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层状铜矿的三种主要成因模式
被引量:
35
1
作者
华仁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层状铜矿是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包含多种成因机制,历来有同生与后生之争。本文归纳了这类铜矿的3种成因模式,即“沉积-成岩”、“沉积-喷气”和“沉积-改造”模式,讨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
层状铜矿是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包含多种成因机制,历来有同生与后生之争。本文归纳了这类铜矿的3种成因模式,即“沉积-成岩”、“沉积-喷气”和“沉积-改造”模式,讨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对“沉积-改造”模式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强调了这一成矿作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铜矿
沉积成岩
沉积改造
成因模式
铜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川式铜矿的成矿作用及后期叠加改造:来自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
4
2
作者
殷学清
林海涛
+1 位作者
苏治坤
赵新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52,共19页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3个典型矿床的层状和脉状矿体中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铜矿)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矿床的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较广:因民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4.7‰~22.1‰,汤丹和滥泥坪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3.3‰~3.1‰;因民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21.0‰~30.7‰,汤丹和滥泥坪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19.4‰~3.5‰。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的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表明形成2种产状矿体的硫来源不同。层状矿体较大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指示了海相硫酸盐不同程度的热化学还原作用,表明初始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循环盆地卤水中溶解的海相蒸发岩。脉状矿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则强烈受控于矿区的赋矿围岩,因民矿床硫化物中极高的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的来源为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而汤丹和滥泥坪矿床中亏损^(34)S的特征则表明硫的来源为富含生物还原硫的碳质板岩。结合野外地质关系和前人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是2期独立成矿事件的产物,层状矿体形成于成岩作用时期,脉状矿体形成于后期独立的局部构造热成矿事件,也即SSC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期,但普遍遭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并且在不同的成矿期中可能存在着多阶段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位硫同位素
东川式铜矿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
多期叠加成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层状铜矿的三种主要成因模式
被引量:
35
1
作者
华仁民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文摘
层状铜矿是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包含多种成因机制,历来有同生与后生之争。本文归纳了这类铜矿的3种成因模式,即“沉积-成岩”、“沉积-喷气”和“沉积-改造”模式,讨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对“沉积-改造”模式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强调了这一成矿作用的意义。
关键词
层状铜矿
沉积成岩
沉积改造
成因模式
铜矿
Keywords
stratiform
copper
deposits
, sedimentation-diagenesis,
sedimentary
-exhalation, sedimentation-reworking, genetic model
分类号
P618.41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川式铜矿的成矿作用及后期叠加改造:来自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
4
2
作者
殷学清
林海涛
苏治坤
赵新福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52,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47206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编号:41822203)联合资助。
文摘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3个典型矿床的层状和脉状矿体中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铜矿)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矿床的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较广:因民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4.7‰~22.1‰,汤丹和滥泥坪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3.3‰~3.1‰;因民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21.0‰~30.7‰,汤丹和滥泥坪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19.4‰~3.5‰。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的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表明形成2种产状矿体的硫来源不同。层状矿体较大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指示了海相硫酸盐不同程度的热化学还原作用,表明初始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循环盆地卤水中溶解的海相蒸发岩。脉状矿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则强烈受控于矿区的赋矿围岩,因民矿床硫化物中极高的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的来源为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而汤丹和滥泥坪矿床中亏损^(34)S的特征则表明硫的来源为富含生物还原硫的碳质板岩。结合野外地质关系和前人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是2期独立成矿事件的产物,层状矿体形成于成岩作用时期,脉状矿体形成于后期独立的局部构造热成矿事件,也即SSC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期,但普遍遭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并且在不同的成矿期中可能存在着多阶段的成矿作用。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位硫同位素
东川式铜矿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
多期叠加成矿
Keywords
geochemistry
in situ sulfur isotope
Dongchuan-type
copper
deposits
sedimentary rock-hosted stratiform copper deposits
multiple overprint events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层状铜矿的三种主要成因模式
华仁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川式铜矿的成矿作用及后期叠加改造:来自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的制约
殷学清
林海涛
苏治坤
赵新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