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等级与种植模式对大别山变质岩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1
作者 阮云钊 欧泽文 +3 位作者 罗敏玄 杨涛 周钊 胡庚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4,共7页
[目的]研究降雨等级、种植模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变质岩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程度,为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策略和植被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在大别山区罗山县潘新镇开展了3种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土壤侵蚀监测试验(单种油茶、单种茶... [目的]研究降雨等级、种植模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变质岩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程度,为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策略和植被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在大别山区罗山县潘新镇开展了3种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土壤侵蚀监测试验(单种油茶、单种茶树和油茶/茶树间隔式混种),采用水土流失监测仪、翻斗式自记雨量计等仪器设备,实时跟踪监测了各径流小区2023年的产流产流及降雨情况,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降雨因子和种植模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不考虑降雨等级时,单种茶树小区的产流量最高,混种小区的产流量显著低于单种小区,但各小区的产沙量无显著差异(p>0.05);小雨和中雨等级下,各小区的产流量无显著差异,混种小区的产沙量低于其他小区,尤其在中雨等级下表现明显;大雨和暴雨等级下,混种小区的产流量显著低于单种小区(p<0.05),但各小区的产沙量无显著区别;产流量、产沙量与总降雨量、每小时降雨量均存在显著关联,且产流量还受最大60 min雨强的影响。[结论]相比于单种油茶或茶树,混种模式能显著降低大别山变质岩区的坡面产流量,且中/小雨等级下的坡面产沙量也能得到有效抑制。未来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策略制定和植被配置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种植模式 产流量 产沙量 大别山
下载PDF
次降雨时空分布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泽坤 王彬 Daniel Moriasi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8,共10页
降雨时空变异性对流域产流产沙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选取数据完整性较好、分辨率较高的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柯尔堡(Fort Cobb)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时空分辨率次降雨空间分布及移动特征的量化分析,探究降雨雨型、降雨强度、时空变异等对流... 降雨时空变异性对流域产流产沙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选取数据完整性较好、分辨率较高的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柯尔堡(Fort Cobb)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时空分辨率次降雨空间分布及移动特征的量化分析,探究降雨雨型、降雨强度、时空变异等对流域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历时,30 min最大降雨强度)可将Fort Cobb流域的雨型划分为4类(A型、B型、C型和D型),其中,降雨量和30 min最大降雨强度较小的A型、B型降雨最为常见;C型降雨的30 min最大降雨强度最大,是造成该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对于4种雨型,流域产流量与降雨量,产沙量与次降雨侵蚀力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单位降雨量导致的流域产流量表现为C型>A型>D型>B型;相同次降雨侵蚀力条件下,不同雨型导致的流域产沙量则表现为D型>B型>A型>C型。流域降雨量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集中分布在流域东部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38.96%。降雨移动特征分析表明,流域内向下游移动和顺时针移动的降雨场次最多,发生频次为51.16%,2类降雨量占总量的57.94%,其导致的流域产流量占总量的81.61%,产沙量占总量的84.84%。降雨过程相似时,次降雨移动特征对流域产流产沙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降雨由上游至下游移动,流域水文响应速度慢,流量、含沙量峰值高;而降雨由下游至上游移动,流域水文响应速度快,且流量、含沙量峰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 空间尺度效应 时空分布 产流产沙 流域尺度
下载PDF
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39
3
作者 秦伟 曹文洪 +2 位作者 郭乾坤 于洋 殷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905-4912,共8页
土壤侵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植被重建则是防控侵蚀产沙的有效手段。在当前水土资源日益稀缺的新形势下,优化植被布局将成为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地区未来阻蚀减沙、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关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科技需求更... 土壤侵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植被重建则是防控侵蚀产沙的有效手段。在当前水土资源日益稀缺的新形势下,优化植被布局将成为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地区未来阻蚀减沙、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关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科技需求更加急迫、意义更加重要。为此,从坡面与流域两个尺度,总结评述了侵蚀产沙研究中的植被格局表征、侵蚀产沙对植被格局的变化响应两个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目前主要存在缺乏反映侵蚀产沙过程的植被格局表征指数、较少考虑植被与地形叠置格局对侵蚀产沙的耦合影响、尚未建立侵蚀产沙对植被格局的直观响应关系等问题。为促进有关研究,今后在格局指数和耦合关系的构建中应重视植被和地形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耦合影响,并选用具有良好应用精度的分布式物理成因模型,以获得反映植被格局影响的流域侵蚀产沙结果。同时,可通过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设计获得更多的典型植被格局及对应情景的侵蚀产沙,以丰富基础资料,减少信息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格局 侵蚀产沙 景观格局指数 源-汇理论 水文联通性
下载PDF
长江上游侵蚀产沙格局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杜俊 师长兴 周园园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0-667,共8页
基于长江上游110个相互独立的子流域控制性水文站1956~1987年的输沙模数,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土壤、地形、降雨、土地利用和岩性等方面分区探讨了侵蚀产沙区域分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 基于长江上游110个相互独立的子流域控制性水文站1956~1987年的输沙模数,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土壤、地形、降雨、土地利用和岩性等方面分区探讨了侵蚀产沙区域分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控制,人为活动的影响是次要的。降雨是侵蚀产沙的主控因子,土壤特性与地形条件也有重要影响。(2)降雨和土壤特性对各地区产沙分异的影响最为普遍;地形在地势起伏不大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岩性在重点产沙区具有显著影响。总体上自然因子对西部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解释力较高,对东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解释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侵蚀产沙 控制因素 YANGTZE River Upper Controlling Factors 土壤特性 地区 GIS空间分析技术 控制性水文站 空间分布特征 解释力 降雨 地形 自然因子 主控因子 重要影响 岩性 土地利用 输沙模数
下载PDF
泾河典型流域水沙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兮之 索安宁 +2 位作者 洪军 毕晓丽 葛剑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0-263,共4页
以黄河中游泾河流域的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RS技术与基本的水沙数据,分析各子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与土地覆被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上游、合水川与汭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显著;30多年... 以黄河中游泾河流域的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RS技术与基本的水沙数据,分析各子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与土地覆被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上游、合水川与汭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显著;30多年来环江上游的径流量增加了60%而输沙量却增加了1倍多,汭河的径流量减少了约40%而输沙量却减少到1/5,合水川的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而输沙量略有增加;环江上游只有6种土地覆被类型以低密度草地和半荒漠草地为主,汭河有9种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农田和高密度草地为主,合水川有7种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和郁闭灌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土地覆被 景观格局
下载PDF
滦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水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莹 黄岁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63-2475,共13页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SWAT模型模拟1976—2012年滦河流域的水沙过程,分析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实施前后流域产水产沙时空格局变化;研究1980—2010年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揭示景观格局变化的水沙响应;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 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SWAT模型模拟1976—2012年滦河流域的水沙过程,分析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实施前后流域产水产沙时空格局变化;研究1980—2010年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揭示景观格局变化的水沙响应;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水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10年流域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其他用地类型减小;流域景观集中程度提高、连通性变优、优势斑块显著、形状趋于规则、多样性减少、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类型向非均衡方向发展;流域年均地表径流减少9mm,产水量增加5.44mm,产沙减小1.59t/hm^2;地表径流减少区域占全流域89.32%,产水量增加区域占76.71%,产沙量减少区域占93.89%;地表径流、产水、产沙与林地面积呈负相关,产水与草地面积呈正相关,地表径流、产沙与农业用地面积呈正相关;地表径流、产水、产沙与景观形状、Shannon′s均匀度、景观分离度呈正相关,与蔓延度、最大斑块指数呈负相关;产水、产沙与斑块密度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工程治理后,流域年均径流量与产沙量显著下降,产水产沙高值区显著缩小,产沙关键区域仍需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产沙 SWAT模型 时空分布 滦河流域
下载PDF
植被与地形对侵蚀产沙耦合影响研究评述 被引量:9
7
作者 秦伟 曹文洪 左长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80,共7页
野外坡面内的植被与地形对侵蚀产沙影响,表现为共同改变某一坡面单元的上坡来水及其侵蚀动力,通常难以分离,呈现典型耦合作用特征。两者单独与侵蚀产沙的关系已较明确,但对侵蚀产沙的耦合影响则研究薄弱。在概述植被、地形各自对侵蚀产... 野外坡面内的植被与地形对侵蚀产沙影响,表现为共同改变某一坡面单元的上坡来水及其侵蚀动力,通常难以分离,呈现典型耦合作用特征。两者单独与侵蚀产沙的关系已较明确,但对侵蚀产沙的耦合影响则研究薄弱。在概述植被、地形各自对侵蚀产沙影响的基础上,从坡面和流域两个空间尺度,梳理了两者对侵蚀产沙耦合影响的相关成果,从理论认识、试验方法和监测技术三方面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点推动该研究的具体对策,即:1引入反映多因素对侵蚀产沙耦合影响的预报模型参数;2搭建近自然坡面的植被镶嵌覆盖非均质试验小区;3开发侵蚀水动力参数高效量测技术等,以期为在侵蚀产沙过程机制与预报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地形 侵蚀产沙 坡面汇流 植被格局
下载PDF
基于格局和过程的流域生态系统减轻入库泥沙服务及价值——以雅砻江二滩水库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楠 苏德毕力格 +4 位作者 高吉喜 张晨 葛菁 Ennaanay Driss 田美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51-1760,共10页
基于径流泥沙的运移过程,构建了沿汇流路径,结合不同土地覆被对泥沙拦截能力系数模拟每个像元截留泥沙使其不进入水库量的模型.结合单位体积淤泥的清淤费用、水库使用年限及贴现率进行构建价值量模型,并在二滩水库的集水区进行了模型的... 基于径流泥沙的运移过程,构建了沿汇流路径,结合不同土地覆被对泥沙拦截能力系数模拟每个像元截留泥沙使其不进入水库量的模型.结合单位体积淤泥的清淤费用、水库使用年限及贴现率进行构建价值量模型,并在二滩水库的集水区进行了模型的运用.结果表明:2000~2005年,土地覆被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雅砻江中上游草地向林地的转化和下游亲水区林地向农田和草地的转化.由此影响到2000和2005年土壤侵蚀总量变化不大,但2005年集水区向水库输沙总量有较大增加,农田也成为二滩水库最为主要的产沙源.多数被侵蚀的土壤在向二滩水库的运移过程中被各类生态系统截留,截留泥沙量的高值集中分布于二滩库区周边.林地平均截留泥沙绝对量较低,截留泥沙的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集水区对于减轻进入二滩水库泥沙服务的总经济价值在2000和2005年分别达到442.2和785.8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 流域生态系统 输沙量 截留泥沙量 经济价值 二滩水库
下载PDF
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的侵蚀动力作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国强 贾莲莲 +1 位作者 朱冰冰 张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6,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的侵蚀动力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草地坡面侵蚀规律和植被减蚀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梁峁坡—沟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降雨模拟降雨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 [目的]探究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的侵蚀动力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草地坡面侵蚀规律和植被减蚀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梁峁坡—沟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降雨模拟降雨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侵蚀动力作用机制。[结果]径流流速和含沙量共同影响着坡面侵蚀动力过程,径流流速是主要影响因素。坡面的侵蚀产沙来源主要位于沟坡内,不同植被格局下梁峁坡与沟坡产沙比例的不同,反映了植被调控侵蚀的范围和强度的不同。草带位于梁峁坡中下部时,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梁峁坡的侵蚀程度,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和减缓沟坡内的径流流速,大幅度降低梁峁坡下部和沟坡内的侵蚀程度。[结论]不同植被格局可以通过影响径流流速和含沙量来调控梁峁坡—沟坡侵蚀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格局 梁峁坡—沟坡 径流流速 侵蚀量
下载PDF
辽宁省境内老哈河流域产沙特征及泥沙供给模式研究
10
作者 姚玉增 巩恩普 +1 位作者 姚志宏 王燕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438,共5页
在对辽宁省境内老哈河流域土壤侵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泥沙迁移时间确定了该流域基于栅格尺度的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分布,最终获得该流域的产沙量,结果表明北部的老官地、哈拉道口、烧锅营子等地以及中南部河流两侧是流域内主要产沙源;... 在对辽宁省境内老哈河流域土壤侵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泥沙迁移时间确定了该流域基于栅格尺度的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分布,最终获得该流域的产沙量,结果表明北部的老官地、哈拉道口、烧锅营子等地以及中南部河流两侧是流域内主要产沙源;选用坡度、植被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蚀性、距河流距离、基岩岩性等因子,建立了老哈河流域泥沙供给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流域产沙主要与坡度、距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盖度密切相关。因此,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提高植被盖度是防治流域致灾泥沙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今后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及泥沙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 遥感 泥沙供给模式 老哈河流域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抗冲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阜森 刘益军 +1 位作者 代数 唐寅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分别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横垄、顺垄、混合耕作)和不同土层(0~15 cm、15~30 cm)对土壤径流冲刷过程中径流含沙量及抗冲指数的变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 基于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分别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横垄、顺垄、混合耕作)和不同土层(0~15 cm、15~30 cm)对土壤径流冲刷过程中径流含沙量及抗冲指数的变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冲刷过程中,不同土层土壤表面径流泥沙流失量呈递减趋势,最后基本趋于稳定;(2)在整个冲刷过程中,径流泥沙流失量总体表现为0~15 cm土层>15~30 cm土层,这主要与土壤剖面特性有关,而农业耕作和根系的影响占次要地位;(3)在各种耕作模式中,抗冲指数的大小均表现为0~15 cm土层<15~30 cm土层,且后者分别是前者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 耕作模式 径流含沙量 土层 紫色土
下载PDF
横坡垄作下雨型对褐土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娟 高开通 +2 位作者 丁柳 于妍 王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8,共7页
雨型对细沟侵蚀过程起关键作用,而横垄坡面具有独特的细沟侵蚀特征。为定量研究雨型对横垄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影响,以褐土横垄坡面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降雨动能、降雨量和平均雨强相同的4种雨型,采用可同时调节垄向和坡面坡度的土槽进行... 雨型对细沟侵蚀过程起关键作用,而横垄坡面具有独特的细沟侵蚀特征。为定量研究雨型对横垄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影响,以褐土横垄坡面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降雨动能、降雨量和平均雨强相同的4种雨型,采用可同时调节垄向和坡面坡度的土槽进行模拟降雨,分析了各雨型下细沟发育形态、产流产沙特征和细沟水流的水动力特性等。结果表明:雨型间细沟沟头溯源、沟壁崩塌和沟底下切侵蚀速率的不同导致细沟形态具有明显差异,增加-减弱型、减弱-增加型和减弱型的沟宽和沟深较增加型分别增加158.8%和38.9%,115.7%和-27.8%,21.6%和-33.3%,相应宽深比的增加率分别为14.9%,60.4%,82.6%。雨型间的细沟径流量和侵蚀量均差异显著,径流量为增加-减弱型>减弱-增加型>减弱型>增加型,而侵蚀量为增加-减弱型>减弱型>减弱-增加型>增加型。4种雨型下产沙率与径流率之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但增加-减弱型、减弱型和减弱-增加型方程中的指数较增加型(0.54)分别增加2.52,2.46,1.46倍。雨型间差异最大的水力学参数为雷诺数,侵蚀动力参数则为水流功率;增加-减弱型、减弱-增加型和减弱型的雷诺数和水流功率较增加型分别显著增加107.0%和106.8%,42.2%和41.9%,16.6%和16.7%。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横坡垄作对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作用机制,并为横坡垄作措施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横坡垄作 细沟 产流产沙 褐土
下载PDF
十大孔兑降雨侵蚀产沙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文君 陈新闯 +4 位作者 李小倩 郭建英 李锦荣 张铁钢 薛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0,共7页
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壤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及降雨侵蚀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十大孔兑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荒草地(砒砂岩)为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但人... 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壤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及降雨侵蚀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十大孔兑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荒草地(砒砂岩)为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但人工生态系统分布相对集中,对局部干扰程度较大。2000—2015年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扩张,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大,沙地及荒草地面积显著减小,期间约有37%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化,城市化及当地生态绿化措施显著影响着区域土地利用格局;2015—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2000—2015年剧烈,土地类型转化集中于沙地转变为草地及灌木林地,城市化开始影响北部区域,部分砒砂岩转变为草地及灌木林地;影响十大孔兑地区土地利用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驱动下的生态修复,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在逐步增强。十大孔兑降雨侵蚀较严重,属于极强烈侵蚀,砒砂岩裸露是造成降雨侵蚀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2000—2015年虽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小,但是剧烈侵蚀面积显著增大。到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继续减小,减小约10.39%,侵蚀量大的砒砂岩区得到修复,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部土壤侵蚀呈加剧趋势;十大孔兑未来的治理重点是既要针对砒砂岩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又要加强对北部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管控,限制城镇无序发展侵占自然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arkov 模型 土地利用格局 时空分布 侵蚀产沙 十大孔兑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和下垫面条件对黑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励其其 刘鸿涛 +3 位作者 孟岩 韩宇 陈建 邱流潮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8,共8页
为了优选合适的东北黑土区堤防坡面侵蚀防控技术,基于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降雨后的坡面侵蚀形态进行监测,分析坡面土壤的侵蚀情况。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增大,坡... 为了优选合适的东北黑土区堤防坡面侵蚀防控技术,基于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降雨后的坡面侵蚀形态进行监测,分析坡面土壤的侵蚀情况。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增大,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提前,产流率随降雨历时波动更加显著。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植被措施使平均产流率降低7.4%~20.4%,在裸地上施加PAM(聚丙烯酰胺)使平均产流率增大6.8%~25.9%。随降雨强度增大,下垫面L1(裸地)和下垫面L2(均匀撒施5 g/m 2 PAM的裸地)的产沙率随降雨历时波动更加显著,其产沙率变化规律可以用幂函数进行描述。下垫面L1的总产沙量相比下垫面L2增幅明显,在裸坡上施加PAM能够减少总产沙量,起到固土效果。草地坡面在降雨过程中未出现产沙情况,裸地坡面的侵蚀形态主要表现为溅蚀和片蚀特征,施加PAM使得侵蚀严重区域的面积相较裸地减小了21.5%,能够起到一定侵蚀控制的效果。总体来看,草地坡面的保水固土效果要优于裸地坡面。在坡面上施加PAM使得土壤入渗能力减弱,但能减少侵蚀产沙,在实际工程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降雨强度 PAM(聚丙烯酰胺) 草地坡面 产流产沙 侵蚀形态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魏艳红 焦菊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和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坝控小流域为例,基于人工探槽取样、淤积层次甄别及与产流降雨事件的对应关系,结合1∶10000早期地形图与全站仪测量,拟合库容曲线来估算淤地坝泥沙淤积量,... 为进一步优化和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坝控小流域为例,基于人工探槽取样、淤积层次甄别及与产流降雨事件的对应关系,结合1∶10000早期地形图与全站仪测量,拟合库容曲线来估算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进而反演坝控流域的产沙模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延河马家沟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洞儿沟、阎桥和芦渠坝控小流域,自建坝至2016年的多年平均淤积量分别为2748.80,4634.31,3141.17 t;(2)洞儿沟、阎桥和芦渠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分别为2432.56,3131.29,1794.95 t/(km^(2)·a),依次属于轻度、中度和轻度侵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坝控小流域的最小产沙降雨量均>20 mm以上;(3)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侵蚀产沙影响显著,人类活动明显的阎桥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大于以林草地为主的洞儿沟流域,而以林地和梯田为主的芦渠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最小。由此可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合理配置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减少小流域侵蚀产沙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产沙模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对泥沙、养分流失和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晓乐 王琦 +5 位作者 张登奎 周旭姣 王小赟 赵武成 陈瑾 雷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117,共16页
为寻求控制水土流失适宜坡耕地利用方式,开展如下试验:1)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坡度(0°、5°和10°)集雨垄的径流效率和临界产流降水量;2)采用裂区设计,坡度(5°和10°)为主区,耕作模式(传统平作、开敞垄和打... 为寻求控制水土流失适宜坡耕地利用方式,开展如下试验:1)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坡度(0°、5°和10°)集雨垄的径流效率和临界产流降水量;2)采用裂区设计,坡度(5°和10°)为主区,耕作模式(传统平作、开敞垄和打结垄)为副区,研究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损失、养分损失、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10°集雨垄的临界产流降水量分别为1.55、1.33和1.00 mm,径流效率分别为88.2%、91.1%和92.7%;与传统平作相比,开敞垄和打结垄的小区径流量分别减少62.3%~67.9%和76.4%~79.9%,小区径流效率分别减少51.0%~54.5%和67.8%~68.2%;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95.6%~96.4%和98.4%,全氮流失量分别减少95.3%~96.2%和98.1%~98.2%,全磷流失量分别减少95.3%~96.1%和98.2%,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94.1%~95.6%和97.8%~97.9%;开敞垄和打结垄明显增加浅层(0~6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开敞垄和打结垄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提高40.3%~50.4%和16.0%~1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4~11.5 kg·hm-2·mm-1和2.0~5.3 kg·hm-2·mm-1。坡度10°的径流量、径流效率、小区泥沙流失量、全氮流失量、全磷流失量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是坡度5°的1.44、1.40、2.34、2.24、2.39和1.97倍;坡度5°的紫花苜蓿全生育期根系层(0~200 cm)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坡度10°的1.05、1.28和1.41倍。开敞垄增加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为明显,打结垄减少径流、泥沙流失和养分损失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结垄沟集雨 径流 泥沙 养分 种植模式
下载PDF
不同耕种模式下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任雨之 郑江坤 +4 位作者 付滟 王文武 曾倩婷 向明辉 陈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8,共9页
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次降雨数据,划分出Ⅰ(小雨强长历时)、Ⅱ(中雨强长历时)、Ⅲ(中雨强中历时)、Ⅳ(大雨强短历时)4种雨型,依据耕种模式划分出4个时段,分析坡耕地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1991—1992年,等高沟垄两端... 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次降雨数据,划分出Ⅰ(小雨强长历时)、Ⅱ(中雨强长历时)、Ⅲ(中雨强中历时)、Ⅳ(大雨强短历时)4种雨型,依据耕种模式划分出4个时段,分析坡耕地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1991—1992年,等高沟垄两端加档方式保水保土作用最佳,且在各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斜坡沟垄随角度增加保土保水作用逐渐减弱。(2)2004—2005年,农耕地顺坡垄作的产沙量为横坡垄作的10~20倍,而产流量为横坡垄作的1~3倍,说明横坡垄作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种植黄花较种植玉米水土保持作用更强。(3)2006—2008年,农耕地栽植新银合欢植物篱初期地表扰动大,产流产沙量较对照小区大;各小区产流量在不同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雨型下横坡红苕/玉米—小麦小区产沙量显著大于其余雨型(P<0.05),为其余雨型的4.4~26.7倍。(4)2013—2016年,植物篱已定植3年,植物篱小区水土保持效果均优于对照小区,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香根草植物篱水土保持效果整体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Ⅲ雨型下各小区产沙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整体来看,等高沟垄耕作两端加档方式最佳,利于农耕地保土蓄水;植物篱减沙效果明显,但定植初期产沙量增加,且存在占用农田和影响机耕等问题,故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耕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耕种模式 雨强 产沙量 径流系数
下载PDF
淮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次暴雨产沙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方秀 周恺 +2 位作者 李琼芳 马俊超 鞠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55-59,共5页
土地利用变化既改变水文循环过程也改变产沙过程。本文以淮河上游大坡岭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s和2000s的土地利用资料和两个年代各10场暴雨对应的水文与气象资料,以0.5 h为时间步长,应用改进的水沙模型模拟流域暴雨产沙,分析土地... 土地利用变化既改变水文循环过程也改变产沙过程。本文以淮河上游大坡岭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s和2000s的土地利用资料和两个年代各10场暴雨对应的水文与气象资料,以0.5 h为时间步长,应用改进的水沙模型模拟流域暴雨产沙,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次暴雨-泥沙负荷关系的影响;基于两个年代获得的模型参数,模拟1990s十场暴雨的产沙过程,分析相同暴雨条件下土地利用模式变化对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满足精度要求;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降雨-泥沙负荷关系,1990s到2000s的土地利用变化减轻了流域水土流失,导致次暴雨产沙量、沙峰及侵蚀模数均减少。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流域水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并创新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模拟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泥沙负荷模型 土地利用模式变化 产沙模拟 淮河上游流域
下载PDF
五华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炫清 陈裕婵 +1 位作者 李青圃 张正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1-236,242,共7页
根据五华河流域1981—2011年逐月的气温、降水、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以及1991年、2000年和2011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从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两方面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结... 根据五华河流域1981—2011年逐月的气温、降水、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以及1991年、2000年和2011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从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两方面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景观水平上,景观多样性指数(SEI)和景观边缘密度(ED)与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呈正相关,而景观形状指数(PSCV,AWMSI,AWMPFD)与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输沙量变差系数呈负相关。类型水平上,林地景观破碎度(PD)和边缘密度(ED)、草地形状指数和边缘密度,建筑用地的斑块破碎度与年径流量、输沙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林地斑块形状指数,草地和耕地斑块破碎度,建筑用地边缘密度和形状指数则与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林地斑块形状指数、草地和耕地斑块破碎度、建筑用地边缘密度和形状指数均与输沙量变差系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景观格局 径流 泥沙 五华河流域
下载PDF
不同耕种模式下降雨等级对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雨之 郑江坤 +4 位作者 付滟 王文武 曾倩婷 向明辉 陈鑫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8,共9页
为了探讨紫色土坡耕地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为选择水土保持效应高的耕种模式提供依据,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降雨与径流输沙数据,划分4类耕种模式,就不同降雨等级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为了探讨紫色土坡耕地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为选择水土保持效应高的耕种模式提供依据,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降雨与径流输沙数据,划分4类耕种模式,就不同降雨等级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中雨基本不造成侵蚀,侵蚀性降雨主要为大、暴雨,集中于6—8月。2)等高沟垄大雨下水土保持效应最好。相比顺坡垄作,横坡垄作大暴雨下可减流50%~56%,暴雨下减沙93%~95%,且差异显著(P<0.05)。顺坡垄作种植黄花较玉米可减沙88%~98%,大、暴雨下差异显著。植物篱定植初期产流产沙反而大于对照区,且在大雨下差异显著;而定植3年后,植物篱减流减沙作用明显,且香根草优于新银合欢。3)沟垄小区产流产沙量在特大暴雨与大、暴雨间差异显著。顺垄黄花小区产流量大,暴雨是大雨下的6.4倍,且差异显著;横(顺)垄小区大暴雨与大、暴雨的产沙量差异显著。定植初期植物篱小区产流量在各降雨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油桃小区产沙量在大暴雨与大雨间差异显著。定植3年后植物篱及其对照小区产流产沙量在大暴雨与大、暴雨下均差异显著,大暴雨下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为大、暴雨的3.3~6.6倍和8.8~113.5倍。各类措施减沙均优于减流效应,减沙作用随降雨等级增大呈降低趋势,考虑农业管理和经济收益,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耕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等级 耕种模式 紫色土 径流深 产沙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