 白龙港玄武岩 变质岩物源 长江上游物源 构造沉降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云贵高原区泥沙来源的^(137)Cs法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文安邦 张信宝 +5 位作者 王玉宽 王建文 贺廷荣 张一云 徐家云 白立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27,103,共4页
通过云贵高原区龙川江流域不同源地表层土壤和坝库淤积泥沙 13 7Cs含量的对比 ,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分析了 4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相对来沙量 ,结果表明 ,侵蚀裸坡和沟道重力侵蚀是坝库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 ,随着流域面积增大 ,... 通过云贵高原区龙川江流域不同源地表层土壤和坝库淤积泥沙 13 7Cs含量的对比 ,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分析了 4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相对来沙量 ,结果表明 ,侵蚀裸坡和沟道重力侵蚀是坝库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 ,随着流域面积增大 ,相对产沙量为 54%~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沙来源 ^137Cs法 水库 淤积泥沙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土壤自然侵蚀量及其估算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景可 张信宝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4,共8页
首先阐述了土壤侵蚀可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自然侵蚀是自地球形成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继而从夷平面、河流阶地、沉积盆地等侵蚀和堆积地貌形迹论述了第四纪以来长江中上游土壤自然侵蚀存在的佐证事实;在此基础上,依据... 首先阐述了土壤侵蚀可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自然侵蚀是自地球形成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继而从夷平面、河流阶地、沉积盆地等侵蚀和堆积地貌形迹论述了第四纪以来长江中上游土壤自然侵蚀存在的佐证事实;在此基础上,依据侵蚀沉积相关原理,利用沉积物的厚度、面积和沉积时段分别计算了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古云梦泽流域全新世以来的自然侵蚀量,它们分别为264.2t/km2.a、312.5t/km2.a和297.0t/km2.a;同时,本文还辅以川西和三峡地区的对比实验小区资料,现代自然侵蚀量分别为342.0t/km2.a、75~270t/km2.a佐证历史自然侵蚀量。长江上中游区域的自然侵蚀量介于264.0t/km2.a^342.0t/km2.a之间。流域平均自然侵蚀量是现代侵蚀量的50%~60%之间;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对长江中上游现代土壤侵蚀的属性、演变过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同时可为生态保护、环境友好建设目标提供背景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自然侵蚀量 相关原理 地貌形迹 长江中上游
下载PDF
长江中游网湖百年花粉序列及其沉积动力和环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于革 沈华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8-606,共9页
本文研究长江中游网湖钻孔百年来的花粉沉积序列,分析花粉沉积近、现代过程以及其与沉积粒度、过去百年湖泊由开放水系到封闭湖泊的气候、水文动力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花粉浓度、类型与沉积粒度的变化特征以及聚类分析反映出网湖经历... 本文研究长江中游网湖钻孔百年来的花粉沉积序列,分析花粉沉积近、现代过程以及其与沉积粒度、过去百年湖泊由开放水系到封闭湖泊的气候、水文动力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花粉浓度、类型与沉积粒度的变化特征以及聚类分析反映出网湖经历了湖泊水系通江与封闭两个重大阶段变化,其花粉序列变化与沉积粒度、区域降水以及长江流量在时间序列上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孢粉类型,包括陆生松属、常绿栎/落叶栎、乔灌木花粉、湿生莎草科、水生和陆生草本花粉、以及蕨类孢子,与沉积物粒度和降水具有同步相关的年份占过去130年的27%-40%,与1960年湖泊封闭以前长江流量的同步相关达到47%-57%,反映出花粉沉积量的变化受到了沉积粒径和流域降水量的影响.花粉类型对沉积和气候具有不同的响应关系,表现出具有大于降水70百分点年份以粘土沉积为主、乔灌木花粉占优的多水年模式,和小于降水30百分点的年份以粉砂沉积为主、水生、湿生、陆生草类花粉增加的少水年模式.花粉沉积与水动力这个关系为认识湖泊碎屑和利用花粉沉积记录反演过去环境变迁、生物湖泊沉积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沉积 湖泊 植被源 流域降水 长江流量 百年过程 网湖
下载PDF
长江上游高洪水期泥沙输移特性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思璇 杨成刚 +1 位作者 董炳江 张欧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1,共6页
长江上游高洪水期(汛期)泥沙输移特性是决定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关键因素,直接关乎三峡水库使用寿命及综合效益的发挥。借助干、支流长系列水沙资料,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库入库寸滩站高洪水期泥沙输移特性,结果表明:近40 a来,寸滩站场次洪水... 长江上游高洪水期(汛期)泥沙输移特性是决定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关键因素,直接关乎三峡水库使用寿命及综合效益的发挥。借助干、支流长系列水沙资料,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库入库寸滩站高洪水期泥沙输移特性,结果表明:近40 a来,寸滩站场次洪水中7 d洪量未出现趋势性变化,而7 d沙量显著减少,高洪水期输沙经历了“涨水输沙占优—涨、落水基本持平—落水输沙占优”的变化过程。2013年以前,寸滩站高洪水期径流及泥沙均主要来自于金沙江,而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陆续投运后,2013—2019年寸滩站洪水场次(洪峰流量30000 m^(3)/s以上)共计14场。从径流来源来看,仅4场主要来自于金沙江,其余9场主要来自于嘉陵江,1场来自岷江;从泥沙来源来看,9场主要来自于嘉陵江,其余5场分别来自于沱江、岷江、横江,金沙江已不是寸滩站高洪水期过程中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沙峰排沙调度、库尾减淤调度提供理论支撑,为长江泥沙治理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特性 高洪水期 主要来源 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