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道泥沙输移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小虎 渠庚 +1 位作者 刘亚 刘心愿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4-572,共9页
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将会长期处于严重不饱和状态,水流含沙量沿程恢复将会引起坝下游长距离冲刷,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坝下游河道泥沙输移变化规律,探索不同粒径组沙量沿程恢复对河床冲刷的影... 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将会长期处于严重不饱和状态,水流含沙量沿程恢复将会引起坝下游长距离冲刷,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坝下游河道泥沙输移变化规律,探索不同粒径组沙量沿程恢复对河床冲刷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蓄水初期d≤0.031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与江湖入汇共同的影响,随着水库下泄该粒径组沙量递减,使得各站该粒径组年均输沙量均远小于蓄水前的水平,沙量恢复仍主要受河床补给与江湖入汇的影响,这是造成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蓄水初期0.031 mm<d≤0.125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但江湖入汇的影响较大,随着河床补给量逐渐减少,各站该粒径组年均输沙量均小于蓄水前的水平,沙量恢复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江湖入汇的影响逐渐减小,这也是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d>0.125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蓄水初期该粒径组沙量在宜昌监利河段沿程恢复速率较快,且在监利站达到蓄水前的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在宜昌监利河段沿程恢复且速率仍较快,在监利站达到最大值,其数值逐渐小于蓄水前的水平,这是造成坝下游河道冲刷重点集中在宜昌监利河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水库下游 不同粒径组 泥沙输移
下载PDF
渠道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延贵 李希霞 刘和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7-73,共7页
本文以灌区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悬沙垂线分布,提出泥沙输送的条件,进一步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及对渠道泥沙淤积的影响。指出粗沙是造成泥沙淤积的关键,阐述不同粒径组泥沙都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但其变化规律有所... 本文以灌区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悬沙垂线分布,提出泥沙输送的条件,进一步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及对渠道泥沙淤积的影响。指出粗沙是造成泥沙淤积的关键,阐述不同粒径组泥沙都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但其变化规律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多个挟沙能力公式,最后给出适应簸箕李灌区挟沙能力的具体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泥沙淤积 输移特性 泥沙输送 挟沙能力 悬沙 水沙资料 灌区 变化规律 分布
下载PDF
圆管螺旋流不同粒径粗沙输运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校礼 邓西平 +3 位作者 吴嘉轩 胡成 吴龙华 李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7-190,共4页
圆管螺旋流是一种高效的排沙与固体颗粒输运方式,为了探讨不同圆管螺旋流强度S、不同粒径粗沙(0.6 mm≤d≤4.0 mm)排沙率η及粗沙在整个圆管内的输运规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圆管螺旋流排沙过程包含多种泥沙运动形... 圆管螺旋流是一种高效的排沙与固体颗粒输运方式,为了探讨不同圆管螺旋流强度S、不同粒径粗沙(0.6 mm≤d≤4.0 mm)排沙率η及粗沙在整个圆管内的输运规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圆管螺旋流排沙过程包含多种泥沙运动形式,不同粒径粗沙的圆管螺旋流排沙过程基本一致,但其泥沙的输运规律会随S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总排沙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粒径泥沙来说,切向进流量越大,S越大,排沙率η也越大,且η与S关系曲线呈上凹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切向进流 螺旋流强度 不同粒径粗沙 排沙率 输运特性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三峡建库前后下荆江有效流量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栋 余明辉 朱勇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798,共11页
有效流量是天然河流某一时段内悬移质输沙量最大所对应的流量,可反映中、短期造床作用。根据监利水文站1991—2016年逐月流量、输沙量及悬移质级配,分析三峡建库前后流量频率及不同粒径组悬移质泥沙输移特性;运用理论分析法与分组频率... 有效流量是天然河流某一时段内悬移质输沙量最大所对应的流量,可反映中、短期造床作用。根据监利水文站1991—2016年逐月流量、输沙量及悬移质级配,分析三峡建库前后流量频率及不同粒径组悬移质泥沙输移特性;运用理论分析法与分组频率法计算下荆江分组悬移质输沙量对应有效流量的大小、重现期、历时。研究成果表明:受来水来沙、水流挟沙能力以及床沙补给等因素影响,有效流量随泥沙粒径增大而减小。建库后,因河床冲刷各粒径组间有效流量偏差增大,0. 062 mm<d<0. 25 mm粒径组泥沙对应的有效流量增大,其他粒径泥沙和全部悬移质对应的有效流量减小; d<0. 125 mm粒径组泥沙有效流量重现期增大,d>0. 125 mm粒径组泥沙有效流量重现期减小;细颗粒泥沙含沙量严重不饱和河道输送粗颗粒泥沙的能力相对较大,悬移质级配粗化;累积50%的泥沙输移需43%~82%的累积流量以及62%~90%的累积历时,且累积流量和累积历时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和缩短。研究三峡建库前后有效流量变化对分析冲刷条件下下荆江河段河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流量 分组输沙 理论分析法 分组频率法 下荆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