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变化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晓燕
李晓宇
+1 位作者
高云飞
党素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7-1188,共12页
2000年以来,随着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大幅改善和大规模梯田建成,加之坝库拦截,黄土高原入黄沙量锐减,从而使黄土高原现状产沙情势的认知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目前,增大林草和梯田覆盖状况可减少或遏制侵蚀产沙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在流...
2000年以来,随着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大幅改善和大规模梯田建成,加之坝库拦截,黄土高原入黄沙量锐减,从而使黄土高原现状产沙情势的认知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目前,增大林草和梯田覆盖状况可减少或遏制侵蚀产沙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在流域层面上的减沙机制仍有待深入认识。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0条面积较小的流域作为样本,以场次降雨为分析对象,以场次降雨的面雨量、最大1 h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为降雨指标,以场次降雨的产沙强度≥500 t/km^2为流域产沙的判断标准,探讨了林草梯田覆盖程度变化与可致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无论地貌类型如何,随着流域林草梯田覆盖程度的增大,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均明显增加,其中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与林草梯田有效覆盖率之间呈正向的指数函数关系。在相同下垫面下,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差别很小;或因植被主要分布在梁茆,或因河道产沙占比较大,因此,砒砂岩区、黄土残塬区和黄土丘陵第5副区更易产沙,其降雨阈值明显小于第1-3副区。本成果不仅为诠释林草梯田减沙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而且也可为黄河水沙情势的评价和入黄沙量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流域
产沙
降雨
阈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的多维临界
被引量:
8
2
作者
陈劭锋
刘全友
+1 位作者
陆中臣
李忠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77-3285,共9页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受到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综合作用。从该地区侵蚀产沙的自然和人文影响要素识别入手,比较系统地揭示了各主要影响因子侵蚀产沙过程的单维临界响应及其发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侵蚀产沙要素交互作用...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受到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综合作用。从该地区侵蚀产沙的自然和人文影响要素识别入手,比较系统地揭示了各主要影响因子侵蚀产沙过程的单维临界响应及其发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侵蚀产沙要素交互作用的多维临界综合集成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定量计算出目前该地区自然和人文要素及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对侵蚀产沙的贡献,最后提出了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调控目标和现有治理措施的调整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该地区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交互作用,使得各影响因素侵蚀产沙的单维临界响应发生位移和变化,达到复合临界极值的多维临界点趋于降低或基本保持不变。(2)该地区的侵蚀强度在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交互作用下仍在加剧。其中,可分离的自然因素作用占80%左右,人为因素作用占20%左右。就自然因素而言,降水对产沙强度的贡献最大约为61%;(3)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抵不上人为破坏速度;(4)在多沙粗沙区人为因素产沙贡献中,农业结构的贡献最大。这意味着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置于第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粗沙多沙区
侵蚀产沙
影响要素
单维临界
多维临界
调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中游地区流域产沙中的地貌临界现象
被引量:
20
3
作者
卢金发
黄秀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地貌现象的演化常常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条件。地貌临界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利用黄河中游地区近60个水文测站资料,探讨了流域产沙量随降雨、植被和流域面积变化过程中的地貌临界现象。结果表明,流域产沙量与年降...
地貌现象的演化常常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条件。地貌临界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利用黄河中游地区近60个水文测站资料,探讨了流域产沙量随降雨、植被和流域面积变化过程中的地貌临界现象。结果表明,流域产沙量与年降雨量之间关系遵循Langbein-Schumm曲线,最大产沙量大致出现在年降雨量400mm吼左右的半干旱草原区,即无定河以北的皇甫川、孤山川、佳芦河流域。同时,由沙黄土、砒砂岩流域向基岩山地流域过渡,流域产沙量峰值趋于减小,而峰值出现所需要的降雨量渐趋增大,显示出不同自然地理地带和地域最大产沙区位置和产沙强度的不同。流域产沙量与植被之间呈现为相当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流域产沙量随植被变化存在着二个临界值,一是当流域植被覆盖度等于30%时,另一是当植被覆盖度等于70%时。这一现象以往只是在试验小区或试验流域见到,本研究表明,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河流流域也存在。受流域上下游不同生物气候及下垫面特性的控制,流域产沙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大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少。然而,对于大多数复合流域来说,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流域产沙量一开始趋于增加,当流域面积接近1 000 km2左右时,流域产沙量达到最大,而当流域超过1 000 km2以后,流域产沙量反而趋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泥沙产生
地貌临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变化对流域产沙影响的规律及阈值
被引量:
15
4
作者
刘晓燕
党素珍
+1 位作者
高云飞
杨胜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18,共14页
围绕植被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已有海量研究成果,但提出的植被盖度~土壤侵蚀量响应规律多是基于坡面小区上的观测成果,反映的是植被变化在"本地"的水沙响应,不能反映植被变化对小区下游的坡面、沟谷和河道的"异地"...
围绕植被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已有海量研究成果,但提出的植被盖度~土壤侵蚀量响应规律多是基于坡面小区上的观测成果,反映的是植被变化在"本地"的水沙响应,不能反映植被变化对小区下游的坡面、沟谷和河道的"异地"效应。在近20年黄河来沙锐减的背景下,如何在较大的流域尺度上,评价林草植被变化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在对黄土丘陵区地貌和产沙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易侵蚀区、林草有效覆盖率(Ve)和产沙指数(Si)等新概念,利用黄土丘陵区流域实测的林草、降雨和水沙数据,分析了林草植被变化与流域产沙能力之间的响应规律及其机制,提出了可基本遏制流域产沙的林草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的产沙指数均随林草有效覆盖率Ve的增大而减小,二者呈指数关系;当Ve≤40%~45%时,产沙指数随Ve增大而迅速降低,不过在Ve<20%时改善植被的减沙作用不太稳定;Ve>40%~45%后,改善植被导致的产沙指数递减速率越来越小。流域的林草植被覆盖程度越差,产沙强度对雨强越敏感;当Ve>50%~60%后,决定流域产沙量的首要因素是有效雨量,雨强次之。林草植被改善是通过对流域产洪量和含沙量的共同减少、以及地表径流输移阻力的增大,实现对流域产沙量的削减;削减洪水和增大阻力均将导致黄丘区地表的水蚀动力降低,含沙量降低则是地表物质补给困难的直接反映。对于黄土丘陵区的第1~4副区,要实现流域产沙模数≤1000 t/(km^2·a)的目标,林草有效覆盖率应达55%~65%以上,该阈值自东向西递增。对于黄土丘陵区的第5副区,当林草有效覆盖率Ve>45%~50%后,流域产沙量也趋于稳定,但因产沙机制特殊,即使林草梯田有效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仍难以基本遏制流域的产沙;而且,河(沟)床产沙占比越高,依靠林草植被改善而削减产沙的难度越大。该成果可为认识近20年黄土高原植被改善与黄河泥沙锐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流域产沙
林草有效覆盖率
影响
规律
阈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
28
5
作者
许炯心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分析了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发现嘉陵江年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双累积曲线上出现两个下偏转折,分别发生于1983-1984年和1992~1993年。第一转折点...
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分析了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发现嘉陵江年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双累积曲线上出现两个下偏转折,分别发生于1983-1984年和1992~1993年。第一转折点的出现与流域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第二个转折点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有密切关系,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第二转折点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转折点具有同步性。从嘉陵江北碚站年产沙量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购买燃料支出和农业产值占GDP百分比的相关关系中查明了3个临界点,即当农民人均收入〈400形a时,由于贫穷所产生的对土地的压力,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当农民人均燃料支出〈20元/a时,农民将主要通过砍伐树木和灌木、收集林下的枯枝落叶、割草甚至于挖掘草根来获取燃料,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当农业产值占GDP百分比〉40%时,农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建立了北碚站年产沙量和已转移的乡村劳动力数量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百分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人均用于购买燃料的支出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估算出,上述3个变量的变化对北碚站年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00%,21.59%和4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量
社会经济因素
临界点
嘉陵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香溪河流域降雨产沙分形关系及前期有效降雨计算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长伟
郑艳霞
+1 位作者
王一峰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为探讨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新方法,依托香溪河流域兴山水文站1974—1989年264场次降雨产流产沙资料,研究了流域次降雨产沙频度与降雨量的关系,采用分形理论与方法,并基于产沙累积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推导出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
为探讨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新方法,依托香溪河流域兴山水文站1974—1989年264场次降雨产流产沙资料,研究了流域次降雨产沙频度与降雨量的关系,采用分形理论与方法,并基于产沙累积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推导出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方法,且试算了流域前期有效降雨。结果表明:香溪河流域次降雨引起产沙累积频度与降雨量之间遵循分形的幂指数关系,在2个降雨量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标度指数;按照幂指数关系拟合的产沙累积频度与降雨关系线交点处的降雨量,发现引发78%左右的产沙累积降雨阈值上边界;在香溪河流域,降雨发生前0,1,3,5,7 d的5个时间段累积降雨量阈值分别为26.6,29.2,35.3,43.2,47.8 mm;基于累积产沙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计算流域前期有效降雨的方法能更加反映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
分形
前期有效降雨量
降雨阈值
香溪河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的临界问题
7
作者
陈劭锋
陆中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6-208,211,共4页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高强度产沙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产沙过程对其影响要素存在着多个维度的临界响应。在对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影响要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该地区侵蚀产沙存在的自然临界和社会经济临...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高强度产沙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产沙过程对其影响要素存在着多个维度的临界响应。在对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影响要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该地区侵蚀产沙存在的自然临界和社会经济临界问题及其产生的内在机理,以便为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调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多沙粗沙区
侵蚀产沙
临界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定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的临界现象及其意义
被引量:
26
8
作者
许炯心
孙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0-615,共6页
以1956-1969年作为“基准期”,基于该时期的资料建立了流域年产沙量与若干降水特征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运用该方程计算出了“措施期”(1970-1993年)在假定无措施的条件下的历年产沙量。由此得到该年的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百分比,并...
以1956-1969年作为“基准期”,基于该时期的资料建立了流域年产沙量与若干降水特征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运用该方程计算出了“措施期”(1970-1993年)在假定无措施的条件下的历年产沙量。由此得到该年的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百分比,并点绘了减沙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水土保持效益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在总体趋势上表现出3个阶段:①缓慢增大;②急剧增大;③保持不变甚至于减小。点绘了减沙效益与各年末的梯田、造林、种草和坝地累积保存面积的关系,也显示出非线性变化,可以用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来拟合。两条直线之间的转折点反映了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临界值,两条直线分别代表水土保持增益高回报区和低回报区。该曲线可以为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产沙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临界现象
黄土高原
无定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黏性泥沙的物理特性与起动应力的流变学分析
被引量:
9
9
作者
王梦寒
王宪业
+1 位作者
陈思明
何青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共7页
以长江口黏土含量15%~45%的黏性泥沙为研究对象,采用MCR302流变仪,系统研究泥沙的物理特性包括盐度、黏土含量和含水率对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的变化对黏性泥沙的黏度影响较大,对屈服应力影响较小,屈服应力最大变幅为±4%...
以长江口黏土含量15%~45%的黏性泥沙为研究对象,采用MCR302流变仪,系统研究泥沙的物理特性包括盐度、黏土含量和含水率对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的变化对黏性泥沙的黏度影响较大,对屈服应力影响较小,屈服应力最大变幅为±4%;黏土含量增加使黏性和屈服应力均增大;低含水率(小于28%)时随含水率的增大泥沙流变特性增强,高含水率(大于28%)时随含水率的增大黏性泥沙的流变特性减弱且黏度减小,屈服应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起动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基于对泥沙物理特性与屈服应力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基于含水率的黏性泥沙的起动应力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泥沙
含水率
屈服应力
起动应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对前期有效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
2
10
作者
潘佑静
唐丽霞
+2 位作者
杨智
杜波
罗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4,共6页
以关岭享乐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形分布理论计算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分析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的发生与前期有效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事件的累积频度和降雨量、产沙事件的累积降雨阈值和降雨时段之间均遵循...
以关岭享乐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形分布理论计算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分析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的发生与前期有效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事件的累积频度和降雨量、产沙事件的累积降雨阈值和降雨时段之间均遵循分形分布的幂指数关系。利用分形分布理论结合喀斯特流域降雨、产沙情况可建立流域前期有效降雨模型,该模型计算出的流域产沙发生时的前期有效降雨量较传统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将日降雨量与有效前期降雨量结合可以确定喀斯特流域发生侵蚀性降雨产沙的降雨阈值,对喀斯特流域侵蚀产沙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有效降雨
分形分布
产沙阈值
喀斯特
地表侵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侵蚀产沙对景观特征的非线性响应
被引量:
3
11
作者
黄萱
丁继辉
+2 位作者
邹钰文
王玥
佘冬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4,共7页
为明确退耕还林(草)工程期间景观特征变化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2006—2016年黄河流域河龙区间33个水文站控制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子流域产沙模数时空差异的景观驱动因子,定量评价了各景观...
为明确退耕还林(草)工程期间景观特征变化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2006—2016年黄河流域河龙区间33个水文站控制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子流域产沙模数时空差异的景观驱动因子,定量评价了各景观特征与产沙模数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面积比例对产沙模数变异贡献最大,分别贡献22.0%和16.9%的变异;林地面积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可以减少产沙模数,但当林地面积>15%,耕地面积<20%时,对产沙模数的影响减弱;增加林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的减缓作用也存在阈值,草地和林地植被覆盖度的阈值分别为0.5和0.3,当超过该阈值后,其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减缓作用趋于弱化;适当减少边界密度数量有利于控制流域土壤侵蚀,当边界密度<60 m/100 hm^(2)时,边界密度对产沙模数影响不大,当超过阈值后,产沙模数随着边界密度的增加急剧增大。当边界密度维持在60 m/100 hm^(2)之内时,可以达到适宜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河龙区间流域尺度上景观因子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阈值效应,可以为黄河流域植被合理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产沙模数
景观指数
增强回归树
阈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变化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晓燕
李晓宇
高云飞
党素珍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7-1188,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403)
文摘
2000年以来,随着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大幅改善和大规模梯田建成,加之坝库拦截,黄土高原入黄沙量锐减,从而使黄土高原现状产沙情势的认知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目前,增大林草和梯田覆盖状况可减少或遏制侵蚀产沙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在流域层面上的减沙机制仍有待深入认识。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0条面积较小的流域作为样本,以场次降雨为分析对象,以场次降雨的面雨量、最大1 h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为降雨指标,以场次降雨的产沙强度≥500 t/km^2为流域产沙的判断标准,探讨了林草梯田覆盖程度变化与可致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无论地貌类型如何,随着流域林草梯田覆盖程度的增大,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均明显增加,其中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与林草梯田有效覆盖率之间呈正向的指数函数关系。在相同下垫面下,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差别很小;或因植被主要分布在梁茆,或因河道产沙占比较大,因此,砒砂岩区、黄土残塬区和黄土丘陵第5副区更易产沙,其降雨阈值明显小于第1-3副区。本成果不仅为诠释林草梯田减沙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而且也可为黄河水沙情势的评价和入黄沙量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流域
产沙
降雨
阈值
Keyword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watershed
sediment
yield
rainfall
threshold
分类号
P333.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的多维临界
被引量:
8
2
作者
陈劭锋
刘全友
陆中臣
李忠艳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华北电力大学数理系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77-328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1062)~~
文摘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受到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综合作用。从该地区侵蚀产沙的自然和人文影响要素识别入手,比较系统地揭示了各主要影响因子侵蚀产沙过程的单维临界响应及其发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侵蚀产沙要素交互作用的多维临界综合集成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定量计算出目前该地区自然和人文要素及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对侵蚀产沙的贡献,最后提出了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调控目标和现有治理措施的调整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该地区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交互作用,使得各影响因素侵蚀产沙的单维临界响应发生位移和变化,达到复合临界极值的多维临界点趋于降低或基本保持不变。(2)该地区的侵蚀强度在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交互作用下仍在加剧。其中,可分离的自然因素作用占80%左右,人为因素作用占20%左右。就自然因素而言,降水对产沙强度的贡献最大约为61%;(3)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抵不上人为破坏速度;(4)在多沙粗沙区人为因素产沙贡献中,农业结构的贡献最大。这意味着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置于第一位。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粗沙多沙区
侵蚀产沙
影响要素
单维临界
多维临界
调控
Keywords
Loess Plateau
area with abundant and coarse
sediment
erosion
sediment
yield
factors influencing
sediment
yield
single
threshold
multi-dimensional
threshold
s
分类号
P931.6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中游地区流域产沙中的地貌临界现象
被引量:
20
3
作者
卢金发
黄秀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171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资助重大项目(编号5989020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项目(编号CXIOG-A02-01)~~
文摘
地貌现象的演化常常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条件。地貌临界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利用黄河中游地区近60个水文测站资料,探讨了流域产沙量随降雨、植被和流域面积变化过程中的地貌临界现象。结果表明,流域产沙量与年降雨量之间关系遵循Langbein-Schumm曲线,最大产沙量大致出现在年降雨量400mm吼左右的半干旱草原区,即无定河以北的皇甫川、孤山川、佳芦河流域。同时,由沙黄土、砒砂岩流域向基岩山地流域过渡,流域产沙量峰值趋于减小,而峰值出现所需要的降雨量渐趋增大,显示出不同自然地理地带和地域最大产沙区位置和产沙强度的不同。流域产沙量与植被之间呈现为相当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流域产沙量随植被变化存在着二个临界值,一是当流域植被覆盖度等于30%时,另一是当植被覆盖度等于70%时。这一现象以往只是在试验小区或试验流域见到,本研究表明,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河流流域也存在。受流域上下游不同生物气候及下垫面特性的控制,流域产沙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大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少。然而,对于大多数复合流域来说,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流域产沙量一开始趋于增加,当流域面积接近1 000 km2左右时,流域产沙量达到最大,而当流域超过1 000 km2以后,流域产沙量反而趋于?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泥沙产生
地貌临界
Keywords
geomorphic
threshold
s,
sediment
yield
,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变化对流域产沙影响的规律及阈值
被引量:
15
4
作者
刘晓燕
党素珍
高云飞
杨胜天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18,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403)。
文摘
围绕植被变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已有海量研究成果,但提出的植被盖度~土壤侵蚀量响应规律多是基于坡面小区上的观测成果,反映的是植被变化在"本地"的水沙响应,不能反映植被变化对小区下游的坡面、沟谷和河道的"异地"效应。在近20年黄河来沙锐减的背景下,如何在较大的流域尺度上,评价林草植被变化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在对黄土丘陵区地貌和产沙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易侵蚀区、林草有效覆盖率(Ve)和产沙指数(Si)等新概念,利用黄土丘陵区流域实测的林草、降雨和水沙数据,分析了林草植被变化与流域产沙能力之间的响应规律及其机制,提出了可基本遏制流域产沙的林草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的产沙指数均随林草有效覆盖率Ve的增大而减小,二者呈指数关系;当Ve≤40%~45%时,产沙指数随Ve增大而迅速降低,不过在Ve<20%时改善植被的减沙作用不太稳定;Ve>40%~45%后,改善植被导致的产沙指数递减速率越来越小。流域的林草植被覆盖程度越差,产沙强度对雨强越敏感;当Ve>50%~60%后,决定流域产沙量的首要因素是有效雨量,雨强次之。林草植被改善是通过对流域产洪量和含沙量的共同减少、以及地表径流输移阻力的增大,实现对流域产沙量的削减;削减洪水和增大阻力均将导致黄丘区地表的水蚀动力降低,含沙量降低则是地表物质补给困难的直接反映。对于黄土丘陵区的第1~4副区,要实现流域产沙模数≤1000 t/(km^2·a)的目标,林草有效覆盖率应达55%~65%以上,该阈值自东向西递增。对于黄土丘陵区的第5副区,当林草有效覆盖率Ve>45%~50%后,流域产沙量也趋于稳定,但因产沙机制特殊,即使林草梯田有效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仍难以基本遏制流域的产沙;而且,河(沟)床产沙占比越高,依靠林草植被改善而削减产沙的难度越大。该成果可为认识近20年黄土高原植被改善与黄河泥沙锐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流域产沙
林草有效覆盖率
影响
规律
阈值
Key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sediment
yield
effective vegetation coverage
influence
rule
threshold
分类号
P333.9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
28
5
作者
许炯心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2003CB415202)~~
文摘
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分析了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发现嘉陵江年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双累积曲线上出现两个下偏转折,分别发生于1983-1984年和1992~1993年。第一转折点的出现与流域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第二个转折点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有密切关系,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第二转折点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转折点具有同步性。从嘉陵江北碚站年产沙量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购买燃料支出和农业产值占GDP百分比的相关关系中查明了3个临界点,即当农民人均收入〈400形a时,由于贫穷所产生的对土地的压力,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当农民人均燃料支出〈20元/a时,农民将主要通过砍伐树木和灌木、收集林下的枯枝落叶、割草甚至于挖掘草根来获取燃料,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当农业产值占GDP百分比〉40%时,农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建立了北碚站年产沙量和已转移的乡村劳动力数量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百分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人均用于购买燃料的支出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估算出,上述3个变量的变化对北碚站年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00%,21.59%和42.41%。
关键词
产沙量
社会经济因素
临界点
嘉陵江
Keywords
sediment
yield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reshold
Jialingjiang River
分类号
F3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P333.4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香溪河流域降雨产沙分形关系及前期有效降雨计算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长伟
郑艳霞
王一峰
张平仓
机构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产业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基金
长江科学院创新团队资助项目(CKSF2012052/TB)
文摘
为探讨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新方法,依托香溪河流域兴山水文站1974—1989年264场次降雨产流产沙资料,研究了流域次降雨产沙频度与降雨量的关系,采用分形理论与方法,并基于产沙累积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推导出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计算方法,且试算了流域前期有效降雨。结果表明:香溪河流域次降雨引起产沙累积频度与降雨量之间遵循分形的幂指数关系,在2个降雨量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标度指数;按照幂指数关系拟合的产沙累积频度与降雨关系线交点处的降雨量,发现引发78%左右的产沙累积降雨阈值上边界;在香溪河流域,降雨发生前0,1,3,5,7 d的5个时间段累积降雨量阈值分别为26.6,29.2,35.3,43.2,47.8 mm;基于累积产沙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计算流域前期有效降雨的方法能更加反映真实情况。
关键词
产沙
分形
前期有效降雨量
降雨阈值
香溪河流域
Keywords
sediment
yield
fractal
effective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rainfall
threshold
Xiangxi river watershed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的临界问题
7
作者
陈劭锋
陆中臣
机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6-208,21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571062)资助
文摘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高强度产沙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产沙过程对其影响要素存在着多个维度的临界响应。在对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影响要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该地区侵蚀产沙存在的自然临界和社会经济临界问题及其产生的内在机理,以便为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调控依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多沙粗沙区
侵蚀产沙
临界响应
Keywords
Loess Plateaus
area with abundant and coarse
sediment
erosion
sediment
yield
threshold
response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定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的临界现象及其意义
被引量:
26
8
作者
许炯心
孙季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西南科学技术大学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0-61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水利部联合资助重点项目(502390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271019)~~
文摘
以1956-1969年作为“基准期”,基于该时期的资料建立了流域年产沙量与若干降水特征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运用该方程计算出了“措施期”(1970-1993年)在假定无措施的条件下的历年产沙量。由此得到该年的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百分比,并点绘了减沙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水土保持效益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在总体趋势上表现出3个阶段:①缓慢增大;②急剧增大;③保持不变甚至于减小。点绘了减沙效益与各年末的梯田、造林、种草和坝地累积保存面积的关系,也显示出非线性变化,可以用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来拟合。两条直线之间的转折点反映了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临界值,两条直线分别代表水土保持增益高回报区和低回报区。该曲线可以为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侵蚀产沙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临界现象
黄土高原
无定河
Keywords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soil-water conservation
assessment of soil-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eials
threshold
Loess Plateau
Wudinghe river
分类号
P333.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黏性泥沙的物理特性与起动应力的流变学分析
被引量:
9
9
作者
王梦寒
王宪业
陈思明
何青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6094,51320105005,41676066)
上海市科委项目(17DZ12048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B12B05-02)
文摘
以长江口黏土含量15%~45%的黏性泥沙为研究对象,采用MCR302流变仪,系统研究泥沙的物理特性包括盐度、黏土含量和含水率对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的变化对黏性泥沙的黏度影响较大,对屈服应力影响较小,屈服应力最大变幅为±4%;黏土含量增加使黏性和屈服应力均增大;低含水率(小于28%)时随含水率的增大泥沙流变特性增强,高含水率(大于28%)时随含水率的增大黏性泥沙的流变特性减弱且黏度减小,屈服应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起动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基于对泥沙物理特性与屈服应力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基于含水率的黏性泥沙的起动应力公式。
关键词
黏性泥沙
含水率
屈服应力
起动应力
Keywords
cohesive
sediment
water content
yield
stress
threshold
shear stress
分类号
TV142.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对前期有效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
2
10
作者
潘佑静
唐丽霞
杨智
杜波
罗金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猴场水库管理所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
贵州省清镇水务局
贵州省瓮安县天文水库管理所
出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5008)资助
贵州省水利厅科研项目(KT201312)资助
+1 种基金
贵州省喀斯特生态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项目(JYSZ字[2014]003)资助
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YALK字[2015]006)资助
文摘
以关岭享乐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形分布理论计算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分析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的发生与前期有效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事件的累积频度和降雨量、产沙事件的累积降雨阈值和降雨时段之间均遵循分形分布的幂指数关系。利用分形分布理论结合喀斯特流域降雨、产沙情况可建立流域前期有效降雨模型,该模型计算出的流域产沙发生时的前期有效降雨量较传统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将日降雨量与有效前期降雨量结合可以确定喀斯特流域发生侵蚀性降雨产沙的降雨阈值,对喀斯特流域侵蚀产沙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前期有效降雨
分形分布
产沙阈值
喀斯特
地表侵蚀
Keywords
effective antecedent rainfall
fractal distribution
sediment yield threshold
Karst
surface erosion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侵蚀产沙对景观特征的非线性响应
被引量:
3
11
作者
黄萱
丁继辉
邹钰文
王玥
佘冬立
机构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4,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007053)。
文摘
为明确退耕还林(草)工程期间景观特征变化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2006—2016年黄河流域河龙区间33个水文站控制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子流域产沙模数时空差异的景观驱动因子,定量评价了各景观特征与产沙模数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面积比例对产沙模数变异贡献最大,分别贡献22.0%和16.9%的变异;林地面积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可以减少产沙模数,但当林地面积>15%,耕地面积<20%时,对产沙模数的影响减弱;增加林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的减缓作用也存在阈值,草地和林地植被覆盖度的阈值分别为0.5和0.3,当超过该阈值后,其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减缓作用趋于弱化;适当减少边界密度数量有利于控制流域土壤侵蚀,当边界密度<60 m/100 hm^(2)时,边界密度对产沙模数影响不大,当超过阈值后,产沙模数随着边界密度的增加急剧增大。当边界密度维持在60 m/100 hm^(2)之内时,可以达到适宜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河龙区间流域尺度上景观因子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阈值效应,可以为黄河流域植被合理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产沙模数
景观指数
增强回归树
阈值
Keywords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yield
modulus
landscape metrics
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threshold
分类号
P931.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变化
刘晓燕
李晓宇
高云飞
党素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的多维临界
陈劭锋
刘全友
陆中臣
李忠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河中游地区流域产沙中的地貌临界现象
卢金发
黄秀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4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变化对流域产沙影响的规律及阈值
刘晓燕
党素珍
高云飞
杨胜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
许炯心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香溪河流域降雨产沙分形关系及前期有效降雨计算
张长伟
郑艳霞
王一峰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的临界问题
陈劭锋
陆中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无定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的临界现象及其意义
许炯心
孙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黏性泥沙的物理特性与起动应力的流变学分析
王梦寒
王宪业
陈思明
何青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对前期有效降雨的响应
潘佑静
唐丽霞
杨智
杜波
罗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侵蚀产沙对景观特征的非线性响应
黄萱
丁继辉
邹钰文
王玥
佘冬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