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vels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Longjiang Wetland in Binzhou City
1
作者 WANG Zihao ZHANG Zaiwang +2 位作者 LI Luzhen MENG Xiangfang LI Xiaom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6期37-39,44,共4页
Wetland is a unique habitat with great biodiversity and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between land and water on the earth. With the ir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pollutio... Wetland is a unique habitat with great biodiversity and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between land and water on the earth. With the ir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pollution of wetland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o evaluate 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of Longjiang Wetland in Binzhou City, chromium(Cr), copper(Cu), zinc(Zn), cadmium(Cd) and lead(Pb) were measu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Concentrations of Cr, Cu, Zn, Cd and Pb in the sediments were 5.3–13.6, 5.6–15.0, 16.6–33.0, 0.1–0.4 and 7.9–24.9 mg/k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Longjiang Wetland was lower than soil background values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in lower level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in sediments/soils of wetlands in some other locations. Based on geo-accumulation index(Igeo), Cr, Cu, Zn and Pb showed low levels of contamination at all stations, while Cd was observed at a moderate pollution degre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E_r^i) and risk index(RI) values showed low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he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Longjiang WETLAND SEDIMEN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下载PDF
Content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 in Weishan Lake 被引量:6
2
作者 JIANG Wan-xiang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 277160,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5期65-67,70,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 in Weishan Lake and further assess its ecological risk.[Method]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urface sediment in Weishan Lake was studied,...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 in Weishan Lake and further assess its ecological risk.[Method]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urface sediment in Weishan Lake was studied,and the pollution indices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of Cu,Zn,Pb,Cd and Cr 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Result] In surface sediment in Weishan Lake,the average contents of Cu,Zn,Pb,Cd,Cr and Ni were 64.78,185.05,78.76,0.17,37.76 and 46.84mg/kg respectively.Cr and Cd weren’t beyond standards in all stations,while Cu and Pb exceeded standards in all stations,with average super-standard multiple of 0.85 and 0.31,respectively,and Zn content wasn’t beyond standard in S2 station,with average super-standard multiple of 0.24.The average pollution indices of Cu,Zn,Pb,Cd and Cr were 1.85,1.23,1.31,0.34 and 0.47 respectively,with averag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of 5.21,which showed that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light.In addition,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entryway portion and sea-route portion were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breeding portion.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of Cu,Zn,Pb,Cd and Cr were 9.25,1.23,6.56,10.34 and 0.94 respectively,with average comprehensiv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28.33,and it revealed tha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was slight.Besides,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rder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sea-route portion>entryway portion>breeding portion.[Conclusion]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g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eishan Lake in the east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shan Lake SEDIMENT heavy meta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China
下载PDF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Around Techeng Island Special Marine Reserves in Zhanjiang Bay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Cuiping ZHENG Zhaoyong +3 位作者 YAO Shaohui JIA Houlei XIAN Xianheng WANG L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61-568,共8页
The concentrations of five metals(Cu, Pb, Zn, Cd and Hg) were measured in sediments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cheng Island Special Marine Reserves(TCISMR) in Zhanjiang Bay to evaluate the ecolog... The concentrations of five metals(Cu, Pb, Zn, Cd and Hg) were measured in sediments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cheng Island Special Marine Reserves(TCISMR) in Zhanjiang Bay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values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es of heavy metals at all stations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32.09 to 30.54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CISMR. Optimal semivariance simulation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five heavy metals have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s in August 2010(before), while this correlations weakened in April 2013(after establishment of TCISMR), suggesting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changed. The Hakanson Risk Index(HRI) values in Donghai leve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Zhanjiang harbor were high up to 60.13 and 46.46, respectively. And Zhanjiang Bay Channel, the areas around special marine reserves, the artificial reef areas and mangrove areas at south of Techeng Island are the areas with low ecological risk and high ecological value, which should be treated as the pri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as. Our study provided a priority control patter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CISMR, which greatly benefi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in Zhanjiang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eng Island Special Marine Reserves surface sediment heavy metals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prior conservation area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face-graph in heavy metal pollution assessment in river sediment 被引量:1
4
作者 Jia Zhenbang Zhao Zhijie(Geography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China)Zhang Hui(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China)Zhang Baoquan Zhao Lihu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rvey Station, Benxi,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06-214,共9页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ation principles and environmenta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metal, combine international new methods-face graph 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assessment withmulti-variable graph expression, ...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ation principles and environmenta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metal, combine international new methods-face graph 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assessment withmulti-variable graph expression, the article made a synthetical assessment study on state of heavymetal pollution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Taizi River sediment in Benxi City reach.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stat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aizi River in Benxi Cityreach is very serious, appropriate counte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graph heavy metal pollution SEDIMEN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下载PDF
霍邱县城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来源
5
作者 刘海 魏伟 +2 位作者 宋阳 潘杨 李迎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31,共12页
为了解霍邱县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对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 为了解霍邱县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对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解析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除城东湖的Cd、Hg、Pb和城西湖的Hg外,其余元素均值超过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大致呈北向南递减趋势。地累积指数表明城西湖沉积物中Ni和Zn处于未受污染中度污染状态,污染负荷指数显示城西湖为中度污染状态,城西湖和城东湖处于轻度生态风险状态。重金属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城西湖和城东湖沉积物中Cr、Zn、Ni和Cu主要来源成土母质、矿产开采和水产养殖,As、Pb、Hg和Cd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研究结果可为城西湖和城东湖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西湖 城东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2010-2020年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变化
6
作者 付淑清 杨龙 +2 位作者 唐光良 钟霆堃 宗永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珠江口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口之一,为了解该河口区近十余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变化状况,分别于2010和2020年在污染物最易聚集的伶仃洋海域开展了表层沉积物调查取样工作,并使用ICP-MS方法测试了所有样本的V、Cr、Co、Ni、Cu、Zn、Cd... 珠江口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口之一,为了解该河口区近十余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变化状况,分别于2010和2020年在污染物最易聚集的伶仃洋海域开展了表层沉积物调查取样工作,并使用ICP-MS方法测试了所有样本的V、Cr、Co、Ni、Cu、Zn、Cd、Pb等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2020年所取沉积物中Cd、Cr、Cu、Zn和Pb的平均含量都比2010年样本的含量显著降低,V和Ni的变化甚微,Co的含量则明显上升。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也反映出2020年沉积物中Cd、Cu、Pb、Zn以及Cr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总体上较10年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仍有超过50%的样本中Cd呈现中度—显著富集。V和Ni在2个时期的沉积物中均为轻微富集或基本无富集,但2020年属轻微富集的比例相比2010年有所增加。Co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较2010年加剧,但尚属轻微级。空间上看,伶仃洋4大口门水道,尤其是洪奇沥和蕉门水道,仍为珠江口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其中,Cd依然是富集程度最高、受人为影响最大且潜在生态风险最强的重金属,其次是Cu和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伶仃洋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风险
下载PDF
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镉污染治理技术及应用
7
作者 朱吉颖 刘军武 +2 位作者 方迎春 吴振斌 张义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5-52,共8页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矿山开采、冶炼及农业生产等活动逐渐增加,向环境排放的重金属Cd含量也逐年增多。湖泊沉积物作为“储蓄库”,其Cd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河湖底泥中富集的Cd在水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易重新释放入水体,被水生生...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矿山开采、冶炼及农业生产等活动逐渐增加,向环境排放的重金属Cd含量也逐年增多。湖泊沉积物作为“储蓄库”,其Cd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河湖底泥中富集的Cd在水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易重新释放入水体,被水生生物体吸收利用,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我国河流湖泊底泥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Cd污染,且在部分底泥中Cd已成为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对重金属Cd污染底泥的处理与处置已刻不容缓。因此,文中综述了我国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Cd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介绍了Cd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治理技术研发进展及不同修复方法的机理与应用,并对湖泊重金属Cd污染底泥治理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拟为湖泊重金属Cd污染底泥修复提供技术参考:(1)研究如何系统地统计分析Cd污染底泥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规定不同底泥环境中Cd的规范值十分必要;(2)碳基吸附剂的再生及可分离性等问题有待解决;(3)开展植物修复Cd污染底泥的中试试验及规模应用有利于底泥修复技术的研究;(4)选择合适有效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相结合对沉积物Cd进行控制和修复,可能是未来治理湖泊底泥Cd污染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镉 污染现状 潜在生态风险 治理技术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涪江绵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8
作者 黄强 王秀丽 +4 位作者 宋鹏程 薛瑞 赵瑞峰 张义烽 郑少志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80,共16页
为准确掌握涪江绵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了7个监测断面表层沉积物中Cd、Se、Mn等19种重金属质量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涪江绵阳... 为准确掌握涪江绵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了7个监测断面表层沉积物中Cd、Se、Mn等19种重金属质量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涪江绵阳段表层沉积物中Se、Cd、Ba和Hg等元素含量显著超过其土壤背景值,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Se>Cd>Ba>Hg>Mo>M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污染负荷指数评价结果均显示,断面的污染程度排序为楼房沟>李家渡>福田坝>丰谷>涪江铁路桥>百顷>平武水文站断面。楼房沟断面沉积物微观形貌主要为片状或块状,物相主要为石英及少量白云母、方解石和菱锰矿等,与铅锌矿、电解锰渣等主要矿物组成相似,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尾矿渣在河床的沉积及金属矿开采等外源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江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常德市柳叶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9
作者 王苏铭 程雅柔 +5 位作者 牟志勇 梁小红 李帅 陈祖新 万鑫 邵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39,290,共8页
柳叶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状况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内31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形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平均值均高... 柳叶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状况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内31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形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平均值均高于洞庭湖水系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参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Cd可能存在污染风险。(2)Cd、Cr、Pb、Cu、Zn、Ni来源相似,Mn有单独的来源,As有多个来源。(2)表层沉积物中As、Cr、Cu、Zn、Ni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d和Mn主要是以弱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Pb主要以可还原态为主。(3)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57.0,属于中等风险,其他7种重金属均属于轻微风险。8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00.8,属于轻微风险。(4)成人、儿童的致癌、非致癌总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且儿童的致癌、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均高于成人。As的致癌风险指数大于Cd;Zn的非致癌风险指数最低,而Cr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舟山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估
10
作者 蔡丽萍 金敬林 +1 位作者 虞丹君 姜冰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共9页
为进一步摸清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基础情况,2018年8月对舟山近岸海域29个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u、Zn、Pb、Cd、Cr、Hg、As)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正定因子矩阵(PMF)探究舟山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 为进一步摸清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基础情况,2018年8月对舟山近岸海域29个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u、Zn、Pb、Cd、Cr、Hg、As)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正定因子矩阵(PMF)探究舟山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并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各重金属含量的均值大小排列为Zn>Cr>Cu>Pb>As>Cd>Hg,分布大致由西往东含量逐渐降低,但部分区域存在高值区。各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依次为Pb>Cu>Cd>Cr>Zn>As>Hg。(2) PMF来源解析模型分析出3种主要污染源,分别为交通运输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3)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Cd>Hg>Cu>Pb>As>Cr>Zn,其中Cd和Hg为舟山近岸海域的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舟山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需要开展更全面的风险评价以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近岸海域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正定因子矩阵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长江上游河流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及生态风险评价——以滇中大姚县主要河流为例
11
作者 黄加忠 张龙 +5 位作者 庞咏 涂春林 段文 马一奇 尹林虎 时雨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重金属在底泥沉积物中的扩散和积累决定了水体的环境质量。为了解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大姚县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情况,利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聚... 重金属在底泥沉积物中的扩散和积累决定了水体的环境质量。为了解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大姚县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情况,利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pH值为8.0,呈弱碱性。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各流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轻微级,总体处于清洁水平。全区各主要河流RI值中主要贡献者均为Cd、Hg元素,两者贡献率各占30%左右,说明重金属Cd、Hg是底泥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江底河Cu平均含量为372.35 mg/kg,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9.3倍,长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10.6倍,其内梅罗污染指数达3.72,为重度污染,说明局部需关注矿业开采导致的Cu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沉积物 重金属 内梅罗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大姚县
下载PDF
基于正定因子矩阵的南滇池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文昌 兰明国 +1 位作者 侯邑 牛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湿地是净化水环境的重要工程手段。通过采集和分析昆明南滇池湿地沉积物中As、Cu、Cd、Co、Ni、Hg和Pb 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特征,分别运用正定因子矩阵(PMF)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探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南... 湿地是净化水环境的重要工程手段。通过采集和分析昆明南滇池湿地沉积物中As、Cu、Cd、Co、Ni、Hg和Pb 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特征,分别运用正定因子矩阵(PMF)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探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南滇池湿地沉积物中Hg、Cd、Pb的浓度平均值超出地球化学背景值,As和Ni的浓度最大值超出地球化学背景值,Cd和Pb的浓度最大值还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土壤风险筛选值。(2)PMF来源解析模型发现了4种主要污染来源,分别为矿物燃烧、冶金等过程产生的废气沉降,施肥、灌溉和喷洒农药等农业活动,自然因素,垃圾焚烧或工业和矿业废水、废气排放。(3)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364.66,属于强生态危害,主要是由Hg和Cd贡献,它们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4.75、82.74,依次达到了很强生态危害和强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重金属 正定因子矩阵 来源解析 潜在生态风险 南滇池
下载PDF
淮河江苏段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平 张丽娟 +7 位作者 吴庆瑶 沈鹏 李歆 黄楚珊 武皓阳 宋晓聪 向重丹 胡国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434,共10页
为了解淮河江苏段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对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Mn、Cu、Zn、As、Ni、Pb和Cr)的含量进行检测,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并采用富集系数与生物毒性不利影响对表层沉积物重金... 为了解淮河江苏段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对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Mn、Cu、Zn、As、Ni、Pb和Cr)的含量进行检测,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并采用富集系数与生物毒性不利影响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除Cd与Cr外,Zn、Mn、As、Ni、Cu等重金属的含量均高于江苏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洪泽湖北部及围湖地区等地重金属污染状况最严重,来源可能来自城镇污水、工业废水等复合污染.富集水平排序为Zn>Mn>As>Ni>Cu>Pb>Cr>Cd,其中Mn、Zn富集程度最为明显.生物毒性不利影响评价总体处于中风险状态,主要贡献来源于Ni、Zn.除了Cu、Cd、Pb外,Ni、Zn、Cr、As重金属可能会对底栖动物产生危害作用.因此,淮河江苏段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较重生态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淮河江苏段
下载PDF
引江济太沿程小型过水湖泊典型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14
作者 过子怡 盛根明 +3 位作者 冯君逸 陶红 李飞鹏 陈瑞弘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为明晰引江济太沿程上小型过水湖泊漕湖中典型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对河湖系统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Cd、Pb、Sb和Hg)的含量分析,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 为明晰引江济太沿程上小型过水湖泊漕湖中典型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对河湖系统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Cd、Pb、Sb和Hg)的含量分析,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o、Cr和Pb外,其余6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Cd约是背景值的12.38倍,污染最为严重;重金属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漕湖入湖口、圩区口、东西向中线附近以及支流口(CH11)处。地累积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表明Cd为中污染,Zn、Sb和Hg表现为低污染水平;Cd作为主要的环境风险因子,表现为极高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整体表现为高风险水平。漕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受周边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较大,Cd的污染与工业生产、引水和农业面源等关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漕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富集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高邮湖底泥及出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5
作者 金鹏 祁超 +1 位作者 郭炳跃 张斌 《地质学刊》 CAS 2023年第4期420-427,共8页
为查清高邮湖底泥及出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以湖区及周边25个底泥和沉积物样品为载体,重点研究8种重金属元素,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似比对重... 为查清高邮湖底泥及出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以湖区及周边25个底泥和沉积物样品为载体,重点研究8种重金属元素,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似比对重金属污染等级及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测试数据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中,仅Hg含量(平均值)未超过里下河浅洼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As含量(最大值)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表明,重金属元素Ni与Cr、Pb、Zn、Cu之间具显著同源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指数均值排序均为As>Cd>Pb>Cu>Zn>Ni>Cr>Hg,但对As、Cd评价前者为轻度污染,后者为中度污染;地累积指数I_(geo)显示,仅As为轻度污染,其余元素均为无污染状态。沉积物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Hg>As>Pb>Cu>Ni>Cr>Zn,仅Cd属中风险,其余元素为低风险;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115.7,表明全区总体生态风险属于低风险状态,重金属有沿入湖河口向湖心区富集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Pearson相关性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 底泥 湖河口 高邮湖
下载PDF
重庆市江津区中小河流底泥重金属调查与生态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陈飞 王宇翔 +1 位作者 唐鸿琴 兰峰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5期100-106,111,共8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一直在增加,大多数重金属都储存在河流沉积物中。为研究重庆市中小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2020年6月,以江津区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李市小溪、石板溪、綦江、笋溪河、壁南河、桥溪河、大溪河、安...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一直在增加,大多数重金属都储存在河流沉积物中。为研究重庆市中小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2020年6月,以江津区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李市小溪、石板溪、綦江、笋溪河、壁南河、桥溪河、大溪河、安家溪等8条河流,以及山区的卫星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共布设22个监测点位,对其底泥Cd,Cr,Cu,Pb,Zn和As等6种重金属进行本底调查,通过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江津区中小河流底泥重金属整体污染状态不高,依据I_(geo)评价,Cd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其余元素处于低污染或者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大部分处于中度风险状态,Cd对RI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为93.05%),需要作为重点监控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Cr,Cu,Zn,Cd,Pb元素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且重金属污染主要发生在工业为主导的区域(S17,德感工业园区)、人口集中的城市区域(S18,双福街道)和污水管网不全的农业污染区域(S4,李市小溪;S22,卫星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底泥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主成分分析 重庆市
下载PDF
高邮湖表层沉积物污染分析及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军 毕凡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5期109-111,共3页
本文以高邮湖为例,选取湖区10个表层沉积物监测点位,研究测定2022年4个季度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粒度以及重金属(Hg、Cu、Zn、Pb、Cr、Cd、As、Ni)的含量,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总氮和总磷,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 本文以高邮湖为例,选取湖区10个表层沉积物监测点位,研究测定2022年4个季度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粒度以及重金属(Hg、Cu、Zn、Pb、Cr、Cd、As、Ni)的含量,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总氮和总磷,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总氮、总磷的单项污染指数(S_(TN)、S_(TP))范围分别为1.03~2.83和0.69~1.34,平均值分别为2.01和1.06,分别达到了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水平。总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较为明显,主要富集区在湖体东部和东北部,总磷污染空间分布未呈现明显的地理特征。全湖各个点位除Cd处于中度风险外,其他重金属均处于低风险状态。重金属的综合生态风险RI值为108.5,略高于低风险阈值,处于中度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氮和磷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18
作者 张国涵 解倩 +3 位作者 闫琨 李振宇 苏涛 杨耀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7,共8页
基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滇池外海晖湾中、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海口西和滇池南等8个采样点位底泥中7种重金属监测值,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 基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滇池外海晖湾中、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海口西和滇池南等8个采样点位底泥中7种重金属监测值,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Hg、Cr、Pb、Cd、Cu和Zn平均含量对比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分别超标0.46,4.70,0.47,0.73,3.47,1.17,1.13倍,且时空分布存在差异性。时间变化上,As、Cd、Cu、Z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As、Hg、Cr和Pb含量高值集中在滇池外海南部水域,Cd和Cu在东部水域较高,Zn含量则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地质累计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8个点位中滇池南、晖湾中和观音山西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也较高,引起污染累积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的指标主要为Hg、Cd和Cu。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显示,As、Hg、Cr、Pb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初步推断为工业污染源;Cu和Cd主要来自农业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外海底泥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19
作者 王婧宇 张丹 张玉平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52-258,共7页
为探究长江口南支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分析测定了研究区域2018—2022年表层沉积物中铜(Cu)、锌(Zn)、铅(Pb)、铬(Cr)、镉(Cd)、汞(Hg)及砷(As)的含量,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为探究长江口南支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分析测定了研究区域2018—2022年表层沉积物中铜(Cu)、锌(Zn)、铅(Pb)、铬(Cr)、镉(Cd)、汞(Hg)及砷(As)的含量,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变异分析和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显示:Zn、Cr、Cu、Pb、As、Cd、Hg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23.539~101.955 mg/kg、14.390~88.672 mg/kg、3.325~40.441 mg/kg、7.788~26.145 mg/kg、5.035~12.610 mg/kg、0.072~0.436 mg/kg、0.004~0.171 mg/kg,2021年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年度,元素空间相关性年际变化较大。Cu、Zn、As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下游,C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游,Cr高值区主要分布由下游变为中游,Pb高值区主要分布由下游变为中、下游。重金属生态风险表现为Hg生态风险等级上升,Cu中等生态风险持续存在且范围扩大,Cr中等生态风险间歇性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盖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物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估研究
20
作者 张娜 张文星 +2 位作者 任燕 邰阳 张一心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年第1期55-57,共3页
以内蒙古地区乌拉盖河流域及其支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含量变化,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As、Cd、Pb的平均... 以内蒙古地区乌拉盖河流域及其支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含量变化,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65、11.91、11.14、42.54、7.73、0.091、14.11mg·kg^(-1)。重金属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的污染程度较大,Zn、As、Cu的污染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