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urkholderia glumae from Symptomless Rice Seeds 被引量:2
1
作者 ZHU Bo LOU Miao-miao HUAI Yan XIE Guan-lin Luo Jin-yan Xu Li-hui 《Rice science》 SCIE 200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A survey on isola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 casual organism of bacterial grain rot of rice was conducted during 1997-2006. In 2006, six pathogenic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wo symptomless seed samples of ri... A survey on isola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 casual organism of bacterial grain rot of rice was conducted during 1997-2006. In 2006, six pathogenic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wo symptomless seed sample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originally produced in Hainan Province and then plan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Burkholderia glumae which is the causal organism of bacterial grain rot of rice by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lony morphology, pathogenicity test, Biolog,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FAME) analysis and RAPD-PCR compared with the four standard reference strains.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re is the infection of B. glumae in so-called 'health looking s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holderia glumae ISOLATION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pathogenICITY bacterial grain rot rice seed
下载PDF
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春元 李洪连 +1 位作者 吴建宇 刘建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8-61,共4页
对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籽粒(或病粒)中串珠镰刀菌的带菌率最高,分离频率为59.61%,其次为木霉菌,分离频率为14.97%。从玉米杂交种中分离到的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 对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籽粒(或病粒)中串珠镰刀菌的带菌率最高,分离频率为59.61%,其次为木霉菌,分离频率为14.97%。从玉米杂交种中分离到的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蠕孢菌和禾谷镰刀菌对玉米幼苗的致病力较强,只是发病时间、病害蔓延速度有所差异。病原菌分离频次的高低与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穗粒腐病 玉米苗枯病 致病性
下载PDF
蒜头果种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熊英 洪玲 +1 位作者 黎海利 黎向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对蒜头果种腐病 5种主要病原菌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培养基的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温 (2 5~ 35℃ )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 ,高湿 (RH 10 0 % )明显促进分... 对蒜头果种腐病 5种主要病原菌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培养基的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温 (2 5~ 35℃ )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 ,高湿 (RH 10 0 % )明显促进分生孢子萌发 ;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 ,以pH5~ 10较适宜 ,但以中性左右的酸碱度为最佳 ,具体pH值稍有差异。经方差分析可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种腐病 病原菌 菌丝 分生孢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鞠会艳 韩丽梅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9,共5页
采用砂培、水培和室内培养等方法研究了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连作和轮作大豆根分泌物对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采用砂培、水培和室内培养等方法研究了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连作和轮作大豆根分泌物对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浓度 (C1和R1处理的浓度 )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和粉红粘帚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轮作大豆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一茬口 ,最高浓度 (C3和R3处理的浓度 )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小于 2个低浓度 (C1、C2、R1和R2处理的浓度 )的 ,而且在连作大豆中差异达显著水平。与轮作大豆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轮作 连作 根分泌物 根腐病 病原菌 种子萌发 连作障碍
下载PDF
精甲霜灵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明秀 张艳菊 +1 位作者 张齐凤 叶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26,共5页
利用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大豆根腐病菌进行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和苗期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 dermatum)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利用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大豆根腐病菌进行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和苗期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 dermatum)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较高,分别为100%、100%和84.82%。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瓜果腐霉菌卵孢子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卵孢子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苗期盆栽防治试验中,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和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分别达到70.93%、65.63%、63.71%和7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 大豆根腐病菌 抑制率 防效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叶文武 郑小波 王源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4-809,共6页
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而病原菌种类复杂、抗病资源缺乏鉴定与合理利用、田间防控技术不成熟是该病防控过程中所面临的3个关键问题。为促进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本研究综述病害诊断与监测、抗病品种... 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而病原菌种类复杂、抗病资源缺乏鉴定与合理利用、田间防控技术不成熟是该病防控过程中所面临的3个关键问题。为促进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本研究综述病害诊断与监测、抗病品种鉴定与利用、药剂防控等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技术模式在生产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病害防控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开展大豆根腐病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卵菌与真菌 病原检测 抗病性 种子杀菌剂处理
下载PDF
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梁喜龙 李建英 +6 位作者 李金贵 冯乃杰 左豫虎 张玉先 杜吉到 丁希武 郑殿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无菌水为对照,以ND种衣剂及另五种新型种衣剂为处理,通过抑菌试验、有重复二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初步研究了六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化控种衣剂Ⅰ对大豆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 以无菌水为对照,以ND种衣剂及另五种新型种衣剂为处理,通过抑菌试验、有重复二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初步研究了六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化控种衣剂Ⅰ对大豆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果略好于ND种衣剂;生物化控种衣剂Ⅱ对大豆根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大豆根腐病菌 抑菌作用 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辣木果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英云 陈兴全 +7 位作者 张永科 张祖兵 徐万寿 黄美智 张传利 龙继明 马丽宣 田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60-2166,共7页
【目的】明确辣木果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辣木果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将分离物于PDA培养基上26℃恒温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形态,初... 【目的】明确辣木果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辣木果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将分离物于PDA培养基上26℃恒温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形态,初步确定其种属;通过致病性测定、ITS序列分析等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结果】从感病的辣木果荚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疑似致病真菌菌株YJiH-1,显微镜下观察菌株YJiH-1的菌丝、单孢子、孢子囊、孢子梗和孢囊孢子等与已报道的笄霉(Choanephora spp.)高度相似。离体条件下接种菌株YJiH-1后,辣木果荚产生腐烂症状,并在接种发病的果荚病斑上分离到该病菌,符合柯赫氏法则。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BLAST同源性比对结果,菌株YJiH-1的rDNA-ITS区序列与印度巴豆瓜笄霉C.8-18菌株(登录号KX462163)和印度CBS 178.86菌株(登录号JN943007)的rDNA-ITS区序列完全一致(相似性100%);与印度番木瓜瓜笄霉CP-5菌株(登录号KX790359)的相似性为99%,进一步确定该致病菌为瓜笄霉(C.cucurbitarum)。【结论】引起云南西双版纳辣木果荚腐烂且表面有白色菌丝体的辣木果腐病病原菌为瓜笄霉(C.cucurbit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果腐病 形态特征 致病性测试 RDNA-ITS序列分析 瓜笄霉
下载PDF
一株毛红椿种腐病原菌JZF 02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任师杰 金泽枫 +3 位作者 郭晓燕 尹思成 何光文 张露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51,共5页
从江西九连山霉烂毛红椿种子上分离种腐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落直径法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以及多种碳氮源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霉烂毛红椿种子上分离到一株对毛红椿种子具有强... 从江西九连山霉烂毛红椿种子上分离种腐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落直径法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以及多种碳氮源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霉烂毛红椿种子上分离到一株对毛红椿种子具有强致病性(编号为JZF02)的真菌,经鉴定为厚垣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该菌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表现为PSA>PDA/MA>CA>CD;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但铵盐不适合该菌生长;在0~40℃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pH5~12条件下均能生长,其中最适pH为8。本研究为掌握厚垣镰刀菌引起的毛红椿种子病害发生规律及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红椿 种腐病 厚垣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茶籽饼对黄芪和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秀娟 李卫雅 +3 位作者 李彩苗 成碧君 高芬 赵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7-1235,共9页
黄芪和三七根腐病害日益显著,严重制约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旨在探讨茶籽饼水浸提液和挥发性气体,以及茶籽饼中有效抑菌成分对黄芪和三七根腐病6株优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究茶籽饼中各物质成分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能力。试验采... 黄芪和三七根腐病害日益显著,严重制约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旨在探讨茶籽饼水浸提液和挥发性气体,以及茶籽饼中有效抑菌成分对黄芪和三七根腐病6株优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究茶籽饼中各物质成分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能力。试验采用平板接种法对黄芪和三七根腐病6株优势病原菌进行培养,每日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抑菌率。结果表明,2 g·L^(-1)茶籽饼水浸提液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率分别为52.08%、20.89%、41.98%。5 g·L^(-1)茶籽饼水浸提液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腐皮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土赤壳菌(Ilyonectria sp.)的抑菌率分别为25.31%、30.51%、13.33%。50 g·L^(-1)茶籽饼挥发性气体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F.solani、F.oxysporum、Ilyonectria sp.的抑菌率分别为52.16%、60.16%、40.47%。茶籽饼中茶皂素和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6株病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1-辛烯-3-醇和2-甲基丁酸抑菌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茶籽饼防控中药材根腐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腐病病原菌 茶籽饼 水浸提液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率
下载PDF
制种玉米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内生拮抗菌筛选
11
作者 甫文疆 赵芸晨 曹建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2期95-104,共10页
【目的】明确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并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为玉米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玉米根腐病的病株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按柯赫氏法则检测其致病性;从玉米健株内分离内生菌... 【目的】明确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并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为玉米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玉米根腐病的病株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按柯赫氏法则检测其致病性;从玉米健株内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分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FW8和5株内生拮抗菌Z8,Z42,Z142,Z51和Z46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验证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玉米根腐病病株中共分离得到9株病原菌,其中FW8菌株对玉米具有较强致病力,鉴定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从玉米健株内分离获得56株内生细菌,其中5株内生菌(Z8、Z42、Z142、Z51、Z46)高效拮抗,平均抑菌率均大于65.05%。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菌株Z8和Z42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Z4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Z142和Z5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根腐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最佳防效高达66.05%;此外,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植株均有显著促生效果(P<0.05)。【结论】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可导致制种玉米根腐病发生,多粘类芽孢杆菌P.polymyxa Z8、P.polymyxa Z42,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Z142、B.velezensis Z51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Z46均对制种玉米根腐病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同时对玉米植株有良好的促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根腐病 禾谷镰刀菌 内生拮抗菌 病原鉴定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鉴定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洪连 张新 +1 位作者 袁红霞 李健强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5-308,共4页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镰刀菌(Fusarium)和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是引起杂交种穗粒腐的优势菌群,分离频率较高的病原菌还有木霉菌(Trichoderma)、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镰刀菌(Fusarium)和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是引起杂交种穗粒腐的优势菌群,分离频率较高的病原菌还有木霉菌(Trichoderma)、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等。种子产地来源对病原菌的分离频率有很大影响,辽宁和山西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的优势种群是蠕孢菌,而山东和河南则以镰刀菌为优势种群,同一产地不同品种之间穗粒腐的病原菌分离比率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穗粒腐 病原鉴定
原文传递
板栗内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馨方 郭燕 +2 位作者 李颖 张树航 王广鹏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28,38,共5页
板栗内腐病近年来在我国北方部分主要板栗产区成暴发趋势,成为批发商和炒商闻之色变的一种种仁病害。本文综述了板栗内腐病的类型、病原菌种类和致病性、病原菌侵染过程和病害发生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解决板栗内腐病的严重问题提供... 板栗内腐病近年来在我国北方部分主要板栗产区成暴发趋势,成为批发商和炒商闻之色变的一种种仁病害。本文综述了板栗内腐病的类型、病原菌种类和致病性、病原菌侵染过程和病害发生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解决板栗内腐病的严重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内腐病 病原菌 发生机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黄芪种衣剂对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伟 马玲 +4 位作者 梁喜龙 谢家全 王宝秋 姜波 杨传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以不同浓度的黄芪种衣剂和ND牌种衣剂测定其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方法:以5mL灭菌水代替种衣剂作为对照,把从菌落边缘打出的菌丝块移到带药的PSA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直径。结果:同等有效浓度下,黄芪种衣剂的抑制率高... 目的:以不同浓度的黄芪种衣剂和ND牌种衣剂测定其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方法:以5mL灭菌水代替种衣剂作为对照,把从菌落边缘打出的菌丝块移到带药的PSA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直径。结果:同等有效浓度下,黄芪种衣剂的抑制率高,与ND大豆种衣剂相比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黄芪种衣剂对黄芪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效果好于ND大豆种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种衣剂 根腐病菌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棉籽携带棉铃疫菌及该菌的致死温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绪振 凌佩兰 +1 位作者 马平 陈新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7-69,共3页
冬季用显微镜镜检患有疫病的棉铃种籽,能检查到棉铃疫菌的游动孢子囊或卵孢子,重病棉铃种籽所带的卵孢子比轻病棉铃种籽多。疫病占整铃面积1/4以上时,其中的种籽可分离到疫菌;疫病在铃面的面积较小时,在其种籽上未分离到疫菌。将疫病棉... 冬季用显微镜镜检患有疫病的棉铃种籽,能检查到棉铃疫菌的游动孢子囊或卵孢子,重病棉铃种籽所带的卵孢子比轻病棉铃种籽多。疫病占整铃面积1/4以上时,其中的种籽可分离到疫菌;疫病在铃面的面积较小时,在其种籽上未分离到疫菌。将疫病棉铃中的自然带病种籽、健铃种籽与疫菌混合,或土中接种疫菌后播种,都能在铃期表现烂铃,烂铃数比播种健铃种籽多:但8月少雨时,种籽带菌对铃期烂铃影响不明显。疫菌在55℃5分钟即死亡;按此温度用温水浸种应能杀灭种籽所带疫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 棉铃疫菌 种子带菌 致死温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